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石成金的品牌营销案例– 让牛奶成为时尚(连载一) | 互联网众生态

got_milk_jackman

如果你正好是一位美国漫画英雄们的粉丝,也许会对旁边这张图感到惊讶,为什么这张海报中一贯神勇的金刚狼(Wolverine)的嘴上会出现了一撇奇怪的“小胡子”?

等等,再仔细看图中的文字处处出现关键词“Milk“,原来这个“小胡子”还是牛奶做的?

如果喜欢追根究底的你还要去搜索引擎上用“牛奶胡子“作为关键词搜索图片的话,还会赫然发现一大堆你耳熟能详名人们都留过一摸一样的”牛奶胡子“,包括知名电影电视演员、xx、模特、运动员甚至游戏和卡通人物。其实这些海报都来自一项可以称为““的推广计划,是由美国的牛奶公会机构从1993年开始执行的。

人们常说好的创意可以点石成金,而这个”got milk”推广案则更进了一步,能够将“喝牛奶“这样一个很朴实的事情变成一种时尚和文化,深入到千千万万的美国人生活中,也难怪大量的介绍市场营销的书籍中会以这个例子做榜样,并在去年由Adverstiting Age评出的世纪百大广告案中xxxx。

整个“got milk”推广计划的由来从20世纪90年代初说起,当时美国的牛奶消费量连续三十年一直下滑,其主要原因主要有几点:

首先,虽然欧美国家中一贯有饮用牛奶的习惯,而且绝大部分人群也确实认可牛奶是一种很有营养的饮品,但是同时他们也认为牛奶是一个很平淡无聊的饮料,或者换句流行的话说就是不够“潮“。这一点在当时的年轻人心目中尤为严重,不少人在访谈时会说出”牛奶就是给小孩子喝的嘛“这种认知。

其次,也确实不能怪为什么大家对于牛奶产生了厌倦感,因为一方面周围的竞争对手太强大了,尤其是当时也正是软饮料市场(包括大家常见的可乐和碳酸型饮料、运动型饮料等)刚开始百花齐放的时代,大量的厂商为了竞争人们“喝什么”这个点而在营销上投入了大量的金钱,做了很多的尝试。例如将饮料从设计和包装上做创新,甚至开始将饮料品牌和“独立、自我”等等精神层面的东西开始打包。而且从另一方面看牛奶这个产品由于受到一些明显限制(例如保鲜和运输需求),所以在外观和包装上比较难去做突破。

与其继续等着看牛奶产品的市场份额不断地被软饮料等其他更“潮”的替代品取代,在作为美国{zd0}的牛奶基地的加利福尼亚州,牛奶制造厂商决定联合起来,成立了一个名为加州牛奶加工委员会()的机构,并且同意从每出售一加仑牛奶的收益中统一抽取3美分的方式来筹集一笔营销经费,正式发起了这场精彩绝伦的绝地反击战。

为了重新唤起消费者对于牛奶这个产品的热情,在雇佣了广告公司做了大量市场调研后,团队发现很多人其实是吃一些甜的零食的时候一起喝牛奶,因此将创意的核心做了做了一个逆向思考和夸张 – 如果你在甜食的时候发现自己没有牛奶润一下喉咙的话,这该是一件多么痛苦的事情啊。

基于这个创意,由今天的知名大导操刀做出了一篇名为“Aaron Burr“的广告片(Aaron Burr这位仁兄最知名的事迹是在一场决斗中枪杀了美国开国元勋之一的亚历山大-汉密尔顿)。

故事的剧情是:一位屋子里装满了和这次xx决斗相关的物品的历史爱好者收到了一个电台随机播出的有奖问答,而问题恰好是”谁在那场xx的决斗中杀死了亚历山大-汉密尔顿?“,如果答对了就能获得一万美金的奖金。本来以为这笔钱已经稳稳到手的男主角却发现,自己因为正好嘴里都是食物,哽咽中的回答让电话的另一头无法听清。当他想找牛奶来润喉咙的时候才发现盒子是空的,只能眼睁睁看着奖金飞走。这个广告片由于采用了夸张的手法将一个日常生活中可能遇到的场景喜剧化呈现,并且在结尾配上了画龙点睛的slogan “got milk?”,因此一播出就获得了热烈的好评。正因为这只广告片开始改变了很多人对于牛奶这产品是平淡无趣的观念的{dy}步,在1994年加州的牛奶销量居然真的多年来{dy}次重新恢复了正增长。

预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留下一个评论

郑重声明:资讯 【点石成金的品牌营销案例– 让牛奶成为时尚(连载一) | 互联网众生态】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