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零作业”下构建高效课堂- 日志- 志存心诚- 1+1教育 ...
  以前,教师们为了提高教学成绩,向学xx放大量资料,布置各种形式的机械性、重复性书面作业。学校实行“零作业”以来,从源头上截断了传统的教学路径,逼迫教师改变教学策略,优化教学环节,提高课堂效率。前置性自主学习模板就是北宋一中教师教学智慧的结晶。任课教师根据下周的课时数,将一周预习内容整合在一起,制成一份前置性学习模板,通过xx学生课前自主预习,使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知识,发现疑难问题。这样就有利于教师在课堂上对具体的学习目标进行分解与阐述,对学习重难点进行分析与把握,对学生进行学习指导。
  前置性自主学习模板会不会演变成新的作业?学校负责课改工作的教导处副主任季海东说:“前置性自主学习模板不会演变成新的作业。一是因为它的前置性与自主性,通过该模板的使用,学生接触的是未知的新知识,这能够开发他们的潜能。二是因为各科模板的设计需要年级主任把关,并负责协调量与质的关系。在平时,模板的发放不经过学科老师的手,而由年级主任负责发放给学生。学生在模板的xx下读书、思考、查资料、同组间交流。”
  课堂学习模板。为了打造和谐高效课堂,实现学校对学生课堂学习的可控性,北宋一中还开发了“课堂学习模板”,使课堂教学的五个环节更加优化,更具操作性。“课堂学习模板”是根据前置预习情况创设的情境或设置的活动进行可操作的学习行为设计,以此引导学xx现问题、呈现问题,然后在课堂上讨论交流、合作探究。明线是学生学习的流程,暗线则是教师教学的流程。内容不仅有适合学生操作的学习目标,而且有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学习实际而设计的学习资料、学习活动、学习方法等。
  • 看完这篇报导,开阔了眼界,原来自主学习还可以这样来组织啊……
    但在这里我也碰到了一些具体的问题,不知楼主能否做一些解答
    首先,这种“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理念我是很认同的,但在具体实行的过程中如何保证每一个学生都有能力和积极性去完成这种“前置性自主学习模板”呢?
    如果每一个科目都有这样的一个模板,学生是否需要花相当多的课外时间来完成?如何保证学生的学习态度是一种自主学习的态度而不是用“完成作业”的态度呢?
    这样做的话学生的负担会不会更加重了,除了预习,学生也还是有很多事情需要做的吧……
    北宋一中在这方面做得那么好,他们是怎样平衡这些问题的呢?谢谢!
  • 从单元目标导航到前置性备学,再到课案(学习模板)是一个连贯的学习(教育)过程。
    我试着以“学为主导”的理念做了一些修改,希望得到指正。
    北宋一中语文课堂学习模板 课题: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课型:新授    年级:八年级
    一、 周目标导航: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并熟练地背诵这五首诗歌。
    方法提示:朗读古诗要做到读音准确、停顿恰当、重音合理,读出作品的感情和气势。背诵古诗应当从整体上把握作品,应当在明确作品的内容、理清作品结构及作者思路的基础上,反复地诵读,仔细地体会作者的精妙之处。要在理解作品的基础上和背诵的过程中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2.品味语言,体味诗歌的情味,领悟诗歌的意境。
    方法提示:《饮酒》中体现诗人主观情感与外界客观景物融为一体的名句是                 
                          ,                     。《行路难》中表现诗人远大抱负与坚定自信的名句是                       
                           ,                       。目前国内住房价格上涨不停,如果杜甫再生也许仍会慨叹:                       
                             ,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以花喻雪的千古名句是                       ,与“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有相似意境的句子是                  。《己亥杂诗》中被后人用来形容老一辈革命家鞠躬尽瘁精神的句子是                                          。
    3、培养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能力。
    方法提示:填写表格,识记文学常识。
    诗题        出处        作者        朝代
                               
                               
                               
                               
                               
    请将你搜集到的有关作者的诗歌或故事整理如下:


    向你推荐的课外阅读书籍有:

    向你推荐的网站是:
    二、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前置性学习模板
    (一)、学习目标
    1、翻译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2、背诵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二)、方法指导
    朗读这首诗{dy}节: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朗诵时要用低沉、舒缓的语调,语速稍慢,音量不要过大。每个字都要吐音清晰,淌出诗的节奏。读到“怒号”时,音量要加大,犹如秋风咆哮,使人有风云突变,狂风骤至之感。可重读“卷、飞、渡、洒、挂罥、飘转”等词语,表现诗人大风破屋时焦灼和怨愤的感情。读“沉塘坳”时字音要适当延长,略带吟诵的味道,体现“秋风破屋”时诗人的痛惜之情。
    (三)、背景简介
    将你收集到的有关资料与提供的材料不同的内容列出课上交流。
    1.作者简介: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因任工部校检郎,而又被称杜工部。河南巩县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有“诗圣”之称, 1982年,杜甫被列入世界文化名人之列。
    2. 杜甫43岁的时候,爆发了一场有名的战乱,那就是安史之乱。这是一场民族大灾难。当时是田园荒芜、战乱频仍,生灵涂炭、民不聊生,到处是饥饿哀号,到处是流血死亡。杜甫和人民一起流浪,饱受了战乱之苦,写下了许多浸透着血泪的伟大诗篇。这些诗篇因为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被人们称之为“诗史”——用诗歌写成的历史。xx的“三吏”、“三别” 就是反映了安史之乱给人民带来的巨大灾难。
    杜甫于“安史之乱”后,经过了一番颠沛流离的生活,饱尝了国破民困之痛和饥寒交迫之苦。于乾元二年(759),他“一岁四行役”(《发同谷县》),到达了四川的成都。这年春天他从洛阳到华州,秋天自华州到秦州,冬初自秦州到同谷,年底由同谷入蜀。杜甫携家带眷,长途跋涉,一路之上见到的是饿殍遍地、白骨满野的惨象,听到的是征战不息、动乱不已的讯息,过的是“不爨井晨冻,无衣夜床寒”(《空囊》)的日子,有时甚至还要靠拾橡栗、挖野芋充饥。到了成都之后,得到友人严武等人的帮助,在西郊的浣花溪畔建立了新居,他自称为“浣花草堂”。杜甫对草堂很是满意,打算在此长住下去,“卜宅从兹老,为农去国赊” (《为农》)。成都政局的暂时稳定,自己由飘泊流徒转为定居,使杜甫的心情逐渐愉快起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绝句》) 自然环境安静优美;“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江村》)家庭生活怡然而乐;“童仆来城市,瓶中得酒还。” (《早起》)日子是多么优裕舒适。诗人在此安居了一年多时间,正当草堂经营得初具规模时,他避开了政治的暴雨,却碰上了自然的狂风——
    (四)、自主学习
    1、写出你为读准字的读音,查字典的字有:  


    2、你把诗歌翻译的白话文是:



    3、诵读诗歌,根据你对内容的理解,请给每一翻译的文段加一个小标题。


    4、结合时代背景,思考这首诗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5、请你提出三个具有探究价值的问题到课堂上讨论。


    (五)、小组评价
      1、请组长评价小组成员预习情况(优、良、中、差)

    2、请组长整理小组成员预习过程中的疑难问题。(至少3个)


    三、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课堂学习模板
    一、目标定向
    1、通过交流检查字词学习的情况;
    2、通过交流,产生相对共识的白话文翻译;
    3、讨论备学中形成的探究性问题。
    教学重点: 学生学习中产生的共性问题。
    教学难点: 体会诗的意象,培养阅读鉴赏诗歌的能力。
    二、学生交流(学生在前面两个模块中已经先学了)
    1、听名家诵读,边听边作标注,重点注意节奏、重音和语速的处理。 对比自己的朗读有什么差距。
    2、小组轮流一人朗读,小组其他成员低吟并记下评价意见进行交流。
    3、准备小组朗读比赛。
    三、合作探究(问题{zh0}来自学生提出的)
    1、群童为何抱茅?

    2、“归来倚仗自叹息”,他叹息什么?

    3、“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能不能把“铁”换成“石”?

    4、“长夜沾湿何有彻”中的“长夜”你怎样理解,表达作者怎样的感情?

    5、漫漫长夜,作者无法入眠,他在想什么?由此可见杜甫是一个怎样的人?


    四、拓展延伸
    请选择本诗中任意一节,展开合理的想象和联想,以{dy}人称的方式再现当时的情景(小组表演故事)。



    五、学习反思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习了本课,你有哪些收获,还有那些疑惑,请思考后认真记录,以便老师和组长及时帮助你。

郑重声明:资讯 【《山东教育报》:“零作业”下构建高效课堂- 日志- 志存心诚- 1+1教育 ...】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