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产业升级,园区奏响群蜂曲_创意农业日报的空间_百度空间

发布: 2010-4-02 13:43 | 作者: | 来源: 襄樊襄阳城

图为:光彩建材大市场

图为:国邦物流园

图为:鹰牌轴承有限公司生产车间 通讯员 谢东生摄      

本报记者任浩 谢东波 通讯员赵新生 刘东

  2007年、2008年的第32位、26位,跃居去年的第19位。3年中,襄阳区在全省县域经济排名中,以每年上升6.5位的速度屡书神话。

综合实力持续攀升的动力何在?襄阳区委书记郭忠打了一个形象的比喻,叫做“群蜂经济”。

他说,如果把一个企业比作一只蜜蜂,生产同类产品的企业或相关产业链上的企业,聚合到一起就是“蜂群”,其规模效益则由作为xxxx的“蜂王”决定。

近年来,借助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和搭建产业承载平台,襄阳引进和培育的一批蜂王、蜂群,引得产业万花丛中群蜂飞舞。

      

  扭住工业化的牛鼻子,“一区八园”搭建项目落地的优良平台,筑巢引来金凤凰      

 “无工不富,必须紧紧扭住工业化的‘牛鼻子’,尽快由农业大县向工业强区转型!”

近年来,襄阳区决策层以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为突破口,唱响工业立区、强区、活区、富区的“工业经”。

产业发展的思路,襄阳定位清晰:“一区二线三集群。”

“一区”即襄阳经济开发区;“二线”即316、207国道沿线农副产品加工产业带;“三集群”即机电汽配、农副产品加工和现代物流3大产业集群。

筑巢才能引来金凤凰。2008年4月,伴随规划面积8.5平方公里的深圳工业园开工奠基,襄阳的园区建设掀起高潮。深圳工业园全面建成后可新增工业增加值500亿元,成为襄樊的工业新城。

而今,荣华工业园、光彩工业园、创新工业园、轴承工业园、食品工业园……分布襄阳各村镇,该区已初步形成“一区八园”格局,建成总面积近16平方公里,产业承载能力进一步增强。

襄阳经济开发区升级为省直管开发区后,2008年起,所辖企业上缴的税费全部留在区内,使得该区在机制创新方面可以大展拳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每年以翻番的速度增长,土地在项目落户之前就早已完成审批、平整,工作人员现场办公,工业项目一般在1周内就可办结全部落户手续。

“产业配套是{zd0}的吸引力。以往当地政府不欢迎我们去招商,现在他们主动住上门来。”襄阳经济开发区党委书记刘阳介绍,依托东风襄樊基地完善的汽车产业链,近年来,派出的专业招商人员把主攻目标放在浙江商会、浙江地方经济发展促进会等行业协会,借沿海产业转移的机遇取得不俗成绩。

去年底,浙江地方经济发展促进会负责人到襄阳经济开发区考察,当场签下1个汽配项目;今年初,浙江兆山集团一口气在该区签下2个项目,为东风襄樊基地配套。

襄阳区招商局也亮出新招,去年,该局在珠三角、长三角等地设置27个招商站点,从区直单位选派人员重点招商和驻点招商,达成意向性协议12个,协议引资7亿元,其中广东英德顺安公司投资的4000万元纺织项目已开工建设。

成立于2008年底的襄阳孵化园,运营短短1年时间,就孵化各类科技企业38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专利技术产品的在孵企业有31家,其中3家去年已顺利“毕业”出园。襄阳丰正公司的空心汽车轮毂轴管、襄阳固特力公司的轿车千斤顶综合试验台等均已顺利实现量产。

  蜂王带动群蜂舞,三大支柱产业齐发力,产业支撑作用日益凸显    

依托东风襄樊基地,襄阳的机电汽配产业链越来越长。该区目前的75家机电汽配企业中,规模以上企业超过一半,其中60%与东风公司建立了紧密的配套关系。长源东谷、荣华汽贸、鹰牌轴承、京泰汽配、神誉机械……一个个“蜂王”,引来“群蜂”无数。

以荣华汽贸集团为例,襄阳区将735亩地打包交其投资4.5亿元兴办荣华工业园,三依汽配、三禾齿轮、邦乐车桥等11家汽车零部件随之入驻,形成蜂群,达产后产销规模将达20亿元,利税过亿元。

群蜂伴舞,蜂王更善舞。长源东谷研发的13升以上柴油发动机缸盖,填补了国内空白,成为东风康明斯进口替代产品;襄阳忠良机械有限公司研制的专用矿山机械获得国家专利,其产品企业标准被定为本行业的国家执行标准。

去年,襄阳规模以上机电汽配产业实现产值32.32亿元,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4成多。今年,襄阳紧随东风襄樊基地发展新能源汽车步伐,元至2月,全区规模以上机电汽配产业完成产值5.06亿元,占全区规模以上企业总产值的1/4多,支撑作用进一步增强。

历史上“南船北马”之地,今日襄阳,“七省通衢”更加名副其实。走访襄阳,当地人自豪地说,十来分钟就能到火车站、机场,中转全国各地,住在襄阳比襄城、樊城还方便呢。

交通区位优势,奠定了襄阳物流产业发展的基础。邓城大道旁,光彩、天润、国邦、邓城、新世纪等各具特色的物流市场,鳞次栉比。“蜂王”华中光彩大市场,占地860亩,投资7.5亿元,年营业收入30多亿元,涵盖零售、批发、仓储、配送、电子商务、会展等功能,已成鄂西北{zd0}的综合性商贸物流中心。目前,区内物流企业发展到60多家,个体经营户3000多家,全年营业收入达到100亿元以上。

伴随襄东新区、云湾国际新城等商业、住宅项目的规划建设,作为襄樊东进、北拓的战略布局上的重要棋子,襄阳不甘当配角,更像主城区的襄阳满怀信心,推动房地产业突破性发展。根据规划,未来襄阳经济“四轮并驱”格局中,房地产业将成又一支柱。

去年,襄阳商务房产入驻企业近40家,新引进企业20多家,房地产业开发总面积突破50万平米,产值过5亿元,成为多项收益过亿元的产业。“产业地产”正在逐步替代“住宅地产”,xx融合型城市经济发展格局加速形成。

  加大延长产业链条,引进和培育品牌企业,嫁接本地农业资源,构建现代农业体系

襄阳双沟镇乾兴公司是一家蔬菜生产企业,公司兴建的4000多亩的标准化蔬菜生产基地,按国际化标准生产广东菜心、日本芥蓝、西兰花、法国青刀豆、台湾豆等20多种绿色无公害蔬菜,年产量达150余万吨。每亩可赚2万余元,是传统农业的10倍以上。

开春以来,该公司几乎每天都有装载货车排队进进出出,新鲜蔬菜搭上火车,辗转香港后,16个小时后就可出现在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国超市,36小时后就能出现在英国伦敦的市民餐桌。

这只是襄阳向现代农业华丽“蝶变”的一个缩影。当农副产品与加工产业、品牌建设结合起来,昔日身陷农业大县泥沼的襄阳活力迸发,满盘皆活。

依托农产品资源丰富、紧邻东风襄樊基地、交通区位优越3大比较优势,近几年来,襄阳引进、培植襄阳鲁花、万宝、正大、希望等一个个“蜂王”,带动农副产品加工产业蓬勃发展。

有着57年历史的万宝粮油,过去受体制制约,发展缓慢。2004年,该公司改制民营后,投入3000多万元进行技改和产品研发,打造自主品牌,跻身年销售10亿元的{gjj}xxxx,产品除在襄樊、武汉超市销售外,还打开了四川、云南等地市场。

山东鲁花集团落户襄阳后,投资1.5亿元建起年产16万吨植物油的生产线,去年产值突破20亿元,成为华中地区花生油加工的新龙头。襄阳鲁花的订单农业模式,带动全区新增油料作物面积15万亩,10万农户户均年增收1800元。

伴随万宝粮油、正大农业、希望饲料、安华纺织、九天纺织、良友金牛、元大粮油、天行君子、浪潮食品、乾兴农业等一批“蜂王”的聚集壮大,目前,襄阳的农产品加工企业达680家,规模以上重点农业产业化xxxx85家,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xxxx24家,农副产品加工业年产值超过110亿元。

去年,襄阳农副产品加工产业集群被列入“全省52家重点产业集群”,并跻身“中国县域产业集群竞争力100强”。

新年刚过,30万吨玉米加工、30万吨面粉加工等在湖北省排龙头老大的农产品加工项目又相继签约,将在襄阳大地上开花结果。

本网站为纯公益性学术网站,无任何商业目的。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创意农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郑重声明:资讯 【图文:产业升级,园区奏响群蜂曲_创意农业日报的空间_百度空间】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