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服复兴,应淡化朝代古服意识,加强民族服饰意识_沉醉漢风_百度空间

我们的祖先看待衣冠,会产生“前朝服饰”,“故国衣冠”的感觉时,只在清朝、元朝等几个朝代。在其他时候,除了喜欢考古的人,是几乎不会感觉“汉人服饰”有什么大变化的,不会觉得“我穿的是前朝服饰”。哪怕明朝开国称“衣冠制度取自唐宋”,也没有人想的是“今天穿的唐装”“明天我要穿宋装”,大家都很明白,取自唐宋的并不是真的打算恢复至唐宋的服制去,而是“取自汉制”。这里的汉,是汉人的汉。

古代没有“专家”,明朝人很清楚唐朝是汉人的朝代,宋朝属唐朝一脉相承,自然发展下去的“汉家天下”,明朝要恢复汉俗,当以此前两朝为模范,为理想。而且就男子衣冠上说,这三个连续的朝代是很相似的。圆领袍、襕衫、直裰、道袍、大氅经久不衰,在现代服饰考证者的眼中看来,或有细微差别,但是在古人眼中,这些是不存在的,古人不会去察觉、纠结时间所带来的“不同”,只知道这些服饰是在汉人衣冠中一直存在着的。

所以明朝的画师画唐朝的皇帝像,会让其穿上黄色的圆领袍团龙衮服,而在不熟悉唐宋明圆领袍差别的现代人看来,竟然也没有违和感。

又所以明朝的小说家们写以往朝代的小说,往往用本朝衣冠代入描写,因为在那些小说家的观念中,明朝汉人着汉衣冠,以往的汉人也是着汉衣冠,没有什么不一样。

这种状况便是服饰的朝代意识被淡化了,古人不觉圆领袍的时代变化,现代人知道圆领袍是典型中原服饰,除非专门研究这个的,一时不会去纠结哪里不对劲。

然而清朝剃发易服,干出了真正意义上的“易服色”,民国主流意识西化,小规模汉服复兴没有作用,战乱后新中国继续西化,让这种连续感彻底断了,只有戏剧上还保留了这种无意识——剧中汉人无论哪朝都穿明式戏服,而匈奴等则以旗装代指。

站在这种断裂带上回看传统服饰历史,而且服饰研究学者们大多数带着“古代服饰”“古代某某朝代服饰”的意识,写出的书都是一段一段的,讲完某朝,跳跃到另一朝,强调某朝和某某朝哪里不一样,于是清朝似乎也理所当然的不一样——准确说是心安理得的不一样——“你看,明朝和宋朝在这考古上差别这么大,剃发易服把明朝弄得和清朝不一样,似乎也是可以原谅的,反正自然发展下去,明朝和后来的朝代总会不一样”。

这种观念就是朝代意识被加强了,只识政(百度)治上的朝代更替,却不识人文上的民族传承。

而如今我们提倡汉服复兴,从一开始就说的是找回汉族的民族服装,而不是是说找回汉朝的服装、找回明朝的服装。汉服复兴运动的前辈们,从一开始就很清楚“取自唐宋”不是教条,哪怕在现代我们所拥有的各朝服饰资料比明朝人详细,“取自唐宋”、“重回汉唐”也只是个“理想”“愿景”,是个口号,是种“回归汉俗”的替代说法,不是真要照搬哪一朝代去。

前辈们很早就清楚,按朝代去划分汉服,只会陷入朝代粉丝之间的无限纷争。按朝代去划分汉服,是考证、考古上的事,是个学术问题,但不是复兴这一块的人文问题。

复兴,不是拘泥,复兴是个鲜活的,充满生命力的词。复兴是多姿多彩的,而不是非要这样,非要那样。

复古则是必须、照搬、不准、我是xx、我为中心。

复兴汉服,上取秦汉,下取宋明,以《周礼》为本,以文物资料为准,以大众选择为主,复兴汉民族千年来自然延续的具有代表性的各款各式。复兴汉服时,我们强调其民族性。

复古汉服,只准照搬古代某一朝,强调朝代,以某朝代为正朔,某朝服饰不论好坏一律照收,不准其他人有异议。

复兴,是我们的口号,但是复古,不能是我们的行动。

我们很讨厌媒体称我们穿着的是“汉朝服饰”,但是很多同袍却确实朝代意识浓重。欲改变大众的看法,还是先从自己做起,在考据的时间之外,在复兴的行动之中,淡化朝代古服意识,加强民族服饰意识。



郑重声明:资讯 【汉服复兴,应淡化朝代古服意识,加强民族服饰意识_沉醉漢风_百度空间】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