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讯)【《中国企业家》杂志】根据对189家往届21星的问卷调查,我们总结出优秀“鲨鱼苗”的五大基因:远见力、创新力、专注力、管理力、团队力
十年树人,十年兴企。《中国企业家》杂志2001年首次推出“未来之星”年度榜单以来,到今年正好是第十个年头。我们曾经看准了、选对了一些优秀企业,如用友、百度、腾讯、盛大,也曾经遗漏了、甚至是企业发展太快而来不及追赶一批典型的“鲨鱼”,如阿里巴巴、蒙牛、尚德等等。任何预测都有其风险性,尤其是试图预测那些已经超越传统经济常识的新行业、新领域。
今天,回看过往登榜21星的优秀企业,我们对他们的曲折发展又多了一份理解与尊敬。他们当中,有些已经实现了上市融资的愿望,更有些成为受人瞩目的“大鲨鱼”;有些则停步不前,泯然众人,甚至销声匿迹,令人扼腕叹息。成功背后的关键基因有哪些?
寻找问题的答案,是一项前所未有的浩大工程。大致来说,我们首先对210家企业的现状(包括今年新上榜的企业)进行梳理,其次对往届189家企业做了问卷调研,第三步,以上市为标志,对已上市未来之星2007-2009的财务数据进行追踪,筛选出已成气候的21条大鲨鱼,用于成长基因研究。
我们还从189家往届21星中每年选出一家代表企业,对其创始人进行追访,让他们谈谈在创业路上“{zd0}的教训”,以从中找出最直观的答案。
21星十年概观
回顾十年,21星成长史中一个突出的特点是,创投资本(VC/PE)充当了企业发展的重要推手,这显然是在上世纪90年代那个十年的创业生态中所没有的新物种。1999-2009年,在中国成长型企业身边,这个新角色从无到有,从小众到主流,投资规模的年均复合增长率高达25%(图1,参见清科统计的十年资本图)。2001-2003年,我们在对候选企业调研中,关于企业发展的头等难题,主要是资金短缺、举债无门。当时,无论是政府还是公众舆论都在呼吁银行适度向中小企业倾斜,然而银行依然故我。而到了2010年度调研中,数据显示,候选企业的下一步资金主要来自于企业自身积累以及VC/PE。
就十年全部210家上榜企业来说,技术密集型行业占据xx,其中13.8%和12.9%的企业集中在软件芯片和电子通讯两个行业,紧随其后的是新能源、传媒娱乐和网络运营,占比均为6.7%。随着经济结构的升级,上榜企业的行业分布逐渐从传统行业向现代新兴行业扩展,如金融保险、教育、健康等现代服务行业。
从地域分布来看,北京作为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以拥有31.9%的21星企业高居榜首;广东省也以其沿海经济开发区的优势,造就了17.6%的21星;其次是上海,拥有16.2%的21星企业。
超过半数的上榜企业的营收规模集中在1亿元到5亿元,占比为52.8%;营收在10亿以上的企业占10.3%。2006年首度出现营收规模过10亿元的上榜企业,在2009年上榜企业中更是有1/3营收超过10亿元。
截至2010年5月,在往届21未来之星中,共有49家成功上市(排除上市撤回),占比25.9%;更多的企业则仍处于漫漫长征路中,约占64.0%;还有4.2%的企业破产,5.8%的企业被收购(参见P142表5:破产与被收购企业的现状)。本刊研究部根据企业上市情况、经营基本面、特别是财务数据完整性等因素,从历届上榜企业中精挑细选出了21条真正的“大鲨鱼”,包括金风科技、腾讯、百度、特步等xxxx,从他们的十年发展历程中,可以对21星群体的成长基因做个大致解码。(参见表1:21条“鲨鱼”)
在2007-2009年的惊涛骇浪中,这些大鲨鱼的表现如何呢?看看这三年的营收增长情况可知。金风科技以几近野蛮的增长速度跃入我们的视线,333.4%的近三年年均增长率远超过第二名腾讯的80.4%,第三同样是新能源行业的天合光能,年均营收增长率仍保持在67.3%,2004年到2009年的复合增长率则高达256.2%。排在{zh1}的安徽中科大讯飞,三年年均增长率为22.2%。
辨识中小企业的成长基因,既要看组织整体的健康程度,也要看核心领导人(主要创始人)的素质状况。先让我们来看看近三年连续调研的一组数据。成长型公司领导人必须具备的三项最重要素质分别是:专注于核心竞争力、远见与创新能力。2009年远见能力被非理性地夸大,而到了2010年的{zx1}调研,三项要素的中选率就相对平衡,都超过了50%;因此我们推断,这也是危机之后,中国新兴企业心态回调、运作正常化的主要标志。
对于公司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连续三年的调研数据中,战略前瞻性皆稳居前三,2008-2009年甚至有3/4的企业认为自己具备此项能力;团队执行力与商业模式清晰则是居于第二梯队的主要因素;2010年度候选企业则对管理团队更为自信,毕竟公司已经挺过了最难过的2008年。
再来看,这些明星企业们是如何看待内外部挑战的。内部的{zd0}挑战,缺乏优秀人才乃是心腹大患,连续三年的中选率都超过50%;第二位的因素是组织架构低效和管理不规范,其实这两个因素是一体两面,都可以归结为管理类挑战。
外在的困扰或威胁,最主要还是同行业竞争过于激烈,近三年均有过半数的企业认为这是{zd0}的外在压力。虽然很多行业是新兴的朝阳行业,但中国的国情是,新行业发展之初,往往会一哄而起、一拥而上,这一点在网络视频、新能源行业都有反映。其次是产业环境突变和不合理的政策限制与管制(均得到1/3以上企业认可),这两个因素也有些交叉,前者更侧重技术与市场的剧烈变化,对于新兴行业来讲,稍一疏忽,被淘汰或被替代,也许只是转眼间的事情;后者更多反映在中国互联网的行业监管尚未xx规范化,以及新能源等行业的政策补贴力度与落实效果的不确定上。2008-2009年宏观经济对企业构成较多干扰,2010年一切又开始归于平静。值得一提的是,环保压力在连续三年调研中的中选率都为0,或许是因为这些新兴企业更多集中在新能源、高技术、金融服务等领域,而非对环境会产生负面影响传统行业的缘故。
五大基因初解码
基于上述数据整理和分析,让我们描绘一下这些经历考验、真正优秀的“鲨鱼苗”的基因图谱。
基因一:远见力
柳传志曾经提出的xx的管理三要素——“搭班子、定战略、带队伍”,这都是领导人的分内之事。远见力直接关系到企业战略的构建,而战略的问题,似乎怎么强调都不过分。几年前就有学者直言,中国企业领导人普遍缺乏战略远见。这三年来经济的峰谷迭转,甚至是跑道切换,使成长型企业对此更是有了切肤之痛。从历届上榜企业的兴衰过程来看,远见力包含在对行业趋势、技术演进、市场潮流与社会趋势等各方面的把握上,决定了专注力、创新力等其它基因的发生与发展。
基因二:创新力
如果资金是中小企业成长的外部助推力,创新能力则是其内部发动机。创新能力体现在技术、产品、服务、营销模式等企业经营的方方面面。根据往届21星企业的回访数据,有66.7%的企业认为自身最主要的优势为技术研发;33.3%的企业将其自身快速发展的原因归于独特的技术和产品。在过去十年企业创新的领域中,技术创新以73.3%的比例远超过其它领域;其次为商业模式创新(60.0%),管理创新(33.3%),理念创新(26.7%)和营销模式创新(13.3%)。在未来三年,有33.3%的企业表示将加大对研发能力的投入,其次为生产能力(21.2%),市场营销(18.2%),客户服务(9.1%)和信息化建设(6.1%)。2008-2010年候选企业调研数据也印证了这一变化,对于领导人的主要素质和能力,2008年35.14%的企业认为领导人的创新能力最重要,2010年这个数字则上升到53.33%,超过半数企业开始在这一领域下苦工。
基因三:专注力
体现专注性的层面有很多,主要包括对行业的适度聚焦,在主导产品之外开发相关性产品,研发投入集中于1-2个特定领域,管理层的决策优先事项或者说核心关注点。
惠普前主席Packard曾经说过,“没有公司死于饥饿,但很多公司死于xxxx”,这是对盲目进行多元化扩张的企业一句警言。事实上,往届部分未来之星也身陷其中。如交大博通,其主营业务覆盖了软件、浓缩苹果汁、教育及市政基础建设等毫不相关的行业,因为主营业务不突出,导致经营状况不够理想:软件受金融危机影响很大,浓缩果汁遭受国际购买力下降等多重不利因素影响,教育投资承担了较大的借款利息支出,基础建设市场竞争加剧收入不确定性风险。目前该公司正在试图通过进行重大资产重组杀出一条血路。回过头看,如果当初在面对多元投资决策时多说“不”,或许企业就不会像今天这样前途未卜。
对往届上榜企业的问卷调查显示,42.4%的企业在未来3年的增长战略方向是“产业链重组与拓展”;另有39.4%的企业选择“专注核心产品,做细分行业{gj}”;没有企业选择“并购及多元化投资”。这一观点同样为2008年至2010年上榜的企业所认同:2008年的上榜企业中有48.65%将“专注于核心竞争力”作为领导人的重要素质,而2010年更有57.78%的企业坚定了这一观点。敢对机会说“不”,坚持自身的发展战略,这正是企业度过创业期,走向成熟的标志。
基因四:管理力
管理是探讨企业基业长青的永恒话题,也是企业能否做大做强的关键。我们看到,2010年度新上榜的企业,有53.3%对高速成长可能引发的管理问题甚为担忧。管理包含了企业运营的方方面面,制度、创始团队、员工层等。39.4%的企业表示将继续提升“总体运营绩效”,以下依次为“团队能力建设”(33.3%),“产品结构调整”(33.3%),“业务流程重组”(24.2%),“质量等内控体系”(18.2%)。近三年的候选企业的调查也显示,团队能力建设、总体运营绩效、战略执行力等排在前三位,比例分别为42.22%和40.00%(后两者占比一致);以下依次为质量等内控体系33.33%、财务监控22.22%、信息化20.00%、业务流程重组17.78%、产品结构调整15.56%。管理力大致有三个方面最为关键:
资本商数。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人与钱。人有智商、情商的差别,企业在类似的技术研发、资源整合和危机复苏等方面也存在着能力差异。企业作为创新知识的载体与平台,自主研发、组织学习力可以称为是它的知识商数,而在资金筹措、财务管控、资本对接等三方面的综合能力可以看作是企业的资本商数。有些技术型人才所创办的企业,初始阶段凭借某几款产品迅速占领市场,也使企业短期内上了规模;但是因为担心会丧失公司控制力,在面对资本时缺乏自信,或者不愿意打交道,导致在成长突破的关键时期因投入不足,后续发展乏力。
充裕的资金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所有21星在最初上榜时也将上市作为自身下一步重要的战略目标。所有通过上市实现融资的21星企业,在创业和成功上市之间的平均时间为8.78年。上市最快用时4年,包括如家连锁、7天连锁、A8音乐网、海天天线和东北虎药业;用时最长的为百丽公司,16年;而更多的公司集中在成立的第9年和第10年上市。
适应能力。市场瞬息万变,或许在企业的婴儿期,企业家还可以通过订单、销售团队的经验等内部信息来了解市场。随着企业的成长,战略前瞻性就凸显了重要性。受访历届21星中,有26.7%认为自身的“战略前瞻”是最主要的优势;同时还有9.1%的企业认为“未来战略不清晰”是将来面临的主要风险。对市场的不确定性还表现在了对“原材料成本上升”(18.2%),“新产品或替代方案出现”(9.1%),“市场需求萎缩”(6.1%)等因素的担心上。同样在近三年未来之星候选企业中,对“把握客户需求的能力”的重视程度也在上升,从08年的16.22%上升至2010年的20.0%。除此之外,行业大环境、大方向的把握似乎更加让企业焦虑。
逆境商数。成功就是比失败多经过一次考验,金融危机正是对21星的考验。为了应对危机,企业如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在回复调研问卷的33家历届上榜企业中有48.5%“加大研发投入”,24.2%的企业采用了“积极拓展海外市场”和“与同行企业战略合作”的方式,“投资设备、扩大产能”(15.2%),“并购上下游企业”(9.1%)和“从海外招募人才”(6.1%)也是企业采取的积极措施。
基因五:团队力
团队力既包括创始人的素质、团队稳定性,也包括可持续的人才梯队。我们对历届上榜企业的创始人及团队进行梳理后发现,平均创业年龄为36.9岁,进一步验证了“35岁理论”。且创业者学历构成中,硕士占比{zg},为35.9%;其次为本科(28.2%),博士(25.6%),大专/高中(10.3%)。相对早期21星创业者,后期创业者还出现了二次、三次创业的情况,如A8音乐网的创始人刘晓松在2004年创办信力德电子有限公司、2007年组建赛格信力德智能电子系统工程有限公司。类似经历的,还有天合光能的高纪凡,汉庭的季琦等。
在所有上市企业中,创业团队的稳定性较好,但也存在因利益或个人纠葛而引发创业团队解散的个例,比如百度的创始团队成员大多已分散各处。同时,也出现了领导层新旧交替,聘请职业管理人的情况。如展讯的创始人退出日常管理,转而成为技术顾问。
获得关键人才,保证团队的稳定性始终是企业关注的领域,在2008-2010年未来之星候选企业调研中,分别有51.35%、53.57%和55.56%的企业认为“缺乏优秀人才”是自身成长过程中{zd0}的内部挑战。
已投稿到: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