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大豆价格下跌空间有限- 饲料设备·为100家企业提供了饲料机械设备!

近期金融环境对于商品市场的影响超越商品自身基本面,欧洲主权债务危机令经济二次探底的忧虑加重,商品市场走势承压。美豆市场维持弱势格局,不过市场呈现近强远弱局面,供应紧俏提振近月合约走势,而新年度大豆种植面积创历史新高以及作物生长进度良好对远月合约走势产生压力。国内市场环境可畏内忧外患,一方面国际市场利空压力向国内传导,另一方面,国内进口大豆数量众多库存压力较大而下游需求不振,均对市场走势构成压力。但笔者认为,即使在重重压力之下,大豆市场投资价值正在显现。

  美豆市场持续低位震荡走势

  2008/09年度中国政府的收储以及南美大豆的减产令美国大豆出口上升提振美豆走势,然而由于2009/10年度南美大豆恢复性增产,进入2010年以来,南美大豆供应量上升,美国大豆出口利好减退。去年出口的增加令美国陈豆库存偏紧支撑7月合约走势,然而处于新作物年度的11月合约则面临产量上升及种植成本下降的压力。今年美国大豆种植面积创历史新高为产量上升创造条件,而今年作物生长状况良好则进一步加强丰产预期。不过,由于作物生长周期较长,后期仍面临天气的不确定性,目前断言产量仍为时过早。另外,今年大豆种植成本的下降也降低了大豆的价值中枢。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而种植成本则充当了价格波动的中轴。由于今年种子、人工、土地费用、肥料等价格降低导致大豆种植成本明显下降,按照美国农业部的数据今年美国大豆种植成本仅有8美元/蒲式耳左右,而去年为9美元/蒲式耳。大豆种植成本的降低意味着价格的支撑位下降,供给增加及成本下降的双重压力令美豆全年交易重心下移。

  国内豆粕及豆油市场压力明显??

  美豆市场面临的压力向国内市场传导,豆粕及豆油市场压力明显。国内港口大豆库存维持高位,而后续进口大豆数量仍然庞大,原料供应充裕,一旦压榨利润好转,油厂开工率提高,豆粕及豆油供给将增加,这意味着近两个月豆粕及豆油市场难有良好表现。近期豆粕市场格局有所转变,自2007年以来,豆粕一直呈现期货贴水状态,即现货价格高于期货价格,但近期这种局面发生转变,期货价格高于现货价格。现货价格走势体现了对于进口大豆数量庞大以及现货需求平淡所带来压力的反映,而期货市场更多是对未来的反映,6、7月份国内市场面临压力较大,而远期进口大豆压力可能缓解,对于期货市场走势具有支撑作用。豆油期货市场呈现升水状态,虽然限制阿根廷豆油进口具有一定利好,但进口大豆带来的压力抵消了限制阿根廷豆油进口的利好,豆油市场走势承压。整体来看,近两个月豆粕及豆油市场仍处于压力之中。

  连豆市场底部基本探明

  由于近几年来国家启动大豆收储政策,导致国内大豆市场走势与国际市场出现分化。收储政策在4月底结束,国内现货价格明显回落,向进口大豆价格靠拢,然而期货大豆价格仍然相对较高。现货价格走势是对现货市场压力的反映,而期货市场是对预期的反映,虽然去年国家对大豆的托市政策在4月底结束,但今年的政策收储预期继续为期货市场提供支撑。今年国家已经启动了小麦及油菜籽收储政策,秋粮上市之后继续启动大豆收储政策的可能性较大。低廉的进口大豆冲击国内市场,同时种植效益处于劣势令农民种植积极性不高,预计今年国内大豆种植面积减少。虽然前期东北地区气温偏低导致春播延迟,但产区并未出现大量种植面积向大豆转移的局面,种植效益仍是调整作物种植面积最为重要的因素,如果国家不扶持大豆种植,大豆种植面积可能继续萎缩。因此,新年度国家可能继续出台收储政策。在种植面积减少以及后期政策托市预期之下,大豆市场显现投资价值。不过,市场也存在一些不确定因素,政策风险是主要的不确定因素,如果国家改变收储方式,转变为直接补贴农民,让大豆价格随行救市,期货价格则面临回落风险。另外,美豆的弱势对国内市场也有一定利空影响。但综合来看,在维持国家收储预期的情况下,大豆下行空间已经有限,3800元/吨以下中长线投资机会值得xx。

郑重声明:资讯 【国内大豆价格下跌空间有限- 饲料设备·为100家企业提供了饲料机械设备!】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