发改委专家称中国应做好忍受长期高通胀准备- 宏观思考- 斯塔格- 和讯博客
发改委专家称中国应做好忍受长期高通胀准备 [转贴 2010-06-19 10:55:15]   

[导读]如果中国没有能力制止主要发达国家的货币投放增长,而仅仅是国内进行货币紧缩,能够压下去的就只能是经济增长而不是通胀。所以,中国必须做好在长期忍受较高通胀率的背景下保增长的准备。

0 && image.height>0){if(image.width>=700){this.width=700;this.height=image.height*700/image.width;}}" alt=发改委专家称中国应做好忍受长期高通胀准备 src="http://img1.gtimg.com/finance/pics/hv1/235/128/551/35861650.jpg">

资料图片:国家发改委中国宏观经济学会秘书长

关于在后危机时代中国应该采取怎样的对外经济政策,我认为有如下几条需要讨论:

首先,由于世界经济二次探底与中国的第二轮产能释放都集中在“十二五”中期,所以由“十一五”中期所延续过来的各种内外矛盾可能会在“十二五”中期爆发,而且会比上次爆发得更严重,所以“十二五”的主题不应是大发展,而应是反危机。而反危机的主要措施,就是通过以城市化为方向的结构调整,释放需求,推动增长。

其次,由于中国经过结构调整能够释放出巨大的需求增长空间,因此当世界经济进入长期低迷时代的时候,只有中国经济能够继续保持较高速增长,世界经济萧条会进一步加剧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和集团之间的矛盾与争斗,他们在争斗中会彼此削弱,逐步衰落。在这个“此涨彼落”的过程中,中国相对于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的国力增长速度会加快,由此会使世界力量格局发生根本性变化。

2008年中国的工业总产值{dy}次超过美国,工业增加值超过美国也是指日可待。今年中国的GDP将超过日本,所以就经济规模而论,中国已经是世界的工业“老大”,亚洲的经济“老大”。

物质生产规模全球{dy}的地位,并不仅仅是一个数量概念,而是标志着中国国家利益的世界化。展望未来20年,中国的经济总产出将超过美国而成世界{dy},展望未来40年,到2050年的时候,中国的人均GDP将超过5万,总量将超过75万亿美元,将是目前世界总产出的1.5倍,所以越往后看,中国经济发展所需要的资源与市场越是世界性的。经历了30年的高速增长,在当今形势下,中国已经过了需要“韬光养晦”的时期,已经到了积极主动地争取中国对外经济利益的时代了,而为了主动争取中国的长远国际利益,从现在起就必须用全球视角进行长期的统筹谋划。

第三,未来20年中国还不是争当世界老大的时候,但是要当亚洲的老大,这是中国走向世界的{dy}步。美欧争霸无暇东顾,给中国走向亚洲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好时机,以出口导向经济为主的亚洲各经济体,由于美欧在危机与长期经济低迷中都顾不上亚洲,也只能更加倒向中国,中国在此时整合亚洲经济的阻力就会小得多。

中国走向亚洲的{dy}步应当是走向中南半岛,即与东盟国家加强经济联系与政治合作。要加强经济联系就必须从基础设施建设入手,建设好泛亚公路、铁路和航道。当“老大”就是要给人以利益和实惠,以换取政治上的合作与服从,所以,中国对外援助的重点应放在亚洲,在亚洲发展投资与贸易也必须从长远着眼,不能过于算经济账。

中国在走向亚洲的同时,也要同时安排好如何经营非洲与拉美的经济关系,这些都是中国重要的资源来源与出口市场,也是中国的政治盟友。

第四,未来的世界经济长期低迷是否有利于中国的金融开放?中国是否应在未来加快人民币国际化的步伐?我认为对这些问题都必须持谨慎态度。

至少在未来十年内,将是国际金融与货币关系最为紊乱的时期,如果在这个时期加快中国的金融开放步伐,就很容易使外部的剧烈动荡传导到国内。中国能够躲过风暴的冲击与这次美国次债危机的冲击,其中的重要原因就是没有开放资本市场和让人民币国际化。当然开放也有开放的好处,一个趋利避害的选择就是走局部开放的道路,比如在珠三角地区建立一个金融开放特区,让人民币在特区内与港币实行自由兑换,并且在这个金融特区内建立一个能够覆盖东南亚地区的股市与市场,通过金融整合来整合亚洲。

第五,在世界经济低迷中应当怎样看待人民币走势。

前一阶段美国高调要求人民币升值,但大幅度升值肯定不符合美国的经济利益,因为中国是美国的{zd0}进口国,人民币升值就意味着美国必须为同等数量的进口支付更多美元,所以美国人一直在重复“强势美元符合美国利益”的说法。但美国人也不希望人民币是弱势货币,进一步说是更不希望中国经济不好,因为中国还是美国{zd0}的资本输入国之一,而中国的收入中有相当大一部分是国际热钱,热钱流向中国,一是看中国经济好,二是看人民币升值的前景。所以,美国{jd1}不愿看到任何国家的货币对美元取得强势,但人民币{jd1}是个例外,就是因为中国这个“储钱罐”可以把国际资本源源不断地输送到美国。如果我们看清了美国对中国的物质产品与资本的依赖关系,让人民币小幅升值,不仅对中国有利,也对美国有利。

由于欧洲与日本仍处在向虚拟资本主义形态过渡的阶段,物质生产还占有较大比重,德国和日本仍是世界主要的贸易顺差国,所以他们是真心希望人民币升值,以有利于他们与中国的国际竞争。但是由于在未来时期美国的经济麻烦大于欧、日,美元对会经常取弱势,虽然美国通过各种经济、军事等手段压制日元特别是欧元的强势,但总的来说美元的地位还是会逐渐衰落,所以,只要人民币坚持相对锁定美元的方针,人民币就不会形成对欧元与日元的大幅度升值态势。

第六,在虚拟资本主义时代,由于资本运动的主体是虚拟资本,货币增长与实物增长的关系就被越拉越远,由于世界经济在未来可能陷入长期萧条,各国为刺激经济复苏会继续投放出巨量的货币,货币脱离实物而高速增长的情况会更加厉害,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也会由此显著攀升。

目前对中国货币政策与通胀的关系有激烈争论,有人不承认存在“输入型”通胀,有人认为虽然有但是可以用国内紧缩的货币政策来xx,我认为这些认识都是错误的。通胀与货币理论早就说明,紧缩货币只对由货币投放过度所造成的需求拉上型通胀有效,如果中国没有能力制止主要发达国家的货币投放增长,而仅仅是国内进行货币紧缩,能够压下去的就只能是经济增长而不是通胀。2008年上半年以来的实践已经说明了这个问题,所以,中国必须做好在长期忍受较高通胀率的背景下保增长的准备。

郑重声明:资讯 【发改委专家称中国应做好忍受长期高通胀准备- 宏观思考- 斯塔格- 和讯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