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策划案例:透《过开满鲜花的名师课堂》_素人渔夫_新浪博客
透过开满鲜花的名师课堂
——“青年教师成长联盟”的一次“沙龙”
作者:王乐芬    文章来源:浙江省临海大洋小学    点击数:

一、策划缘起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历来活跃的小学语文界呈现出百家xx的态势,新的课堂教学风格和流派纷纷涌现。王崧舟、窦桂梅、孙双金、薛法根等各派名师脱颖而出,成为小学语文课改中的代表人物。他们在全国各地的课堂教学展示,受到一线教师的热烈欢迎和xx,并成为一线老师揣摩、仿效的范本。物极必反。高度仿效容易造成盲目崇拜,让语文课堂陷入“跟风态”、“流行秀”的误区,也容易使部分教师忽视自我审视语文课堂能力的培养、忽视自己教学思想的生成、忽视对“家常课”的兴趣和打磨。作为一线老师,如何研究和学习诸多名家的教学艺术,如何将研习为己所用,可能是基层老师最需要的学习能力。因此,我们在“青年教师成长联盟”中策划了以研习名师课堂教学为主题的教研沙龙活动,组织青年教师在观摩分析名师课堂实录与片断中理解与质疑,修矫与丰盈自己的语文课堂教学理念和行为。这一活动我们起名为“‘我心中的语文’:透过开满鲜花的名师课堂”。

二、活动策划

 (一)前期准备(一个月)

 

活动

活动任务

思考任务

研习资源

 

课堂

观摩

观摩1-2节王、窦、孙、薛的经典课堂教学光盘,重点揣摩。

(1)你更欣赏哪几位名师的教学风格和理念?为什么?

(2)你有什么疑惑?什么感受?

课堂教学光盘

王崧舟:《一夜的工作》、《二泉映月》

窦桂梅、王崧舟:《圆明园的毁灭》

窦桂梅:《秋天的怀念》

孙双金:《泊船瓜洲》、《黄河的主人》

薛法根:《爱如茉莉》、《军神》

 

实录

研读

选择自己感受深刻的课文,对名师课堂实录进行比照式研读

(1)同样的课文,名师设计主要差别在哪?

(2)透过文字,你感受到他们教学理念的差异在哪里?

课堂教学实录

《二泉映月》:王崧舟、孙双金

《我的战友xxx》:王崧舟、孙双金

《秋天的怀念》:窦桂梅、邹清、钱锋

《圆明园的毁灭》:王崧舟、窦桂梅

《卧薪尝胆》、《爱如茉莉》:薛法根

 

 (二)研究与分析——{dy}次沙龙(2-3小时)

 

主要项目

活动任务

思考任务

走近名师

自由发言,谈谈自己在学习名师课堂实录、课堂教学光盘中的感受,分析教学艺术风格。

 

 

(1)你怎么看四位名师对语文课堂教学的诠释?

(2)你认为谁的观点最接近你的理想课堂?

名师自白

罗列梳理四大名师的语文观及追求的语文课堂教学风格

王崧舟:“诗意语文”;“精致、和谐、大气、开放”……

窦桂梅:“主题教学法”;语文课的“三个超越”……

孙双金:“情智语文”;“小脸通红、小眼发光、小手直举、小嘴常开”的好课观……

薛法根:清新朴实……

名段赏析

观摩最能反映四位名师教学风格的课堂教学录像片段(每个片段5-10分钟),并交流。

王崧舟:《一夜的工作》(反复摩诘“极其简单”片段)

窦桂梅:《秋天的怀念》(文本拓展《我与地坛》、《庙》片段)

孙双金:《天游峰的扫路人》(“问题梳理”片段)

薛法根:《爱如茉莉》(“学生说自己周围的爱情”片段)

(1)对这些最经典又最富争议的课堂教学片段,你怎么看?

(2)联系在“前期准备”中感受到的名师对同一个课的不同处理,谈谈你对各位名师的经典手法、课堂操作技术的理解。

他山有石

屏幕阅读小语教学评论专家、xx教育网站“人教论坛”和“教育在线”的知名网友、普通老师关于四位名师的较有代表性的评价和观点:

(1)你觉得这些观点是否有道理?为什么?

(2)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一个话题,同向或异向发表你的观点。

 

(三)论坛式交流——第二次沙龙(2小时)

 

 

主要项目

活动任务

思考任务

原点叩问

 

自由发言,谈谈在研习过程中深入认识的语文教学观、教学设计原点。

(1)语文教学的原点在哪里?

(2)语文课的{zj2}目标是什么?

(3)语文课堂教学设计,最重要的应该把握住什么?

 

经典反哺

联系新课程标准,重新回读古今中外xx教育家的教学观点、至理名言。如孔子、苏霍姆林斯基、叶圣陶等的观点。

 

xx课堂

 

深入探究:xx名师开满鲜花的课堂,xx名师娴熟的课堂技术,分析名师课堂存在的语文课的本真意义与魅力。

(1)名师的课有没有紧叩语文教学的原点?(2)一线教师如何看课?xx的是教师的才情?学生的表现?还是师生生命在课堂上的发展力度?

 

 

生成观点

 

 

概括自己在一个多月的研习中的心得体会与观念提升,交流自己对于建构新的语文教学观的思考和操作设想。

(1)打算吸纳名师的哪些先进理念、经典手法、娴熟技术,使自己的家常课更富生机?

(2)我的语文教学观是什么?根据自己的气质、认识和情趣,如何提升认识、丰厚底蕴,建构自己心中的语文?

 
 
(四)后续研究与展示交流(一个月)

 

  1、要求“联盟成员”思考“我心中的语文”,写一篇论文或随笔。

  2、思考“我心中的语文”,设计一堂体现自己语文观的家常课。向本校同行公开,并陈述自己教学设计的基本思路。

三、策划意图

  任何名师的成功必有其常人所不能到的诀窍与发轫之处。一味地模仿名师的课堂、站在技术层面上演练名师的经典手法,实际上是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肤浅解析,要想以此来提升教师自身专业水平、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综合发展,更是缘木求鱼,事倍而功半。

  为了促进一线教师站在比较客观的立场上审视名师的语文课堂,碰撞、放飞最终激发自己对语文课堂的理想,我们策划了这次沙龙式的校本教研,主要基于以下三点思考:

1、改革教研

  校本教研,研的是什么?为什么传统的教研缺乏真正推动教师教育教学行为改进的功效呢?我们首先要打破以往以听骨干教师、xx教师专题发言为主的常态教研形式,营造了一种“开放、民主、xx、碰撞”的教研氛围,将教研活动变成一个“长作业”(从准备到后续研究,历时数月,争取深入有效)、让教研活动中教师有“活”有“动”(每一位教师都能在沙龙研讨中生成观点和问题,并能有参与与发表见解的机会)、让教研活动“动而不散”(通过前期准备与研讨过程中的“任务导引”,扣近教师的需要和可能的“发展区”)、让教研活动“余味绕梁”(重视后续研究环节,xx教师理念和行为的跟进)。

2、解构表象

  一线教师看课看什么?看整体?看亮点?名师对同一个课的不同设计、最经典的名课名段,其实就是其不同的教学理念和设计xx的全面体现,这既是名师风格的淋漓展示,换个角度,也是名师风格局限性的体现。比如同样的《一夜的工作》,有人评价是“华美丰赡”、“精致和谐”,也有人批判是“看上去很美”的课堂,认为是“滋长了语文课矫情、煽情之风”。——只有解构“开满鲜花”的名师课堂表象,揣摩名师精彩的课堂技术操作背后的思想和理念,才能不断自我叩问语文课堂的真谛和原点,让自己的语文教学始终站在以学生生命发展为{zj2}目标的阵地上。——这就是“名段赏析”和“实录研读”等思考载体碰撞出的灿烂的思维火花。

3、观点生成

  帕斯卡尔说:人是一根芦苇,却是一根能思想的芦苇。人全部的尊严在于思想上。一切研讨和学习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提升自己的认识和思考,从而促进行为的跟进和改善。一个有理想的语文教师应该有自己的好课观、优课观,更应该有如何上好“家常课”、“平常课”的神圣责任感、使命感——因为这是绝大部分一线教师终身耕耘的热土。因此,我们引进“他山有石”中相关专家和人士对名师课堂的不同xx和深刻论述(姑且不论是不是xx正确)、我们重温久被推崇的古今教育真理,都是为教师们搭建一个学习名师又反诘名师的平台,更是引导教师们的思维不断向教育真理之海漫溯。

  只有经得起实践和时间考验的教育教学真理,才能在传承中不断革新、创生和发展,只有不断学习名师优秀经验的同时不断重温真理、碰撞思维,才能去伪存真,不断积淀、形成自己的好课观,从而最终改善、提升自己的日常教学、形成有自己风格的语文课堂教学。也许,这正是本次教研致力追寻的目标。

 
 原文载于:浙江教研网

已投稿到:
郑重声明:资讯 【教研策划案例:透《过开满鲜花的名师课堂》_素人渔夫_新浪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