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可死个枫叶的红,
------朱湘 《秋》
一种长久而深沉的虚无感一直盘踞在心里,不论你走过哪些地方,做过什么事情,伟大还是渺小,贫穷还是富有...{zh1},所有人的归宿都一样--归于尘土。脑子里总有这样一幅画卷,阴冷的天,成群结队的人密集的在荒原上行进,朝着一个方向,如果问“你们要去向哪里?”,答案是异口同声的:“死亡”。想起在陡峭的山崖上推着巨石的西西弗斯,每次无功而返,感动于他的执着与倔强。我们又何尝不是推着生活的巨石,在社会这座山上一轮又一轮循环往复。有些明白为什么加缪说“真正严肃的哲学问题只有一个,那就是xx。生活是否值得过,这就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其余的...都在其次!..必须对这个问题首先给出回答。”
很多时候,特别是在繁华的街市,喧闹的车站,嘈杂的食堂,看着往来的各色行人,仿佛自己是不存在的一个旁观者,一个台下看戏的人,安静瞩目人世间一幕幕或悲或喜的人生大戏。生活里,每个人都在诉说生活的诗篇,四周全是剧场。我安静的看戏,幕布降下,默然离场。就像泰戈尔所言,已飞过,却不留下一点痕迹。
最近读了一些关于古代文人生活的介绍,读到魏晋,明清,总是颇有好感。朝纲败坏,政治倾轧下的文人放浪山水,纵情田园,虽时有愁苦,却大多自得其乐、潇洒悠闲,写出了很多清淡闲适的传世佳作。避世的心境与我很是契合,只不过他们是才子,我是庸人;他们是政治抱负受环境所限而不得以为之,以保全性命与乱世,而我是逃避社会责任,不能承受旅途的辛劳。很多时候会很消极,觉得没有前进的动力,不如得过且过,了此一生。却总是会周期性的觉察到内心深处的一种使命感,很微弱,却从未泯灭,催促我前行。像一颗沉睡的种子,一座休眠的火山。我不愿也不能做众生的旁观者,生命的过程在于经历,在于将自己的人生中所产生的幸福和温暖于他人、于社会各处点染,如此才能绘出蓬勃多彩的生命画卷。如果悄无声息的来,悄无声息的走,与花草树木,飞禽走兽何异!是的,生命就在于经历,而不是旁观!
时时会有一双双纯真、无助又渴望的眼睛浮现在面前,在战争,虐待,暴力,遗弃,饥饿,歧视,疾患...在生命不能承受之重里,一双双稚嫩的眼。我无法转过头去,吟诵悠闲的诗句,或作为旁观者,在台下看流泪的眼睛,倾听痛苦的xx。我不是虔诚的朝圣者,却不幸的有一颗超圣的心。这种矛盾就像在心里那锋利却万般无法拔出的刺,辐射出一阵又一阵的痛。我无法依靠虚无的神明来助我驱赶那幽灵的声音。我想,这一粒粗糙的沙,只有深埋在细嫩的肉里,长时间磨砺,才能镀上璀璨光芒,亮的像天边永恒的星。
【记】:每一次呐喊,就像给心灵拭去厚厚的尘灰,扫去许多阴霾。就像竹子生成一个结,不至于一味向天空接近而没有可以依靠的凭据。喊是喊,毕竟,行胜于言....图书馆借的一堆英文书,数十篇文献,加上几篇期末作业,这两周拍摄+监考,然后回家过年..如果稀里糊涂,肯定这么长时间一瞬就过完...小伙子,就看你怎么办了!~
已投稿到: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