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6-17 17:30:52 阅读5 评论1 字号:大中小
引用
的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资本化进程虽然得到了快速推进,但从中央政府部门到地方基层官员,对资本化进程中不同阶段的资本属性和运作模式是缺少认知的,尤其是地方政府官员,被所谓政绩意识和自身利益遮住了视线,成为外国资本在中国横行霸道的{zd0}推手。各地地方政府的招商引资指向,几乎无一例外的“重外轻内”,具有典型的“崇洋迷外”特征,不仅从骨子里不支持和看不起本土企业的发展,而且大多想着一切办法讨好外资,把城市内最有“钱途”的产业和{zh0}的地块,以{zy}惠的措施,甚至拱手相送给外资。这种“卖国”式的放纵,使外资在中国的扩张和财富掠夺达到了一个在其他国家难以企及的高度。在一定程度上,这也是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国民财富增长远滞后于经济增长的最主要原因。某些地方和某些行业的发展,xx是富了外商,牺牲了本地,赚取了GDP,伤害了本土经济的长远发展。
类似于沃尔玛式的外资流通企业,经过十多年的精心“潜伏”,xx获得了在中国战略大布局的资源和力量,开始了从点到面的“飞跃”式的扩张。从“游击战”向正规战转化,而且具有“打过农村去,占领全中国”的全国性布局。可以说,再过三五年,中国将没有一家流通企业在中国市场的控制力可以与沃尔玛相比,其对商流、物流、信息流的大融合和大运作,达到了国内企业“高山仰止”的高度。而沃尔玛之所以在中国获得如此巨大的成功,除了它自己战略式的产业培育能力和市场运作能力外,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我们地方政府官员对工业化过程中“资本作用”认识的荒唐无知,这些官员们充当了“引狼入室”的主力军,也成了“把枪和子弹送给外资打自己人”的“祸首”。他们为了短期利益,打着发展地方经济的旗号,实际上,是在损害地方经济的事。
不管怎样,我们以一种充满奴性的招商引资理念和对外资缺少基本资本战略管制的外资政策,去放纵强大的外资战略性进入和全面布局,本质上,就是我们几千年来的小农经济思维,在爆发式的工业化初期财富积聚过程中,遭遇强大的现代资本主义阻击,是我们对流通渠道价值、土地资源价值、消费市场价值以及产业培育价值缺少认知的恶果。如此下去,最可怕的是,支持未来经济发展的战略性产业、战略性资源和战略性机遇,对于国内民营资本来说,将会全面丧失。且不说,过去三十年我们没有培育出日本式的三井、三菱式财团以及韩国式的三星、大宇,而且再过三十年,也未见得有这样的民营企业财团得以出现。
实质上,这么多的外资企业,无非就是国外的民营企业、私人企业,为何我们的地方政府官员和有关部门,却有如此严重的“外资崇拜”?是我们现在中国缺钱还是缺人才?难道招商引资,就真正引进了多少现代技术或管理?为什么外资在中国就成了“朋友”,而一些本土民企似乎就成了“敌人”?外资企业发展那么容易,而本土民企发展却如此艰难?
经济学的基本常识告诉我们,外资在工业化初期对推动一个国家的经济是正效应大于负效应,而在工业化后期,外资负效应大于正效应。这不是针对沃尔玛一个企业的问题,而是针对外资利用的一个总体认识和政策导向问题。
现在是全国反思中国的外资利用政策的时候了。一个工厂,可能几十年就会关闭。但一个流通网络和零售体系,却可能是几百年的生命。对于外资进入中国服务业,尤其是具有战略控制能力的外资进入,国家必须有严格的安全审查和危害分析。如果他们以一种“持久战”式的方式,谋取长期战略价值,以期达到对中国某些战略性产业的控制,就应该坚决阻击。类似于钢铁行业、粮食生产流通、石油产业受外资玩得团团转的悲剧,不能再持续上演了。同时,对于地方政府的各种招商引资政策,必须有一个总体的检讨安排。对于过去在发展工业时的外资政策,不能再片面地搬用到发展服务业上来。
下文是一篇关于沃尔玛战略扩张的报道,其中,我再次呼吁国家层面关注外资扩张的战略布局问题,尤其是日资企业和美资企业。原文由《中国商报》记者王立勇采写,发表在该报2010年6月15日,原标题为:沃尔玛“下乡”背后的中国零售危局。
附:沃尔玛“下乡”背后的中国零售危局
经记者多方求证,可能关于业态名称“Hyper market”存在一定的误读,但沃尔玛规划新业态全面进军中国三四级市场的战略举动却不假。从当初单一的大卖场到如今的多业态并举,从单纯的经营零售终端到现在上、下游通吃,从一二线切入到目前全方位的布局,沃尔玛步步为营的全盘战略令人生畏。
尽管有业内人士分析认为,目前外资零售在某单一业态上是具有{jd1}的优势,但并非垄断态势。而且外资还是多家均衡发展、相互制约,并非一家独大。更何况,内资零售近几年整体上也在不断成熟,竞争力也日益加强。但外资零售更为迅速、有效的扩张和膨胀的态势和野心,我们不得不关注。
另外,中投顾问{zx1}发布《2010-2015年中国零售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显示,继2008年、2009年连续两年的并购热潮后,2010年中国并购市场仍将保持相当活跃。仅3月份,中国并购市场共发生并购案例42起,涉及金额8.63亿美元,其中零售业所属的传统行业居于xx,共发生21起并购案例,涉及金额5.43亿美元,占总案例数的50.0%和已披露并购总额的6.9%。而外资零售巨头无疑又是{zd0}的赢家。
中投顾问流通行业研究员黎雪荣认为,无论是从政策层面、企业层面还是行业角度来看,2010年零售业并购重组将会处于蓬勃增长态势。外资零售商在中国市场的扩张步伐也将更快,从沿海省份的二三四线城市向内陆省份纵深挺进,包抄中国零售业的意图也将更加明显。
关于新业态的误读
日前,有媒体披露,继“惠选”便利店深圳试点降生后,全球{zd0}的零售巨头沃尔玛内部近日再度传出消息,称正在筹划推出第二个中国“原创”业态。如果不出意外,一种规模类似于中小超市名为“Hyper market”的综合超市将会出现在中国三四级市场。
媒体圈和业界顿时都炸开了锅。但中国商报记者在{dy}时间致电沃尔玛方面咨询,有关部门以“市场传言不予评论”为由婉拒了记者的提问。倒是沃尔玛一位不便具名的中层管理人员向记者表示:“目前到我这个层面还没有听到相关的具体规划,但单从媒体披露的所谓新业态Hyper market的名称来看,就明显存在一定的误解。”
该人士说,实际上,Hyper market与Big-box是一个概念,就是目前沃尔玛在中国的主力业态,只不过说法不同而已。
对此,接受国家相关部门委托、负责我国《零售业态分类》国家标准修订的中国连锁经营协会秘书长裴亮也从专业的角度进行了解读。裴亮指出,实际上Big-box和中国的大卖场一样,不是一个严格意义上的零售业态分类,因为国外很多大型的零售卖场的物业其外形就是个大大的方方正正的建筑,外形酷似一个大盒子,像家得宝、百思买等,所以Big-box一般主要是大型专卖店、专业店的形象称呼。广泛意义上的Big-box也包括仓储会员制超市以及大型超市等。
据裴亮介绍,由于沃尔玛和家乐福两大巨头从不同国度起家,而且经历也大不相同,所以同样的业态其叫法也是不太一致的。Hyper market最早源于家乐福,而沃尔玛由于以前百货也是其经营的主要部分之一,所以其一直将自己的业态称为Super Center(超级购物中心)。但在中国市场,两者均归为Hyper market这一业态应该是没问题的。
记者在《零售业态分类》国家标准征求意见稿中也发现,所谓Hyper market即我们通常所说的大型超市(大卖场),主要是指经营面积6000平方米以上,品种齐全,满足顾客日常生活必需品一次性购齐的零售业态。根据商品结构,可以分为以经营食品为主和以经营日用品为主。
正在规划三四级市场
或许在业态名称的理解上确实存在一定的偏差,但关于沃尔玛规划新业态全面进军三四级市场的战略却是确有其事。
中国商报记者从沃尔玛中国的一位高层人士处获悉,目前沃尔玛中国的确在酝酿推出一种新的业态——一种比购物广场小一些的商场,有点类似中小型超市,适合开在小县城、乡镇等。“但具体名称和细节还在规划中,具体何时能推出实体店也还在讨论,但商场的图纸已经画出来了。”
不过,这个说法并没得到沃尔玛的官方证实。沃尔玛中国区负责媒体的姜薇表示,目前沃尔玛没有新业态的消息发布,但沃尔玛将不断地了解中国顾客的需求,以提供相应的产品与服务。
据了解,沃尔玛在美国有4种业态形式:超级购物中心、山姆会员店、社区店以及折扣连锁店,其中前三种业态都已经引入中国,但大部分都分布在中国一二线城市。此次沃尔玛为实施全面进军中国三四级市场,专门规划新型业态,足见其坚定的信念和野心。
事实上,自2005年沃尔玛中国{sg}县级旗舰店落户江苏昆山后,紧接着常熟、晋江、漳州等东南沿海发达省份的县级市相继都看到了沃尔玛的身影。但一位长期关注和研究沃尔玛发展的分析人士指出,相比较以往的试点,这次全面规划中国三四级市场的战略显得更有意义——沃尔玛严格意义上的全面布局中国三四级市场的开始。
该人士分析认为,之前沃尔玛利用大卖场业态布局县级市场,xx是单纯的抢占市场份额的需要。更何况沃尔玛当时进入的都是东南沿海发达省份的县级市,无论是交通、购物环境还是购买力,可能都不亚于一般的地级市,甚至还好。
三四级市场乃至乡镇市场,一直都是零售业未来有待开拓的新蓝海。在一二线城市布局相对饱和的情况下,谁先占得了三四级市场的先机,谁就有可能赢得了市场和未来。从沃尔玛、家乐福的空白处——三四级市场入手,进而包抄城市的“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思路也不无关系。三四级市场的潜力毋庸置疑。
作为中国市场的尝试,还未命名的新业态与去年沃尔玛中国试水便利店业态——“惠选”的操作思路如出一辙。便利店是沃尔玛中国{dy}次尝试的新业态,它试图借此业态抢占社区等市场空间。惠选的背后是强大的沃尔玛体系支撑,包括沃尔玛中国统一的商品采购以及物流配送。上述沃尔玛高层不无自信地说,“沃尔玛的战略就是,在中国形成购物广场、山姆店、社区店、便利店等多形式、多业态纵向发展,以获得不同层次的消费群。”
全方位多业态长链条
巨头就是巨头,真可谓能屈能伸。作为全球零售业老大,沃尔玛在来华的前十几年里,一直都屈居家乐福之后,直到去年,通过自身的有机增长和有效整合好又多,沃尔玛才在中国从家乐福手中夺回了应有的位置。目前在87个城市有200多家零售店。
在一二线城市布局凯旋后,进军三四级市场也在情理之中。而沃尔玛这次自然当仁不让,成了外资进军三四级市场的先锋。在5月22日于北京举行的2010北京全球妇女峰会上,沃尔玛亚洲区总裁斯科特·普莱斯表示,沃尔玛计划今年在中国增开90万平方米零售面积。这将是沃尔玛今年在中国的大规模扩张。但如何布局,值得关注。
不仅如此,尽管当初沃尔玛进入中国市场一开始,就将其在美国的除连锁折扣店业态外的其他三种业态都引入了中国,但真正为其冲锋陷阵的往往只是大卖场一种业态。也许是中国的环境太复杂,也许是沃尔玛自身的战略使然。可现在,沃尔玛不仅xx了在中国沉睡多年的山姆会员店,还在不断创新新业态,以更加适应中国的本土化需求。
在日前于宁波召开的中国开放论坛上沃尔玛方面透露,国内第五家山姆会员店将在浙江宁波落户。而上海选址也基本完成。
上海商学院教授周勇指出,山姆会员店由于针对xx客户,因此选址要求很高,一般会选择xx社区或车行交通便利的地方,因此该店应该是以有车xx客户为主。但山姆会员店模式始终不太适合目前中国市场最广大的普通消费者,因此沃尔玛在开店选址和客户定位方面还得下工夫。
另外,沃尔玛在整个供应链上的“上下游”通吃的倾向也越发明显。大力开发自有品牌和积极高调推进“农超对接”毋庸多言,最近从沃尔玛美国总部又传来消息,沃尔玛正在与所有供应商进行沟通,拟接管全部商品供应的运输流程,{zd0}限度节省物流成本,以降低商品价格的方式让利消费者。
业内人士分析,虽然这种操作模式还未延伸到中国,但还是不要忘了,沃尔玛的物流配送能力是其他零售商无法匹敌的隐形武器。好又多与沃尔玛如果在不同市场形成错位发展路径,凭着沃尔玛强大的供应商资源以及好又多的灵活变通,他们的网络可以很快在国内遍地开花。而一旦店铺的数量可以支撑沃尔玛物流配送体系的运转,将在供应链效率上实现质的飞跃。
区域性并购明显加速
以沃尔玛为代表的外资零售巨头来势汹汹并野心勃勃,而中国所谓的全国性连锁且具有一定实力的零售企业现在又寥寥无几,再加上区域零售企业发展困难重重和普遍的“卖商”心态,中国零售业的危局实际上早已存在。北京一位零售业老总忧心忡忡地表示。
中投顾问研究员黎雪荣指出,“零售网络资源的稀缺性决定了并购成为国内外零售巨头构建全国网络布局的手段,希望通过收购、整合,快速实现规模效应以在激烈的竞争中处于优势。”而安永的{zx1}分析报告也称:目前中国零售业整合度仅有20%,远远低于其他发达国家,中国零售业并购浪潮将5年不退,呈现内资抢速度,外资加速度的局面。
对于本报记者关于零售业“地方军”最终难以走出兜售宿命的看法,逸马国际顾问总裁马瑞光表示,这是目前中国市场的竞争格局导致的。一方面,大型零售商依托国际或全国连锁背景,拥有全国的采购网络及分销网络;另一方面,区域零售企业在当地市场精耕细作后,要走出去做大做强又很难达成愿望。
“内资零售企业‘缺钱’却是普遍现象,尤其是区域性零售企业。”马瑞光指出,受制于资金、管理、信息、配送、人才等方面都不能很好地满足跨区域、全国性市场的扩张需求,内资零售企业仍然承受着许多不公平的待遇。而对于外资,区域性零售由于在当地沉湎多年,有着先天优势店址资源及物业升值带来的隐性回报,因此,区域性零售xxxx,在大型零售商眼里就是一块“肥肉”。
马瑞光还表示,今年下半年,区域性并购趋势将会更加明显。到时相信外资零售巨头仍将扮演重要角色。
探究
如何守住{zh1}的防线
正如裴亮所言,相比较外资和全国性大型零售企业,在三四级市场占据优势的,还是占有天时、地利、人和的区域性xxxx。像北京的物美、武汉的中百、武商,湖南的步步高、福建的永辉、山东的家家悦、南京的苏果等。
但外资进军三四级市场咄咄紧逼的架势和区域零售企业自身发展的重重困难实在是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做强做大和一卖了之似乎永远都是区域零售一个难言的选择。但内资零售企业真正能接盘的少之又少。外资无疑又成了{zd0}的接盘者。
区域零售企业如何守住中国零售的{zh1}防线,裴亮建议,有一定实力的区域零售企业应充分利用自身区域资源的优势,尽量实行多业态的组合发展。像湖南步步高购物中心+百货+超市的模式,这对业态还相对单一的外资而言,即便想买,也难。“当然,资金不是问题,关键是文化的融合和业态的整合。”
另外,目前区域零售企业上市已成一种趋势,如何利用资本市场的优势进行资源整合恐怕也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裴亮说,目前我国对于外资在资本市场并购或者联合还是有相当门槛的,相反,对于内资,这没准是个机会。
裴亮介绍,在美国,{zd0}的百货店xx百货,其实就是利用二级市场收购美国众多百货店而成的。在国内,之前大商和百联的联姻(尽管没有成功),物美和新华百货的交叉持股,实际上都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可供借鉴的路子。
当区域零售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和规模,为了更好地降低管理成本、有效扩大市场份额和抵 抗外资的蚕食,没准武汉中百和湖南步步高进行交叉持股也不是没有可能。裴亮笑言。
当然,在国家政策和法规层面,有关部门也是有事可做的。裴亮说,为了维护市场有序竞争,商业网点规划条例必须及早出台。而国外关于保护中小零售企业而采取的大店营业时间的限制也值得借鉴。
另外,广东商学院流通经济研究所所长王先庆也指出,由于历史原因,许多国有零售企业通常除了拥有核心商圈的物业外,通常还有一些其他资产(如土地、物业等),这部分物业及资产入账时间较早,难以从报表挖掘,其价值常被忽视。而外资并购的野心正在于此,一方面通过并购快速扩张节省时间成本,对国内零售业形成规模紧逼优势;另一方面,通过零售渠道控制权以及物流优势,让国内供应商逐步丧失话语权。这种现状发展下去非常可怕。
王先庆认为,国家应该尽快制定零售业并购相关法规,加强国内流通渠道控制权。采取有效措施,解决税收等限制企业跨区域扩张、发展的问题;另外,创造内、外资零售企业公平发展的环境,取消对外资零售企业超国民待遇。
l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