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益集团》新书稿——第三部分9章(三)_杨帆_新浪博客

四.跨国公司对我国骨干企业的系统并购

 

1994年第四轮国有资产重组热潮,是以“抓大放小“为方针的,把国有企业的处置权和收益权,从中央政府下放给地方政府,实际上就是把“国家所有,分级管理”变成了地方政府的所有权,这是经济改革的重大阶段性变化,从“增量改革”过渡到“存量改革”。大部分中小国有企业和就集体企业被私有化,黑幕重重。与之鲜明对比的是6000万工人下岗,国家没有预先建立社会保障,使用不伦不类的“买断工龄”,把社会保障市场化,补偿不足,引起巨大社会矛盾,出现了改革以来“{jd1}受损”阶层,违背了渐进改革的初衷。计划经济下国有企业工人是和国家有“实际契约关系”的,工人享有不被辞退的权利,但是长期低工资,只是必要劳动的补偿,即“吃饭钱”;剩余劳动那部分包括购买住房,医疗养老,都转化为利润上交了国家财政,建立了新的国有企业。

1994年我提出,国家应该负担下岗工人的这部分社会保障。如果实在没有钱,可以划分一部分国有财产。有人反对说:怎么能够拿全体人民的财产去补贴一部分人?怎么能够让国有企业私有化?实际上,这不是私有化,而是xxx所说,把一部分国家所有制变成社会所有制,而社会所有制是公有制{zg}形式。这是在重大改革中用“形左实右”的办法,让工人负担全部改革成本,政府放弃了历史责任。我的建议终于在15年以后,2009年在股市政策方面实行了。

在此之前,把集体所有制的乡镇企业产权私有化,基本给予了经营者阶层。因为没有历史包袱问题,社会反映不大。而国有企业工人没有得到充分的补偿则震动了整个社会,不是不应该改革,而是补偿不足,不照顾历史因素。正是国有企业改革的偏差开始造就利益集团,造成社会分裂,打破了全社会对改革的共识。以后的许多改革,就越来越带有为利益集团谋利益的性质,或者出现了利益集团利用改革为自己谋利益的问题。

演变到2003年以后,出现新的一轮对大型国有企业的股份制改造,哈药集团、哈尔滨啤酒、乐凯胶卷、南孚电池、华北制药、华凌管线、徐工集团、青岛啤酒、健力宝纷纷改制,其新特点是低价卖给外资。河北对省属36家重点企业启动改革试点。华北制药、邢台钢铁、承德钢铁、石家庄钢铁、河北旅游、石家庄化肥等基本完成。2003年河南在不到两个月时间,包括神火股份、双汇发展、中孚实业、ST春都、ST白鸽等在内的一批上市公司纷纷重组,山东准备3年推动6900亿元国有和国有控股资产国有资本从一般竞争性领域淡出。

张裕集团33%股权被转让给意大利意利瓦葡萄酒公司;柯达公司入股乐凯胶卷;美国凯雷集团将入主中国工程机械行业大哥大徐工集团(徐工集团改制明确将民间资本排除在外);印度米塔尔集团收购华凌管线37%股份;南孚电池转手摩根斯坦利;河南新飞电器国有股全部撤出,新加坡丰隆亚洲股份有限公司实现控股。华北制药与荷兰帝斯曼(DSM)制药集团洽谈重组事宜。

2003年,南孚电池以近8亿产值占据中国电池市场半壁江山,位列世界第五大碱性电池生产商。然而这家在国际产业市场呼风唤雨的企业,在20038月命运陡转。1999年,在南平市政府吸引外资的要求下,南孚数家股东以南孚电池69%的股份出资,与摩根斯坦利、荷兰国际投资银行、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合资组建中国电池有限公司,其中外方持股49%,中方持股51%。由于中国电池有限公司拥有南孚的{jd1}控股权,外方股东如果增加2%的股份,就可通过中国电池有限公司间接控股南孚电池。事情也很快按着这个方向发展。由于中国电池一家股东经营不善,陷入巨亏,摩根斯坦利成功收购了其持有的中国电池8.25%的股权,随后摩根斯坦利不惜重金,先后从两家中方股东手中大量增持中国电池股份。当其拥有南孚电池72%的控股权时,摩根斯坦利迅速改变了原定海外上市计划,转手以1亿美元价格将所持中国电池股份全部卖给南孚的竞争对手——美国吉列公司。之前美国吉列机进入中国十年来,由于面对南孚的强劲竞争,始终无法打开中国市场,现在所有问题迎刃而解了。为了避免和吉列冲突,南孚从海外市场全线撤出,一半生产线xx闲职。当年高呼“民族力量”的中国南孚就这样完了。

2004年以来,外商开始从分散、随意并购国有企业转向通过有目的、有计划的并购国有大中型企业或者骨干企业和经济命脉产业(装备工业、金融、电信等),直接并购xxxx,以控制整个行业,实现产业内部的一体化控制,谋求产业的垄断地位。跨国公司的资本并购分为两类:一类是经营型资本并购。跨国公司购买国有企业,目的是为了扩大在中国的市场占有份额,或者控制中国某些企业产品的生产;另一类则是资本型并购。跨国公司购买国有企业,不是为了经营,而是在资本重组之后,通过海外上市的方式,赚取资本经营利润。以高盛集团为代表的西方金融投资企业,已经大举进入中国市场,他们以自己非凡的公关能力,收购了大量国有企业的股权。被收购的国有企业经过跨国金融公司包装之后,纷纷到海外上市,跨国金融公司可以获得丰厚的回报。换句话说,实行资本型并购,跨国金融投资公司只是借用国有企业的品牌和产品销售网络,在海外推销金融资本,并且通过证券市场等现代化的交易机构,将国有企业逐渐转卖给其它企业,从中牟取巨额利润。

跨国金融投资公司不仅盯上了中国的生产型国有企业,而且瞄准了中国的金融机构,他们将中国的国有商业银行包装重组之后,推荐到海外上市,利用证券市场,很快进行资产套现。例如,蒙牛乳业香港上市一年之后,作为战略投资者的大摩就抛出股份,分三次套现收回20多亿港元,他们总投入不过6000万美元。

我国装备工业重要零配件、整机及重大装备制造企业,以“国企改制”为名廉价卖给外资。

大连电机厂是中国{zd0}电机企业,第二电机厂是机械部生产起重冶金电机的排头兵。19961998年,两个电机厂与外商(新加坡威斯特、英国伯顿)合资,巨额隐蔽收入流失境外。外资掏空合资企业后收购中方全部股权,3年就完成了“合资、做亏、独资”三部曲。合资不仅没有达到国企解困的初衷,还造成国有资产流失,一半以上职工丢了饭碗,政府背上沉重负担。

西北轴承是全国轴承行业{yl}企业,铁道部生产铁路轴承定点厂。2001年西轴整体与德国FAG公司合资,德方占51%的股权。连续三年亏损后德方全部收购中方股份,拿去中国铁路轴承25%市场份额。后嫌利润太薄,德方竟停止生产铁路轴承。

佳木斯联合收割机厂是全国惟一能生产大型联合收割机的企业,产品占市场份额95%1997年,美国跨国公司约翰迪尔与佳联合资,2004年改为独资公司,约翰迪尔遂取代了原佳联在农机市场的地位。

无锡威孚是国内柴油燃油喷射系统的{zd0}厂商。在国家出台提高汽车排放高标准的法规后,2004年,德国博世与威孚成立合资公司,博世控股2/3,从此威孚只能生产欧Ⅱ以下产品,欧Ⅲ以上由合资企业生产。国家投巨资的技术中心被撤销合并,威孚失去核心技术和产品开发主导权,博世控制销售渠道,将P型喷油泵产单价由7000元提高到13000元。

锦西化机是中国xx的化工设备生产基地,其透平机械分厂的石化装置维修能力很强,拥有一支通晓各国装置的技术型、专家型队伍,国内{dj2},国外少有,多次承担xxxx科技攻关项目。在葫芦岛市政府主持下,锦西化机被迫拿出透平分厂与西门子合资,外方控股70%。锦西化机失去了自己核心竞争力的源头和惟一的利润点。这一合资对国内化工装备制造行业带来巨大震动,影响到相关核心企业——沈阳鼓风机(集团)、陕西鼓风机(集团),也和跨国公司谈合资。

杭州齿轮厂是中国{zd0}的传动装置、粉末冶金制品的专业制造企业之一,主导产品是船用齿轮箱、汽车变速器、工程机械变速箱。在杭州市萧山区主持下,与外国公司合资,外方控股70%。杭齿将失去{zj1}优势的产品和研发力量,不得自主开发与自己三大产品相关的技术。xx品牌将销声匿迹,多年积累技术成果尽数收入他人囊中。杭齿承担的军工研制任务立即面临危机。

常州变压器厂在国内生产变压器的企业中,排名第八。该厂领导职工多年奋力拼搏,克服困难,开发了一系列新产品,效益不断提高。但在“国企就是搞不好,必须产权改革”的大环境中,逃不脱改制命运。政府两次给他们选择日本东芝和TMT&D,管理层和职工希望选择国内企业。常州市对常xxx出售,东芝加紧行动,志在必得。

我国装备工业企业多数地方国有,多年受进口装备冲击,缺乏研发资金,与发达国家差距不断拉大。地方政府或在“开放”、“国企改革”名义下,在“招商引资”莫名其妙的考核指标引导下,置企业利益和整体利益于不顾,争相“靓女先嫁”,将民族品牌权益拱手相让,以当高级“洋马仔”为荣。

 

 

案例:德国博西华(Bosch und Siemens Haüsherate)公司收购安徽扬子电冰箱厂一案

1995年,扬子冰箱产量接近六十万台,在冰箱行业稳居前五名。公司实施了产品多元化战略,其向国有银行大举借债,公司财务结构极不合理;同时,扬子的管理仍然延续国企的框架,管理人员素质低下,无法满足多元化经营的需要。

博西华公司是德国西门子与博世(Bosch)公司合作组建的一家大型跨国公司,主要从事白色家电的生产。据说是“全球四大家电生产厂家之一,在欧洲市场上xxxx”。该公司早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就开始在欧洲一些国家设厂,九十年代以后,开始实施全球化战略,其中,中国市场被公司认为是未来在亚洲扩展业务的重点。博西华公司认为,并购当地有竞争力的生产厂商,是进入中国市场的捷径。德方认为在扬子冰箱厂的固定资产中,除了土地使用权以及厂房等附属设施外,基本上都是一堆废物,那些机器设备很难符合德国的技术标准。德方最看中的是扬子的无形资产(销售网络、商标和技术专利等),最终,外方控股比例高达70%

19963月,由于德方{jd1}控股,所以一开始就试图对公司进行大规模的改造,使之尽快符合“德国企业”的标准。原扬子冰箱厂的大批设备被拆除。外方占据了管理层的所有关键岗位,并对原扬子冰箱厂的中坚力量进行“清洗”。

1998年,博西扬开始陷入困境。公司销售、利润目标无法完成。此时的扬子集团基本上已经是博西扬的局外人。德方看起来能够承受得起巨额亏损,而中方却没有这个能力。早在19989月,原中国投资银行就对扬子提出了资产保全要求,该行作为受益人,冻结了扬子在博西扬的全部股份。此后,光大银行又接手了中国投资银行在扬子的所有权益。银行总不能坐观自己的股份无限期亏下去,于是,在政府、法院的主持下,中方将拥有的30%股权作价全部售予外方,以清偿银行的债务。20006月,双方达成协议,中方将四年前价值为3525万美元的股份,以995万美元的价格全部转让给外方。至此,中方xx从博西扬公司退出。取得独资企业地位之后,博西扬更名为安徽博西华制冷有限公司。2001年公司的业绩开始好转,年产量超过40万台,并且开始盈余。

    在某些地方政府眼中,不存在“产业安全”问题,税收和就业才是xx焦点。通过外资并购,解决地方国有企业问题,对他们有着很强的吸引力。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地方政府只有投资额在3000万美元以下的外资企业审批权,该项并购总投资高达1.175亿美元,为回避审批,双方在名义上同时注册成立四家公司,每家公司的投资额恰好在2900万美元。最终在扬子售出全部股份时,当地政府包揽了从并购到独资所有审批管理事务。直到20017月,国家有关部门才发文认可了1998年四家企业的合并事项,同意中方转让全部股份。博西华进入之后,一些上下游的关联企业到当地投资设厂,为当地经济增添活力;当地政府官员藉此也凭添了几条新的政绩,他们不存在xx外资并购的动力。事实是,从1996年合资到2000年售出全部股份,仅在股份价值上,扬子就亏了2000多万美元。
已投稿到:
郑重声明:资讯 【《利益集团》新书稿——第三部分9章(三)_杨帆_新浪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