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用造原子弹的手为中国人养了一辈子牛http://cd.qq.com ...

她用造原子弹的手为中国人养了一辈子牛

  寒春生前照片

  中国缘

  ———62年前,寒春为了信仰,放弃原子弹研究,追随未婚夫来到了中国养奶牛。

  “要在这个世界上找出像他们一样的理想主义者,比较难了。”

  ———6年前,她成为{dy}个拿到中国“绿卡”的美国人,享受副部级待遇。

  “我们吃了中国人2万斤粮食,做了一点有益于人民的解放事业,应该的。”

  寒春

  一位超有个性的美国老太太,6年前成为“中国绿卡{dy}人”。

  她62年前为了理想追随未婚夫来到中国,找到了一生的事业———养奶牛,为了让每个中国人喝上牛奶。

  她是杨振宁的大学同学,曾参与美国最早的核武器研制,然而,投放到广岛、长崎的两颗原子弹炸伤了她的心。

  她62年前为了理想追随未婚夫来到中国,找到了一生的事业———养奶牛,为了让每个中国人喝上牛奶。

  她最崇拜的人是xxx,{zd0}的梦想是解放全人类,实现共产主义。

  她的死让我们叩问理想

  6月8日凌晨,“中国绿卡{dy}人”寒春因病在北京协和医院逝世,享年89岁。7年前的圣诞节,她的丈夫阳早在北京去世。阳早、寒春将毕生精力都献给了中国,献给了中国的奶牛事业。有人曾称赞阳早、寒春是白求恩式的国际主义战士和具有牛的精神———吃的是草,挤出的是奶。夫妻俩生前说过:“我们吃了中国人2万斤粮食,做了一点有益于人民的解放事业,应该的。”

  寒春的家,在北京昌平区小王庄农场,是北方农村常见的红砖平房小院。在寒春离开之后的第二天,这里安静极了。院门大敞着,寒春生前好友说,门很少上锁,因为对她来说,中国人都是朋友,不需要提防任何人。

  寒春,这位带有xx色彩的美国老人,与杨振宁是大学同学,是美国参与首批原子弹研究和制造的少数女科学家之一;1948年她追随学农牧专业的丈夫阳早来到中国,60多年来,夫唱妇随,她来中国后一直都在与奶牛打交道;作为{dy}个拿到中国“绿卡”的美国人,她享受副部级待遇,却始终居住在牛场破旧的平房里。

  一栋瓦房住了28年

  从高速公路下来,经过一大片苜蓿草地后,记者到达了寒春生活工作了28年的中国农机院北京农机试验站。自1982年任中国农机院顾问以来,寒春和丈夫阳早就一直住在这里。2003年阳早去世后,寒春一人独住,由保姆照顾。

  寒春在农场的房子是一栋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建的五间瓦房,房子在前年重新装修过。门前是一个细长的过道,摆着寒春生前种的三十多盆花。在她简陋的卧室里,只有极少的家具,床上的被子叠得很整齐,床头的日历上还有她6月6日晚上记下的日记。

  “她爱看窗外的白杨,起床就去看她的牛,回家就和家里的猫说话。”寒春的司机老赵回忆说。

  离开寒春家走上五分钟,是中国农机院试验站的奶牛场。因为年老而无法亲身劳作后,她仍然坚持每天清晨5点进牛场巡视牛群,牛场里一共700多头牛,每一头牛都是她的好朋友,她拥抱亲吻它们,用英文与它们交谈,她把手伸入小牛的嘴里,任由可爱的小家伙们吮吸手指。

  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原书记李维民告诉记者,60年来,寒春和阳早耗尽毕生精力主要做了两件事:推进中国的养牛机械化和牛种改良。许多和寒春合作过的人都说,她把研制原子弹的科学功底和精神用到了培养牛上。而牛场,是寒春尽力捍卫的{zh1}的精神王国。

  和丈夫一样葬在牛场

  2003年12月25日,86岁的美籍专家、原机械工业部顾问阳早因病去世。在讣告上,有一句“为全人类的解放而奋斗”的评语,是寒春执意添加上的。寒春解释此话:“我们在中国呆了一辈子,是为了信仰而来的。”

  阳早此前曾经立下遗嘱,包括不搞悼念活动,捐献遗体,用最简单的方式处理骨灰等等。于是寒春将丈夫体内的心脏起搏器摘下来,以便“留给买不起起搏器的人”;她坚持不给阳早穿衣服,说人都死了,穿衣服太浪费;她坚持把丈夫“埋在牛场能看见牛的地方”。

  之后,3个子女找来3株冷杉,分别种在农场的3个地方,寒春将丈夫的骨灰埋葬在其中一棵下面,“这样他朝夕都能看见心爱的牛群”。在不久之后,寒春也将埋在另一株冷杉下,与丈夫相隔不到两米。

  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原书记李维民告诉记者,他和寒春的大儿子阳和平商量,不准备召开遗体告别仪式,但会有一个简单的追悼会,地址可能就选在小农场,具体事宜等到阳和平的弟弟从美国赶回来商量后决定。

  寒春的{zh1}时光

  6月6日晚上9点半,寒春xx难忍,被120送到了306医院,经过一系列检查后,无法确定病情,于是在7日的凌晨3点送往北京协和医院。寒春一直待在急诊室,在早上8点医院上班后,才开始做了{dy}个检查。医生依然无法确定寒春的病因。

  一直陪伴在她身边的李维民说,许久不能进食的寒春一直在问“什么时候能吃饭?”她对自己的身体还很自信,看见有人过来,就睁开眼睛,笑一笑。下午5点,她终于住进了急诊室旁边的观察室。可1小时不到,突然病情恶化,陷入昏迷。一直到8日凌晨3时,经抢救无效逝世。

  李维民说,在寒春昏迷后,她的儿子阳和平一直在给远在国外的弟妹打电话,告诉他们母亲的病情。

  寒春生前曾写过遗嘱,遗嘱上说,生病了坚决不要把她送到医院。因为丈夫阳早曾在医院住了两年,一直靠着呼吸机维持生命,{zh1}依然走了,她觉得住院对于其他人来说,是一种麻烦。“这个老太太,一辈子都不愿意麻烦别人。”一直陪伴她离开这个世界的司机老赵说,老人走的时候没有留下任何话,但她叮嘱他说,让他早点赶回去,看看农场。

  她的话中国人不应忘记

  这个“白求恩”

  老说“好家伙”

  “好家伙”是寒春的口头禅,这个词承载了很多的意思,有高兴,有惊讶,有赞叹,有气愤,甚至还有不屑。

  原子弹让她放弃了核物理,她回忆当年看到原子弹试爆时的情景:“好家伙,那么大一个太阳!”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寒春正在偏僻的农村。20天之后,她得知消息欣喜若狂:“好家伙,我们终于建立了一个新国家,真是了不得!”

  寒春不高兴有些媒体过于主观:“有篇文章里写阳早说过这样一句话:‘不喝奶,哪有劲干革命。’阳早不可能说这样的话。好家伙,中国工农大众早就起来闹革命了,他们有牛奶喝吗?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也没有牛奶喝啊?”

  从外表看,寒春这个“国宝”级的人物除了蓝眼睛、高鼻子,和小王庄的村民没什么区别。但小王庄的村民把她奉为“村宝”:他们祈祷寒春长命百岁。

  而寒春对此的反应是:“好家伙!能干事多活几岁可以,不能干事,活那么大岁数干啥?”她不经意地撇撇嘴角,习惯性地耸耸肩。

  这就是寒春。

  有人曾称赞阳早、寒春是白求恩式的国际主义战士和具有牛的精神———吃的是草,挤出的是奶。她生活在我们的身边,但她似乎又离我们这个时代越来越远。不过有一点,所有的中国人应该可以达成共识:她不应被忘记,中国人也不会把她忘记。

  她的生用行动书写信仰

  “奶牛业的xxx”:让每个中国人喝上牛奶

  1979年5月,《人民画报》曾刊登题为《阳早和寒春在中国》的报道。因为是xx的国际主义者和外国专家,那时,老一辈的中国人,很少有人不知道他们夫妇。

  转眼31年过去。对今天的年轻人来说,寒春可能离时代有点远。不过,了解她的经历,会较容易理解她。她的理想,以及她对理想的执著,依然令人崇敬。

  延安窑洞里举行婚礼

  寒春原名琼·辛顿,1921年4月20日出生于美国芝加哥,是小说《牛虻》作者伏尼契的孙女。她是曼哈顿计划中少数的女科学家之一,曾做过费米的助手,并参加投放广岛、长崎原子弹的研制。当黑色蘑菇云升空时,同事慨然:“这是日本人的骨头和肉!”此话使寒春放弃了做纯科学家的梦想。1948年,寒春追随未婚夫阳早辗转来到了中国。

  1949年,寒春和阳早在延安的一个窑洞里举行了婚礼。解放前夕,寒春和阳早赶着83头荷兰奶牛从延安来到位于陕北和内蒙古交界的牧场,对牛进行改良。4年后,他们又带着1000多头牛落户西安草滩农场,并在这里度过10年时光。上世纪60年代,他们落脚在北京昌平小王庄的农机试验站奶牛场,一待到如今。

  寒春的两儿一女都出生在中国,1976年前后,三人相继赴美。她的二儿子阳建平说,“要在这个世界上找出像他们一样的理想主义者,比较难了。”

  2004年,寒春从北京市公安局领到了中国首张“绿卡”———《外国人{yj}居留证》,当这名83岁高龄的老人出现在出入境管理处,有记者问她,“您有没有想过回美国?”她操着一口纯正的北京话,笑着回答,“我生活得很好。我在沙河工作,那里空气好。我和我养的牛在一起生活,为什么要回美国?”

  “要每个中国人都喝上牛奶”

  寒春说,在陕北的日子,是她一生中最快乐的时光。尽管物质条件匮乏得几乎是一穷二白,但是精神很充实,心情很愉悦。“白天下地干活,晚上理论学习,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人与人之间很平等。”寒春渐渐感到,她找到了想要的东西,一种理想的社会、理想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1949年,在延安的窑洞里,寒春和阳早结为夫妻,并从此追随“美国佃农”、康奈尔大学农牧专业毕业的丈夫养起了牛。曾有人提议她参加中国的原子弹研究,寒春拒绝了,她说“需要每一个中国人都能喝上牛奶。”

  寒春强调,养牛不仅是她的事业,也是她为了共产主义理想而奋斗的方式。对她而言,共产主义不是什么高深莫测的理论,那就是一种朴素的追求,一种坚定的信仰,一个她相信的最理想的“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人类社会模式。她{zd0}的心愿是:“解放全人类,实现共产主义。”

  “要想享受,就不来中国了”

  曾经,不少人对这个小院的简陋印象深刻。在寒春看来,物质条件实在不那么重要,“要想享受,就不来中国了。”她最看重的是,不能搞特权主义。直到2007年,农机院的领导多次劝说,“现在大家都改善了,您年纪也大了,不能还住漏雨的房子。”寒春才勉强同意简单装修。

  现在,屋子的陈设依然奉行简约主义,内院的门框和过道的弧形门略带一点西式风格。客厅里,一套竹沙发,两张木桌,几个书柜。最引人注目的是,电视背后的墙上有一幅内容为“xxx在长征路上”的油画。寒春认为,xxx是20世纪最重要的人物,xxx思想确实为全人类找到了一条可行的道路。那也是她和阳早为之奋斗一生的方向。

  寒春夫妇一生都在为提高中国奶牛的产量和质量而奋斗。从1982年寒春夫妇来到北京沙河小王庄的农机院农机试验站牛场,近30年来,小王庄就一直以优质、高产、低耗的奶牛闻名全国。2003年时,小王庄每头奶牛的年产奶量即达到9088公斤,位居全国之首,以他们的牛奶为原料生产的美国“八喜”冰淇淋,比“哈根达斯”售价还贵。

  中国乳品消费研究员、奶牛场管理专家梁子哲这样评价阳早和寒春:他们直接推动了中国奶牛业乃至乳业的发展,帮助中国把奶牛的年产奶量从一两吨提高到了七八吨,堪称“中国奶牛业的xxx”。

  六年前领到中国首张“绿卡”

  采访寒春,是一件具有挑战性的工作。阳早去世后,加上身体原因,寒春的话少了许多,也很少接受媒体访问。虽然她能说流利的中文,但似乎还是更愿意讲英文。许多问题,她都只用一两个简短的单词来回答。

  起初感到,要和寒春交朋友,大概不太容易。她给人的感觉有点“硬”,不太会为了顾及别人而调整自己。不过,渐渐理解并适应她直率的性格后,又会觉得很可爱,你可以百分百地相信她所说的每一个字,那一定都是她最真实的想法。 2004年,寒春从北京市公安局领到了中国首张“绿卡”———《外国人{yj}居留证》。

  (北京晚报、人民画报、中国新闻周刊)



郑重声明:资讯 【她用造原子弹的手为中国人养了一辈子牛http://cd.qq.com ...】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