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20世纪80年代,美海军陆战队就已提出超越水平面的三栖登陆作战概念,即在敌方海岸守备xx的视距外、海岸雷达的侦测距离外,进行换乘和向岸突击。此概念提出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为了因应反舰导弹的普及化,此时许多世界国家都能获取和自行研制反舰导弹,而反舰导弹让传统的靠近海岸进行以两栖机动为主的登陆作战变得十分危险。这个阶段,美海军主要以由两栖突击直升机母舰搭载之CH-46运输直升机、1986年开始量产的LCAC气垫艇为主。在两栖登陆战车方面,其LVTP7A1虽也能以10公里/小时的巡航速率在海上航行7小时,但若欲横跨这40公里的近岸运动距离,一车陆战队员就必须在海上颠簸4小时,这样不仅影响到士兵战力,且在这4小时中可能会产生太大的变数。因此,一般情况下,美海军陆战队操演时,登陆舰多是在距岸4公里左右的海上施放AAV7A1。为进一步提高战力,实现21世纪美国海军陆战队“从海上作战机动”的概念,美海军陆战队一方面筹获飞得更快、更远的MV-22倾斜旋翼机,以取代老旧的CH-46直升机外,另一方面,为弥补上一代两栖登陆载具性能的不足,计划筹获一种海面高速、地面优异机动、强化火力与存活性,并整合指管功能的两栖作战平台,即“先进两栖突击车”。这也是现今美国海军陆战队{zxj}的地面装备研制计划,即AAAV计划。该计划由通用动力公司陆地系统部门负责研发制造。2003年9月10日,AAAV计划更名为“远征战斗车”(EFV)。在21世纪里,MV-22、LCAC和EFV,将是美海军陆战队执行两栖作战时运用的三大法宝。从目前的研发进度来看,EFV将于今年开始初期的少量生产,并进行作战测评。测评项目包含可靠度、存活率和战场能力。预计在2006~2008年间达到形成战力,到时将会生产约1个排的EFV,即14辆EFVP人员运输型。全功能的EFV将于2008年开始部署服役,总数1013辆EFV,预计2018年生产完毕,以取代现役的1322辆EFVP构型、78辆为EFVC构型。整个计划经费高达76亿美元。在EFV量产服役前,美海军陆战队现有的AAV7A1将进行“可靠性—妥善性—可维修性/标准性能重建”计划,计划将680辆AAV7A1陆续送厂翻修,以延长其服役年限。 构型与配置。EFV外形就如同大型盒状履带装甲车,其履带系统的驱动轮在前、辅助轮在后,有7组路轮与2组回带轮,并搭配先进的液气动力系统。在地面行驶时可具备良好的稳定性,车体前上方装有1座MK46炮塔。驾驶席位于车体左前方,炮塔右侧为车长席、炮塔左侧为射手席,而陆战队指挥官的座位于车体右前方。其中,车长与射手的潜望镜均拥有360°的全向视野,驾驶与陆战队指挥官各自的潜望镜视野均为120°另外,两人还共用1具视野270°的潜望镜,而驾驶前方地面视觉死角为10米。由于EFVP的车体前段与中段的中央部分需安装炮塔与动力系统,可供运用的装载空间较AAV7A1的乘员舱狭窄许多,因此,车上搭乘的17名陆战队是坐于车体尾段以及中段的两侧,每位乘员都设有独立的折叠座椅,而不再如以前是一条长板凳。车尾有一液压控制的跳板可供乘员进出,跳板上还开有一个可供乘员进出的舱门。乘员舱顶部还有2片滑动式舱盖可供乘员在紧急状况下进出。虽然EFV车尾供士兵进出的跳板车门尺寸较小,且车内走道空间狭小,但经实地测试,17名全副武装的陆战队彪形大汉,仍可在18秒内全部冲出车外投入战斗。依航行状态不同,EFV可分为以下三种操作模式:一是海上高速机动时,车首原先折收的弓形滑板会向前撑开。液压控制的履带将略为回收,而原本内收在车体下方、左右各一的车脊滑板则将外翻,盖住履带下缘。履带前方也会有对盖板挡住,以避免高速航行时履带与海面接触产生巨大阻力。原本收置于车尾上方的横梁滑板也会放下,在高速航行时可发挥撑起车尾的功用。也就是说,在海上机动时,EFV整车将会变成一个大型海上冲浪板,再加上推力的转向喷水推进器,EFV就可以46公里/小时的高速在海上机动遨游。二是海上过渡模式。指的是EFV由低速转高速或高速转低速时,扣部位滑板放收的过程。以登陆前的{zh1}航行阶段为例,其履带盖板、车脊滑板、车尾横梁滑板必须先行收起,以利登岸后履带的操作。由于此时履带伸出并与海水直接接触,阻力大增,发动机马力也缩减,其航行速率将降至19公里/小时左右,但仍比早期AAV7A1快许多。三是陆地模式。即所有滑板收起,履带伸出的地面行驶模式。动力系统与机动性。EFV使用1具MTU公司的MT883 Ka-523型4程12汽缸柴油发动机。为适应海上与陆上不同动力的需求,MT883 Ka-523发动机有以下几种功率输出模式:陆地模式、海上过渡模式、海上高速机动模式。EFV的传动系统采用艾利森公司的动力传动模组。在3级海况下,EFV仍可以46公里/小时的高速在海面航行,航行速率可达AAV7A1的3~4倍。在37公里/小时航速时其回转达半径为85米,在46公里/小时航速时,其回转半径为100米。并能在75米的距离内,紧急停止。EFV可装载1382升燃油,可供其在海上航行120公里或在陆地上行驶480公里。若以两栖作战观点来看,当其在海上航行40公里后,仍可在陆上行程近320公里。值得一提的是,EFV装有辅助动力单元,包括30匹配马力水冷式柴油发动机与10千瓦发电机。早先AAV7A1的驾驶在停车警戒时,常需启动主发动机数小时来为电池充电。而EFV在寂静监视模式中,则可整夜安静地待在伏击位置,而必要时在不惊动敌人的情况下,利用车上加装的APU安静地为电池充电,以维持车上电子与热影像等系统的正常运作。大力配备。EFV在车身前段上部有MK46双人操作电动炮塔,炮塔上的主要武装为1门ATK公司的MK44 Mod 30毫米链炮,以及1挺M24 7.62毫米机枪。在电力系统的驱动下,武器系统可快速转向朝360°方位射击,火炮的俯仰角度则为-10°~+45°。EFV车上备有射击的30毫米机炮弹共计有50发穿甲弹、150发高爆弹,另还储有100发穿甲弹和300发高爆弹。30毫米链炮炮管拥有高达20000发的射击寿命,该炮在测试时曾持续射击合计37000发的炮弹,期间未出现过锁栓或供弹方面故障。30毫米链炮适宜对付的目标种类包括:步兵与反战车导弹发射阵地、轻装甲车辆、近岸海上战斗,以及碉堡、城镇和一般物质目标。必要时,30毫米链炮只需更换5个零件。就可以轻易地换装40毫米炮管,只要花费相当低的成本就可以大幅增强EFV的火力,且车上备射和储存炮弹数量与先前相同而不会降低。在观测与射控系统方面,MK46炮塔上装有GDLS发展的模块式瞄准具,其整合有第二代前视红外仪、日间光学系统、护眼激光测距仪等。火控系统则是由M1A2主战车上的火控系统衍生而来。30毫米机炮与火控装置均装有二维稳定系统,可在移动状态下射击,在射击移动目标时并拥有相当高的{dy}发命中率。装甲与生存性设计。EFV的车体是以2519-T87铝合金焊接而成,可承受300米处14.5毫米重机枪穿甲弹射击,或15米处爆炸的155毫米榴弹破片。必要时还可附挂模组化陶瓷装甲,此种陶瓷装甲可承受相临地点多发命中弹的冲击,而一旦损坏或未来有性能更佳的装甲出现时,也能方便地加以更换。除装甲防护外,EFV上还装设有自动火警侦知与扑灭系统、核生化防护功能的环控超压系统。另外还没有多具烟幕弹发射器,其中16具位于炮塔,16具位于车身。未来将引进各种主动/被动干扰装置,并强化各项隐身效果,以求得全面整体的优质存活性。 目前,美海军陆战队AAV7A1两栖突击车的编制中,{zd0}的单位为两栖突击营,未来EFV也是一样,其在陆战队空地特遣xx的编制与运用概况如下:两栖突击营——两栖突击营是依任务需要,配属在陆战师下,可为团级登陆xx提供两栖运输、战术机动、通信支援与战斗支援。整个两栖突击营合计拥有207辆EFV,其中包括192辆EFVP与15辆EFVC。1个标准的两栖突击营下辖1个营部/勤务连与4个两栖突击连。其中营勤连下辖营部排、保修排、摩托运输排、通信排、一般支援排、补给排等单位,连上所有23辆EFV部编制在一般支援排内,可提供营直属单位必要的战术机动与装甲防护能力。两栖突击营还可经由其他两栖突击单位的平台、人员及后勤能力支援,从而予以强化两栖突击营战力。两栖突击连——每个两栖突击连计有 44辆EFVP与2辆EFVC。下辖3个两栖突击排、1个保修排与1个连部排。可为营部登陆xx提供战术机动与战斗支援。其中,连部排负责连的行政管理、后勤、兵器与医疗支援功能。分为指挥车分队与一般支援分队。指挥车分队中包含有2辆EFVC与2辆EFVP,其中EFVC可为受支援的单位提供机械化的战术阶层指挥所,而 EFVP则可为EFVC提供安全防护,并提供额外的载运能量。一般支援分队则包含6辆EFVP,可用以搭载营的81毫米迫击炮排、反装甲排与配属的战斗工兵。保修排主要由装甲车维修与通信技术人员组成,这些人员通常被编组为数个联击小组,或由两栖突击指挥官统辖运用,或编配给两栖突击排直接支援。两栖突击排——两栖突击排可装载、支援1个陆战队加强步枪连。包含1个排部分队与3个两栖突击分队,计有12辆EFVP。其中排部分队是用以装载连级指挥人员、配署的间接火力/空中呼叫支援作业人员,与数个81毫米迫击炮组人员。两栖突击分队则用以搭载加强步枪排与兵器排下的机枪小组与突击小组。当任务需要时,两栖突击连也派出部分EFVP组成“一般支援分队”,来加强两栖突击排的阵容。两栖突击分队——两栖突击分队下辖2-4辆EFVP,一般而言,可装载、支援1个加强步枪排,为两栖突击作战中最小的运用部署单位。 目前,计划中的EFV构型除EFVP标准型外,只有一种衍生型号,即EFVC指挥控制型。EFVC的存在,就是为了提供各级登陆xx指挥官优异的指挥能力,因此,相较于EFVP较简单的C4I系统,EFVC型就复杂得许多。除3名车辆操作乘员外,需搭载登陆xx指挥官与6名参谋人员,设有7个工作站。车上配备的通信系统包括:2具单信道地空无线电系统、2具UHF增强位置报告系统、2具快2型无线电系统。而指挥系统包括:战术作战系统、先进野战炮兵战术资料系统、情报分析系统和多部指挥控制个人电脑等。EFVC并未装置30毫米链炮与MK46炮塔,只配备1挺机枪以供自卫。 反对意见 在一片赞许声中,还是有对EFV缺点的质疑出现,甚至部分美方专家主张陆战队应停止EFV的发展,其相关论点如下:一是EFV长度较长,且比AAV7A1超重8.5吨,如此一来,每艘两栖突击舰所能装载的两栖突击车数量会下降。而目前美海军两栖突击舰的数量已感不足,这将使此现象更加严重。二是EFV需要更强大的发动机来提供其水面与陆地的高速机动,所以其每公里行程的耗油量约为AAV7A1的2倍,这将加重相关后勤单位的负担,并与未来后勤轻量化的理念相违背。三是由于空间宽广、车体较轻,现有AAV7A1的运货量为EFV的2倍,并比EFV多载运4~8名步兵。四是道路行驶时,AAV7A1同样快得足以跟上M1A1。EFV在陆上机动不见得具有明显优势(但在越野与加速性上,AAV7A1不及EFV)。五是EFV复杂的液气制动悬挂与履带系统让后勤维修费用增加、难以降低。而相关的液压、电气系统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出现问题,也是造成计划延迟、原型车可靠性大幅下降的主要原因。六是EFV采用的铝制装甲可燃,遭俄制RPG火箭弹等反甲武器攻击时,将可能起火燃烧,危及乘员安全。而AAV7A1在加挂EAAK共形装甲组件后,防护力即等同于EFV,EFV在防护力上不见得具有明显优势。七是EFV装甲车每辆造价高达700万美元,相较于现役M1A1主战车300~400万美元的造价高出许多。八是EFV无法在较恶劣的海况下高速航行。而当其进行海上高速航行时,将会产生数公里外就可以清楚看见的浪花与波纹,就算在夜间,只要有月光,其航迹也容易被敌发现,而不利于EFV的海上存活性。虽然有部分反对意见出现,但发展中的EFV仍具备许多{dywe}的性能特性,包括:较现役AAV7A1拥有超过3倍以上的海上航行速率;较现役AAV7A1拥有将近2倍的装甲防护能力;预期在2005年至2050年间,可于昼/夜间、运动状态下击败任何轻装甲车辆的威胁;地面机动性能等同或优于M1A1主战坦克;可与下级、友军、上级进行有效的通信指挥作业;可对乘员与搭载的陆战队员提供有效的核生化防护。这些特性,让登陆舰可以在40千米甚至更远的距离外就施放EFV,并尽速脱离战场,以提升登陆编队的安全性。而EFV也可恃本身强大的火力与优异的防护力,在指挥官系统指挥掌握下,向内陆发起攻击,执行各项作战任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