铵盐与氧化铜反应的研究
蒯 世
定(合肥市教委教研室,安徽合肥 230001)
化学教学 2002-2-8、9
文章编号:1005-6629(2002)02-0008-02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C
1.实验现象
1.1
铵盐与红热的铜丝反应
分别各取两药匙的粉末状的氯化铵、碳酸铵、碳酸氢铵、硝酸铵固体,分别盛放在100 mL 的小烧杯中。取光亮的稍粗的铜丝20
cm,一端绕成螺旋状,将螺旋状的铜丝在酒精灯上灼烧,待铜丝烧成红热状态,离开酒精灯,红热的铜丝变为黑色,立即将铜丝的螺旋状部分伸入疏松的铵盐粉末中。
可见有白烟产生。2-3
分钟后,取出铜丝,伸入铵盐粉末中的螺旋状铜丝部分变为光亮的紫红色,其它部分为黑色。
取两药匙的粉末状的硫酸铵固体,盛放在100 mL
的小烧杯中。将螺旋状的铜丝在酒精灯上灼烧,待铜丝烧成红热状态,离开酒精灯,红热的铜丝变为黑色,立即将铜丝的螺旋状部分伸入疏松的硫酸铵粉末中。没有看见白烟。2-3
分钟后,取出铜丝,铜丝仍然为黑色。
氯化铵受热时容易分解,加热到3400C 在未熔化前,就分解为
NH3 、HCl
。碳酸铵、碳酸氢铵、硝酸铵受热时都容易分解,生成氨气。氨气与热的氧化铜反应生成单质铜。硫酸铵的分解温度较高,所以热的氧化铜与硫酸铵反应不明显。
NH4Cl =△=NH3↑+
HCl↑
HN4HCO3 =△= NH3↑+
H2O + CO2↑
(NH4)2CO3 ==△=
2NH3↑+H20 + CO2↑
2NH3 + 3CuO =△== 3Cu +N2 +
3H2O
1.2 铵盐与氧化铜加热反应
取1.5 g 氯化铵粉末、0.5 g
氧化铜粉末混合后盛放在试管A中,组成如图2装置,用酒精灯加热。
加热时试管A有少许白烟产生,黑色混合物熔化、流动,有部分反应物飞溅在试管壁上,显现为蓝绿色、棕色。有无色气体产生,用排水取气法在试管B中可以收集到气体。加热10--15分钟后停止加热,原黑色固体混合物变为暗红色。等待试管冷却至室温,试管B中可以收集到气体20
mL ---30 mL 。该气体无色、无气味、难溶于水,使燃烧的木条火焰熄灭。
说明反应有氮气生成。
分别取反应后的固体生成物少许进行下列实验:
与浓硝酸作用,立即激烈反应,产生大量的红棕色的气体,溶液变为深蓝绿色。说明固体生成物中有还原性的单质铜或 +1价的铜化合物。
与浓盐酸反应,固体混合物被溶解,生成黑绿色的溶液。加水稀释,有白色沉淀生成。
与水作用,产生白色浑浊,一会后浑浊的颜色转变为蓝色、绿色、蓝绿色等。
根据实验现象,氯化铵与氧化铜可能发生下列反应:
NH4Cl
=△=NH3↑+
HCl↑
2NH3 + 3CuO =△== 3Cu
+N2 + 3H2O
CuO + 2HCl == CuCl2 +
H2O
CuCl2 +
2H2O == CuCl2·2H2O (蓝绿色)
CuCl2 + 4 NH3 ==
[Cu(NH4)4] 4Cl2
(深蓝色)
CuCl2 + Cu
=△= 2CuCl
4CuCl + H2O == CuCl2 +
Cu2O +Cu +2 HCl
2.问题研究
2.1
有的铵盐(如氯化铵、碳酸铵、碳酸氢铵、硝酸铵等)在高温条件下能够与氧化铜反应,能够还原氧化铜。笔者认为反应的主要原理是铵盐受热分解,生成氨气,氨气具有一定的还原性,还原了热的氧化铜。
2.2 氯化铵与热的氧化铜(铜丝)反应,可能同时发生下列两个反应:
2NH3 + 3CuO =△== 3Cu +N2 +
3H2O
CuO + 2HCl == CuCl2 + H2O
经查陈寿椿编的《重要无机化学反应》({dy}版,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100页有这样的叙述:氯化铜与氯化铵共热时,则前者仍被后者还原而生成氯化亚铜。
6CuCl2 + 2
NH4Cl=△== 3Cu2Cl2 +
N2 + 8HCl
2.3 经查(原苏联)б·B·涅克拉索夫著《普通化学教程》中册359页有这样的叙述:
“在加热下,NH4Cl 与金属氧化物的相互作用能按下列两式进行:
4MeO + 2 NH4Cl
== MeCl2 +
N2 + 3Me +
4H2O 和
MeO + 2 NH4Cl == MeCl2
+ 2NH3 + H2O
{dy}种场合中,主要过程是氧化物被铵还原。这种反应的倾向,对于活动性较小的金属的氧化物是特征的(例如铜)。在第二种场合中······”
2.4
综上所述,氯化铵与热的氧化铜反应,主要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氯化铵“用在金属的焊接上,以除去金属表面的氧化物薄层”发生的是氧化还原反应。
参考文献
[1]刘怀乐,中学化学实验与教学研究[M]. 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346--348
[2]人民教育出版社化学室,高级中学课本 (必修){dy}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