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防治与调养_无花果_百度空间
      一、病因
       糖尿病是常见的内分泌代谢疾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相对不足或{jd1}不足,胰岛素的细胞代谢作用缺陷引起糖代谢紊乱。在糖代谢紊乱的基础上又影响脂肪、蛋白质代谢等一系列紊乱。早期可能无任何症状或出现“三多一少”症状,即多食、多饮、多尿、消瘦或伴有乏力、多汗,严重时可引发多种并发症,如酮症酸中毒,心、脑、肾等病变,轻者损伤身体,致残,重者死亡。
       Ⅰ型糖尿病的发病率以青少年为多;Ⅱ型糖尿病的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高,其年龄在40岁以上者发病率{zg},约占糖尿病病人总数的87.06%。男性多于女性,脑力者多于体力者,肥胖和超重者多于非超重者的3~5倍。
       其病因西医理论尚不清楚,认为与以下诸多因素有关:
       1.遗传——大约有20%~30%有家族遗传史。患Ⅰ型糖尿病的夫妇,其2个双生子中都有糖尿病者占50%;Ⅱ型糖尿病的夫妇中,2个双生子中都有糖尿病者占88%。遗传基因是造成下一代人易发糖尿病的因素,但不见得全发病,可能晚发病或不发病。
       2.肥胖与年龄因素——不良的生活方式是导致糖尿病的重要因素。肥胖与年龄的增长也是导致糖尿病的重要因素。
       3.病毒感染与自身免疫——病毒的侵入使大量胰岛β细胞遭到破坏,从而造成血糖增高;直接或间接导致自身免疫反应异常。
       4.精神因素——精神紧张、情绪激动和各种应激状态都会使交感神经兴奋,分泌大量的生长xx、去甲肾上腺素、胰升糖素及糖皮质xx等,使血糖升高。
      二、临床表现
       1.多尿——排糖越多,尿量越大,每昼夜尿量可达2000ml~3000ml。
       2.多饮
       3.多食
       4.消瘦——如果为幼儿糖尿病,还会影响人体的正常发育,造成身体瘦小,形成糖尿病性侏儒症。还有部分Ⅱ型糖尿病患者,由于高胰岛素血症,体内合成代谢增加,身体不但不消瘦,而且还可肥胖起来,形成临床上的肥胖体型,直道患者胰岛素相对供应不足加重,血糖明显增高,症状明显出现时,体重才逐渐减轻和消瘦。
       有的糖尿病病人早期或发病前经常发生低血糖,如吃饭前心悸、手颤、多汗、乏力和饥饿感,进食后才逐渐好转。
       有的Ⅱ型糖尿病患者以外阴瘙痒、反复泌尿系感染、yinjing guitou炎或手足麻木、皮肤瘙痒、性功能减退、xx、月经不调、视力模糊、高血压、冠心病等并发症就诊时,才发现糖尿病。
      三、分型——此指原发性糖尿病又称特发性糖尿病
       Ⅰ型糖尿病——胰岛素依赖型
       多有遗传史,胰岛β细胞损害严重,发病急骤,症状明显,易发生酮症酸中毒。胰岛素水平很低,一般降糖xx疗效不佳,必须使用胰岛素。
       Ⅱ型糖尿病——非胰岛素依赖型
       多发生在30岁以上的成年人,占糖尿病患者总数的80%~90%。发病缓慢或隐匿,一般病情较轻或无任何症状。胰岛β细胞损害较轻,胰岛素水平正常或偏低,用一般降糖xxxx有效。
      四、糖尿病的预防
       1.力排遗传——糖尿病的发病往往是多因素的组合而发生的。如遗传加肥胖,酒色过度,情志不调,xx应激等,往往2、3项交织在一起而发病。
       2.控制肥胖——肥胖者糖尿病患病率达28.2%,非肥胖者患糖尿病的几率为2.6%。在日常生活中低糖、低脂、高蛋白、多维生素的饮食结构是控制糖尿病发生的{zh0}方法。
       3.避免应激——应激能使肝糖原分解、糖原异常,是使血糖升高的因素。如高热、感染、心肌梗死、外伤、情绪刺激、xx中应用大量xx等。
       4.加强宣传——及时检查,早期诊治。
       5.识别糖尿病的早期表现——如急性患者的口感、口渴、多食、多饮、多尿、消瘦、乏力、低血糖等;慢性患者的xx、早泄、遗精、女性外阴瘙痒、分娩胎儿过大、白内障、视物昏花、四肢麻木、刺痛或经常不断发生疮、疖、痈、肿,或肺结核等。
      五、已病防病
       1.控制血糖——其控制标准为:
       良好标准:空腹血糖≤6.72毫摩/升;餐后2小时血糖≤8.4毫摩/升。
       中等标准:空腹血糖≤7.4毫摩/升;餐后2小时血糖≤10毫摩/升。
       2.坚持xx——空腹血糖值≥8.33毫摩/升应该联合饮食疗法和xx进行积极xx。
      六、胰岛素
       1.胰岛素的应用
       a.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Ⅰ型);
       b.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Ⅱ型)——经饮食和运动疗法,口服降糖药已达足量而疗效不好者;在应激状态时,如严重感染、外伤、手术、酮症酸中毒、非酮症高渗昏迷、乳酸性酸中毒等可短期临时应用胰岛素;有严重心、脑、肾、眼睛等急性或慢性并发症;妊娠期糖尿病;严重外阴瘙痒、明显消瘦、营养不良等。可用胰岛素进行xx。
       2.胰岛素的副作用
       a.低血糖——主要表现为饥饿感、疲乏无力、心悸、手颤、多汗、头晕、头昏、视物模糊等。
       b.变态反应——胰岛素引起的过敏有荨麻疹、水肿、皮肤瘙痒,个别发生过敏性休克。
       c.皮肤萎缩
      七、糖尿病的食疗
       中医、藏医等自然医药学说认为,“饮食自倍,肠胃乃伤”。饮食控制是xx糖尿病的三****宝之一!
       1.饮食疗法的作用和目的——防止糖尿病加重和并发症的形成和发展。
       饮食疗法, 实际上就是减少含糖食物的摄入,减少胰岛素的分泌,也就是减少胰岛的工作量,以利于胰岛β细胞的恢复。
       2.饮食疗法的步骤和方法——首先必须了解病人的体重、劳动强度,然后再根据食物的热能分配和进食。
       a.标准体重的计算
       糖尿病患者的体重达到或接近标准体重范围,病情容易控制。但要防止过度消瘦,体重过度消瘦,说明机体处于负氮平衡,营养不足,抗病能力差,易引发各种疾病。糖尿病患者约消瘦,“三多一少”越严重,说明机体代谢分解太多,合成太少,病情严重,不利于恢复。
       标准体重(公斤)=[身高(cm)-100]×0.9
       b.标准体重的评定
       体重符合标准体重±10%以内为正常;
       超过标准体重10%~20%为肥胖;
       低于标准体重10%~20%为减轻;
       超过标准体重20%以上为超肥胖;
       低于标准体重20%以上为消瘦;
       c.劳动强度的计算标准(糖尿病患者每日所需热能)
       休息者,每日62.79~83.72千焦/公斤体重;
       轻度体力活动者,每日83.72~104.65千焦/公斤体重;
       中度体力活动者,每日104.65~125.58千焦/公斤体重;
       重体力活动者,每日125.58~146.51千焦/公斤体重;
       注:实际体重超过标准者,总热能应减少10%~15%;实际体重不到标准者,总热能应增加10%~15%。生长发育期的儿童,妊娠期、哺乳期妇女得饮食总热能可提高到每日146.51千焦/公斤体重。
       蛋白质的摄入量——每日1.0~1.5克/公斤体重,儿童、孕妇、哺乳期妇女及明显消瘦者可适当增加。动物性蛋白和植物性蛋白应兼用为宜。
       脂肪的摄入量——每日1克/公斤体重, 其中动物性脂肪占1/3,植物性脂肪占2/3为理想。
       糖的摄入量——糖尿病患者的病理是糖代谢障碍,应特别注意糖的供能。
       3.饮食应注意的问题
       a.饮食要定量,尤其是病情初起,饮食应严格控制。饥饿感显著时,要以低含糖量4%以下的蔬菜充饥,可用小白菜、大白菜、圆白菜、菠菜、芹菜、莴苣、油菜、黄瓜等,或在副食品中增加豆制品的用量。事如含糖量超过10%以上的块根蔬菜,如山药、马铃薯等,应按食入量及其含糖量从主食中扣除。如食入马铃薯250克,应扣除主食50克等。
       b.饮食与用药都要定时定量
       c.限制可溶性糖类及盐类的摄入,砂糖、糖果及糕点等都含有可溶性糖类。盐过多易诱发高血压和大血管病变。
       d.蔬菜含糖量少,尤其是含糖量低于5%的蔬菜,可以不计热能,可以多食用。
       e.进食水果要适量,进食水果的时间以饭前1小时为宜。
       f.少量多餐。
      八、糖尿病的自然医药疗法
       1.病因——禀赋不足;饮食失节;情志失调;劳欲过度。
       2.病机——阴津亏损,燥热偏盛,而以阴虚为本,燥热为标。两者互为因果,阴愈虚则燥热愈盛,燥热愈盛泽阴愈虚。
       主要病位在肺、胃、肾,尤以肾为关键。
       3.辨证论治
       a.病位——分为上、中、下消及肺燥、胃热、肾虚。以肺燥为主,多饮症状突出者为上消;以胃热为主,多食症状突出者为中消;以肾虚为主,多尿症状突出者为下消。
       b.治本——本病以阴虚为本,燥热为标。
       c.本证与并发症
       4.xx原则——清热xx,养阴生津为本病xx的根本原则。在具体实际中,应合理运用xx化淤、xxxx、健脾xx、滋xx阴、温xx阳等治法。
  


郑重声明:资讯 【糖尿病防治与调养_无花果_百度空间】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