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联拾趣_无言以对_新浪博客

    原以为是一句玩笑,没想到博友娥眉当真从湖南给我快递了一件红山文化的玉石挂件及湖南益阳特产精装“野尖”黑茶一盒。这是我{dy}次见识黑茶,大喜并深受感动。无以为报,马上打开博客写下这篇文章,特向娥眉致谢并以此纪念。

   

    茶,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古往今来,诗文以外,有不少的楹联就充满了茶元素,而且趣味盎然。

    清雍正十年(公元1732年),曾参与修撰《四库全书》官任内阁中书的江西人曹秀先,一次饮茶时诗兴大发,就吟了一副茶联流传至今:

                  烟中茶语窗前月;

                瓶里梅花谷外莺。

此联将多种景物巧妙地融为一体,表达了文人恬淡的生活追求。

    清末政治家林则徐的父亲林宾日,穷秀才出生。曾以茶联的方式勉励自己的子女,以至后来成为了林则徐的座右铭:

                  粗衣淡饭好些茶,这个福老夫享了;

                齐家治国平天下,此等事儿曹任之。

    古今各地的茶楼、茶馆和茶亭大都留有文人墨客妙趣横生的茶联。杭州西湖龙井就曾有一茶室“秀茶堂”,其门前就有一幅xx的茶联:

                  泉从石出情宜洌;

                茶自峰生味更圆。

    西湖天竺顶有一茅草搭建的庵寺“竺仙庵”,庵旁有个泉眼,泉水清洌。庵中二人常用泉水煮茶品尝,一副妙趣横生的拆字联曾悬于庵门,远近闻名:

                  品泉茶三口白水;

                  竺仙庵二个山人。

    浙江吴兴八里店有一茶亭,亭柱上有一副茶联:

                  四大皆空,坐片刻无分尔我;

                  两头是路,吃一盏各自西东。

此联既写眼前景观,又含佛道禅理,堪称佳作。据说,广州市郊三眼桥有一个茶亭联与它极为相似,是否受此启发也不得而知。其联曰:

                  处处通途,何去何从,求两餐,平添气力;

                  头头是道,谁宾谁主,吃一碗,各自西东。

演绎到后来,便有了各种类似的山寨版了。比如:

                  来不迎,去不送,坐片刻不分你我;

                  烟自奉,茶自酌,歇一会各自东西。

    茶联也有用来做广告招徕顾客之用的。清末年间,成都有一茶馆兼酒铺,因为经营不当,生意萧条。后来儿子接手,请来一位秀才写了副对联,结果不仅生意兴隆,而且引来过往客人交口称赞。后人考证作者名叫高必文。联曰:

                  为名忙为利忙,忙里偷闲,喝杯茶去;

                  劳心苦劳力苦,苦中作乐,斟碗酒来!

解放战争期间,西安莲湖路有一座莲湖公园,园内有一个“奇园茶社”,门上悬联:

                  奇乎?不奇,不奇亦奇;

                  园耶?是园,是园非园。

另有横批:望梅止渴。这副联的巧妙,不仅在于其嵌字不留痕迹,而在于其中含意深邃。直到解放后,人们才知这里原来是中共地下党的一个秘密联络站。真不愧独具匠心,联坛佳话。

    谈到茶联的名气,就不得不提广州“陶陶居”茶楼的那副借茶用典,规劝世人的嵌名联了:

                  陶潜善饮,易牙善烹,饮烹有度;

                  陶侃惜分,夏禹惜寸,分寸无遗。

    旧时的茶馆也是调解民间纠纷的场所,时任县长哈锐给曾管辖的壁三“壁正茶馆”题联正是由此切入的:

                  公论一杯茶,省多少风云雷雨;

                  天良几道码,总照燃日月星辰。

    谈茶不能不提爱摆龙门阵的四川文化。成都有个留园茶馆,大儒刘师亮曾有题联:

                  消扰攘烦,七分香茗三分水;

                  享共和福,一度春风两度年。

    我国少数民族侗族有用三道茶(又称油茶)招待贵客的习惯。{dy}道苦,第二道咸,且用筷子搅拌,第三道甜。湖南民俗村侗族茶楼就有当今联家龙非池的撰联,短小精悍。细细品来,极富有人情味:

                  世味茶三道;

                  人情筷一双。

    借花献佛,谨以此联答谢湖南博友峨眉。

已投稿到:
郑重声明:资讯 【茶联拾趣_无言以对_新浪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