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边那水塘

   读博友的文章,《》,唤起了很多童年的回忆,生在农村长在农村,我的童年是不能和水塘分开的。

  那时,水塘是孩子们的乐园。

   最给我惊喜和快乐的是在春天,有阳光暖暖的照着,水塘四围,你可以看到沉寂一冬的芦苇的根悄悄地钻出来,淡紫色的小苗,尖尖的,一副努力向上的样子。

   如果的运气好的话,偶尔会发现那种斜着生长,色深,且粗的紫色小苗,知道吗?连着这个紫色尖尖的下面,可就是我最喜欢的甜甜的芦根了。那时,总是会把本来就脏兮兮的衣服袖子往上撸一下,然后那小手就插进淤泥中,用力拽,一根粗粗的带着淤泥的芦根就到手了,小心的洗去上边的淤泥,恢复芦根的本色,现在想该是那种乳白吧,那一节一节的有些像甘蔗的节子,记得那时候,大我几岁的二姐和我,无论是谁找到这些,一准会如获至宝地跑回家,然后就我们两个人开心的分享芦根,现在回想,仿佛还能嗅到它的一丝清香,如今我和姐姐同在市区,彼此照应,彼此疼惜,也不知她还记不记得我们一起分食芦根的快乐!

   就用那种旧白布,缝一个小布袋,有细铁丝穿上,再绑上一根不用太长的秸秆,一个简单的工具就做成了,常常是下学后,绕着苇塘,去捞牡蛎,我们老家管它们叫蛤,蛤肉是用来炒着吃,只记得很硬,其实并不好吃,但那是自己的快乐成果,所以每次都会吃的津津有味。

   还有水塘里那些小蝌蚪,在水里扎堆,它们相互簇拥着,总是一个团结的整体。我知道黑色的蝌蚪是蟾蜍,而那些灰色的蝌蚪则是青蛙,我把它们捞回家,我一般都是放在脸盆里玩,玩够了,就把它们放掉了,也有捞回去,喂鸡的,现在的孩子们也都知道那个小蝌蚪找妈妈的小文,但几个看过那些小蝌蚪呢?

  我们村西和村南大大小小就有五个水塘,塘和塘有相通的,一般是用那种石头搭成的小桥,每到雨季,水塘水就上涨许多,爸爸会在村里的那个小桥下面,就把家里筛米用的米筛子支在那里,水从这个塘流到那个塘,经过那个筛子,那些小鱼小虾拦住了,然后成了我们的美餐!

  最难忘的还是冬天,四周的芦苇收获后,水面也开始结冰了,等到冰结的足够厚度,家里的大人就会允许我们去冰上玩了,小时候,那些冰的上乐趣真的是五花八门,最简单的是在冰上打擦溜,一下可以溜出去十几米远,还有抽陀螺,那是男孩子的游戏,我一点都不会儿。

  就是用来铲土的铁锨,也成了我们的玩具,两脚并拢踩上去,然后蹲下,双手紧紧的抓住铁锨的木柄,大一点的孩子就可以拽着木柄,带着你在冰上来回滑,也常常因掌握不好平衡,会摔到四抑八叉的,也疼,但和那份快乐比起来,那算什么呢?

  {zgj}的就算是滑冰车了,大我十几岁的哥哥,手巧,会木工活,所以我的滑冰车该算是结实漂亮的那种,而那也成了在小朋友面前炫耀的资本,其实就是几片木板钉在一起,在一面平行固定两道粗的铁丝,再有两个钎子,这就装备齐了。或蹲或偏着腿坐上去,然后手持钎子,一会冰车可以轻松地在冰上滑行了,常常玩到天黑,玩到母亲一遍遍的唤我回家吃饭。

  如今当年那个唤我回家的人已离去近十年,喊我的乳名的声音,那份亲切与温暖只能在梦里,在记忆深处了。

  有时父亲会带上我,带上钢镐,铁锨和捞篱(也是一种捕鱼的工具,我都记不太清它的样子了,记得是长长的木柄前端有网子),去村南边的塘,可能是那的鱼多吧,在我的记忆中,冬天想吃塘里的鱼,父亲一准带上我去那儿,选好冰面,然后用钢镐刨开厚厚的冰层,破出一个圆形的冰窟窿,把碎冰用铁锨捞篱清出来,接下来,就看父亲大显伸手了,冬天里水里的鱼一般是贴着冰层的,父亲每次都是把长长木柄的捞篱平行地插入水中,然后把前面的网子紧贴冰层,往回拉,拉出水面的捞篱网子里就有小鱼小虾在跳跃了,我呢,被冻的通红的小脸上总是抑制不住的笑,那一刻的父亲也最可爱,没有平时的粗暴和威严。

   记忆也不全是快乐的,也有贫穷带来的无奈,那时家家都缺柴烧,早晨有时会和父亲一起去水塘浅处铲芦苇茬,也该是冬季吧,或是初春,反正是白天气温高一些,融化一些的冰面会让那些芦苇茬露出一节,都是父亲用铁锨铲,我用扒子搂,一个早晨可以弄上一平筐就不错了。

  如今的我,每年,也仅有一次两次的机会回到老家,村里也因没有了父母而让我不愿过多停留,匆匆而过,从来没有留意过那些水塘,但我知道,还在的水塘,也早就不是当年的样子,基本都干涸了,更不用说芦苇和鱼虾了,而村南边的早在十几年前就被填平而盖上了房子,只有离我家最近的村西那个水塘还在。

   快春节,又该回老家了,再去时,我会坐在塘边,呆上一会儿,我想,即便是只剩一洼浅水,也定能找回些童年的印记!  

郑重声明:资讯 【村边那水塘】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