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快乐端午莫忘传统文化教育_蛋蛋妈_新浪博客
中国特有的民俗节日越来越淡了,是应该拯救了……

快乐端午莫忘传统文化教育

 

    “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如期而至,在这粽香四溢的季节,随之而来还有几许忧思。因为一到这个时候,总会想起韩国“江陵端午祭”申遗这件事,就如一根鱼刺卡在喉咙,吐不出,咽不下。韩国一年变着一个法口气越来越大,从教科书宣称“哺育黄河文明”到“端午祭”、将中医改为韩医申遗,再到号称“金属活字印刷”起源国,再到宣称“汉字是古代韩国人发明的”,就连中国历史名人孔子和李白也要抢了去,对国人的触动不可谓不大,警钟不可谓不响。再回头看看我们的孩子,知道圣诞节不知道端午节,知道肯德基不知道粽子,知道老夫子而不知道孔夫子,知道四大天王而不知道四大发明;就连以前课余捉迷藏、滚铁环、跳皮筋等传统校园游戏也换成了电脑游戏;作文写不出来一“Google”什么样的都有;除了“美猴王”还停留在书桌边缘之外,奥特曼、日韩漫画、脑筋急转弯、《哈利波特》、《暮光之城》系列之类成了孩子课外阅读的主流;高考零分作文近年成了新宠,谁都可以乐此不疲地挤进来凑凑热闹;一些耳熟能详的名诗佳句被演绎成了“日照香炉生紫烟,李白走进烤鸭店;口水流下三千尺,摸摸口袋没有钱”、“春眠不觉晓,处处蚊子咬;打了敌敌畏,蚊子死不了” 、“人生自古how many,何必苦苦study,好玩的网站go to see,考了egghappy”等另类童谣……我们的传统文化教育正面临着断层的危险,孩子们正与传统文化渐行渐远。

    如果说韩国抢注对我们来讲是耻辱和警示的话,那么孩子们对传统文化的淡漠则源于传统教育不够,这个责任应该由教育者来承担。不是吗?当我们感觉现在越来越没有过节气氛的时候,是不是发现许多东西都不用亲自做了?孩子不懂历史不要怕,电视上天天充斥着古装连续剧,殊不知这些“混淆年代,服饰不准确,经常歪曲历史”的戏说误了下一代;孩子字写不好不要紧,不是有电脑吗,不仅速度快而且打印出来更整洁更美观;不会算账不打紧,计算器比算盘快多了也准多了;春节对联不会写不算啥,大街上随处有卖的,难怪家家户户贴上了“春回大地光景美,人逢盛世喜事多”、“门迎春夏秋冬福,户纳东西南北财”之类统一的印刷联;粽子不会包没关系,商店里应有尽有,什么陷的都不缺,既省时又省力,何乐而不为?粽子就这样慢慢被商业化、被节日化、被礼品化,我们的传统文化也跟着一样样退出历史舞台,渐渐在“司空见惯”中淡出视线,成为遥远的记忆,孩子们与传统文化的距离也越来越远。“弘扬民族艺术,培育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民族自立世界民族之林的根本源泉。我们仅有危机感还远远不够,而是应该承担起传承、弘扬传统文化的重任,否则当惊呼我们的精神家园一片荒芜的时候,我们已经失去了赖以生存的“根”。

    “节日是家长对孩子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良机,因为每一个中华传统节日,都凝结着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情感,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和思想精华,是对孩子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宝贵资源”,国家语委副主任、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管理司司长王登峰说过,“传统节日的丰富文化内涵应该被重新发现、认识并深深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精神世界,成为滋养民族生命力、凝聚力和自尊自信的甘泉。”那么如何利用端午节等传统节日对孩子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呢?点灯的心觉得有以下几个简单易行的法子,以供参考:


 

    读一读。诵读经典是沟通孩子心灵与优秀传统文化最直接的途径。且不说《四书五经》是读书人必读的书目,就是教育孩子如何为人、如何处世、如何立身扬名的《孝经》、《弟子规》、《女儿经》、《增广贤文》、《朱子家训》等启蒙教育读物,也是所有孩子必须要耳熟能详的典籍。因为这些古书典籍均是修身养性之学,道德教育之津。可以分年龄段从《弟子规》、《三字经》、《千字文》、《大学》、《中庸》、《笠翁对韵》、《论语》、《老子》、《庄子》这些国学教育经典诵读入手,让孩子在诵读中与圣人牵手,在书香中陶冶性情,提高修养,实现自我完善、自我发展。比如,对喜欢挑食的孩子,可以引用《弟子规》上的话“对饮食,勿拣择;食适可,勿过则”进行教育。 再比如,利用经典古诗文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用“一寸光阴一寸金”对孩子进行惜时教育,“位卑不敢忘忧国”进行爱国教育,“书山有路勤为径”进行勤勉教育,“寸草尚报三春晖”进行感恩教育等等,用传统诗词文化打亮孩子生命底色。端午节可以和孩子们在一起诵读《端午》、《端午日赐衣》、《端午武成殿宴群官》等历代端午节诗词,引导孩子感受传统文化魅力,培育孩子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讲一讲。坐下来给孩子讲一讲父辈的故事,甚至更久远的家族故事,让孩子体会到自己在这样一个时间历程里,到他这个点,他应该承担一个什么样的角色。讲一讲各种节日的相关来历、传说故事和习俗活动,让孩子感受中华民族传统节日中折射出的浓郁文化气息,使其对中国的传统节日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如对春节、中秋等节日,应拓展以促进社会和谐、增强民族凝聚力等内容,充分体现家国情怀;对清明、重阳等节日,应拓展以不忘根本、敬老爱幼等内容,充分体现感恩图报的品质;对端午节,不仅让孩子了解民族习俗的特色,更要让孩子传承屈原的爱国忠贞的气节和情操。拿端午节来说,《中国风俗辞典》就对端午节形成发展作了概括。总起来讲,端午节是中国最早的保健卫生节,它不仅包含着全民健身、防疫祛病、避瘟驱毒、祈求健康的民俗意义,还被赋予了如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等诸多文化内涵,日益成为中华民族弘扬爱国主义和传统民俗文化的盛大节日。此外,从深层文化角度来看,端午节还蕴含着我们的先辈对天、地、人以及身心融和的感悟、调和、调适的精神文脉,它是多元文化时代国家现代化建设重要的精神力量。通过给孩子讲解,让他们了解划龙舟、悬白艾、挂菖蒲、佩香囊、戴荷包、饮黄酒等端午传统习俗,提高孩子对传统历史文化的认知水平。

    画一画。画一些京剧脸谱为图案的书签;画一些春节放鞭炮、端午节吃粽子、清明前后放风筝等民俗图案,画一画灯笼上的图案,画一画皮影戏上的人物,画一画课文中的历史人物,画一画以中国名胜古迹、祖国特产等为主题的墙饰,画一画《西游记》、《小哪吒》、《大角牛》等动画片的卡通形象,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感知传统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玩一玩。有条件的话,带孩子去看看地方戏,逛逛世博会,参加参加运动会,排练演出一些历史模仿剧,做一些放风筝、智力七巧板、棋类、九连环、猜灯谜等传统游戏,继承一些好的传统文化,让孩子在玩耍中用耳朵、眼睛等感官感受浓郁的民族文化气息,受到良好的熏陶。专家列出了十二大类有两千多年历史的传统游戏:一、角抵游戏(摔跤、拔河);二、斗戏(斗鸡、斗蟋蟀);三、棋类游戏(围棋);四、射类游戏(弹工、射箭);五、球类游戏(蹴鞠);六、水戏、冰戏(游泳、钓鱼);七、养类(蝈蝈);八、杂类游戏(踩高跷、放风筝、荡秋千、玩陀螺、竹马);九、嬉戏类(捉迷藏、过家家);十、手戏(捉中指、手影、手指画人);十一、吹戏(吹龙、吹肥皂泡);十二、院戏(立鸡毛掸、捞小尾巴鱼、拍叶儿响、丢手绢、卷白菜、找朋友),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玩一玩、乐一乐,翻晒一下童年的欢乐时光。 

    做一做。让孩子们学习一些传统工艺,比如剪纸,比如制作脸谱,让孩子在动手实践中体验传统,了解民俗,感受传统文化教育。结合端午传统习俗,专家给出如下建议:跟孩子一起列一张端午节采买清单,讨论端午节家里需要些;带孩子到市场采买应景的粽子、时鲜蔬果、花材(如菖蒲、艾草)和香包饰品等,让他在采买的过程中,在熙来攘往的热闹街上,感染过节的气氛;带着孩子在大门边或屋檐下插上菖蒲和艾草;带孩子一起包粽子、做香包;带孩子尝尝各种口味的粽子;带着孩子一起去看龙舟赛;给孩子讲讲端午的典故。要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自己必须先成为这样的人。只要你多用点心,相信孩子就能感受到我们中国人所独有的端午佳节滋味了,更关键的是,还可以让孩子在中国独有文化情怀的“浸润”中成为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创新者。

郑重声明:资讯 【[转载]快乐端午莫忘传统文化教育_蛋蛋妈_新浪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