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M通讯(2010年6月13日)_BeautifulGate_新浪博客

证道经文:腓3:12-14  竭诚为主   (证道人:雅各老师)

小组讨论题:(思想与回应:)

1、我是否已经以“认识我主耶稣为至宝”?我的人生目标是什么?我在为什么热心、为什么竭力追求?是在以自我为中心来生活呢,还是在竭诚为主呢?

2、在以下这些方面,你在过去这半年的情况如何,在今年余下的时间里你有什么心志或计划?

 

教会代祷事项:

1请为参加洗礼培训的弟兄姐妹祷告,求神预备他们的心,借着这次的学习认真梳理和重新确认自己的信仰,求圣灵进驻到每一位参加培训的弟兄姐妹心里,使经历神在自己身上十字架的救赎,xx他们认罪悔改接受神的救恩,并立定心志过合神心意的生活。

2为教会的各项事工祷告,感谢神在这段时间给MM教会的带领,有很多的弟兄姐妹兴起来服事神,求神继续坚固他们服事的心志,加给他们服事的恩赐,并使他们更加依靠神、仰望神的恩惠。

3求神来恩待每一位寻求他的人,使他们在读经中能认识神是怎样一位满有恩典和怜悯的神,在祷告与神亲近中能经历他的慈爱和信实。

  

上周证道信息:林后5:13-15   基督的爱激励我们 

(证道人:雅各老师)

引言:

    从生活经验中我们可以知道,动力很重要。一部汽车是要在路上行驶的,但若没有动力他就没办法上路。有一次,我们参加一个营会,营会的地点在山里面,我们很多人坐在一辆大巴士里面,赶往营会地点,但在半路爬山坡时,巴士熄火了,不能往前走,不小心还有可能往下滑。这时我们都很着急,有的弟兄姐妹也在心中默默向神祷告,过了一会儿,感谢神,巴士可以启动了,{zh1}我们顺利地到达了营会地点。巴士要向前走,达到目标,需要动力。基督徒的生活也是如此。我们看到一些基督徒,他们在信主以后活出了与众不同的生活。比如在传福音方面,他们真诚而热切地关心身边的人灵魂的需要,与他们分享耶稣基督救恩的福音。比如在爱心关怀方面,当许多人羡慕强者,忽视弱者的时候,他们却以真诚的爱,关心弱者,甚至甘愿牺牲自己的利益来关怀他们。比如在行道方面,在一个道德沦丧的时代中,他们却竭力要活出一个诚实正直的生活。他们的生活,就是连身边还没有信主的人,也能够发现他们的与众不同。那么我们的生活是如此吗,如此生活的动力又是什么呢?在这段经文中,保罗用一句话把它表达了出来,就是“原来基督的爱激励我们”,这是保罗事奉的动力,也是每一个基督徒生活和事奉的动力,下面我们就围绕经文具体来看,这怎样成为保罗事奉的动力,为什么也是我们生活和事奉的动力。

一、保罗的热诚与谨守的事奉(13

    “我们若果癫狂,是为神;若果谨守,是为你们。”看到这段经文,我们可能会有一个问题:“癫狂”是什么意思?从xx中可以看到,主耶稣也曾经被人说为癫狂:

    可3:20-21“20 耶稣进了一个屋子,众人又聚集,甚至他连饭也顾不得吃。21 耶稣的亲属听见,就出来要拉住他,因为他们说他癫狂了。”

主耶稣出来公开传道的时候,在各会堂教训人,传讲天国的福音,医治百姓各样的病症,很多人到他面前来,以至于他连饭也顾不得吃。耶稣的亲属看到这种情况,甚至出来拉住他,因为他们说他癫狂了。这里让我们看到,主耶稣为了顺服天父的旨意、为了他人的需要那种忘我的、热诚的事奉,但他的亲人不理解的时候,竟说他癫狂了。

而我们从保罗的自述里,可以看到,在保罗的人生中,也体现出在信仰上不屈不挠的热诚和不知疲倦的事奉。

比如林后6:4-5:

    “4 反倒在各样的事上表明自己是神的用人,就如在许多的忍耐、患难、穷乏、困苦、5 鞭打、监禁、扰乱、勤劳、警醒、不食、6 廉洁、知识、恒忍、恩慈、圣灵的感化、无伪的爱心、 ”

保罗的事奉中遇到很多困难,比如:患难、困苦、鞭打、监禁……,但他持守神给他的使命,坚持不懈,传扬神的福音,服事弟兄姐妹。反对者可能以此来批评保罗狂热,保罗却将这作为真正神仆人的标志,而且他清楚地知道,他这是为了神的缘故。

因此,这段经文让我们看到,保罗为着神有一颗火热的心,他为着神,有一颗火热的心,所以,他愿意为了主的缘故,甘心摆上,不辞劳苦,存心忍耐,克服许多困难,传扬主的福音。

那么,你是否有一颗火热的心呢?

你在追求真理方面是否有一颗火热的心呢?

你在行道方面是否有一颗火热的心呢?我们只是将神的道存在头脑中和将神的道实在地行出来,是有很大的差别的。

你在事奉上是否有一颗火热的心呢?这火热的心很重要。比如对于事奉主而言,若我们的心是冰冷的,我们不会愿意去服事,即使参与了服事,也很勉强,遇到困难,就容易退缩,也很容易发牢骚。但若我们的心是火热的,就有一种迫切的心,愿意多服事主,是甘心乐意的,遇到困难也不容易退缩,因为心中火热。

    保罗为了主,有一颗火热的心。但这节经文让我们看到,保罗不仅为了主,有一颗火热的心,而且他为了弟兄姐妹的益处,也有一颗清醒的头脑。

“若果谨守,是为你们。”这里的“谨守”,在新译本译为“清醒”,这个词确实是有头脑清醒的意思。那么在事奉中有清醒的头脑意味着什么呢?这在保罗的事奉中,可以从他对真理的把握和持守看出来,他对福音的真道有清楚的把握,也按着真道来生活,按着真道来教导,按着真道来服事,毫不含糊。这样,他的服事才能更好地造就弟兄姐妹。

在罗马书中,保罗提到他的以色列同胞,曾经焦急地说:他们向神有热心,但不是按着真知识。(10:2)

可见,我们的学习事奉中,不仅要有热心,而且还要按着真知识,不仅要为着神有一颗火热的心,也要有一颗清醒的头脑,就是要在真理上多多追求,以至于我们可以明白真道,在真道中成长、成熟,使我们的事奉是按着真理的事奉,使我们所服事的弟兄姐妹得到造就。因为我们所说自己的话会过去,但所说的神的话不会过去;我们自己的事奉会过去,但按着真道的事奉才能经得起火的考验。

所以这里让我么看到,保罗为了神,有一颗火热的心,为了弟兄姐妹的益处,有一颗清醒的头脑,而他这一切,都是为神,也是为了弟兄姐妹的益处。这让我们看到,保罗的人生,不论是被人看为癫狂,还是谨守,他的人生不是为自己而活,而是为了神而活,为了要叫弟兄姐妹得益处。

那么,我们的人生是这样的人生吗?我们是在这样生活吗?若是有,那真实的内在动力是什么呢?若是没有,又是因为什么原因呢?

下面的经文为我们提供了答案,让我们看到,保罗如此事奉的动力:原来是基督的爱的激励。

二、保罗的动力:基督的爱激励我们(14-15

“基督的爱激励我们”,原来,保罗如此生活的动力来自基督的爱。是基督的爱驱使他不为自己而活,而是为了荣耀主而活,为了弟兄姐妹的益处而活。

那么,这激励着保罗的基督的爱是怎样的?

从经文中可以看到,基督的爱最集中的从一件事体现出来,就是:基督为我们死。这个意思在这短短的两节节经文中出现了三次。

为什么基督的爱给保罗带来这样大的激励?

“因我们想”,这里的想,按着原文,不仅是头脑里想一想,而是更强地表达一种结论,一种确信,那么保罗确信什么呢?

保罗确信两件事,都与基督为我们死有关:

1、我们都死了(基督为我们死所带来的结果)

“一人既替众人死,众人就都死了。”

    这里“众人就都死了”,是什么意思呢?

    我们都犯了罪,亏缺了神的荣耀。罪的结果就是死亡。因此,按着神公义的审判,我们是当死的。但是,耶稣替我们死,他在十字架上替我们死,使我们因信与主联合,归入他的死,我们就脱离了定罪,也脱离了罪的权势,表明我们向着罪、向着自己、向着世界死了。

    就如罗6:3-4所说:

    “3 岂不知我们这受洗归入基督耶稣的人是受洗归入他的死吗?4 所以,我们借着洗礼归入死,和他一同埋葬,原是叫我们一举一动有新生的样式,像基督借着父的荣耀从死里复活一样。”

从经文中让我们看到,我们因信基督,归入他的死,也有份于他的复活,叫我们一举一动有新生的样式,就如林后5:17所说:“若有人在基督里,他就是新造的人,旧事已过,都变成新的了。”。

    这是主为我们所成就的,还需要我们不断地在主的爱里面去经历。此外,保罗确信的第二件事:           

2、是要叫我们不再为自己活,乃为替他们从死而复活的主而活。(基督为我们死带给我们的人生整个生活目标的转变。)

我们以前还不认识基督的时候,我们是为自己活,凡事以自我为中心,随从自己肉体和心中所喜好的去行,不敬畏神,不爱人,也不关心神的旨意。但是我们在这样的生活中一路下来得了什么果子呢?这样一个旧人所走的路是灭亡的路,{zh1}的结局乃是死。

但是,在我们没有指望的时候,基督耶稣来拯救我们,在十字架上为我们死,担当我们的罪,使我们因信耶稣基督,罪得赦免,成为神的儿女,不至灭亡,反得永生。

那么一个这样经历到主为我们死,经历到主的救赎的人,应当怎样生活呢?

当然,我们理当如这段经文所说的:不再为自己活,乃为替我们从死而复活的主而活。

救主为我们受死,不是为了使我们可以继续按我们的意思活在自私而不足取的生活中。他为我们死,是叫我们甘心乐意地为他而活。

基督的生命正是舍己的生命,14-15三次提到基督是为我们死。他为我们死,也带给我们这样的目标:不再为自己活,乃是为那替他们从死而复活的主而活。

保罗的人生正是如此,因为基督的爱激励他,那么我们呢?

许多年前在德国莱茵河畔普鲁士镇一个古城里,住了一个画家,名叫史丹堡(Stenburg)。虽然他热衷宗教,但却对基督为他个人救主,使他脱离罪咎及罪权的事一无所知。他受聘绘画一幅关于耶稣基督钉十架的画,但他这样做不是出于他对基督的爱和信,而是为了金钱及名誉而已。 

    后来,有{yt},史丹堡在杜塞尔多夫附近的一个森林消闲时,偶然遇到一个吉普赛小女孩,他决定邀请她作他一幅画的模特儿。他安排这位名叫巴比的女孩每星期三次到他的画室作模特儿。

    她很准时到达了画室。她大大的眼睛四处张望周围摆放的画,心里充满着好奇及惊异。其中一幅很大的画(基督被钉十架)吸引着她的目光。她很用神的注视着,指着那画中的人,用惊讶的声音问道:

「他是谁?」

「基督。」史丹堡漫不经意地回答。

「在他身上发生甚么事?」

「他们要钉他十字架。」

「围绕他哪些面貌凶恶的人是谁?」

「听着!」史丹堡说,「我不能一面说话一面工作。只管照我的吩咐站住。」那女孩不敢再说甚么,但她继续注视那画并凝思当中的意义。

    当每一次她来到了画室,那幅画对她的吸引力就越来越大。她就冒着被骂的危险再次发问,因为她渴望知道多一点这幅画的意思。

「为甚么他们要钉死他?他是坏人吗?他很坏吗?」

「不,他很好。」

    她整天就只学到这一点儿,但这已经使她对这幅吸引她的画增进了一些知识。

    {zh1},因为知道巴比很热切想知道这幅画的意思,{yt}史丹堡就对她说:「听着:我会一次过告诉你,之后不要再问我了。」接着,他便告诉她十字架的故事;这故事对于巴比来说是那么新鲜,但对于史丹堡自己却陈旧得毫无感动。他能绘画出死亡的痛苦,他的神经却不会稍微抖动,但对于那女孩,她一想起便心里绞痛。她双眼充满泪水,她几乎不能控制她的情绪。

    终于到了巴比到画室的{zh1}一次。她在那幅伟大的油画面前站立,不愿意离开。「来,」那画家说,「这是你的工钱,以及一个金币。」

    「多谢你,先生。」接着转向那画,说:「你一定很爱祂了,因祂为你作了这一切,对不?」

    史丹堡不能回答。巴比带一颗伤痛的心回到自己的族群中。但她的话如箭一般射进史丹堡的心。神的灵用着那个吉普赛女孩的话使他心灵苏醒。他不能忘记她的话。「为你作了这一切」,这句话不断地在他耳边回响。他开始感到不安及难过。他知道他不爱那位被钉死的主,外表的宗教不能使他波动的心灵得到安息,亦不能领他明白神的平安。

    不久之后,史丹堡被xx到一处少数穷人聚会的隐密地方,聆听神的话语及福音的信息。他{dy}次接触到那些活出真信心的信徒,并听到简单的福音。最终他明白到基督为罪人钉十字架,他自己也是罪人,所以基督也是为他死,担当他的罪。就是这様,神引导这位画家认罪悔改,信靠耶稣,得着救恩。他开始领略基督的爱,并能说:「祂是爱我,为我舍己。」

    现在他渴望与别人分享神奇妙的爱。但他可以怎样作呢?忽然他灵机一触。他能绘画。他的画笔能告诉人基督的爱。他祈求神的帮助,他的画调已经不再与从前的一样,而那幅画也与其他名画一同被陈列在xx的杜塞尔多夫美术馆里,画下写着一句话:

我为你作了一切,

你作了何事为我?

    此后,又过了好多年,这位画家也离世往主那里去了。有{yt},一个富有的贵族青年走进了这个美术馆中。当他注视着这幅画以及画下写着的字时,他大受感动,这些给他带来长远而强烈的印象。他一生被基督的爱所激励,怀着一股赤诚的心愿,要拯救灵魂,领人归主。他就是亲岑多夫(Count Zinzendorf),日后成为摩利维亚弟兄会宣教运动的始创人,神籍此宣教运动xx成千上万的灵魂归向祂。神的作为真是何等奇妙!

此后又过了很多年,有一位女士,名叫韩菲吉尔(Miss Frances Ridley Havergel,1836-1879),她是英国一位牧师的女儿。在她二十三岁那年,她在德国看到耶稣钉十字架的图画,似乎觉得耶稣的双眼正在看着她,然后她仔细看到图画下面,有两行字:" 我为你作了一切,你作了何事为我?",当时她受了很大的感动而立刻拿起笔来,将心中的感触写了下来。这首诗歌就是后来广为许多基督徒所喜爱的诗歌:"我曾舍命为你(I Gave My Life For Thee)",{dy}段歌词是这样的:

我曾舍命为你

我曾舍命为你,我血为你流出, 
救你从死复起,使你罪过得赎。 
  为你为你我命曾舍,你舍何事为我? 
为你为你我命曾舍,你舍何事为我?

这段事迹让我们看到,当这个画家经历到基督的爱,他被基督的爱所激励,用自己的画笔来为基督而活,分享基督的爱;当亲岑多夫被基督的爱所激励,他愿意献上自己,服事主所托付他的人们,并把福音传给远方的人;韩菲吉尔被基督的爱所激励,她献上她的写作,藉着诗歌来帮助人在基督的爱中得到激励。那么我们呢?

当我们面对今天的经文,让我们围绕以下几个方面来思想和回应:

1、我的信仰生活和事奉状况如何?是像保罗那样,为了主,为了弟兄姐妹的益处,活出一个既热诚而又明白真道、持守真道的生活与事奉吗?

2、保罗如此生活是因为基督爱的激励,那么你是否确知和确信耶稣基督在十字架上向你所显明的大爱,并常常默想这大爱呢?在这一周以及以后的生活中,你可以怎样常常默想基督为你舍命的爱,以让基督的爱带给你激励、更新于复兴呢?

3、由于基督爱的激励,今后你愿意怎样具体地在个人生活中、家庭生活中、教会中、学校或职场中为基督而活呢?

 

见证时光:悼好友海琼(莫非)
(莫非)" src="file:///C:/DOCUME~1/ADMINI~1/LOCALS~1/Temp/msohtml1/01/clip_image001.jpg" width=300 v:shapes="_x0000_i1025">
    我得渐冻症的好友海琼,已於2010年二月十六日自我生命中离席,且将终生地缺席。
   《xx》诗篇90篇里,对这样的离席形容为“如飞而去”。多麽好的方式!从原本禁锢受苦的身体里,如飞而去,自此消遥青天,笑看人生。
    在海琼的生命末期里,我们曾经用电邮笔谈,自然是我独白地多,她回覆地少。初时她在我的信上,每段句尾用红字作答。少少几个字,她用左右两手各叁根指头打信,可花上一下午的时间,真是字字如金!但她说很快乐,知道我的心与她同在,而主又在我们当中。“我们是幸福的”。
    後来,信短了,到用代笔,到最後的沉默…..这些疏疏落落的文字,竟成为她留给我最珍贵的一点记录。
    回顾我们之间的文字互动,好像闲谈一个故事的结束,试著摆放一生的最後几个字母。这里面虽然有死亡的阴影萦绕,但却也有生命的启发熠熠发光。
    初始,听到海琼得渐冻症的病情时,便开始为她祷告。正确地来说,是在学习怎麽为她祷告,因为怎麽祷告都是个难,都不如人意。只能求上帝让她能感觉到我在灵里的陪伴,时时地。
    多麽卑微地一个祈求!但常想她是否会寂寞?在肉体不能感觉时,内心是否也会感到孤立?因此,不变的祷告往往是:让Pauline能感觉到我的灵魂翻山越岭,和她同在。她不孤独!
    有时也会发奇想,好想把手探进她的体内,拥抱住她的心。因为知道时间无情,因为了解她肉体五官的渐渐不能回应。但是,我是那麽希望她能感觉:这个人世捨不得她!!
    根据我不成熟的理解,”渐冻”这个病,冻结的应只是她的肉体和生活範围吧?但她的灵魂与感觉,可以想像有多麽地澎湃活跃!所有对人世经验的不捨、哀伤、珍惜与宝贝,从负面到正面的所有情绪,想来必然是尖锐又充满著张力。那一段“冻结”时间里,她可能比我们哪个人都活得警醒,活得“活生生”!
    她在信上也和我分享,“是的,我的思绪清明,常常飞翔在漫无边际的天空。我会在音乐中,启动我的电动轮椅,随著旋律跳舞。会看著窗外的柳条飞舞在狂风暴雨中流泪,那风的张力,那雨的威力,那柳条的魅力!美啊!你知道吗?从某个角度来说,这不就是我的{za}吗? I love it. It’s life. It’s alive!”
    啊!渐冻的肉体,却能炼焠出如此炙热的灵魂,从极冷到极热,悲痛中饱含激昂,是这样的反差幅度!个中的挣扎与痛楚难以想像,也不敢想。只能心疼。
    因为她喜欢大自然,於是开始和她在信中分享我家的後山。告诉她我有一整面墙的窗,面山,而且是还藏有许多原始生命的山。
    鹰是常见的陪伴,早些年,常用目光追随鹰的影子。现在,却常耳闻鹰的鸣啸。我是那样熟悉鹰的鸣啸,中国人说鸟鸣山更幽,在我家後山却是鹰啸天更长….
    可以说我是被这座山餵养了十多年。一个面山十多年的人,面对世界是否会有不同的格局和境界呢?常这样地勉励自己。也想,海琼是一个喜欢艺术、大自然和生命的人,她的灵魂是否也被这些餵“大”了呢?她的名字里不是也有一个深不可测的“海”字麽?
    想必她的灵魂是“大” 的。因为从她的代祷信里,读到她的疼痛和挑战,黑暗中生命地停摆,和隐藏著脸的上帝不断地摔跤,求死而不得…..後面那几封信甚至很让人难以“下嚥”。试著不去想那已无法有任何表情的脸,胃中插著胃管、不能活动的身体。禁锢好似还不够残忍,还要时不时全身抽筋,xx欲裂,不能睡,不能动…..人已维持了静态,都还不能拥有安息,死亡的兇猛不羁,要到何时才是个了头?
    然而,她仍执笔,在我们无言的哀伤里写下她的感恩。像《xx》诗篇中大卫的哀歌,简单交代痛苦的进展後,总是笔锋一转,转向感恩,和祈求“更多的耐心,爱心,信心和智慧去学习新的生活方式,说这是新的挑战”!
    因为插了胃管後,也意味著她的人生将进入另一个里程,她的行动、说话、呼吸能力终将消失。{wy}存留的是她的思想和信仰。在这种情形下,她说:必需学习用另一种方式来服事创造她的主。
    还记得有一年在美东KRC文字营,在黄昏里,和海琼在马利亚修道院大楼後草地上,赤著脚谈天。那时,她和我分享曾走过的忧鬱症。说有{yt}正在刷牙时,忽然听到歌声传来,後来才发现那是自己唱的,便知道自己总算走出忧鬱症了。
    在她最後那段时日里,透过舒展姊妹写出来的一封封代祷信,也一次次读来都像黑夜里传来的歌声。好像原本她的状况已到了我们无从想像,也不敢想的时候,她却又翻开了一页,向我们揭露,到这一步,她还可以讚美上帝,还可以容光焕发,还可以笑!
    她的来信,像一只只文字蝴蝶,传来属於海琼特有的色彩和生命。让我们为她感谢上帝!因为这中间的挣扎是真实的,有血有肉。她说上帝不放弃她,於是,她也不放弃自己。
    我了解这对嚮往自由的她,需要多大的顺服和勇气才能面对。她曾说自己是一个独立、自主、热爱工作服事和享受艺术人生的人。平生无大志,只想终老在自己喜欢的生活方式中。上帝却为她预备了不同的道路,磨练她的耐心、爱心、虚心、信心、…和接纳自己的心…接纳她身体的软弱无力,每一件事都要看护的帮助。她不能放弃自己、放弃上帝,再苦也要顺服。
     她的信写得如此灵气,但我知道每{yt}的走过,都是艰难的功课。
     但她从来没有放弃生命,更没有停止事奉上帝。她是如此优雅地为自己的生命作最後地签名。
     是这样优雅的签名,对我有著莫大的启示。我们都是奉献要为上帝用的人,而且都立志要服事直到见主面。只是没想到,我们中间会有一位这麽快!而对一个奉献生命的人,{zd0}的感概就是一生装备,到头来服事的方式却不如所想。
     想想,海琼辛苦唸了教育硕士、辅导硕士,教牧学博士学位等,多少年的寒窗下,也成立了一个在华人社会里开创性的单亲关怀机构,正是可以摩拳擦掌为主用的时候,结果,上帝却忽然选择用她的生命,而非她的属灵武功来为祂写故事。
     而且感觉上,上帝好像就此废了她的全身武功,日子就如此急转直下变成怎麽活,胜过怎麽幹活。发现对每一位奉献的人,好像重要的已不是一生的丰功伟业如何,反而是要顺服任何上帝所置入的人生处境,然後结束得好(finish well)。对我来说,海琼的结束成绩,倒不在於她最後出版的有声书《单亲不孤单》,而是在於她的选择插胃管,选择顺服上帝的生命时间,且只要有机会,就不放弃感恩、讚美上帝。
     不用一生的属灵装备和武功,只顺服地用自己的生命来见證上帝,实际上,却又比我们手中什麽服事,都要更能震撼人,更有威力,不是麽?
     海琼的状况,让我不停地想到「身体献上,当作活祭」的意义。从作什麽,到用肉体内里的生命来事奉见證主,奉献的程度某些方面更严格,更痛,也更深刻。在这过程中,海琼的每次叹息,每滴眼泪,都是她的放下,她的奉献; 她的每个笑容,每声讚美主,又成为我们众人的鼓励,和对我们的启发。
     如此优雅地走向死亡,是何等启示!我们这些文字人,一生所有的反覆文字琢磨、丰藏自己的学养阅读,生活底蕴的细细囤积…..到底是为了什麽?写,是为了上帝?还是为了自己?
     还是只有在有朝一日,上帝要我们放下笔时,我们还甘心顺服,才能检验得出?
     得奥林匹克xx奖的宣教士李爱锐,曾说过他跑,是因为上帝造他“快”。但当他碰到奥林匹克比赛日子和安息日衝突,他宁可放下多时的训练準备,选择为上帝而“静止”,退出赛跑。
    我,也可以为了上帝而“静止”,放下自己手中的笔,且无怨无悔麽?史铁生曾说他是他写作激情的“人质”,我是否也是写作激情下的人质呢?
    在死气沉沉的哀痛中,海琼播下了生命的气势。她用见證邀请我从一窥探者转为参与者,透过死亡,再一次思考:自己是谁?为什麽要服事?日後要往哪里去?而且能带走什麽?又带不走什麽?
    其实,每一具棺木里,都内藏生命的种子,都有那将要再相逢的应许。
    英国文豪路益师(C. S. Lewis) 曾在《荣耀的重量》讲章里写下:再一次,在万古沉寂和黑暗之後,鸟会唱,水会流,光和影会在山丘上挪动,我们的朋友则会因欣喜地辨识而笑脸相迎。
    我相信。
    有女飞天。在我生命中缺席的笑脸,也将要在那万古沉寂和黑暗之後,与我重逢。那时,再一次,我们的心同在,身也同在,所有的笑与泪都融入彼此的灵魂里,成为生命的一部分。因此缺憾也许会有,却并不绝望。伤感不必,因为就像约翰、唐恩《死亡,别狂傲》所说:
    这样,更丰富的还要从你产生,
    而瞬间我们当中{zh0}的人都随你而逝,
    他们的身体得安息,灵魂得释放。
    海琼的灵魂已经得释放,更丰富的,还要从此中产生!

 

 

神的公義的{zd0}明燈(摘自:薩爾(Erich Sauer)的《被釘十架者的勝利》)

世界的審判者為「要顯明祂的義」,不惜犠牲祂自己的兒子。

按:《羅馬書》三章25節,「神設立耶穌作挽回祭,是憑著耶穌的血,藉著人的信,要顯明神的義;因為祂用忍耐的心寬容人先時所犯的罪。」 八章32節,「神既不愛惜自己的兒子,為我們眾人捨了,豈不也把萬物和祂一同白白的賜給我們嗎?」

在各各他之前的各世代,儘管有過許多個別的審判,

按:《羅馬書》一章18節,「原來,神的忿怒從天上顯明在一切不虔不義的人身上,就是那些行不義阻擋真理的人。」

神在任何時間,都沒有百分之百地刑罰罪,

按:《使徒行傳》十七章30節,「世人蒙昧無知的時候,神並不監察,如今卻吩咐各處的人都要悔改。」

以致最終祂的寛容、祂的聖潔都似乎引起了非議,

因為祂用忍耐的心寛容先時所犯的罪(羅三25)。

故此,唯獨救贖主那贖罪的死,就是神對人類過去的歷史所表現的那自顯為義的作為,才證明了這位世界{zg}審判者那不能反駁的公義。

過去一切的容忍,只因為前面有十字架,才變為可能;

而將來的一切赦免,也只因為回顧已有的十字架,才變為公義。

按:《羅馬書》三章26節,「好在今時顯明祂的義,使人知道祂自己為義,也稱信耶穌的人為義。」 《約翰壹書》一章9節,「我們若認自己的罪,神是信實的,是公義的,必要赦免我們的罪,洗淨我們一切的不義。」

過去的寛容(羅三25)、現在的審判(約十二31)以及將來的恩典,都匯合在十字架上。

按:《約翰福音》十二章31節,「現在這世界受審判,這世界的王要被趕出去;」 《羅馬書》五章8-9節,「惟有基督在我們還作罪人的時候為我們死,神的愛就在此向我們顯明了。現在我們既靠著祂的血稱義,就更要藉著祂免去神的忿怒。」

因此,神的義才首次以獨特的方式,在福音中顯明出來。

按:《羅馬書》一章17節,「因為神的義正在這福音上顯明出來;這義是本於信,以致於信。如經上所記:義人必因信得生。」《哥林多後書》三章9節,「若是定罪的職事有榮光,那稱義的職事榮光就越發大了。」

神的義不但是神的屬性,也是從神而來的恩賜,這恩賜在神面前是具有法律效力的。

按:《哥林多後書》五章21節,「神使那無罪的,替我們成為罪,好叫我們在祂裡面成為神的義。」

 

读书笔记: 跨越时代的先知之声  ――加尔文《基督教要义》对当代中国教会的重要性(上)(文/禾壮)

一、《要义》及其背景

加尔文1559年版《基督教要义》(以下简称《要义》)汉语简体版全译本刚刚面世。这部自诞生起一直不断深刻影响世界历史进程的巨著,终于可以被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族所挖掘、思考和研究,这本身就是一桩意义重大的事件。

加尔文一生勤于笔耕,著述等身。他几乎为每一卷xx正典都写了注释书,还有多部讲道集、书信集,并为教会制定了要理问答等等。但《要义》无疑是他倾注了最多心血的著作,凝聚了他思想的精华。《要义》首版(1536)问世之后,一时洛阳纸贵,很快xx。在随后的23年中,加尔文又五次精心充实内容,调整架构和编排。最终版《要义》(1559)的篇幅是初版的五倍,总计80章,洋洋50万字(拉丁文)。它没有因篇幅之巨令人望而却步,反而行文简洁流畅,节奏稳健明快,几乎每句话都包含着丰富的内涵,可读性极高。

《要义》到底是一本什么样的书呢?文学家们赞叹它是文学世界的杰作;语言学家发现加尔文自己将本书翻译成的法文,形塑了法语的发展;政治学家推崇它蕴含了后来共和体制的蓝图;而经济学家们公认它刺激了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茁壮。但从基督徒的角度简而言之,“《要义》是全部基督教信仰的梗概,是加尔文其它释经著作的导言,是教会生活实用指南和手册,是基督徒个人敬虔操练的初阶教程,是神学生的教科书,是改教运动的辩护文,是神学发展的里程碑。”

粗略分析一下500年前加尔文及其写作《要义》的历史背景,我们会发现加尔文所处的时代和我们现今的时代有惊人的相似性。首先,当时的欧洲社会正处在从农业社会向都市化发展的急速变迁中,政治动荡不安,外有伊斯兰政权的觊觎,内有诸城邦间的倾轧,“打仗和打仗的风声”不绝于耳,人心惶惶,路德甚至认为基督即将回来。今天的中国,虽然没有战云笼罩的恐惧,但人心浮躁,没有安宁。数以亿计的农民工进入城市,社会政治与经济正经历着难以预料的深层变化。其次,加尔文所处的社会虽然经历了文艺复兴的繁荣,但从中世纪承继下来的传统正在分崩离析,社会文化道德秩序混乱,其根源可追溯到“人本主义”。今日的中国社会,传统文化影响式微,红极一时的乌托邦理想名存实亡,肆虐全球的后现代思潮(以人为中心的思潮发展到{jz}的产物)正畅行无阻地掳掠着年轻人的世界观。

当时的教会与今天中国教会所面临的内外挑战也有很多相似之处。加尔文时代的基督教信仰正陷入混乱,各种声音喧嚷,争相号称各自的正统性;以路德为代表的改教运动虽然重创了天主教王国,但尚未建立起完整清晰的信仰体系,“xx的xx性、福音的恩典性和教会的合一性仍然没有确立;”外有教庭的严厉逼迫,内有极端改革派(重洗派)的分裂干扰,改教事业失去明确的方向,风雨飘摇,面临存亡的危机。今天中国教会的状况是,信徒普遍灵命浅、真理弱;“三自教会”与家庭教会之间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还看不到解决的前景;而家庭教会又包含有多种不同形态,农村教会面临“五多一少”(老人多,妇女多,文盲多,纷争多,异端多,工人少)的危机,城市教会虽然人数在增加,但在向建制化转型的摸索过程中,同样遭遇内外重重困难。

回顾教会发展历史,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加尔文在关键时刻挽救了改教运动”,引导当时的许多基督徒归回正统信仰;《要义》成为指导教会生活各个方面的“大全”,xx的{zj2}xx重新得到坚立,关乎教会存亡的核心神学教义被明确有力地阐明和护卫,改教的正当性得到巩固,因而得以继续和深化。而加尔文和他的《要义》对今日华人教会有何直接意义呢?这实在是一个巨大的题目,包含着浩瀚的内容,不可能在有限的篇幅中详尽论述,这里仅择要简略探讨之,恳请不吝赐教。

二、《要义》与属灵生命

华人教会对“属灵”之事向来非常xx。但何谓属灵之事?在加尔文看来,对上帝的颂赞崇敬、个人的委身、门徒的训练、教会的纲纪、圣道透过圣灵的光照、生命的更新变化、以基督为中心的心思意念和荣耀基督的心志,这些事都是“属灵”的范畴,亦是《要义》详细阐释的内容。我们都活在三一上帝的面前,他无所不知,无所不在,鉴察人心,且拥有{jd1}主权,所以我们必须以信实和敬虔,借着圣灵来顺服并敬拜圣父和圣子。

《要义》经常被称为“敬虔大全”,其拉丁文书名Institutio Christianae Religionis中的Religionis一字直译就是“虔诚”。“敬虔”还是其首版的副标题之一。加尔文称“敬虔是出于对上帝的益处的认识而产生的对他的敬畏和爱慕”(1.2.1)。换言之,{dy},敬虔源自对上帝的认识,第二,敬虔也包括崇拜和事奉他当有的态度与作为;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后者是前者的结果,二者密不可分,彼此促进。这与我们传统中所谓的知行合一有异曲同工之妙。

当今教会中有一普遍做法:高举读xx,轻视学信条。读经的重要性毋庸置疑,无论怎么强调都不过分,但两千年的教会历史证明,学习信条对正确理解xx的作用不可轻忽,是属灵生命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步骤。信条如大公教会诸信经、教理问答或信仰告白,简单、明了而系统地教导儿童和成人什么是信仰中最重要的真理,及如何实际活出这些真理。就篇幅而言,《要义》的内容远非任何信条可以涵盖,但这并不意味它与信条在造就信徒成为敬虔的目标上相左。事实上,《要义》在结构上就采用了使徒信经提供的圣父、圣子、圣灵、教会的四点大纲,全书也分为四大卷:卷一论述创造者上帝,卷二,在基督里的救赎主上帝,卷三,领受基督恩典的内在途径(圣灵),卷四,保守救恩的外在工具(教会)。《要义》的基督论也借鉴了使徒信经中对基督的阐述;对十诫和主祷文的解释也是从信条的角度来陈述的;关于基督徒的生活原则的教导(3.6-10)本身就是地道的信条,经常被抽出来作为单行本印刷,内容涵盖了谦卑顺服,效法基督,舍己,背十字架,默想来生,善用今生。总之,《要义》不是空谈“属灵”的道理,而是要帮助我们切实活出属灵的人生,因此认真学习《要义》可弥补当今中国教会的不足。许多基督徒体悟到《要义》对灵命长进之宝贵,以它作为每日灵修的内容,反复诵读它。

中国教会在敬虔上有过为主受苦、舍己、背十字架的心志与经历,这是神特别恩赐的宝贵属灵财富,我们恳切祷告神无论教会将来面对的内外挑战有多大,但愿这财富能一直传承下去。但另一方面,毋庸讳言,许多中国教会对敬虔的理解和实践,还停留在重洗派与敬虔主义的影响之下,与加尔文所教导的、更合乎xx的敬虔观相去甚远,这是我们的一大亏损。实际上,加尔文认为,真正的敬虔不是在狭隘的圣俗二分的基础上取舍。基督徒不应当从世界中消极撤退,试图建立一个孤芳自赏的世外桃源,放弃上帝托付我们的文化使命,反而应当积极投身到世界中,用我们的真诚和上帝的律法,充分发挥上帝给我们每个人的恩赐和恩典,成为光和盐,在上帝所创造的每一个领域荣耀他,享受他。加尔文时代的日内瓦遗留了中世纪两种不正确的观点:{dy},只有在教堂里的祷告才蒙垂听;第二,敬虔是与教会相关的事务,操练信仰只需在教堂四面墙内。为了改正这两个错误,加尔文坚持要求日内瓦教会在两次崇拜之间锁上教堂的大门,不让会众在崇拜之外的时间待在教堂里,而是让他们进到社会里、市场上、家庭中;因为基督教应当跨出教堂的四壁,基督徒的敬虔不只是来教会听讲道而已,生活的每一个方面都应当是为了基督。

加尔文的敬虔观后来发展成为新教工作伦理,深刻影响了西方文明,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也对当代中国教会有非常重要的提醒作用:整个世界都是我们的“修道院”,无论职场的工作还是教会的事奉,都是神呼召我们操练敬虔的场所与机会。中国迫切需要一大批专业技能超群且属灵生命美好的基督徒,在各行各业见证主,活出与世俗和潮流不同的人生,这是当今教会的重大使命之一。

需要补充的是,尽管加尔文教导我们善用今生,但他对永恒的盼望更为热切;在地上的生活与天上的生活无法相比,且有本质的区别:“如果天堂是我们的家园,那么这世界除了是我们的流放之地外还会是什么?与天上的生活相比,在地的生活无疑立刻被藐视并被置于脚下”(3.9.4)。这一点其实也是今天的基督徒需要常常被提醒的:对未来的态度决定我们今天的作为;只看重今生,缺乏永恒的眼光,是我们灵命成长的一大拦阻。

三、《要义》与加尔文的谦卑

敬虔的生命蕴含着多重要素,其中加尔文格外强调“谦卑”,认为这是基督徒最重要的品格。在《要义》中他写道:

“我对屈梭多模(Chrysostom)的一个见解常觉欣慰,那就是:我们人生哲学的根基是‘谦卑’;但奥古斯丁对此的见解更让我窝心。他说,一位雄辩家被问到,雄辩的{dy}个要诀是什么,他回答说是‘表达方式’,又问第二和第三个要决是什么,他的答案仍旧是‘表达方式’。类似地,假如有人问我,作基督徒的{dy}、第二和第三条格言是什么,我将始终以‘谦虚’作答。”(2.2.11)

《要义》许多处都透露出加尔文对谦卑的重视。他在{dy}卷{dy}章{dy}节就开宗明义地指出:若不是上帝透过xx启示他自己,人就没有能力认识他,也无能真正认识自身。人若承认自己有限,无能做什么,无力行律法,而必须依靠上帝,那他就很难再骄傲得起来(1.1.1;亦见2.8.3)。在第三卷中加尔文多次呼吁读者放弃对这个世界的荣耀的渴慕,拒绝傲慢与自我膨胀(3.7.2;3.7.10)。至于预定论,加尔文认为本质上这是恩典的教义,若能正确理解的话,只会引导我们更加谦卑,对上帝更加感恩、挚爱、依靠和敬畏(3.21.2;3.22.2;3.22.6)。

对加尔文的误解在历史上层出不穷,但真实的加尔文却是一位谦卑的牧者。年仅27岁就一鸣惊人,写出流芳百世的经典,他是有资本骄傲一番的,但他却选择默然离开使他出名的城市巴塞尔(Basle);因在日内瓦{dy}次改教引发不满,他被羞辱地驱逐出境,他本有权利感到委屈不平,但他对当权者没有一句恶言相向;重返日内瓦之后,他领导的改教终于取得成功,成为改教的旗帜,赞誉之声鹊起,但他并未以此为资本谋求任何权力;他殷勤诚恳,全心奉献,无怨无悔地服事教会,却从没有为自己谋求一丝利益;他公开表示对路德、慈运理、布塞尔等改教家的衷心敬佩,从未把他们当作竞争对手,而认定他们是改教的同路人,认为他们的工作是开创性的,而他自己只不过将他们的看见加以综合整理而已;他不允许他的跟随者冠他之名成立新的宗派;临终前仍能虚怀若谷又恰如其分地评价自己的一生,并嘱咐不让人知道自己的坟墓何在,也不可树碑纪念他。

《要义》作为一部“敬虔大全”,其作者的一生切实活出了他所教导的合乎xx的敬虔。加尔文是“向自己死,向基督活的人,他愿意天天背起他的十字架(路9:23),好让他能够服事神和托付给他的群羊(3.15.8);他不看自己过于所当看的(罗12:3),但看别人比自己强(腓2:3)(2.2.11;2.2.25);他为人处事xx彻底寻求神的喜悦(西1:10;3:23);而从不为了取悦于人(3.14.7);他的字典里没有个人的国度,他活着只为了上帝的国度(太6:33)(3:15.5; 4.20.26);他追求在神的眼中看为忠心,不企求世人眼中的成功(启2:10);他从不为自己得荣耀,但在凡事上都要让上帝得荣耀(林前10:31;西3:17)。”加尔文伟大,因为“他对上帝的感悟之深刻和他对上帝引导的降服毫无保留,均无人企及。”

遗憾的是,之后的历代教会,都有所谓加尔文的门徒,打着他的旗号,却与他的言行背道而驰,当今的中国教会也不例外。有些加尔文的崇拜者似乎总是对他们的教牧不满,要帮助他们“进步”;另有些认同加尔文神学的基督徒热衷于使其它教会的信徒皈依到自己所属的宗派;更有一些人,熟背预定论或加尔文主义五要点(“TULIP”),但却似乎忘记或偏离了福音的核心。“当TULIP教义被当作他{wy}重要的教义,并将之与基督徒的温柔和敬虔相割裂时,人会倾向‘好斗’且自以为是。”难怪传统中国家庭教会怀疑、反感并拒绝这些轻狂的“加尔文主义者”。

这一切都不是真正的加尔文主义。真正的加尔文主义者也当是真正的基督徒,不狭隘偏执,不冷酷无情,而是因为活在神的恩典之中,出于对上帝、对灵魂的爱,满有怜悯的心肠,更加恢弘大度。透过《要义》和历史上真实的加尔文,我们看到,加尔文的灵命表现在:他的谦卑、对祷告和传福音的迫切、以基督为中心的心意、悔改受教的精神、感恩的心肠、顺服的意志、圣洁的生活和凡事荣耀上帝的目标。中国基督徒不应只学习加尔文的神学,也当效法加尔文的生命,活出加尔文的神学所倡导的生命与敬虔的榜样,才能xxx地吸引人认识加尔文和他的倡导。

 

 

 

已投稿到:
郑重声明:资讯 【MM通讯(2010年6月13日)_BeautifulGate_新浪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