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华安土楼概况
大地土楼群位于华安县仙都镇大地村,是世界文化遗产“福建土楼”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土楼{zw}”二宜楼、“福建土楼博物馆”南阳楼、“最宜居的土楼”东阳楼三座土楼和玄天阁、嘉应庙、慈西庵、茶香街等景点,是福建土楼文化传承的典范,也是福建土楼走向世界的源头。
位于华安县沙建镇的上坪土楼群是我国有明确纪年的最早的土楼群落,始建于明洪武年间,被誉为“福建土楼发源地”,主要由“土楼之母”齐云楼、“土楼中的圆明园”日新楼、“土楼碉堡”升平楼组成。这三座土楼并不是保存完整的土楼,楼内没有居民;但每一座土楼都代表了一种土楼特色,分别展示出土楼居住、土楼建筑和土楼军事等文化主题,不仅让人领略福建土楼深厚的文化魅力,还别有一番残缺与沧桑的美,让人情不自禁地感慨“华安土楼,土楼源头,不到源头,白看土楼”。
华安独特的气候条件为竹类植物提供了优良的生长环境,汇聚全球400多种竹子的“世界竹种源”就位于华安,目前,世界竹种源仍在不断引进新品种,并正朝“竹源文化体现最经典”的景区方向发展。此外,华安还是我国第二大铁观音生产基地,盛产中国四大名玉之一的九龙璧,是中国大陆{zd0}的高山族聚居地。
大地土楼群
一:“土楼{zw}”二宜楼
“二宜”寓意“宜山宜水,宜家宜室”,融历史学、地理学、建筑学、军事学、哲学、美学和民俗学为一体,整个建筑追求天地人和谐的统一,是中国传统风水理论的一大实践。楼内共存壁画226幅,彩绘228幅,木雕349件,楹联163副,内容有花鸟、山水、人物等,在福建土楼是独有的,在中国民居中亦属罕见,堪称民间艺术宝库、土楼文化传承典范。
二宜楼的“九最”
{dy}最:环境最宜居住。
土楼与环境有机融合,构成理想的生态格局。“二宜楼”背靠蜈蚣山,山体逶迤成峦、树木葱茏。楼前曲水回环、视野开阔,近有龟山作案,远有九峰作屏。左边狮子山劲拔前伸;右边虎行山低矮退缩,故添建玄天阁以补风水,使左右均衡。这里秀山环抱,丰水汇集,山明水秀,藏风聚气。背山能挡寒潮,面水迎接凉风,植被可保水土。既独具优美景观,又方便生产生活,确是宜山宜水宜居宜人。
第二最:布局最为独特。
多开间划分单元,各单元独立出入口。福建圆楼的平面布局有内通廊式与单元式之分。绝大部分单元式土楼,是单个开间为一个独立单元。而华安大地村的“二宜楼”、“南阳楼”则以多开间作为单元。“二宜楼”环周有十个是四开间的单元,一个五开间、一个三开间的单元。每个单元各自有单独的出入口、小天井和独用的楼梯,构成户内私密性的空间。环楼围合出中心内院,作为楼内多户合用的公共空间。按现代的观念分析,毫无疑问,它具有{zh0}的空间私密性层次,适宜居住。
第三最:防卫最为周密。
隐通廊和逃生下水道。“二宜楼”除了一般土楼的防卫措施外,第四层外围“隐通廊”的设置,在福建圆楼中也属罕见。迄今所知,除“南阳楼”外,仅平和县霞寨的圆楼“联芳楼”和永定县古竹乡的方楼“五实楼”有类似的外围通廊。“隐通廊”不仅使各个独立单元联通,而且便于防卫时的枪击救援,无疑是最理想的防卫设计。此外利用下水道作为备用的逃生通道在福建土楼中也是少有。
外墙厚2.5米。福建土楼封闭的外围土墙,墙脚用鹅卵石或条石砌筑,一般底层墙厚1.1—1.5米。“二宜楼”的外围土墙,底层为花岗岩块石砌筑,墙厚达2.5米,是福建土楼墙厚之最。
第五最:设计最为科学。
“二宜楼”环周十二个单元的户门,在大门外又加木栅“半门”,既可防护又利通风,而且每个门罩上均有各异的木雕花饰。
外墙中曲折的“传声洞”设置,便于呼唤又利于防卫,这在福建土楼中是{dywe}。
在每个单元的二三层均设挑廊,这是衣物晾晒、惬意休闲的理想场所。
在四楼隐通廊的墙角上多处设置横木作为固定的爬梯,在瓦顶维修时,便于登攀。
此外,在单元内廊楼面的木地板上开洞,洞口打开时几个楼层之间形成通透的竖井。维修施工使用的长木料可以通过洞口,轻而易举地送上四层和屋面。这些人性化细致而周到的设计,令人叹为观止。
第六最:壁画最为丰富。
“二宜楼”保存了600平方米的晚清至民国时期的壁画,在我国民居中xxxx!不仅面积大、数量多,而且品种丰富,共有壁画226幅,彩绘228幅。其画面充满了山情野趣和生活气息,散发着浓郁的泥土芬芳,是土楼生活的真实写照,反映土楼人的向往与追求。尤其是在如此偏远的山区,居然发现绘有洋妞、洋报、洋钟的装饰壁画。这明显的异域色彩叫人称奇,它成为福建民居海洋文化特色的有力见证。
第七最:保存最为完整。
在福建xx的土楼中,永定县的“振成楼”,其“八卦”式外环楼,有一卦曾经被烧毁。“承启楼”内环也严重损坏,近年才得以修复。南靖县的“顺裕楼”外环楼四层的隔间、腰檐尚未完成,内环也只建了一半。
福建全省直径70米以上的大型圆土楼中,“二宜楼”是保存最完好的一座。从土木结构构件到装饰壁画,都未曾更换,可谓原汁原味保存了原始的状态,确实难得。
第八最:最早获得“国家文物保护单位”
“二宜楼”1988年{dy}次在《建筑学报》第九期发表后,就引起学界的注意。它被“发现”和介绍比起永定土楼晚了许多,然而“二宜楼”以其独特的魅力,赢得了诸多专家学者的青睐,1996年“二宜楼”在福建土楼中率先列入{gjj}文物保护单位。
第九最:走向世界最早。
二宜楼内有西洋女画像、西洋钟和上世纪30年代的美国《xxxx》和《纽约晚报》,见证了与世界各地交流的史迹,堪称“放眼世界{dy}楼”。
二:“土楼博物馆”南阳楼
南阳楼,位于二宜楼东南侧,创建于清嘉庆丁丑年(公元1817年),系二宜楼创建者蒋士熊之孙蒋经邦所建,楼高13.25米,直径51.6米,建筑模式与二宜楼相仿,是兼有通廊式与单元式特点的圆土楼。楼周围景色宜人,春风飘香,林鸟闹天,山明水秀,风光旖旎。该楼与二宜楼一大一小,相得益彰,故有“公孙楼”、“母子楼”的美称。土楼的正门坐东南向西北,地理形胜为“狮子踢球”、“青狮戏绣球”。全楼分为内外两环,设四个单元,各有梯道,每个单元均为七开间,包括门厅通道在内全楼共有96间房,三层有内外通廊沟通全楼。南阳楼整体保存完好,装饰较为精细,斗拱雕花刻草,抱鼓石和举案灵桌,都是清时遗物,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是研究古民居建筑的典例。
三:最宜居的土楼——东阳楼
东阳楼的{zd0}特点是采用府第式设计并讲究居住舒适性,是福建土楼从防御性转向舒适性的一大突破,其细腻的舒适感,唯美的意境,让人感觉她就是最宜居的土楼——东阳楼
它是一座巨型的生土方楼,背靠狮子山,意含“狮子踏印”。它坐西北朝东南,占地2200平方米。整个建筑呈前低后高,等级分明,为内通廊式结构。门墙由十分坚固的细磨花岗岩砌成,主楼有住房36间,厅4个,两翼各建护厝平房共15间,(左八间)为厨房和餐厅,每间使用面积已达15平方米。两边护厝各开前后门,前门与大门并列成三门,后门通向厕所。二条横向通廊将上厅下厅和厢房分隔,横廊两端开小门通向厨房餐厅,已较好地解决了蒸炒和炊烟对住房的干扰。
东阳楼房间横向偏窄,厢房2.5米正间仅2.8米,深度也不一,有的5.9米有的4.5米,但无压抑感,因为房子层高达3.8米。由于楼层较高,楼内使用了二节曲梯,二层住房的窗户宽度达1米×0.6米,护以木棂,墙上不见枪眼,这是东阳楼与其他土楼{zd0}的不同。用现代的观点来看,他们的建筑思想不再围绕着防御,而追求厅大,厨房大,卫生间大、住房小的“三大一小”的居住舒适性,这在一百年前的华安山区出现,在山区的民居建筑史上可算是一次革命。
上坪土楼群
门票价格为60元/人次
“土楼之母”齐云楼
齐云楼雄踞于山包之巅,是一座双环式椭圆形的土楼,楼高两层,底层外墙石砌,二层生土夯筑,单元式,有隐通廊。楼中天井像一粒两头尖的橄榄,地上没有铺设石子,据说这是块“饱牛睡地”,石子会让牛睡得不舒服。天井中有一口30多米深的井,这对位处山巅的楼房来讲无疑是个奇迹。
齐云楼一共有26个单元,外环两层,内环平房。走进任何一个单元,首先是门厅,接着是小天井和主楼中厅。每家都有一部楼梯可上二楼。房间布局好像三堂两横式的简化,呈现一种相对独立的小家天地气氛。
在我们所知道的土楼里,房间大多是均等分割,大小一致,显示出一种明显的平均主义,但齐云楼却是个例外,它的26个单元里有3个大单元,就好像现在有的单位建房特意为领导设计的大套房子一样,这3个单元是安排给家族里最有地位、最尊贵的人家,其开间数和房间厅堂面积,要比小单元大出一倍多,俨然是一座两堂式小五凤楼的规模。
齐云楼这种既注重个性化私密空间营造又关注大家庭聚合空间设计的有大有小的单元式设计,600多年前就已在华安出现,而当今建筑师们却还在不断探求发展,可见古人的建筑智慧非同一般。另,齐云楼从一楼就开始对外开窗,每个房间都有一扇宽阔的石窗,这是土楼里极其罕见的。
土楼碉堡”升平楼
升平楼是闽南{wy}全部由花岗岩砌成外墙的圆楼,外部设计像防御的城堡,而内部如普通民居,中心庭院的条石铺地类似八卦图,是土楼中的古罗马斗兽场——“土楼碉堡”升平楼。
升平楼设两门,正门朝东,侧门朝南。建筑分为内外两环,外环高三层,内环高一层,外环与内环之间是各个单元的小天井。各个朝向的单元进深都是一样的,比较规整,但单元的隔断仍十分灵活,各单元内部的空间也各具特色。楼内天井呈八卦形。
升平楼的外墙虽是石砌,但并不承重,整栋楼是木构架承重。在结构的暴露部分,有简单的装饰,木雕精致秀美,明代建筑风格极为强烈。外部设计像防御的城堡,而内部如普通民居,这种“蓄势于前,急转于后”的结构方式,创造出了“深美闳约”的艺术境界。
在二楼与三楼地板的高度,外墙有意凸出两卷15厘米左右厚的条石,装饰性地酷似“土砻”的两耳。传说万历年间,当地柯林寨家族占势欺人,郭家利用风水选址建成土砻型的升平楼,成功“磨平”像谷仓的柯林寨,解了乡亲们的恶气。但由于忘记拆除这对耳朵,土砻也把自己磨得不得安宁,至今楼内已无人居住。
“土楼中的圆明园”日新楼
当初,它是福建{dy}座大院式经典土楼,在上坪土楼群中位置{zg}、规模{zd0};如今,它剩一排房间和一些基石、立柱、楼内街道静静伫立,却也能格外不同地体现土楼的壮观雄伟,如圆明园一样让人浮想联翩——“土楼中的圆明园”日新楼。
日新楼建于万历三十一年(1603年),是吸收了中原地区大院式建筑风格的特点,又融会了福佬土楼文化的传统的方楼。其外围是夯土墙体的楼房,楼里有一排平房、一排二进古厝、一排三进古厝、一条生活通道、两条街道,占地约10亩,最繁荣的时候住有600多人。楼前台阶呈官印式设计,更平添几分雄伟气势,被誉为“最有官府气质的土楼”。
日新楼不着眼于单体建筑形象突出,追求整体气势和群体布局的空间意境。内部空间创造出平易近人、对称方正、灵活有序、内向含蓄的境界。一进进串联的院落,给空间的组合揉入时间的过程,突出了建筑美学的时空特性。
目前,日新楼只剩下最外面的一排房间和一些基石、立柱、楼内街道,只有透过那些残垣断壁去想象当初的盛况,与现存的圆明园有异曲同工之妙。
站在门口的观景台上,可眺望到远处的升平楼和齐云楼。
华安土楼一日游
门票、车辆、就餐、住宿、导游xxx服务,
已投稿到: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