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作匠
箍桶匠,又叫团木匠,俗称圆作师傅。圆作是木匠的一个分支,同是鲁班的传人。他们的行规有许多相似之处,但其运作的方式与习惯是不尽相同的。
常规的木匠以造屋、打家具为业,从事这个行当的人员众多,具有一定的规模,所用的工具大体有xx件:斧、锛、锤、锯、锉、刨、凿、钻、角尺、墨斗等。圆作匠只制作或修理一些家用什物,属典型的小工作坊,但工艺要求并不比常规木匠差,甚至更精致些,用的工具比常规木匠还多:除锯子、斧头、锤子等相似外,另有仰脸刨、滚刨、扳钳子(捉上档)、催箍子、弯刀(鳗鱼刀)、桶莎子、麻扳、刮板(平铲)、篾刀、圆规、鲁班尺等特殊的工具。
因为圆竹匠大都是出门招揽生意的,所以这些工具有专用的工具箱存放。这种工具箱呈椭圆形,俗称“腰子桶”,上盖的一小半可以翻开,圆作匠工作时就坐在工具箱上干活。在圆作的行内,称腰子桶为“聚虎厅”。还有一个底部有衬底的圆形架子,叫“青龙架”,又称“盘龙座”,用于放置竹篾和扁铁等箍材,锯子、小圆锯、圆规等工具就挂在上面。在圆作匠用的工具中有几件比较特殊,常规木匠用的刨子,刀面是朝下的,而圆作匠用的刨子,刀面是朝上的,故称“仰脸刨”。因为圆作匠操作的大多是小件,只需拿着料子在刨子上面来回推动就行了。而常规木匠做的很多是大料,譬如桁料椽子等,必须手拿刨子操作。圆作匠还有一个专门用于上箍的工具,叫“捉上档”,因为各种桶的腰箍要求松紧适度,略微偏紧,所以需要这种工具强制上箍。还有一张圆作凳,形似一条烧火凳,一头脚着地,一头脚朝天,形成一个斜面。木匠是站着干活的,圆作匠是坐着干活的,通常他们坐在腰子桶上,在圆作凳上顺着斜面做各种活计,朝天的一面凳脚可以作顶档。据民间的说法,这种凳子是鲁班的娘子用烧火凳改制而成的。
圆作匠与木匠还有一个明显的区别是,木匠出门一群人,至少两个人,因为木匠首先要断料,需用两三米长的大锯,这就需要有人搭档。圆作匠则是独往独来,习惯一个人行动,俗叫“单遛”,偶然带个把徒弟跟着一起走。他们挑一副担子,“聚虎厅”在前,“青龙架”在后,叫做“虎将军开道”。一路行进时,用圆规敲击箱盖,以引起人们的注意,“笃——笃笃”“笃——笃笃”声音清脆而有节奏。圆作匠加工的东西大多是民间使用的普通家什,如提桶、粪桶、马桶、脚盆等。各种桶的高度有统一的规定,提桶高9寸(不算提把),马桶高1尺,粪桶高1尺4寸(不算耳朵),脚盆高4寸。(以上计量单位均为鲁班尺)。
桶箍,我们所看到的全是用扁铁圈成的,而早先使用的桶箍是用竹篾编成的,需用很多细篾丝按一定的规则穿织成一个圈。做这种篾箍是很讲究技巧的,没有几年的功夫是不能达标的。经老圆作师傅的手做成的标准桶箍,称作“花箍”,很是漂亮,徒弟们在没有掌握技巧的时候,不按标准胡乱地辫一下,这叫“蛮箍”。过去一些未出师的徒弟单枪匹马出去招揽生意,一旦被人看出破绽,便哄人说:“花箍好看蛮箍牢”,那是搪塞之词。箍桶不能疏忽的一道工序是嵌缝,俗话说:“桶里水不出,船外水不进”,木船是需要用桐油麻丝在外面镶嵌的,木桶呢,只需抓一把木屑在内侧腻一下就行了。当然,桶里水不出,与制作的功夫和桶箍是否标准有很大的关系。
圆作匠有一个匪夷所思的习俗:早晨出门接到的{dy}个生意如果是马桶,那认为是运气来了,因为马桶虽有股骚气,民间却俗称“黄金桶”,有财气来临的兆头。用行内的话叫做“骚发骚发”。相反,如果出门碰到的{dy}个活计是修锅盖的,反倒认为是晦气,因为锅盖坏了没有饭吃,主全天生意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