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馋粽大师”和“牙签粽子”_んē ènd_百度空间

    
  
     俺从小就喜欢一切和糯米有关的食物:糍粑、汤圆、青团、桔烘糕、油老鼠……当然,最喜欢的还是清香软糯的粽子,自封:“馋粽大师”o(∩_∩)o

       粽子是南北各地过端午都要吃的食物,虽然形状各异,“内容”不一,但无非用粽叶裹糯米,再包成紧紧的粽子,下锅煮熟食用。其口味与汤圆相类,通常是南咸北甜,这和南北在做菜的口味上正好相反,倒是一个奇怪的现象。而且南方人似乎更喜欢用所谓“荤”的材料做馅,比如闻名大江南北的嘉兴肉粽、厦门的烧肉粽、广东的糯米鸡似乎也是肉粽一类,甚至于还有干贝入粽的。而北方常用的大豆小枣,选材显然要便宜的多,可见,历来南方是比北方更富庶些的。此乃本筑歪解(*^__^*)

        关于为什么要在端午节吃粽子,除了公认的几种上说法之外(诸如与屈原有关),是否还有其它的原因呢?据俺老妈(她老人家自称老农哦)分析,老百姓可能是利用了粽叶的防腐功能。,农历的五月,天气已经开始炎热,而此时正是农忙时节(恕本筑不谙农事,不能具体说明),很多农户忙得没时间做饭,而用粽叶包好的糯米饭团,不但耐饿,口味也可以变化,而且还便于携带,是真正的环保包装呢。更重要的是,在没有冷藏设备的情况下,只要放在阴凉通风的地方,可以存放数日不坏,农忙的人们省去了做饭的时间。这可能是老百姓最智慧的发明之一吧。

       俺老妈原来包得一手好粽子,据说是得一位老邻居、一个看起来清清爽爽的苏州老太太的真传。不但好吃,而且花样繁多,除了一般的三角粽子,还有酷似“三寸金莲”的小脚粽、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连体粽、好似“乌棚船”的船形粽子和长方形的枕头粽。就连08年某品牌推出的火炬粽子,对我来说也不是什么新鲜玩意儿。这种细长圆锥形的粽子,我早已见怪不怪了:打开来,往往是一截红一截绿,煞是热闹好看。

        往年的这些天,老妈早已把裹好的粽子分送给了亲朋好友,但是08年初,老妈因为一场病,左手行动受限,不知道以后还能不能恢复。真后悔当初没有把老妈包的各式粽子拍下来,真后悔没有好好的学过包粽子。我们往往会忽略司空见惯的东西,直到失去时才如梦方醒,感到它的珍贵。

        小时候,喜欢吃凉粽子,总觉得糯米点心凉着吃更可口些。当然,父母大人是不允许的,怕吃坏了,土话曰:“积食”。好在从小爹妈就把俺调理得白白胖胖(让俺一直怀恨在心的,不要啊!),虽不似“水葱儿”那般可喜,身子骨倒也结实,自然省心不少。所以,虽然屡屡犯规,那些糯米倒也克化的动,居然一次也没有东窗事发。

       不记得什么时候看过的: 生长在北平的台湾作家刘枋曾经说:去了台湾后年年端午在众多的肉粽之中想念的却是故乡的冰镇小枣甜粽,为了解馋,也为了一慰思乡之情,她自己做了红豆粽、红枣粽都是冰镇了来吃,可惜的是台湾买不到香甜的桂花蜜,不知为何那里的桂花酱全是咸的。这句话印象尤为深刻,因为,我们这里也是没有甜的桂花酱,而是咸的。

       凉粽子一定要是甜的才行。似乎不仅是北京地区喜欢冰粽子,赵珩先生在《老饕漫笔》(三联书店出书)中也有过这样一段描述:曾经有一年的端午,赵先生去拜访民俗专家邓云乡先生,在其家中吃到了冰镇的糯米粽,浇上紫红色的玫瑰卤汁,色泽晶莹可爱,味道甘美xx,十分地甜香。书中绘声绘色的描述不不禁让人浮想联翩,食指大动。邓夫人是地道的杭州人,邓先生却是以研究红楼见长,或许这种吃法得益于《红楼梦》也未可知。

       凉的肉粽子是吃不得的,太腻。我也试出过比较另类的吃法:依照吃烤肉的方法,将热的肉粽外面包一层生菜或是烤紫菜来吃(一定要再做现吃),外层脆生生的口感十分解腻。(见题图)

       今年超市的粽子倒是满目琳琅,我试过几种粽子,实在是不敢恭维,只有某“斋”的肉粽,倒比较接近老妈的手艺。

  鉴于本人笨手笨脚的基本事实,我从未企图亲手炮粽。逛超市,{dy}次发现超市里居然有粽叶卖,一元一把,看看现场演示,自觉“这有何难!”,于是乎,十八般兵器悉数搬回,没想到,比我想象的要难的多,具体的窘态实在无法备述,让粽叶划破手指不算,单捆扎,就成了难以解决的技术难题,不是扎的太紧勒破粽叶、就是根本就扎不住。到{zh1},我只好气急败坏地找来牙签,才将一个个呲牙裂嘴的家伙制服。用牙签代替绳子还真是个好办法,操作容易不说,速度也一下提高不少。老祖宗们包粽子从来都没有离开过绳子,而我将绳子抛弃,以牙签代之,不知算不算一项发明?哈哈

       端午本是我们民族节日中文化色彩最为深厚的节日。可如今,传到我辈,诗歌、香袋、艾蒿、剑蒲、雄黄酒都已经了无踪迹,只剩下粽子供我等消受。想想超市里现场表演裹粽子的时尚小姑娘,倍感欣慰。还好,祖宗的好东西不会因我等的愚笨而断送在我们手里。

         愿老妈早日康复,希望还在,我们不会放弃!

下图:插满牙签的粽子


有考证癖的朋友不要骂哦,俺实在没时间包新粽子,就旧粽换新米凑数了,呵呵~~~



郑重声明:资讯 【“馋粽大师”和“牙签粽子”_んē ènd_百度空间】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