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美国美世公司公布了“2010年城市生活质量”调查报告,奥地利维也纳再次夺得世界最宜居住城市之冠。
维也纳市区公园里的老人、狗和鸽子
根据该报告,前5个城市分别是维也纳、苏黎世、日内瓦、温哥华及奥克兰。在全球前25个城市中,欧洲国家的城市占据了16个。在被评比的221个城市中,中国香港、上海、北京分别排在第71名、98名和114名。评比的10个项目包括:消费商品、经济环境、住房、医疗和保健、自然环境、政治和社会环境、公共服务及交通、娱乐、学校及教育以及社会文化环境。
作为一个在维也纳工作和居住的中国人来讲,看到这个消息,心里无疑是感到幸运的。幸运之余,又深刻地感到我国与奥地利的巨大差别。在这里,我不想脱离实际地去拿维也纳与北京或上海相比,更不想落个“崇洋媚外”的罪名。但是,必须承认,有些差距不是我们短期内能够赶上的。抛开历史发展阶段、政治和社会环境等因素,我只想就几个方面谈谈我的看法:
关于自然环境:众所周知,欧洲大部分地区的自然环境是相似的,湛蓝的天空,清新的空气,大片的草地和森林,奔腾的河流,优质的水源等等,不一而足。这项优势既是上天所赐,更是欧洲人出于强烈的环保意识,并经多年精心呵护的结果。随便举个例子,在维也纳如果你想伐掉一棵直径超过10公分的树木,必须上报市政府主管部门;否则,你可能面严厉的惩罚。维也纳的饮用水源地,一切生活垃圾,包括动物的粪便都要收起来运到专门的地方进行处理。回头看看我们的滇池、太湖、甚至长江、黄河,工业废水、甚至有毒的化学品都在肆无忌惮地排放着。我们的百姓身体健康已受到严重威胁了,有些人还在辩论着到底是先发展,还是先保护。
多瑙河静静地穿过维也纳
xx的维也纳森林与市区紧密相连,为城市带来充足的氧气,也是人们散步的好去处
关于住房:提到住房,首先得承认两国在国土面积、人口数量上的差别。作为一个外国人,我不清楚当地居民住房的实际情况。但令我印象很深刻的是,在维也纳市的各个区里面,分布着大量政府提供给低收入阶层的公寓楼。这些房子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外表设计简单,墙面为沙灰、水泥或白灰刷就,阳台一般较小,楼外墙上统一用红色的字体标明系政府提供的住房,同时标明建筑起始年代(一般建筑时间为2-3年)。据我观察,这些房子最早的建于1929年,最近的建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这说明,奥地利自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就开始这项福利性的住房保障工程了。这些公寓楼分布在维也纳市区的各个区域,我们所在的维也纳十七区政府办公大楼就与这样的一座公寓楼连在一起。前些日子看到电视上报道中国廉租房问题,那个房地产的“大炮”说,如中国建廉租房,势必会造成新的贫民窟。还有一位知名的院士曾说廉租房连厕所都不能有。我真不知道这些人在讲这些话的时候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态。看来,解决百姓住房难的问题,既有客观的原因,更有主观的原因。
关于学校及教育。据了解,在奥地利的公立学校,从小学、到初中和高中,学生一律就近入学,没有学费,没有择校费,更没有所谓的“自愿捐助费”。从去年开始,幼儿园又开始全部免费。(当然,住宿费、饭费及放学后学生的看管费是要交的。学校在收取这些费用时要根据学生家长的收入情况酌情减免或降低)。回头看看我们的学校,我就不说什么了。
关于公共服务及交通:如同我们的北京,维也纳早已建立起了发达的城市交通网络,地铁、有轨电车、公共汽车、出租车。如果说公交车的到站时间xx到分钟,恐怕只有维也纳和欧洲少数国家能够做到了。在这里,由于道路较狭榨,除有轨电车外,其他公交车一般没有专用车道。但是,每一个司机礼让的意识非常强烈,只要公交车打离站灯,其他小车一律让行,绝不会抢到公交前面行驶。同样是小车之间,遇有并线、出车库、拐弯等情况,司机们在严守交规的同时,礼让也是最常见的现象。礼让行人,更是天经地仪的事情。这样,{zd0}限度地避免了人为造成的交通拥挤。在这方面,我国有我国的国情,但是主观上仍有大量的原因需要去查找。
英老皇宫前的广场是人们举行各种活动的场所(这是丰收节)
关于医疗和健康:本人在拙文“感受奥地利的医院和医疗”中已做了浮浅的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基于本人观察和感受,维也纳成为全球最宜居城市,应该算是实至名归的。需要再次说明,我国的国情、发展阶段与奥地利有着很大的不同,不能简单地比较。但是,我们作为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应该在许多方面有着比奥地利等西方国家更有利的优势才是。今年上海世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随着我国经济、社会条件的不断发展,希望在今后的此类比较中,我国上榜的城市越来越多,排名次序逐渐提前。这才是我们发展的目的,也是发展的归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