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素养(Information Literacy)”的本质是全球信息化需要人们具备的一种基本能力。信息素养这一概念是信息产业协会主席保罗·泽考斯基于1974年在美国提出的。简单的定义来自1989年美国图书馆学会(American Library Association ,ALA ),它包括:能够判断什么时候需要信息,并且懂得如何去获取信息,如何去评价和有效利用所需的信息。 这样的看法目前已形成一种共识。除美国外,一些西方发达国家的观点大同小异,ACRL提出的高校信息素养标准,在美国已被广泛认可和接收,英国、澳大利亚等根据国情,稍有补充和修改。
信息素养是一种基本能力 信息素养是一种对信息社会的适应能力。美国教育技术CEO论坛2001年第4季度报告提出21世纪的能力素质,包括基本学习技能(指读、写、算)、信息素养、创新思维能力、人际交往与合作精神、实践能力。信息素养是其中一个方面,它涉及信息的意识、信息的能力和信息的应用。 信息素养是一种综合能力 信息素养涉及各方面的知识,是一个特殊的、涵盖面很宽的能力,它包含人文的、技术的、经济的、法律的诸多因素,和许多学科有着紧密的联系。信息技术支持信息素养,通晓信息技术强调对技术的理解、认识和使用技能。而信息素养的重点是内容、传播、分析,包括信息检索以及评价,涉及更宽的方面。它是一种了解、搜集、评估和利用信息的知识结构,既需要通过熟练的信息技术,也需要通过完善的调查方法、通过鉴别和推理来完成。信息素养是一种信息能力,信息技术是它的一种工具。
1998年,美国图书馆协会和教育传播协会制定了学生学习的九大信息素养标准,概括了信息素养的具体内容。 标准一:具有信息素养的学生能够有效地和高效地获取信息。 标准二:具有信息素养的学生能够熟练地和批判地评价信息。 标准三:具有信息素养的学生能够有xx地、创造性地使用信息。 标准四:作为一个独立学习者的学生具有信息素养,并能探求与个人兴趣有关的信息。 标准五:作为一个独立学习者的学生具有信息素养,并能欣赏作品和其他对信息进行创造性表达的内容。 标准六:作为一个独立学习者的学生具有信息素养,并能力争在信息查询和知识创新中做得{zh0}。 标准七:对学习社区和社会有积极贡献的学生具有信息素养,并能认识信息对民主化社会的重要性。 标准八:对学习社区和社会有积极贡献的学生具有信息素养,并能实行与信息和信息技术相关的符合伦理道德的行为。 标准九:对学习社区和社会有积极贡献的学生具有信息素养,并能积极参与小组的活动探求和创建信息。
在我国,针对国内教育的实际情况,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主要针对以下五个方面的内容。 (1)热爱生活,有获取新信息的意愿,能够主动地从生活实践中不断地查找、探究新信息。 (2)具有基本的科学和文化常识,能够较为自如地对获得的信息进行辨别和分析,正确地加以评估。 (3)可灵活地支配信息,较好地掌握选择信息、拒绝信息的技能。 (4)能过有效地利用信息、表达个人的思想和观念,并乐意与他人分享不同的见解或信息。 (5)无论面对何种情境,能够充满自信地运用各类信息解决问题,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进取精神。
信息素养主要表现为以下8个方面的能力: (1)运用信息工具:能熟练使用各种信息工具,特别是网络传播工具; (2)获取信息:能根据自己的学习目标有效地收集各种学习资料与信息,能熟练地运用阅读、访问、讨论、参观、实验、检索等获取信息的方法; (3)处理信息:能对收集的信息进行归纳、分类、存储记忆、鉴别、遴选、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和表达等; (4)生成信息:在信息收集的基础上,能准确地概述、综合、履行和表达所需要的信息,使之简洁明了,通俗流畅并且富有个性特色; (5)创造信息:在多种收集信息的交互作用的基础上,迸发创造思维的火花,产生新信息的生长点,从而创造新信息,达到收集信息的{zj2}目的; (6)发挥信息的效益:善于运用接受的信息解决问题,让信息发挥{zd0}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7)信息协作:使信息和信息工具作为跨越时空的、“xxx”的交往和合作中介,使之成为延伸自己的高效手段,同外界建立多种和谐的合作关系; (8)信息免疫:浩瀚的信息资源往往良莠不齐,需要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甄别能力以及自控、自律和自我调节能力,能自觉抵御和xx垃圾信息及有害信息的干扰和侵蚀,并且完善合乎时代的信息伦理素养。
什么是信息素养?
2003年高中课标明确提出信息技术课的根本目标是提升信息素养。对信息素养的理解,好象非常多。从网上搜过并整理。衷心感谢WENDY帮我做了这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这方面她比我强的太远了。
一、信息素养定义:
第1种:四要素之信息素养
信息素养的四个要素共同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信息意识是先导,信息知识是基础,信息能力是核心,信息道德是保证。
来源:
第2种:图书检索之信息素养
美国将图书检索技能和计算机技能集合成为一种综合的能力、素质,即信息素养。
来源:
第3种:Big6之信息素养
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的Mike Eisenber博士和Bob Berkowitz博士认为,信息素养绝不仅仅是以往图书情报检索技能加上计算机技术的操作技能(这些都还属于低级认知技能),而是综合运用以上技能所形成的信息问题解决能力。基于这样的理念,他们共同创立了包括六大技能的信息问题解决方案,简称“Big6技能”,并设计了专门的技能训练课程,开展了长期的实践研究。目前该项研究已从大学扩展到美国的中小学,受到普遍的欢迎。目前,信息素养教育已经开始整合到学校的各学科教学中,有力地推动着学校在教育思想、教学目标、内容、方式、评价等各个环节中的全面变革。
第4种:王吉庆的信息素养论
我们认为,进入到信息社会以后,作为一个具有文明修养的人,甚至于要作为一般能够适应信息社会生活、工作的人,应该能够积极、正确、有效地应用信息系统,正确地了解与认识信息技术,掌握信息传播方法,利用与开发各种各样的信息资源,这就是说,他们除了需要读写算等工业社会所应该具备的文化素养以外,还应该具备适应信息社会所特有的修养与能力,也就是必须具备应用信息技术的修养与能力,这就是我们所称的信息素养。
在讨论信息素养时,有几个问题需要弄清楚。首先,信息素养作为一种素养,它是社会共同的判断。一个人有没有信息素养,不是他自称的,而是要得到大家的公认。同时,随着社会上人们信息素养的共同提高与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所公认的信息素养的内容也会发生变化,原来所掌握的知识与能力,可能一部分甚至大部分都不再有用了,这个时候,人们也可能就不再说你的信息素养高了。
其次,信息素养是以社会实践效果来衡量的,在信息社会这个大系统中,人们培育自己的信息素养是为了通过建立与利用“人机联系”来加强自己的“人际关系”,成为社会中有所作为的一分子,使得信息社会这个系统正常运作,并且得到比较高的经济与社会效益。因此,信息素养的高低要看它对于社会的影响大小与所起作用的好坏而言。一个人的信息素养,不仅仅是看他能够不能够熟练地使用信息系统,而且要看他能不能发挥信息系统对人类社会的积极作用。
{zh1},信息素养不是先天就有的,而是后天培育而成的,正像读写算等文化修养需要通过教育才能获得一样,信息素养必须通过自己的努力才能获得,而且要注意经常地修习涵养。它可能通过学校教育有意识、有目标地培育;也可以通过自学与尝试——错误——成功掌握而获得。
综上所述,信息素养是一种可以通过教育所培育的,在信息社会中获得信息、利用信息、开发信息方面的修养与能力。它包含了信息意识与情感、信息伦理道德、信息常识以及信息能力多个方面,是一种综合性的,社会共同的评价。
来源:《信息素养论》 王吉庆
第5种:三层论之信息素养
信息素养这一概念最早是信息产业协会主席保罗•泽考斯基在美国提出的,它包涵诸多方面:
·传统文化素养的延续和拓展;
·使受教育者达到独立自学及终身学习的水平;
·对信息源及信息工具的了解及运用;
·必须拥有各种信息技能:如对需求的了解及确认,对所需文献或信息的确定、检索,对检索到的信息进行评估、组织及处理并做出决策。
因次,综上所述,完整的信息素养应包括三个层面: 文化素养(知识层面)、信息意识(意识层面)、信息技能(技术层面)
信息素养的教育注重知识的创新,而知识的更新是通过对信息的加工得以实现的。因此,把纷杂无序的信息转化成有序的知识,是教育要适应现代化社会发展需求的当务之急,是培养信息素养首要解决的问题,即文化素养与信息意识的关系问题。
来源:
第6种:信息文化之信息素养
信息素养”的英文是“Information Literacy”,它也可译为信息文化,与计算机文化(Computer Literacy)、网络文化(Net Literacy)、电视文化(Television Literacy)、数字文化(Number Literacy)同出一辙,其本义更多地强调一种文化理念。例如,有人提出“信息素养:一种新的文化”,甚至将“读、写、算、信息”并称为信息社会中文化基础的“四大支柱”。
信息素养的核心是信息加工能力,它是新时代的学习能力中至关重要的能力。信息加工能力主要包括:寻找、选择、整理和储存各种有用的信息;言简意赅地将所获得的信息从一种表述形式转变为另一种表述形式,亦即从了解到理解;针对问题,选择、重组、应用已有信息,独立地解决该问题;正确地评价信息,比较几种说法和方法的优缺点,看出它们各自的特点、适用的场合以及局限性;利用信息做出新的预测或假设;能够从信息看出变化的趋势、变化模式并提出变化的规律。
获取信息是手段,不是目的。处理信息的目的在于综合利用各种信息,在分析处理各种相关信息的基础上,围绕某一问题的解决,创造新的信息。
信息素养主要表现为以下8个方面的能力。
○运用信息工具:能熟练使用各种信息工具,特别是网络传播工具。
○获取信息:能根据自己的学习目标有效地收集各种学习资料与信息,能熟练地运用阅读、访问、讨论、参观、实验、检索等获取信息的方法。
○处理信息:能对收集的信息进行归纳、分类、存储记忆、鉴别、遴选、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和表达等。
○生成信息:在信息搜集的基础上,能准确地概述、综合、改造和表述所需要的信息,使之简洁明了,通俗流畅并且富有个性特色。
○创造信息:在多种收集信息的交互作用的基础上,迸发创造思维的火花,产生新信息的生长点,从而创造新信息,达到收集信息的{zj2}目的。
○发挥信息的效益:善于运用接受的信息解决问题,让信息发挥{zd0}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信息协作:使信息和信息工具作为跨越时空的?quot;xxx的交往和合作中介,使之成为延伸自己的高效手段,同外界建立多种和谐的协作关系。
○信息免疫:浩瀚的信息资源往往良莠不齐,需要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甄别能力以及自控、自律和自我调节能力,能自觉地抵御和xx垃圾信息及有害信息的干扰和侵蚀,并且完善合乎时代的信息伦理素养。
信息素养包含了技术和人文两个层面的意义:从技术层面来讲,信息素养反映的是人们利用信息的意识和能力;从人文层面来讲,信息素养也反映了人们面对信息的心理状态,也可以说面对信息的修养。具体而言,信息素养应包含以下五个方面的内容:
①热爱生活,有获取新信息的意愿,能够主动地从生活实践中不断地查找、探究新信息。
②具有基本的科学和文化常识,能够较为自如地对获得的信息进行辨别和分析,正确地加以评估。
③可灵活地支配信息,较好地掌握选择信息、拒绝信息的技能。
④能够有效地利用信息、表达个人的思想和观念,并乐意与他人分享不同的见解或资讯。
⑤无论面对何种情境,能够充满自信地运用各类信息解决问题,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进取精神。
虽然信息素养在不同层次的人们身上体现的侧重面不一样,但概括起来,它主要具有五大特征:捕捉信息的敏锐性、筛选信息的果断性、评估信息的准确性、交流信息的自如性和应用信息的独创性。
来源:
第7种:陈钟梁的信息素养
陈钟梁:这两者之间联系的桥梁就是提高一代人的信息素养(informationliteracy)。"信息素养"这一概念最早来自美国,其实是从图书馆检索技能发展和演变过来的。简单地说,信息素养就是通过多种来源(以图书与网络为基础)有效地获得、评价、利用信息,来完成指定任务的能力,这是现代人素质极为重要的一个方面。
与计算机技能相比,信息素养不仅仅是一种技术、能力,它更多的是体现了一个人的综合素质。从学科的角度来看,语文学科是培养信息素养的{zh0}阵地。在过去漫长的岁月里,信息的惟一载体是语言文字;如今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信息表现形式多样化了,线条、色彩、图形、声响、音乐等都可以蕴涵着信息,在这里多媒体就显示了其极大的优势。然而信息的{zd0}载体仍然是语言文字,我们获得信息的{zd0}途径也仍然是阅读。
来源:
第8种:桑新民的信息素养
华南师范大学的桑新民教授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层次确立培养信息素养的内在结构与目标体系:
(1)驾驭信息的能力:高效获取信息的能力;熟练、批判性地评价信息的能力;有效地吸收、存储、快速提取信息的能力;运用多媒体形式表达信息、创造性使用信息的能力。
(2)运用信息技术高效学习与交流的能力:将以上一整套驾驭信息的能力转化为自主、高效地学习与交流能力。
(3)信息时代公民的人格教养:培养和提高信息时代公民的道德、情感,以及法律意识与社会责任。
第9种:李艺的信息素养
认为信息素养由知识、技术、人际互动、问题解决、评价调控、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六个部分组成。并认为,知识为其他五个部分提供基础准备,而评价调控则为其他各个部分(包括知识部分)提供必要和重要的形成保证,因此,知识和评价调控两部分共同组成其他四个部分的共同承载;技术、人际互动、问题解决三部分有机相联并呈现一定的层级;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一种精神的领航,渗透于技术、人际互动、问题解决之中,并相互影响。由此,六个部分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来源:
第10种:彭绍东的信息素养
“信息素养”的英文是“Information Literacy”,它也可译为信息文化,与计算机文化(Computer Literacy)、网络文化(Net Literacy)、电视文化(Television Literacy)、数字文化(Number Literacy)同出一辙,其本义更多地强调一种文化理念。例如,有人提出“信息素养:一种新的文化”,甚至将“读、写、算、信息”并称为信息社会中文化基础的“四大支柱”。
“信息素质”是指人所具有的对信息进行识别、加工、利用、创新、管理的知识、能力与情意等各方面基本品质的总和。其中,信息知识是人们在利用信息技术工具、拓展信息传播途径、提高信息交流效率中所积累的认识和经验的总和,它是构成信息素质的基础。信息能力是人成功地进行信息活动所必须具有的个性心理特征,它是构成信息素质的核心。信息能力按表现程度可分为显在能力与潜在能力,按适用范围可分为一般能力与特殊能力。学习者的信息能力,按应用途径及方式可分为如下八个方面:运用信息工具的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处理信息的能力、创新信息的能力、表达信息的能力、发挥信息作用的能力、信息协作意识与能力、信息免疫能力。信息情意是人们对信息及信息技术的态度、情感、意识与道德规范的总和,它是形成信息素质的重要动力。
可见,“信息素养”强调的是一种文化内涵,而“信息素质”强调的是人的身心发展总水平,二者含义并不xx相同。我国一些学者的翻译与介绍,拓展了“信息素养”的内涵,使其与“信息素质”接近。但是,从我国大力推进信息素质教育而不是信息素养教育或信息文化教育这一主旋律来看,笔者认为采用“信息素质”一词更贴切。这有助于我们走出前苏联学者伊尔肖夫于1981年提出的“计算机程序设计是第二文化”的思想禁锢,使我国的信息技术教育真正迈入素质教育的轨道,真正实现由传统的知识—文化型人才培养模式向信息时代的素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
来源:《“信息素质”与“信息素养”辨析》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系
第11种:综合的信息素养:
虽然各个专家和机构对信息素养的具体界定会有所不同,但是其内涵基本上都是一致的,笔者认为,对信息素养的正确理解,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信息素养包括对信息(涵盖多种信息源)有效地检索、评价和使用;
2、能对信息进行批判性的思考,并将有用信息变成自己思想的一部分;
3、具有对信息进行主动鉴别,有区别地对待信息的能力。
来源《信息素养概念比较及培养》论文
二、“信息素养”定义的是不断发展着的
信息素养早在1974年由美国信息产业主席保罗•泽考斯基(Paul Zurkowski)提出来,认为学习者具备的信息素养包括信息意识、信息道德、信息知识和信息能力,学生需要有迅速有效地发现并把握对自己学习有价值的信息的意识,并把这些信息整合到自己的知识结构中来的意识。对使用的信息进行配合加工、合成,以生成有益于社会、他人和自己的信息,学会选择、判断和评价。
1983年,美国信息学家Horton认为教育部门应开设信息素养课程,以提高人们对电子邮件、数据分析以及图书馆网络的使用能力;
1987年,信息学专家Patrieia Breivik将信息素养概括为一种了解提供信息的{zj0}渠道,掌握获取和存储信息的基本技能,如数据库、电子表格软件、文字处理等技能;
1989年,美国图书馆协会(American Library Association)下属的“信息素养总统委员会”在总结报告中给信息素养下的定义是“要成为一个有信息素养的人,他必须能够确定何时需要信息,并且他必须具有检索、评价和有效使用所需信息的能力”, 并将信息素养界定为四项能力;确认、评估、查询和使用(to identify, to evaluate, to locate, and to use);
1992年Christina Doyle进一步利用循环问卷的方法,集合全美各地136位受访者的意见,将信息素养进一步定义为“有能力从各种不同的信息来源,获评估及使用信息”,并细分为以下10种能力:
(1)能辨识自己的信息需求;
(2)能了解完整的信息和智慧决策之间的关系;
(3)能有效地陈述信息问题,表达信息需求;
(4)知道有哪些可能有用的信息资源;
(5)能制订妥善的信息检索策略;
(6)能使用印刷方式及高科技方式存储的信息资源;
(7)能评估信息的相关及有用程度;
(8)组织信息使其有实用性;
(9)组合新信息成为自己原有知识的一部分;
(10)能将信息应用于批判性思考及解决问题。
来源:
三、信息素养的培养
课标里指出的是“提升”信息素养。解读的意思是,信息素养人人都有,现有的课程目标是“提升”,使之从低至高。这样更有益于人的发展。
其1: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目标
1998年全美图书馆协会和美国教育传播与教育协会在其出版物《信息能力创建学习的伙伴》中,指定了学生学习的九大信息素养培养目标,从信息素养、独立学习和社会责任这三个方面表述,更进一步丰富了信息素养在技能、态度、品德等方面的要求。
技能目标:
●具有信息素养的学生能够有效地和高效地获取信息;
● 具有信息素养的学生能够熟练地、批判地评价信息;
●具有信息素养的学生能够xx地、创造性地使用信息。
态度目标:
●作为一个独立学习者的学生具有信息素养,并能探求与个人兴趣有关的信息;
●作为一个独立学习者的学生具有信息素养,并能欣赏作品和其他对信息进行创造性表达的内容;
●作为一个独立学习者的学生具有信息素养,并能力争在信息查询和知识创新中做得{zh0};
品德目标:
●对学习社区和社会有贡献的学生有信息素养,能认识信息对民主化社会的重要性;
●对学习社区和社会有贡献的学生有信息素养,能实行与信息和信息技术相关的符合道德的行为;
●对学习社区和社会有贡献的学生有信息素养,能积极参加小组的活动来探求和创建信息。
信息素养不仅是孤立的诸如信息获取、信息检索、信息表达、信息交流等的信息技能,而是以独立学习的态度和方法、以在信息社会中合理生活学习的责任将这些信息技能用于信息问题解决和进行创新性思维的综合的信息能力。
其2:
美国大学和研究型图书馆协会(ACRL)董事会于2000年1月18日通过“Information Literacy Competency Standards for Higher Education”,在1999年10月和2004年2月分别得到美国高等教育协会和独立学院理事会认可。普林斯顿大学图书馆的白健于2005年10月将此标准译为中文《美国高等教育信息素养能力标准》。
摘录其主要部分“标准,表现指标和成果”,共有五个标准、二十二个表现指标,每个表现指标下均以成果作进一步说明(以下“成果”略):
标准一 有信息素养的学生有能力决定所需信息的性质和范围。
表现指标:
一 有信息素养的学生定义和描述信息需求。
二 有信息素养的学生可以找到多种类型和格式的信息来源。
三 有信息素养的学生权衡获取信息的成本和收益。
四 有信息素养的学生重新评估所需信息的性质和范围。
标准二 有信息素养的学生可以有效地获得需要的信息。
表现指标:
一 有信息素养的学生选择最适合的研究方法或信息检索系统来查找需要的信息。
二 有信息素养的学生构思和实现有效的搜索策略。
三 有信息素养的学生运用各种各样的方法从网上或亲自获取信息。
四 有信息素养的学生改进现有的搜索策略。
五 有信息素养的学生摘录,记录和管理信息和它的出处。
标准三 有信息素养的学生评估信息和它的出处,然后把挑选的信息融合到他(她)们的知识库和价值体系。
表现指标:
一 有信息素养的学生从收集到的信息中总结要点。
二 有信息素养的学生清晰表达并运用初步的标准来评估信息和它的出处。
三 有信息素养的学生综合主要思想来构建新概念。
四 有信息素养的学生,通过对比新旧知识来判断信息是否增值,或是否前后矛盾,是否独具特色。
五 有信息素养的学生决定新的知识对个人的价值体系是否有影响,并采取措施xx分歧。
六 有信息素养的学生通过与其他人、学科专家和\或行家的讨论来验证对信息的诠释和理解。
七 有信息素养的学生决定是否应该修改现有的查询。
标准四 不管个人还是作为一个团体的成员, 有信息素养的学生能够有效的利用信息来实现特定的目的。
表现指标:
一 有信息素养的学生能够把新旧信息应用到策划和创造某种产品或功能中。
二 有信息素养的学生修改产品或功能的开发步骤。
三 有信息素养的学生能够有效地与别人就产品或功能进行交流。
标准五 有信息素养的学生熟悉许多与信息使用有关的经济、法律和社会问题,并能合理合法的获取信息。
表现指标:
一 有信息素养的学生了解与信息和信息技术有关的伦理、法律和社会经济问题。
二 有信息素养的学生遵守与获取和使用信息资源相关的法律、规定、机构性政策和礼节。
三 有信息素养的学生在宣传产品或性能时声明引用信息的出处。
作为一个信息素养的标准,以身作则,在{zh1}列出引用本标准的格式示范,有美国心理学会(APA)格式、芝加哥论文引用格式、现代语言协会(MLA)格式三种,下面采用的是芝加哥的“网上资源引用格式”({wy}不需标明获得日期的格式):
美国高等教育信息素养能力标准. 美国大学和研究型图书馆协会, 2000;
Information Literacy Competency Standards for Higher Education. Association of College & Research Libraries, 2000;
中文版下载网址:(想来如果引用中文版,应该用此网址而不是标准文本中上面的网址)
Via: Chinese Canadian Library Weblog(加华图书馆博客)
New Information Literacy Standards Translations Available!
其3:
2000 年1月 18 日,美国大学与研究图书馆协会(ACRL)在德克萨斯州的圣安•东尼召开了美国图书协会仲冬会议,参加这次会议的 11 位理事为分别来自全美高等学校的校长、副校长、图书协会的理事长等。会上审议并通过了“美国高等教育信息素养能力标准(Information Literacy Competency Standards for Higher Education)”。该标准分为三个板块:标准、执行指标和学习效果。有 5 大标准 22 项执行指标和87个表现效果。
标准一 具有信息素养能力的学生能决定所需要的信息种类和程度
执行指标:
1.具有信息素养能力的学生能选定并连通所需要的信息。
效果包括:
(1)与教师交流,参与课堂讨论、同行讨论和电子讨论,确认研究课题和其它信息需要。
(2)展开论点,根据信息需要,系统阐述问题。
(3)从探索一般信息源到提高对课题熟悉程度。
(4)确定或者调整信息需要,到达易控制的中心点。
(5)识别能描述信息需要的关键概念和术语。
(6)确认现有的信息是否能与已有观念、实验或分析结合起来,并能产生新的信息。
2.具有信息素养能力的学生能确认各种不同类型和格式的潜在的信息源。
效果包括:
(1)知道信息是怎样正式与非正式地产生、组织和传播的。
(2)确认能把知识条理化,这种条理化影响获取信息的方法。
(3)识别各种类型的潜在资源的价值和不同(如多媒体、数据库、网站、数据系统、声像、纸质文本)。
(4)识别潜在资源的目的和使用对象(如大众化或是学术化;时尚或是历史)。
(5)区别初级和中级来源,确认这些来源的使用及重要性如何随学科而发生改变。
(6)懂得在初级来源的原始数据中可能需要重新建构。
3.具有信息素养能力的学生能考虑获取所需要信息的成本和利益。
效果包括:
(1)确定所需要信息的可用性,决定扩大超越本区域资源的信息搜索的方法(如馆际互借、易地使用资源、获取镜像、声像、文本和声音)。
(2)为了获得所需信息明白其来龙去脉,考虑获得一种新的语言或技能的可行性(如外语或者基于条理化的信息)。
(3)确定实际而全面的计划,有条不紊地获取所需信息。
4.具有信息素养能力的学生能重新评价信息需要的特点和信息需要的扩充。
效果包括:
(1)进一步审视原始信息需要,阐明、修改、 优化问题。
(2)描述判断和和选择信息所采用的标准。
标准二 具有信息素养能力的学生能有效而又高效地获取所需要的信息。
执行指标:
1.具有信息素养能力的学生能选用最适当的调研方法或检索系统获取所需要的信息。
效果包括:
(1)确认正确的调研方法(如实验方法、模拟、野外作业)。
(2)考查各种不同类型调研方法的优越性和适用性。
(3)考查信息检索系统的范围、内容和组织结构形式。
(4)从调研方法或信息检索系统中,选择有效又高效的获取所需要信息的途径和方法。
2.具有信息素养能力的学生能建构和完善有效的搜索策略
效果包括:
(1)根据调研方法制订研究计划。
(2)识别关键词、同义词和所需信息的相关术语。
(3)根据条理化和信息检索来源,选择控制词义的具体内容。
(4)运用选择信息检索系统的正确命令,建构检索策略(例如:布尔逻辑运算符、截词和搜索引擎代理、网际组织,如书目检索)。
(5)运用不同界面、搜索引擎、不同的命令语言、协议和搜索参数,完善在各种不同类型信息检索系统中的搜索策略。
(6)运用正确的条理化的研究协议,完善搜索。
3.具有信息素养能力的学生能运用各种方法检索在线信息或个人信息。
效果包括:
(1)运用各种的搜索系统,检索不同格式的信息。
(2)运用各种不同的分类组合和其它的系统(数字呼叫系统或目录检索系统)找出本区域图书馆的信息来源或确认有形探究开发的具体特征。
(3)运用某一机构的专业在线或个人可获得的服务系统,检索所需要的信息(例如馆际互借,文件传输,专业协会、团体研究办公室、社区资源、专家和使用者)。
(4)利用调查、书信、面谈或其他形式的调查方法,检索初级信息。
4.具有信息素养能力的学生必要时能优化搜索策略。
效果包括:
(1)评价搜索结果的数量、质量和相关性,确定两种方法的选择:用信息检索系统还是探究方法。
(2)识别在信息检索中的差别,必要时,决定是否修改搜索策略。
(3)必要时,重新采用修改策略再检索。
5.具有信息素养能力的学生能写出摘要、记录和管理信息及其来源。
效果包括:
(1)在各种不同的技术方法中选择最适当的一种,完成所需信息的摘要的任务(例如拷贝、粘贴软件功能,像片复制、扫描、声像设备、探测仪器)。
(2)能创造一个信息组织的系统。
(3)区别来源引用的类型,懂得广大信息范畴所涉及的基本内容和正确引用资源的句法语言。
(4)记录所有的相关信息,以便将来参考。
(5)采用各种不同类型的技术,管理所选用和形成的信息。
标准三 具有信息素养能力的学生能评判性地评价信息及其来源,并能把所遴选出的信息与原有的知识背景和评价系统结合起来。
执行指标:
1、具有信息素养能力的学生能从所收集的信息中,概括出中心思想。
效果包括:
(1)理解文本并遴选出中心思想。
(2)用自己的话复述原文的观点并能准确地选用数据。
(3)确认将可能适当引用的xx照抄的材料。
2.具有信息素养能力的学生能连通并运用原始的标准来评价信息及其来源。
效果包括:
(1)为了评价可靠性、有效性、准确性、xx性、时间界限性、观点角度或带有的偏见性,检查并比较各种来源不同的信息。
(2)分析辩论或方法的结构和逻辑性。
(3)确认偏见性、欺骗性或操纵性。
(4)确认在其信息创建中文化的、物质的或其它环境,懂得这种环境对理解信息的影响。
3.具有信息素养能力的学生能综合中心思想,以形成新的理念。
效果包括:
(1)确认概念中的相互关系,把这些概念结合到论据中潜在有用而又重要的原始的观点。
(2)扩充原始的综述,可能的话,写出更高水平的摘要以构建新的假设所需要补充的信息。
(3)利用计算机或其他技术(例如电子表格、数据库、多媒体、声像设备)研究理念和其他现象的相互作用。
4.有信息素养能力的学生能对新旧知识进行对比,确认所增加的价值、矛盾性或其他别具一格的信息特点。
效果包括:
(1)确定信息是否满足研究或其它信息需要。
(2)有意地利用所选择的标准判断信息是否具有矛盾性或者验证来源于其他资源的被利用的信息。
(3)根据所收集到的信息做出结论。
(4)利用正确的条理化技巧,对理论进行验证(例如模拟,实验)。
(5)对数据来源、信息收集工具和搜索策略的局限性、或缺乏理性的结论产生疑问,进而确定可能的准确性。
(6)对新旧信息和知识进行整合。
(7)遴选能给主题提供证据的信息。
5.具有信息素养能力的学生能判断新的知识是否对个人价值观体系产生影响,并采取措施使二者融合。
效果包括:
(1)考察所收集到的不同观点。
(2)确定对所收集到的观点是整合还是排斥。
6.具有信息素养能力的学生能够通过与他人或者某一领域的专家、实践者对话,验证对信息的理解和解读。
效果包括:
(1)参与课堂讨论或其他形式的讨论。
(2)参与班级举办的目的在于对主题鼓励对话的电子通讯论坛(例如电子信箱、电子公告板、聊天室)
(3)通过不同的机制征求专家的意见(例如面谈、电子信箱、文件清单管理系统)。
7.具有信息素养能力的学生能确定原始的咨询应该如何修改。
效果包括:
(1)确定原始的信息需要是否已经满足或者需要补充。
(2)重新审视搜索策略并把其它的理念作必要的整合。
(3)重新考察所采用的信息检索系统,必要时扩大采用其它的信息检索系统。
标准四 具有信息素养能力的学生,无论是个体还是团体的一员,能有效地利用信息达到某一特定的目的。
执行指标:
1.具有信息素养能力的学生能用新旧知识创造新的计划、新的作品和表现形式。
效果包括:
(1)用一种有利于目的的实现和有利于作品或表现形式的格式组织内容(例如大纲式、初稿式和故事板)。
(2)知识与技能的整合,把从原有的经验转移为新的计划和创造新的作品与表现形式。
(3)用一种有利于目的实现,有利于作品或表现形式的格式,对新旧信息进行整合,包括引用和释义。
(4)必要时利用数字文本、镜像、数据,把它们从原有的位置和格式转移为一种新的环境。
2.具有信息素养能力的学生能修改发展程序以满足于作品或表现形式的需要。
效果包括:
(1)保持记录与寻找信息、评价信息、连通方法相关的运行记录。
(2)重新审视过去的成与败和可选策略。
3、具有信息素养能力的学生能把作品或表现形式与他人有效地交流。
效果包括:
(1)选择{zj0}的有利于支持作品或表现形式实现和预期观众的交流媒体和形式。
(2)运用一套信息技术设备去创造新的作品或表现形式。
(3)把设计、交流的原则进行整合。
(4)以顺畅明了并能用有利于达到预期观众的目的形式进行交流。
标准五 具有信息素养能力的学生懂得有关信息技术的使用所产生的经济、法律和社会问题,并能在获取和使用信息中遵守公德和法律。执行指标:
1.具有信息素养能力的学生懂得与信息和信息技术有关的道德、法律和社会经济问题。
效果包括:
(1)判断和讨论基于纸介和电子文本环境下有关隐私和安全问题。
(2)判断和讨论有关获取信息免费与收费问题。
(3)判断和讨论有关审查与言论自由问题。
(4)懂得知识产权、版权和合法使用版权资料。
2.具有信息素养能力的学生遵守法律、规章、团体制度和有关获取和使用信息资源的礼貌规范和网络行为规范。
效果包括:
(1)遵守公认的惯例参与电子讨论。
(2)利用获准的密码和其他形式的身份证获取信息资源。
(3)遵守团体的有关获取信息资源的政策。
(4)维护信息资源、设备、系统和仪器的完整性。
(5)合法地获取、储存、传播文本、数据、镜像和声音信息。
(6)懂得构成剽窃的成分,不把属于他人的成果据为己有。
(7)懂得有关人文课题研究的团体政策。
3.具有信息素养能力的学生能在交流作品或表现形式中使用信息来源。
效果包括:
(1)选择正确的文件格式和一直使用同一格式的引用来源。
(2)必要时,公布被允许使用的版权资料的通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整理过后,突然发现“信息素养”的培养过程与“计算机技术”有着很大区别。现有的计算机课应当有着更大的变化了。
该到了构建真正的“信息课”的时候了。
信息素养是一个内容丰富的概念。它不仅包括利用信息工具和信息资源的能力,还包括选择获取识别信息、加工、处理、传递信息并创造信息的能力。师范生的信息素养是师范院校的学生根据社会信息环境和信息发展的要求,在接受学校教育和自我提高的过程中形成的对信息活动的态度,以及利用信息和信息手段去解决问题的能力。它既应该包括师范生对信息基本知识的了解,对信息工具使用方法的掌握以及在未来的教学中所具备的信息知识的学习,还应该包括对信息道德伦理的了解与遵守。具体来说它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1.信息意识。即人的信息敏感程度,是人们对自然界和社会的各种现象、行为、理论观点等,从信息角度的理解、感受和评价。通俗地讲,面对不懂的东西,能积极主动地去寻找答案,并知道到哪里、用什么方法去寻求答案,这就是信息意识。信息时代处处蕴藏着各种信息,能否很好地利用现有信息资料,是人们信息意识强不强的重要体现。使用信息技术解决工作和生活问题的意识,这是信息技术教育中最重要的一点。
2.信息知识。既是信息科学技术的理论基础,又是学习信息技术的基本要求。通过掌握信息技术的知识,才能更好地理解与应用它。它不仅体现着师范生所具有的信息知识的丰富程度,而且还制约着他们对信息知识的进一步掌握。
3.信息能力。包括信息系统的基本操作能力,信息的采集、传输、加工处理和应用的能力,以及对信息系统与信息进行评价的能力等。这也是信息时代重要的生存能力。身处信息时代,如果只是具有强烈的信息意识和丰富的信息常识,而不具备较高的信息能力,还是无法有效地利用各种信息工具去搜集、获取、传递、加工、处理有价值的信息不能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无法适应信息时代对未来教师的要求。信息能力是信息素质诸要素中的核心,师范生必须具备较强的信息能力,不然难以在信息社会中生存和发展下去。
4.信息道德。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信息伦理道德修养,要让学生学会对媒体信息进行判断和选择,自觉地选择对学习、生活有用的内容,自觉xx不健康的内容,不组织和参与非法活动,不利用计算机网络从事危害他人信息系统和网络安全、侵犯他人合法权益的活动。这也是师范生信息素质的一个重要体现。
信息素养的四个要素共同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信息意识是先导,信息知识是基础,信息能力是核心,信息道德是保证。师范生作为信息时代的教师,提高他们的信息素养,也是教育的最基本的需要。
参考资料:师范生信息素养的培养
——————————————————————————————————————
什么是信息素养
在美国,信息素养概念是从图书检索技能演变而来的。美国将图书检索技能和计算机技能集合成为一种综合的能力、素质,即信息素养。1989年美国图书馆协会下属的“信息素养总统委员会”正式给信息素养下的定义为“要成为一个有信息素养的人,他必须能够确定何时需要信息,并已具有检索、评价和有效使用所需信息的能力。”
自从信息素养的概念在美国的教育界被普遍认可以来,其定义就不断地扩展和演变。1992年Doyle在《信息素养全美论坛的终结报告》中给信息素养下的定义是:一个具有信息素养的人,他能够认识到xx的和完整的信息是作出合理决策的基础,确定对信息的需求,形成基于信息需求的问题,确定潜在的信息源,制定成功的检索方式,从包括基于计算机的和其他的信息源获取信息,评价信息,组织信息用于实际的应用,将新信息与原有的知识体系进行融合以及在批判性思考和问题解决的过程中使用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