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关于园林美,我仅有7000字_兔子lucky_新浪博客
  

  断断续续看了两天的资料,然后断断续续写了两天,关于园林美,目前我仅有7000字。看资料是一种很幸福的享受,特别是老杨的讲义——久违的优美的文字,厚积薄发的舒畅。动手写则甚是纠结,一来本就对美没有任何深究,二来文笔也烂。然仍很庆幸,因为在借来的格式下写了很多自己的文字。特别是在死寂的纠结之后键盘急促的声响,大有一泄如注之痛快。。哈 (文中不少借用老杨的文字,因为某些话是我想破脑袋都想不出来的,于是就直接“拿来”了 嘿嘿)

  论园林美的创造与鉴赏

  摘要:园林是一门艺术性和实用性相统一的综合性艺术;园林美包括艺术美和自然美。通过对园林和园林美以及园林美的特征、园林美的内容的分析,探讨园林美的鉴赏和创造的内容和方法。

  关键词:园林美 创造 鉴赏

  随着国家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活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国家也更加重视人居环境的建设。园林建设作为改善环境的重要手段,如今也随着城市如火如荼的建设而进入快速发展的阶段。然而,按照历史上的经验,任何事物进入快速发展的阶段时,业内的水平差异都会出现急剧的拉大,结果在产生经典、精品的同时,也产生不少伪劣、粗制滥造的典型。这一方面与业内人才或外部条件的缺乏有关,一方面也与“快速发展”而导致的急躁情绪有关,特别是当{ldz}急功近利时,这一情况的出现率就明显增大。园林行业处在城市扩张的浪潮之中,不可避免的也出现了这样的尴尬局面。在一些作品不断地得到市民和国际社会的认可的同时,也存在不少粗制滥造的,空荡荡的公园和成为垃圾堆的社区绿地,如同一只苍蝇扎在一块美丽的花毯上,不仅没有提供给人们亲近自然的机会,反而是人们敬而远之。因此对于园林美——特别是关于园林美的创造和鉴赏——的探讨和认知就显得极为迫切;对园林行业的发展有积极的指导作用。

  1 园林和园林美

  1.1 园林

  在《中国大百科全书》(建筑-园林-城市规划卷)中汪菊渊先生定义了“园林”的含义:“在一定的地域里应用工程技术和艺术手段,通过改造地形(或进一步筑山、叠石、理水)、种植树木花草、营造建筑和布置园路等途径创作而成的美的自然环境和游憩境域。”

  如今这个定义已经被认为只是对“中国古典园林”或者说是“典型的园林场所”,如大型城市公园,的定义。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生活的发展,园林的内涵和外延正在不断丰富和扩大。小至建筑周边绿地,大至风景名胜区,包括水系、湿地、高速公路、人居环境、城市开发区、科技工业园区等各种土地的环境规划设计,其业务正朝着大地景观规划与建设利于延伸。(①《园林学概论》李敏)除此之外,像屋顶花园、城市绿化广场、街道绿化带等,这些场所不一定要“筑山理水”或“营造建筑”,其目的也不一定是创作“游憩境域”,可以仅仅是道路的美化而已。但这些场所也在园林的范围之内,也是我们的研究和工作对象。

  但是,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不管是古典的或现代的、典型的或非典型的园林场所都需要“种植树木花草”。“可以这样说,一个场所,不管做的多复杂多优美如果离开了植物这个要素,就不能称之为园林。相反,只要有了植物这个要素,即使这个场所做的很简单,甚至只剩下植物,只要不是专门的生产用地(如农田,果林或林场等),它就有可能被称为园林,或至少是跟园林有关的场所。”(②《园林美学讲义》杨学成)这与人们营造园林的最基本目的——为认为人们提供亲近自然的机会——是分不开的。

  或许加上张承安先生在《中国园林艺术辞典》中对定义的补充会使整个概念更全面一些:“它在古代由怨、囿、园、别业、山庄等多种名称演绎而来。它不仅是游憩之处,亦有保护和改善自然环境,以及回复人体身心疲劳之功效,故其含义除包含公园、游园、花园、游憩绿化带及各种城市绿地等,并扩大郊区游憩区、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xx保护区及国家公园等所有风景游览区及修养胜地。”

  1.2 园林美

  1.2.1园林美是什么

  从理论上讲,园林美与其他美之间有着共同的特性。“园林美与其他艺术美一样都是由艺术家按照客观的美的规律和某种审美观念进行创造的产物,是现实美的集中和提高,是艺术家对社会生活形象化、情感化、审美化的结果,更概括的说,是典型化的结果”(③《园林美学概论》赵春林主编),这是共性。

  园林是一门综合的艺术,因此园林美也是综合的,各种美的有机统一体。这一点从园林的组成要素中就可以略窥一二:园林的组成要素一般包括地形、水体、建筑、植物、道路、公共艺术(如雕塑、浮雕等)等。这其中既有自然的要素,如地形、水体、植物,也有纯艺术作品,如公共艺术。由此可以看出园林美包含自然美和艺术美两部分,是自然美和艺术美的有机统一,这是个性。

  园林的自然美是有别于纯自然的经人工改造的美,它源于自然又高于自然,是人们根据自己的需要对纯自然的模拟,是理想化的“人工自然”。“大自然的某些地方尽管我们觉得是那么壮丽动人,却还不是园林本身;自然之所在,无所谓美丑,我们找到它时,他们并非花园,他们之所以成为花园,xx是我们的梦想之所为”(④《风景诗化般的园艺》查尔斯·莫尔、威廉·米歇尔、威廉·图布尔(著),李斯(译))。由此可见,园林的自然美是源于自然的,但并不是纯粹的自然,而是人们应用自然要素,通过形式美的法则,创造出来的“第二自然”。

  至于园林的艺术美,“不仅因为园林中有艺术品的存在,更因为好的园林本身就是一件艺术品”(⑤《园林美学讲义》)。不管是古典园林还是现代园林,纯艺术的作品(如匾额楹联、雕塑等)都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与其他要素一起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园林作品,提升了整个园林的艺术氛围,和文化承载量,营造出更深邃的意境之美,使整个园林自身成为一件综合各要素之美的艺术作品。

  1.2.2园林美的特征

  园林美的主要特征是自然美,但此自然美并非单纯的自然美。园林中的自然美结合了众多艺术之美,如雕塑之美,建筑之美等,而有机的组合成综合的园林之美。园林美作为一种美的形式与其他美之间有着共同的特性,同时也有着区别与其他美的特征。

  1.2.2.1 园林美的综合性和可拓展性 园林美的特征首先表现为它的综合性。园林美的综合性是由它的丰富的组成要素决定的。园林中包含着山水、建筑、植物、艺术小品等要素,因此园林美中必然的包含着山水之美、建筑之美、生命之美和纯艺术之美等美的形式。例如中国园林受到诗歌和绘画的深远影响,诗词在中国古典园林中可谓不可或缺,匾额楹联的存在使园林增加了文学的韵味和深邃,增加了园林的表意范畴,从而创造出了堪称中国古典园林精华的意境之美。然而园林的这种综合性的美绝不是几种美的形式的简单相加,而是以自然美为主要特征的有机整体。对于这个问题,格式塔心理学里有一个经典的表述:砖和灰泥的简单相加并不等于是建筑,建筑成其为的关键是建筑所特有的“形式”,它虽然以砖和灰泥之类的材料为构成前提,但它毕竟不是砖和灰泥,而是一个全新“东西”,这个东西叫做“建筑”。同样,园林也不是各种要素的简单相加,而是各类要素经过形式美的法则等艺术手法有机组合成的一个新的“形式”,这个形式叫做“园林”。园林中所包含的美叫做“园林美”。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生活的发展,园林的内涵和外延正在不断丰富和扩大,园林美所包含的内容也在不断丰富。如今的园林已经不仅仅指传统意义上的典型的园林场所,小到建筑周边的绿地,大到风景名胜区;小到私家花园,大到国家公园,几乎所有的户外活动空间甚至部分室内公共空间都成为园林的范畴。园林的组成要素或各要素的形式也在不断的丰富和变化。例如现在城市广场中经常使用的音乐喷泉在古典园林中是没有的。这同时也体现了园林和园林美具有时代特征。

  1.2.2.2 园林美和实用功能的紧密结合 园林艺术是一门“实用艺术”,它和实用功能紧密相连。但实用性和艺术性会因不同的园林场所而各有偏重。有时艺术性会超过实用性,如雕塑公园,有时实用性会超过艺术性,如体育公园。但总体来说园林的实用性是占主要位置的,因为园林首先是提供给人们亲近自然的机会和满足人们各种户外活动需要的场所。例如城市综合性公园,不管艺术性如何,它首先要为人们提供休闲娱乐、体育锻炼、安静休息等场所。

  1.2.2.3 园林美具有随时间变化的动态特征 园林美的这种动态特征根源于园林的主要组成要素——植物——的生命周期和天文气象的周期性变化。植物有着“春华秋实”“一岁一枯荣”的更替,也有幼年鲜嫩,中年荣壮,老年沧桑的变化。而天文气象则有{yt}中的晨昏变化、一年中的四季更替和阴晴雨雪的变化。这些变化的组合在园林中产生了无数变幻莫测的美妙景观,如“柳浪闻莺”“雨打芭蕉”“留得残荷听雨声”等等。

  1.2.3 园林美的内容

  如前所述,园林美包括自然美、艺术美和自身的艺术美。园林中的自然美是有别于纯自然的经过人工改造的理想自然的美。自然美的存在和追求,是园林之所以成为园林的根本。自然美一般包括:地形地貌和山形之美,水态之美,植物之美,动物之美,“自然声响”之美和天文气象现象之美。艺术美与园林中包含的艺术类型有关,一般包括:雕塑、雕刻,装饰画,书法、篆刻,文学,音乐,建筑或构筑物,家具陈设和工艺品等。而园林自身的艺术美则是一种综合的美,是上述自然美和艺术美的有机统一体。

  2 园林美的鉴赏

  之所以在讨论“园林美的创造”之前先讨论“园林美的鉴赏”问题是因为对审美特性的掌握对于园林美的创造具有理科学的理论指导作用。在园林鉴赏中,不管是鉴赏主体还是鉴赏对象都存在差异性:不同的鉴赏者因文化背景,文化水平,艺术修养,知识积累,游赏经验的不同而存在差异性;不同的园林同样因文化背景,建造的时间、地点,采用的艺术形式的不同而存在差异性。但在这些差异中也存在着普遍的共性,例如历史上出现了以中国古典为代表的东方园林体系和以法国园林为代表的西方园林体系,这两大体系内都存在着普遍的共性。同时反映出东方人和西方人的审美取向也具有普遍的共性。因此在讨论园林美的鉴赏时关键是要在这些差异性中找出共性和规律来,以指导园林美的创造。

  2.1 审美心理

  园林首先是以为人们提供亲近自然的机会和满足各类活动的需要而建设的。显然,除了生态功能外,园林主要为人类服务。任何与人有关的活动都涉及心理学的问题,对于园林的审美自然就涉及审美心理的问题。

  格式塔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日常生活和艺术欣赏中宁愿欣赏那些稍微不规则和稍稍复杂的式样,原因是这些式样能唤起注意和紧张,继而(审美主体)对其积极地组织,{zh1}是组织活动得以完成,开始的紧张消失,这是一种有始有终,有高潮有祈福的经验,这样的经验当然不再是平直乏味的。这说明日常生活中司空见惯的现象是不能引起我们的美感的,只有那些与生活有一定距离的对象,才能引起我们的注意和紧张。这就是为何有“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之说。“郊野公园” “森林公园”“农家乐”等较“原始”的趣味越来越受到城市居民的追捧的原因也就在于此了。当然,并不是刺激愈强烈产生的美感也愈强烈。“愉快所需的刺激和紧张是中等程度的(相对内的生理和内在情感而言)。”“从另一个角度解释这句话,即快感来自审美信息的新颖度与可理解性之间的平衡。(⑥李斌成《审美心理角度谈园林美的创造》广东园林 1999.1:22~25)

  2.2 园林作品的鉴赏

  2.2.1 从园林所承载的社会功能和生态功能角度鉴赏园林

  现代园林,除少部分私家园林和专类园之外,都承载着一定的社会功能和生态功能。例如城市综合性公园,不仅要为服务范围内的市民提供休闲娱乐、体育锻炼、安静休息等场所,也承担着在灾难(如地震)发生时为周围居民提供避难场所的功能。同时,作为一个城市的主要公共空间,如城市的一张名片,承担着向外人展示当地民俗民风,市民精神面貌和当地文化特色的功能。另一方面,随着城市发展所带来的一系列环境问题的加剧,“一个园林的建设是在破坏环境还是在改善环境;又能为环境改善带来多大的益处”成为人们越来越xx的焦点。因此,对于园林的鉴赏不应一上来就讨论园内的景色如何如何,而应首先讨论这个园林是否能让我们的生活和环境更美好。

  2.2.2 对园林主题立意的鉴赏

  造园如作文,主题是灵魂。主题应是贯穿全园,成为各部分建设围绕的中心。主题的选取往往决定着整个园林的特征和艺术品位,甚至社会地位。对一个现代园林的主题立意的鉴赏首先应讨论这个主题是否是积极向上的、体现时代特征的,然后再来讨论这个主体是否是切合场地并延续当地文化的。例如成都的活水公园,我们记住这个公园并不是因为其中植物形态或艺术小品有多美,而是因为设计师通过先进的工程技术和生物技术向我们展示了生态因子是如何把被污染的水通过生态过滤的方式使其重新变得清澈见底。这一套生态系统的功能是符合主题“活水”之意的,而且在城市水污染日益严重的今天,这一套净化水的系统给了我们深刻的启发意义。另一方面,虽然这个方案是境外设计师做的,但其中的植物却是本地的,所营造的空间也是符合当地人生活动习惯的。这就是这个公园之所以受欢迎,受xx的原因所在。

  2.2.3 对园林景观的鉴赏

  对园林景观的鉴赏会因鉴赏者的文化背景,文化水平,艺术修养,知识积累,游赏经验的不同而存在差异性。对此已有文字表达得甚为详细:由于差异性大概可把游人分成三类人。{dy}类是普通的游人,这类游人在园林中采用走马观花的方式。是以“浏览”的形式进行游园活动的,其鉴赏的层次较低,{zh1}只能得出“好”,“不好”“一般”“还不错”的评价,却不能体会到其中哪些是美的,而哪些又是不好的。第二类人是具有一定游览经验或者相关园林知识的。在游览的过程中,这类人会在园林的选址,布局,空间序列,功能分区,交通组织,植物配置等方面去解读园林,并对这个景观效果做出相应的评价。这类人对园林景观的鉴赏更多的是存在于工程技术或者景观设计手法上,而不能以艺术审美的眼光去发掘其中的奥妙。第三类人为数不多,这类人不但可以领会到第二类人所领会的,还能置身与园林当中,感受园林“春华秋实”“晨钟暮鼓“所带来的更深层次的感受,包括文化气息,思想内涵等等,产生自己对园林的理解。这是较为全面,较深入的一种鉴赏。

  2.3 园林意境的鉴赏

  单独把对“园林意境的鉴赏”列出来讨论并不是因为意境是一类独立的组成要素或独立的鉴赏对象,而是因为对意境的鉴赏是对园林美鉴赏的{zg}层次。意境是“文艺家创作中自觉或不自觉地赋予作品的高层次精神内涵,最集中,最强烈,最深刻地反映了某种感情、意志或者理念,并且以含蓄的方式寓于作品的审美形象中”(⑦《中国园林艺术辞典》张承安主编)。园林中的意境跟诗歌中的意境实属同一个概念。因此,对园林意境的鉴赏也同诗歌。任何思想感情都需要借助客观要素来表达,例如借“竹子”表达“高风亮节”,借“荷花”表达“出淤泥而不染”等。这些客观要素称之为“意象”。只有把思想情感赋予意象,借助意象引起鉴赏者的联想、想象并进一步结合自身的生活经历才能让鉴赏者感同身受,深刻理解其中隐喻的思想情感。

  3 园林美的创造

  园林美包括自然美和艺术美两个方面,因此,园林美的创造就涉及自然美的创造和艺术美的创造。园林的创造是一个复杂而庞大的系统工程,涉及土地科学、生态学、植物学、建筑学、工程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多门学科的综合应用。本文在此无法一一阐述,但总的规律和关键点是可以把握的。以下就针对几点做简要的概述

  3.1 合理巧妙的完成艺术性与实用性的结合

  园林是一门实用性和艺术性紧密相连的“实用艺术”,尽管其中实用性和艺术性可以有所偏重,但两者有时也会成为一对矛盾。只有使实用性和艺术性合理巧妙的结合起来才能创造出xx的园林。

  3.2 合适的审美距离

  合适审美距离的需要源于审美主体的差异性。园林艺术与其他艺术一样,其审美信息新颖度越大,产生的刺激就越强烈,同时它的可理解度就越小,越不容易被鉴赏者所接受。因此在创造园林美的过程中就十分重视审美信息的可理解度。但同时,园林又是游人认识世界、拓宽眼界、陶冶情操的场所,必须具有一定的新颖度。因此,在园林创造中要致力于寻找新颖度和可理解度的{zj0}平衡点,才能充分展示园林的美。

  3.3 园林空间的营造

  园林艺术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称之为“空间艺术”。园林空间的精妙之处在于变化,而变化的精妙之处在于抑扬顿挫的、起承转合的序列之美。最典型的例子要数留园中从入口到中部园区的空间序列了。空间的创造方式很多,如围合,限定等等,在此就不进行详细的阐述。而值得强调的是植物在园林空间的塑造中的作用,或者说如何用植物创造园林空间。园林之美重在自然之美,而自然之美又集中于植物之美。植物的应用在园林美的创造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植物不仅能创造出不同围合程度的空间,而且由于植物具有“‘春华秋实’‘一岁一枯荣’的更替,和幼年鲜嫩,中年荣壮,老年沧桑的变化”而使由植物创造的空间也随之而产生丰富的变化。这就是植物空间有别与其他空间的重要特征之一。另外,在园林中植物往往是造园者表达思想情感或者说营造意境的客观对象,即“意象”。因此植物的作用绝不仅仅是遮阳或绿化这么简单,而是承载着更多更深层的内涵。

  3.4意境的营造

  如前所述,意境是需要通过把思想情感赋予客观事物来表达的。因此创造园林意境直接要创造的就是意象,即园林景观。然而创造出景观并不代表创造出了意境。因为意象只是一个载体,能不能创造出意境或者说能创造出怎样的意境关键是看这些意象的背后联系着怎样的一个背景,而当时的社会、自然环境又是否与之相符合。另外,意境的{zh1}实现是需要游人,即审美主体的参与的。这就又与“审美距离”有关了。

  结语

  园林是一门艺术性和实用性相结合的综合性艺术,包含着自然美和艺术美。园林在改善周围环境,满足人们亲近自然,满足各类户外活动,展示民俗民风,宣传教育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对园林美,特别是对园林美的创造和鉴赏的探讨和学习有重要的意义。对设计和建设者而言,学习园林美学对今后的设计和建造有积极的指导作用;对游赏者而言,则可增加对园林的认识,提高审美意识和水平,增添游园的乐趣。中国古典园林博大精深,取得了世界瞩目的成就。然而中国的现代园林起步较晚,还处于摸索阶段。因此如何在园林美学等学科的指导下,在深厚的传统文化基础上,结合新时代的特征创造出崭新的园林空间是我们需要迫切学习研究并付诸实践的

推荐技巧杂志网

郑重声明:资讯 【[转载]关于园林美,我仅有7000字_兔子lucky_新浪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