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需市场弥补危机冲击花卉产业平稳“越冬” - yang6zhiclm - yang6zhiclm ...
内需市场弥补危机冲击 花卉产业平稳“越冬” [原创 2010-06-18 08:11:35]   

中国园林网4月22日消息: 虽然春天已经到来,但金融危机的寒流却仍然徘徊不去,中国花卉产业该如何平稳“越冬”?如何保持业绩增长甚至在这场风暴中做强做大?金融危机考验着业界的耐心,也考验着花卉企业的智慧。

4月16日至17日,第六届中国花卉产业高峰论坛在许昌鄢陵召开,在当前全球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如何应对考验、发展和壮大花卉产业成为众多与会代表讨论最多的话题。

内需市场弥补危机冲击

国务院研究室农村司司长叶兴庆认为,当前这场危机的影响范围之大超出我们的想象,没有哪个行业、哪个地区能够独善其身、置身事外,成为世外桃源。中国花卉产业也不例外。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花卉协会会长江泽慧认为,国际金融危机对全球实体经济的冲击日益显现,对我国花卉业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

不过,江泽慧会长同时也指出,“虽然或多或少地受到一定影响,但总体看所受的冲击不大,根据{zx1}的统计,花卉出口的确有一定下滑,但强大的内需增长空间弥补了这一损失”。

“我国目前已经是世界花卉种植面积{zd0}的国家,流通网络初步建立,质量、效益稳步提高,研发能力、生产技术、人员素质、管理水平都有了较大提高,花卉业30年来奠定的良好、坚实的产业基础,为产业应对危机提供了条件。”

朱廷朴是四川省成都市花卉协会会长、四川省仲华九龙桂种业有限公司总经理,他分析,“国家拉动内需的一些大的工程尤其是西部中小城市的建设、绿化,对绿化苗木起到了推动作用,比如说我们四川地区今年春季苗木的销量在去年基础上接近翻番。”

河南鄢陵县花卉产业办公室主任张文科认为,“金融危机对花卉产业是有一定的影响的,关键是我们在金融危机面前怎样去。如果措施得当,科学发展,积极应对的话,这次金融危机只能算是一级风。”

业内人士为何能够胸有成竹?有一组数据让所有人都吃了一颗“定心丸”。

据初步统计,2008年中国花卉生产面积是77.5万公顷,同比增长3.3%,,全国花卉销售额达到了666.9亿元,同比增长了8.7%,花卉的出口总额是3.99亿美元,同比增长了21.8%。

江泽慧重点表扬了河南省鄢陵县的花卉产业,“在金融危机面前,他们积极引进花木生产企业和花农,调整花木种植机构和品种机构,使花木产销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后劲。鄢陵县的花木产值是27.1亿元,有花木生产专业村122个,从事花木生产的人员18万人,花农人均纯收入已经达到了7600多元。”

危机中发现利好

金融危机来势汹汹,花卉产业业内人士更加冷静和理智,他们在寻找这次危机中的转机和商机。

国家出台了扩大内需、启动了总额逾4万亿元的大规模政府投资计划。投资主要用于铁路、公路、机场建设,民生工程和基础设施建设,节能减排和生态建设等方面。张文科认为,园林绿化工程的实施都是民生工程和基础设施工程的重要的组成部分,所以它能够带动花卉产业的发展,同时新一轮的经济发展,尤其是新农村建设会给下一步花卉和苗木的销售提供更广阔的空间。

浙江省林业种苗管理总站站长、花卉协会秘书长骆文坚补充了更多的利好因素,“一方面最近几年很多城市对城市化非常重视。另一方面国家2008年第四季度在林业方面增加了35亿投资建设。”

所有这些利好因素,也成了“寒流中的暧意,危机中的商机。”

花卉产业的升级机遇

两天的会议中,众多专家纷纷发言,心声几乎相同的,“金融危机是危机也是挑战,更是中国花卉产业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产业升级的重大机遇。”

江泽慧认为,首先中国花卉产业要适时调整发展战略。花卉企业至少要把握好三点,{dy}点是要根据外部环境的变化和自身特点,及时地修正自己的发展战略,重新确定市场定位,并相应地进行资源配置;第二要不断提高主业的竞争能力,面对金融危机的冲击,要主动地剥离与主业无关的业务板块;第三要慎重地实施兼并收购。

其次,要全面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从总体来看,花卉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与发展规模依然不相适应,大量的关键技术和优势的品种还主要依赖进口,技术创新能力不足已成为我国花卉业科学发展的瓶颈,因此要把增强技术创新能力摆在突出和核心的位置。

相关的主题文章:
郑重声明:资讯 【内需市场弥补危机冲击花卉产业平稳“越冬” - yang6zhiclm - yang6zhiclm ...】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