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纸制作技艺被浙江申遗?_江涵秋影_新浪博客

宣纸制作技艺被浙江申遗?

宣城方面向文化部非遗司提出异议

记者 慕继平 通讯员 张毅
   

    近日,文化部公示的《第三批{gjj}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推荐项目名单》,在宣城炸开了锅,尤其宣纸故里的百姓更是如鲠在喉。原产于古宣州府,自唐延续至今的宣纸制作技艺竟被浙江龙游县申请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而且从5月16日起已开始公示。这让所有宣城人接受不了,明明是在自己地域上发明并延续至今的传统技艺,怎么突然成了别人的?为保护这项具有地域特征、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为人类非遗代表作名录的非遗项目,宣城市质监局、泾县县政府以及中国红星宣纸集团均向文化部非遗司提出异议,建议取消浙江省龙游县申报的宣纸制作技艺项目申遗。

■宣纸自古产于安徽省泾县
    宣纸始产于我国唐代,《新唐书》、《旧唐书》、《唐六典》、《历代名画记》等诸多史料记载表明,宣纸产于当时的泾县及周边地区。当时这些地方均属于宣州府管辖,也由宣州府负责向朝廷上贡,宣纸一名也由此而来,并且此名一直使用至今,从未中断过对其使用。
    宣纸的选料和其原产地泾县的地理环境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它生产的原料是以皖南山区特产的青檀树为主,配以部分砂田稻草,经过长期的浸泡、灰腌、蒸煮、洗净、漂白、打浆、水捞、加胶、贴烘等十八道工序,一百多道操作过程,历时一年多,方能制造出优质宣纸。宣纸具有韧力强、泼墨性能好等优点,被誉之“薄似蝉翼白似雪,抖似细绸不闻声。”一幅幅图画,一章章文字,皆凭宣纸而光耀千秋。后人还赞之“纸寿千年”。
    泾县宣纸诞生之后,经过历朝历代的发展,工艺日趋成熟,1886年,宣纸获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宣纸的手工制作和纸质特点体现了传统技艺的长处,这一技艺至今尚不能用机械化代替。
■宣纸已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6月10日,记者采访了宣城市质监局副局长范茂华。据范茂华介绍,2002年8月6日,国家质检总局2002年第75号公告批准对宣纸实施原产地域产品保护(2005年7月更名为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原产地域范围就是安徽省宣城市泾县现辖行政区域,并且前后两次(2000年4月和2002年8月)在全国范围内公示,均无异议。
    范茂华告诉记者,2006年宣纸制作技艺进入{gjj}非遗代表作名录,同年中国宣纸集团公司和红星牌宣纸被批准为首批中华xxx。2009年宣纸传统制作技艺还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列入人类非遗代表作名录。
■不能生产宣纸,何来宣纸制作技艺?
    范茂华介绍说,根据《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只有在泾县地域范围内,按照宣纸标准生产的宣纸才能称为“宣纸”。因此,浙江龙游根本不能生产宣纸,又何来宣纸制作技艺之说?
    从保护人类非遗的角度出发,浙江省龙游县申报宣纸制作技艺作为第三批{gjj}非遗扩展名录推荐项目,除违反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商标法》、《振兴中华xxx条例》、《地理标志保护规定》等相关法律法规外,还违反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布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中的相关规定。
    记者随后查阅了文化部《第三批{gjj}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推荐项目名单》,其中扩展项目中,浙江省龙游县申报的宣纸制作技艺(Ⅶ-65项龙游宣纸制作技艺)赫然在目。而且上海市某地申报的曹素功墨锭制作技艺(Ⅷ-73徽墨制作技艺)也名列其中。据了解,“徽墨制作技艺”已被列入我国首批{gjj}非遗名单中,由安徽省古徽州的歙县、屯溪和绩溪等地政府联合申报的。
    据悉,该名单从5月16日起公示,公示期为30天,公示期间无异议的将进入评审阶段。
    本报将继续xx事件进展。

稿件来源:《皖江晚报》2010年6月12日1、2版

  宣纸因原产于宣州府(今安徽宣城)而得名,现主要产于安徽泾县。而近日国家文化部一则《第三批{gjj}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推荐项目名单》却引起了争执。原因是名录收录了浙江龙游县“宣纸制作技艺”。对此,宣城市质监局紧急提出异议。龙游方面解释称,宣纸只是一个名称而已,龙游宣纸是被客户叫出来的,自己并无意争名和仿效。

  宣城市:质监部门紧急提出异议

  6月9日,宣城市质监局网站发布一则声明,对浙江龙游县申报“宣纸制作技艺”作为第三批{gjj}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名录推荐项目提出异议。声明中提出,所谓的浙江龙游宣纸仅是高级书画用纸,与宣纸不能相提并论。并请省质监局予以xx,联系总局致函文化部,建议取消浙江省龙游县的申报。

  随后记者找出了宣城市质监局提出异议的这份名录。该名录由国家文化部于5月17日进行为期30天的公示,经公示无异议的将进入评审阶段。

  “2006年国家就将宣纸制作技艺列入了{gjj}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200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又遴选了一批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宣纸传统制作技艺位列其中。”宣城市质监局的张毅告诉记者,宣纸制作工艺复杂,原料都是产于我们这边的。由于原料和技术分不开,浙江龙游县根本不具备生产条件。另外,宣纸已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根据《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只有在泾县地域范围内,按照宣纸标准生产的宣纸才能称为“宣纸”。因此,浙江龙游根本不能生产宣纸,更不能称为“宣纸制作技艺。”

  张毅告诉记者,龙游县生产的纸叫“皮纸”,是一种高级画纸。“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国家经贸委举办的一次活动中,我们就发现了他们依傍宣纸名号的情况。”

  在张毅提供的宣城市质监局的一份请示文件中,记者看到有这样的介绍:宣纸自古就产于安徽省泾县,《新唐书》、《旧唐书》、《唐六典》、《历代名画记》等诸多的史料均可证明。由于产地均属于宣州府管辖,因此被称作宣纸。由于广受喜爱,市场假冒现象也越来越严重,但学术界一直坚持宣纸就是产于安徽省泾县。

  宣城市质监局认为,浙江龙游没有取得安徽省泾县宣纸制作技艺社群的同意,就将宣纸制作技艺申报为{gjj}非物质文化遗产,除违反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商标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外,还违反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布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中的多项规定。

  龙游县:申报不是故意争名效仿

  记者随后联系到了龙游县文化局。该局副局长徐兆云就此解释:“在我们这边,画画的纸都被称作是宣纸,这与安徽的宣纸意义不同,是两个概念。”他认为,由于龙游县产纸的技术工艺和原料都与安徽不同,因此他们的纸与安徽的纸是不同的。

  “我们的纸是用雁皮和山桠皮为原料制成的,原来叫做皮纸。客户喜欢用皮纸书写和画画,因此也就把这种纸叫成了宣纸。”徐兆云告诉记者,由于这项技术是龙游县{dy}个入围{gjj}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项目,他们没有任何的操作经验。“我们理解安徽方面提出的异议。为此我们在向上提交时改了好几次名字,{zh1}定下为‘宣纸制作技艺’时,还在后面加了注释,标明了不是安徽的宣纸,但《项目名单》公布出来时去掉了注释。”

  “在龙游县这项技艺也已经有1400多年历史了,制作工艺和原料都与安徽的宣纸不同。这次申报不是故意争名和效仿。”徐兆云一再向记者解释两地宣纸的不同。

  文化部:正就“安徽异议”进行研究

  针对两地存在的争议,国家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目前已经接到关于浙江龙游县提报项目的异议。“现在正在针对争议情况进行研究,结果还没出来,结果一旦出来,文化部会予以及时公布。”

  见习记者 孟庆超

  (合肥在线-江淮晨报 孟庆超)

    【遗憾】

    近日,第三批{gjj}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公布,浙江龙游“宣纸制作技艺”赫然在目,令人遗憾。
  众所周知,宣纸是原产地域保护产品,其制作技艺在泾县已经传承了一千余年,其生产依赖于泾县特有的自然环境,这一点是无容置疑的。
  龙游所谓的“宣纸制作技艺”,实质上是一种画仙纸,是一种皮纸制作技艺。我们当然要对龙游手工纸能够传承至今表示敬佩,因为只有不同的手工纸制作技艺能够百花齐放,才有书画艺术的共同繁荣。
  但是,宣纸就是宣纸,皮纸就是皮纸,书画纸就是书画纸,龙游人应该有自己的骨气,走品牌发展之路,才能在竞争中生存和发展。
  把龙游皮纸制作技艺列入{gjj}别非物质文化遗产是错误的。文化部应该尽快纠正。龙游申遗方面的做法过于功利,应当改正。
  这也让我想到,在市场经济效益为王的时代,一切以经济利益为标尺来衡量的时代,在为了Gdp可以无中生有的时代,我们究竟还有没有需要坚持的底线?
来源:() - 【遗憾】_吴章谦_新浪博客

 

本文转载自小吴同学的新浪博客,特此说明。原文地址:

已投稿到:
郑重声明:资讯 【宣纸制作技艺被浙江申遗?_江涵秋影_新浪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