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街效果图

  “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陶渊明的《桃花源记》表达了中国文人对理想世界的向往,故而流传千年。桃花源也因此成为人们眼中景致优美、生活安乐之所在。
  桃花源的美好闲静,将在桂林重现。正在进行的两江四湖二期工程,以桃花江上曾美极一时的风貌为摹本,尊重沿岸居民生活习惯,大量保留现有田园,运用各种传统、民俗元素,营造小桥流水人家的诗意。如果说两江四湖一期恢复了宋代环城水系,是一种对历史的回归,那么,两江四湖二期则是对自然的回归。
  今天本报推出5个版,带您提前走进桃花源,赏花、看水、品桥梁,感受桃花江沿岸深厚的人文底蕴。

  两江四湖一期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建成了桂林市中心城环城水系,使桂林城市生态环境质量和山水园林城、国际旅游名城的整体档次和品位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
  正在进行的两江四湖二期桃花江环境综合整治,将实施清淤截污、绿化美化、连通水系、兴建水街等工程,让桃花江水恢复曾经的清澈、美丽,让桂林旅游再添一道胜景。
  清淤截污连通水系桃花江水更清澈
  桃花江,一个美丽的名字。但是,桃花江留给市民的印象绝不仅是美丽两字。
  就在今年4月19日,一场暴雨使桃花江河水急涨。顺河水漂流而下的大量水葫芦在芦笛岩附近甲山街道办事处演波村村头的小桥下越聚越多,严重威胁桥体安全。村民紧急出动,冒雨清走水葫芦5吨多,才保住了小桥。
  其实,水葫芦在桃花江的蔓延远不是今年的事。2007年10月25日,750多人在桃花江胜利桥至仙人桥段江面,{yt}竟捞出水葫芦800多吨。同时被清理出来的,还有7吨生活垃圾。
  水葫芦生长的茂盛程度与河水受污染程度是成正比的。桃花江的被污染程度,由此可见一斑。
  两江四湖二期桃花江环境综合整治工程,正是要xx这里的脏乱和污染。整治目标是:使江水达到国家地表水三类标准,使沿江景观及生态环境得到彻底改善,成为桂林又一处风景优美的旅游胜地。
  整治的主要手段是清淤截污。
  目前胜利桥以南清淤工程已全面完成,胜利桥以北的清淤工作也已展开,xx淤泥总量达6万方。
  以前桃花江两岸基本没有什么截污设施,沿江一些居民的生活污水甚至一些企业的工业废水直接排入河中,污染严重。现在,桃花江路、芦笛路主干管截污工程已完成,于家、张家、庙门前污水支管及中隐路截污工程也已开始施工。
  按照整治方案,还将在桃花江上游通过乌金河与漓江沟通,另新开一条桃花江与内湖的连通水系,使之与历史上的宋代朝宗渠及桂湖相连,实现枯水期漓江向桃花江补水,再向四个内湖补水,使桃花江和内湖的水质得到进一步改善。
  两江四湖二期桃花江环境综合整治,将使桃花江水变得清澈。
  两座船闸三级水位乘船可去芦笛岩
  通过水系贯通把“三山两洞”和市内大多数宾馆饭店连通起来,把整个桂林城市连成一片,让游客不仅可以乘车,还可以乘船游览“三山两洞”,进出宾馆饭店,这是两江四湖工程的构想。
  两江四湖二期工程的实施,将把乘船游览芦笛岩的构想变成现实
  原来的桃花江中有十几座堰坝,受其阻拦舟船无法通行。为统一水位,两江四湖二期工程将疏浚并xx这些堰坝,在徐家、肖家各修建一座船闸和橡皮坝,通过这两座船闸和橡皮坝形成三级水位。
  这三级水位每级相差1.8米,{zd1}处为145.6米,位于徐家船闸以下。徐家船闸与肖家船闸之间水位为为147.4米,肖家船闸以上为149.2米。xx堰坝形成三级统一水位后,游船即可在桃花江上通行。再开挖一渠,将芦笛岩下的芳莲池与桃花江沟通,游船可直接开到芳莲池。
  目前,徐家、肖家两座船闸的基坑已开挖并清理好,现正进行边墙、中墩钢筋混凝土施工。芳莲池连通桃花江的水道也在6月开挖。
  架桥造景新建水街旅游再添新胜景
  两江四湖一期工程中,通过绿化美化和修路架桥,形成了树木花草博览园和桥梁博览园等独特景观,为桂林旅游增添了新的亮点。
  二期工程将承接一期工程理念,在桃花江两岸建设生态驳岸,并结合桃花江本身特点,在绿化美化和园林造景中着力突出田园风光特色。工程建设中还将新建风格独特的桥梁,不仅满足通行功能,还极具欣赏价值。
  此外,两江四湖二期工程另一亮点,则是即将新建的水街。
  水街将建在沟通桃花江与内湖的连通水系上。这一连通水系起于鲁家桥与飞鸾桥之间,在环城北二路下穿湘桂铁路,往东连通西清湖,全长约2.5公里,最窄处有30米,最宽处有140米,形成湖面。两边各设12米宽景观道,其中每边步道宽约6米。
  规划中的水街总建筑面积5.4万平方米,可同时容纳8000人消费休闲,将强化商业功能,以多元化的休闲娱乐项目吸引人气。整条水街强调建筑与山水景观的融合,并使桂林的本土文化在这里得到集中展示。
  水街建成后,有望成为桂林旅游功能最为突出的一条特色街道。目前,项目正在进一步规划设计中。桃花江通航后,水街建设将成为两江四湖二期开发的重点。

       两江四湖二期园林效果图


 “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里桃花仙。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换酒钱。酒醒只在花间坐,酒醉还来花下眠。半醒半醉日复日,花开花落年复年。”
  点点桃花,让唐伯虎吟唱出《桃花庵歌》这样的佳作,才子终归是才子。没有唐伯虎的才高八斗,却可以学学他那份赏花的心境。毕竟,天底下也许没有几条河流,拥有桃花江曾经的胜景。
  两江四湖二期将呈现桃花江昔日的山水田园诗意。
  水明如镜彩舟穿行桃花江曾美极一时
  桃花江古名阳江,发源于灵川县恩磨山及维罗岭,流经临桂、灵川后进入桂林城区。相传,江源华岩洞常有桃花花瓣流出,这条江才又被称为桃花江。
  桃花江沿岸风景优美,特别是飞鸾桥至胜利桥一带,两岸火红的夹竹桃倒映水中,隐山、狮子岩、清秀山、甲山夹岸矗立,灵秀动人。平缓的江水明净如镜,树影、花影、山影悉数落入水中……到底是景色好看,还是影子更好看?真让人分不清啦。
  逢月夜,江景更是曼妙。
  明月高挂,山中岚气蒸腾,江面笼罩着一层银色。人们就着月色,悠闲漫步于江畔,欣赏着粼粼波影,爽气扑人眉宇。在烟雨季节,江上飘浮着淡淡白雾,更是宛若仙境。
  难怪明代诗人俞安期会作诗《泛舟阳江》:“放舸遵阳水,牵江上石梁。气冲微雨白,影入众山苍。雁急弦移柱,龙闲笛卧床。还歌彩菱曲,月出下回塘。”
  因景色秀美,桃花江从宋xx始,就成为桂林水路游览的一条主要航道。
  明朝洪武八年(1375年),桂林城向南扩展到西门桥、象鼻山一带。为把江水引入护城河,人们在南门桥和象鼻山之间开凿了一段人工河。此后,桃花江从象鼻山和萝卜洲尾汇入漓江,江上画舫彩舟来往穿梭,盛极一时。
  桃柳争妍桂树飘香山水诗意让人醉倒
  岁月流逝,桃花江美景不复往昔。
  如今的桃花江两岸,能用于绿化景观的土地很少,流水冲积而成的土地已种满了蔬菜。长期缺少系统栽培,沿江两岸自然绿地上的植物品种单一,除少数竹子、天竺桂、梓树、柳树外,江边难见像样的植物景观。
  两江四湖二期从建立新的植物群落、改善生态环境入手,恢复桃花江的秀美。
  一期工程运用植物150多种,为体现鲜明的地域特色,榕湖、杉湖、桂湖、木龙湖周边的植物以乡土树种为主。延续这样的理念,桃花江的园林建设也以乡土植物为主,而且以桃花江旧时风貌为借鉴,大量种植桃花、柳树、枫香、银杏等。
  另外还将使用乔木、灌木、地被及水生植物搭配种植,形成高低错落,层次丰富的景观。由于桃花江会发生季节性洪水,临江地势较低的区域将种植枫香、乌桕、垂柳、水杉等耐水植物。
  通过系统的园林美化,桃花江两岸将呈现不同的季相特点。
  桃红柳绿,烟雨蒙蒙,春天的桃花江应该是一年当中最美的。在规划设计中,狮子岩到老庙山一段,将成为春季开花植物争奇斗艳的舞台。荡舟漂过,粉嫩的桃花、樱花、梨花颔首微笑,洁白的柳絮轻轻飞上你的肩头。微风拂过,枝头花瓣飘落,顺水流淌。
  夏天就牵着恋人的手,到鲁家村附近走走吧。在那里,看得见明艳的紫薇,闻得见清新的荷香,还能一品名震一方的鲁家豆腐鱼。
  秋天,漫山的桂花开放,枫树和银杏的叶子逐渐变红泛黄。此时,游览桃花江,{zh0}选在鸡公山一带。月朗风清的夜晚,江水纯净,明月如洗,树影婆娑,清代桂林画家朱树德所题“阳江秋月”(桂林八景之一),竟是这般醉人。
  青禾簇簇稻花飘香田园野趣清新宜人
  建筑是风景的一部分。由于长期缺乏系统规划,两岸建筑风格不一,有些还显得很陈旧。两江四湖二期并未对这些建筑进行大规模拆除,而是对其进行立面美化,并通过园林手法,用茂林进行巧妙的遮蔽。
  当你溯水而上,这样的景致呈现眼前:江中睡莲点点,岸上杨柳依依,其后则立着繁茂的榕树,高大的水杉、乌桕和红枫。建筑,在枝叶之间隐约。
  叠石,中国古典园林惯用手法。两江四湖一期大量运用叠石、置石美化湖岸,光是各种石材就用了近3万吨。在桃花江畔,奇石魅力将继续展现,夜深,层浪拍岸,水声朗朗,心却温和从容。
  与两江四湖一期一脉相承,又有自己的鲜明特点,那就是淳朴质美的田园风光。桃花江两岸多农田,规划中,在确保景观效果和环境效果的前提下,将尽量减少人为改造,保持其原生态风貌。
  为体现景观的自然、亲和,沿江还将修建人行步道、石板桥、码头和大量建筑小品。游人在草亭水榭中信步穿行,春看青禾簇簇,秋闻稻香阵阵,听水车吱吱呀呀,这番田园野趣,怎不让人心旷神怡…

 


  桃花江上的桥,传统是主调
  两江四湖一期造型优美、工艺细腻的19座桥梁很为市民和游客品评。
  古榕双桥和榕溪桥分别采用了圆明园玉带桥和赵州桥的桥型;迎宾桥结合了法国凯旋门与我国古代吊桥的元素;丽泽桥形似美国旧金山金门大桥;观漪桥借鉴意大利佛罗伦萨圣特里尼桥;宝贤桥仿照法国塞纳河上的亚历山大桥;宝积桥引入中国古城墙元素;西清桥根据牛顿设想的数字桥而建……
  这些桥梁,或古朴富丽,或大气现代,或庄重典雅,可谓风情万种。
  按照规划将在桃花江上新建、改建的3座桥,有着浓浓的传统和民俗意味,但也不乏异国元素。这三座桥分别为鲁家桥、新水系1号桥(暂定名)、飞鸾桥。
  鲁家桥有着岁月感的S形风雨桥
  到鲁家村品豆腐鱼,一定要走过那座S形的鲁家桥。鲁家桥蜿蜒曲折,桥面不足3米宽。
  听鲁家村的村民说,当初建这座桥,除了方便大家进出,还希望把桃花江的水位抬高一点,好方便灌溉。所以,这座桥其实还是个滚水坝,桃花江上下游的水位因它出现了2米左右的落差。
  要想乘船游览桃花江,沿江大大小小的滚水坝都要拆掉。根据规划,鲁家桥将被拆除,并在原址建一座既能行洪又能通航的新桥。新桥的设计理念,取材于风雨桥。
  风雨桥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常见于湖南、湖北、贵州、广西等侗族人民聚居的地方。七星公园里的花桥,就是一座风雨桥。
  传统的风雨桥用木料建成,分为桥、塔、亭等部分。桥面铺设大块的木板,两旁设栏杆、长凳,桥顶则盖着瓦片。因为可供行人过往躲避风雨,故被称为风雨桥。又由于外形花哨,也常常被称作花桥。
  在两江四湖二期中,鲁家桥附近的景观设计体现田园趣味,还将有农家乐项目,充满生活气息,因此,改建的鲁家桥将借鉴风雨桥的手法,既美观古朴,又可供村民出行、游客休憩。
  运用青石、木料等建筑材料,采取“做旧如旧”的手段,新的鲁家桥会充分展现浓厚的民族特色及历史韵味。不过,这座桥与传统风雨桥相比,有一特殊之处:桥体弯曲如S形,造型更显新颖别致。而且,游览船只也可顺利从桥下通过。
  新水系1号桥如窗棂般通透轻盈
  鲁家桥上游150米左右还规划有一座桥,暂定名为新水系1号桥。这座桥给人江南水乡的感觉———镂空式的桥身,很像轻盈的窗棂,又如刀工精细的剪纸。
  造型充满传统意味,技术上却很现代,与北京奥运会主体育场“鸟巢”的技术一脉相承。
  建设者说,在建造技术不发达的时代,无论是西方的石头建筑还是东方的木构建筑,通常都是“表里如一”———材料构造了建筑,同时也作为形式表现出来。也就是说,你用什么材料建房子,一眼就看得出来。
  随着技术的发达,建筑物的“表皮”和内部结构分裂开来,有些建筑甚至有多层“表皮”。在传统建筑上很少出现的造型,现在都能做出来。跨度很大的“砖梁”、悬挑的玻璃盒子等过去不敢想象的造型,现在也层出不穷。眼下,国内采用“表皮层结构”进行装饰和构筑的建筑物中,最xx的就是“鸟巢”和“水立方”。
  按照规划,新水系1号桥的桥身将仿造中国传统的窗棂进行建造。由于窗棂是镂空的造型,整个桥身看上去秀气、灵动,与桃花江两岸的风景非常协调。由于桥身空隙较多,洪水来临后能迅速通过去,也有利于泄洪并保护桥体安全。
  飞鸾桥英伦风也别有一番风味
  现在的飞鸾桥也将重建。新桥走的是当下时新的“英伦风”,从设计图上看,其外观与英国伦敦塔桥有几分相似。
  伦敦塔桥是伦敦的象征,既宏伟壮观、雍容华丽,又体现古朴的欧式风格,有着“伦敦正门”的美誉。
  建成之初,伦敦塔桥是木质结构,后来改为石桥。经过多次重修,这座桥已变成拥有6条车道的水泥结构桥。塔桥共有两座桥基,桥基之上建有两座高耸的方形主塔,主塔上是白色大理石屋顶和五个小尖塔,远看就像两顶王冠。桥身分为上、下两层:上层为宽阔的悬空人行道,两侧装有玻璃窗,行人从桥上通过,可以饱览泰晤士河两岸的美丽风光;下层可供车辆通行。
  与伦敦塔桥相似的是,飞鸾桥也将分为上、下两层:上层可供人们步行、远眺桃花江的美丽景色;下层可供行人通行和车辆往来,而且,桥上也会有两座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