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年代前,我们绝大部分都是穷人,很多连基本生活都困难,80年代前的人都有印象 然而,即使在那个物质生活都不能满足的环境下,人们的精神都很饱满,道德水准相对也很高 虽然穷,但穷得有志气,生活照样充满了阳光和笑脸 一叫抓贼抓小偷,整条街的人都在行动,真的是:“老鼠过街人人喊打”,不仅仅是喊,并且绝大部分都在行动,看见有人需要帮助的,很多人都会主动上去帮忙,见了掉东西的,一定有人叫失主,地上哪怕掉的是一分钱,也一定有人会捡了交给xx 不是有首儿歌么:我在马路边,捡到一分钱,把它交到xx叔叔手里边。。。。 淳朴、善良、不眼红(因为绝大部分都相差不大,可比性太少,再加上信息流通低)是那时的主旋律
改革开放之后,大家逐渐都富裕起来了,到现在为止,可以这么说,生活{jd1}没问题(当然,老少边穷地方除外),除非你不愿意去做,说白了,就是一个字懒 然而从95年之后,普通老百姓,都感觉生活越来越吃力了,特别是生活在城市中的人,这几年更为明显,不然为啥屡次提高{zd1}生活标准和社保呢 而这其中又是为什么呢? 财-政补贴,出口退税等等名词,我们不在陌生,为了大家,为了大局,没什么不好 其实,真的好么? 出口退税,其实只是财-政补贴的另一种称呼而已 我们多卖点东西,多挣美元,原本并没有错,但是经济就是经济 储备美元,那就必须要发行R M B,总的数量自然就多了,这在经济学中称为广义货币 也就是说,储备越多,投放也越多,而投放越多,经济自然就搞活了,也快速发展了,但钱却贬值了(也就是所说的通货膨胀) 大家如果有兴趣,可以去看一本书:经济危机的周期? 不好意思,下午去书店花3小时就看完了,书名没太注意,总结起来非常简单,由于涉及敏感词汇,就不说了 书不错,很多浅显的例子,生动异动 通货膨胀的结果,其实就是国家以温柔的方式+税 不知大家现在形成一个完整的思路没 扩大出口,更多储备,带来是的发行更多的钱,而更多的钱带来的实际上就是通货膨胀,而更多的储备,却跑去买US国债,{zh1}的结果可以简述为这样 即:国家生产东西,低价(绝大部分)卖给US,我们发行¥,储备$,导致流动性过剩的通货膨胀,储备的$,借给US(购买$国债),而US开印钞机,印$国债,整个一个循环 而我们得到的是$储备和通货膨胀,失去的却是资源和环境 美国得到的是低膨胀(原因就是我们卖的东西价格便宜,世界加工厂的名头,你以为好么),失去的却是印刷的$国债 如此循环了好多年 这就是现今很多老百姓切身感受到的钱越来越不值钱的原因 我不禁有些怀疑,国家是不是在想取代老大的位置(也不长,几十百吧年咯),不然为啥以牺牲老百姓的利益获得高速发展? 再不就是他国人都没聪明人,都傻,没能力没水平搞高速增长,可能么?因此,每当听到又好又快发展,就有些生气 除了生活,我们支出最多的就是教育和住房,据说(报纸)孩子从出生养到18岁,至少40多万(成都地区),一栋房子,花50万,算是小事吧(房价高的{jd1}不止),这就差不多100万 这100万只是支出,收入并非纯“利润”,而我们多数老百姓来说,生活性支出占收入的很大部分 月薪5000算高的吧(平均来说),你算算多少年才有100万这个数字,在加上实际存在的通货膨胀呢? 这就是为啥,越来越多的人感觉生活压力越来越重 压力大了,自然就有想法了,截流不成,不是还有开源么 因此,大家也就越来越以经济为目的,想法设法搞钱 二奶三奶早已经不新鲜了,更有做得理直气壮的,贪污受贿的也“通货膨胀”,百万不算富,千万才起步,90年代就有这说法,假冒伪劣大行其道,甚至不顾大众健康。。。。各行各业均是如此 总之一句话,一切以更多的钱为目的,手段嘛,自己想咯,老话不是说了么:蛇有蛇路,马有马路 有个词叫做:正反馈,也就是通过循环后会加强循环,导致连锁效应,而这种循环很难反转 也正因如此,现在想改都困难了 欲望的膨胀和贪婪的增大,最终倒霉的是谁,除了老百姓还有谁? 你不给回扣,生意难成,你不送礼,事难办,这就是社会的现实 有钱能使鬼推磨,是N久以前的说法,那时候,你可以说你是犟鬼,就是不推 现在呢,却是有钱能使磨推鬼,你不推,有人会让你自觉自愿的去推 没钱的和没道德的,你会笑谁?笑贫还是笑娼? 这一切的一切,最终的始作俑者是谁?相信你心中应该有了一个答案 {zh1}试问一句:有钱真的能带来快乐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