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公如私--论学校公共资源的维修平台的建立- 启元的日志- 网易博客

爱公如私--论学校公共资源的维修平台的建立

2010-06-16 10:14:32 阅读6 评论1 字号:

    百年老校,往往是那些历史悠久的建筑在述说着沉甸甸的历史。而那些老建筑之所以能够长时间地保留,得益于公众对其的爱护。同样的一件东西,如果用心维护,能用个几十年,但如果不爱护,没几年下来就报废了,尤其是对公众财产的管理更是如此。
    人都有这样的心理,东西是自己的就爱护,是公家的就不可惜。这导致了许多公共资源的浪费,比如吃饭,公款吃喝与自己掏钱肯定不是一个样,再比如用水,自己付费和大家一起平分已经不是一个样了,再到免费的就更别说了。大公无私,那是一种理想的道德境界,却不能成为对公众要求的一个标准。要使人人都像爱护自家的东西那样爱惜公家的东西,仅仅从道德上去教育是很难保证效果的。唯有将公家的损失与相关个人的利益直接挂钩,其才会爱公如私。而事情一旦跟个人利益挂钩,就免不了纠纷。因此必须权责明确,有严格的标准可依。
    当我们遇到问题时,{dy}个想法就是解决问题,比如看到水龙头漏水,许多人会主动的试试能不能关上;当自己无法解决的时候,便会想到能解决这个问题的人(有时候也往往是自己解决不了,就放弃努力了,因为相信“会有别人来管的”,也就止步了。这也是一个问题,如何使得好心人在自己解决不了问题的情况下能有一个有效的途径通知相关部门或相关人士来进行进一步的努力?),如果他/她知道有个方式可以向有关部门反映,而且这个途径不会浪费他很多时间和金钱,那他/她肯定乐意去反映。通常的做法是:我们不认识修理人员,也无法直接跟他联系,于是我们会向上级反映问题,再由上级主管人员联系相关专业人士来解决问题。但是这样做的不好之处在于:1、并非谁都愿意去面对上级来反映问题;2、我们的上级有时候事务太多,以致会把事情忘掉或后延,使得待解决的问题一直拖着,而反映问题的人又觉得已经向上级反映了,便不会再寻求其他的途径来解决问题,这会造成相应的公共服务的中断。
    因此,反映问题应该要有一个独立的专门的渠道。网络和电话都是非常便捷的手段。有专门的人员来处理这些收到的信息,再将维护信息传递给相关的修理人员,修理人员接到任务后及时处理并汇报,信息处理人员再将信息反馈给报告人以确认问题是否解决以及解决问题的满意度如何。

    对于某些损坏会造成公共财产的损失,如漏水。本来维修人员应及时修理的,不能及时修理所造成的损失应当由某人承担,如为修理人员的延误,则由修理人员承担,如为信息处理不及时则应由信息处理人员承担。因此也需要根据事情的轻重缓急程度进行分级,每一级都有规定的信息处理人员应在多少时间内通知修理人员,修理人员在接到信息后应在多少时间内修理好。在规定时间内提前完成的,减少了损失,应奖;延后的,增加了损失,应罚。然而,不可能每次都去测量一段时间内的损失有多大,因此应设立可资参考的合理标准,对各种情形合理标价,同时也可从价格上直接分出轻重缓急来。
    有了合理的制度,事情就会变得简单而且高效,而一项合理制度的发展也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这本身也是一份沉淀。

<#--{zx1}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相关日志--> <#--推荐日志-->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历史上的今天-->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郑重声明:资讯 【爱公如私--论学校公共资源的维修平台的建立- 启元的日志- 网易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