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着五月徐徐而至的清风,行走在故乡散发着泥土芳香的小巷里,艾草和糯米粽子的芳香便飘然而至,沁人心肺。
抬头,纷扬而下的五月雨,滋润着我归家心切的发丝,猛然间,这潮湿而带着五月端阳芳香的气息,在悄然告诉我,一年一度的端午节来临了。
农历五月初五,俗称“端午节”,端是“开端”、“初”的意思,初五即称之为端五。农历以地支纪月,正月建寅,二月为卯,顺次至五月为午,因此称五月为午月,故又称为“端午”。据《荆楚岁时记》载,因仲夏登高,顺阳在上,五月正是仲夏,它的{dy}个午日正是登高顺阳天气好的日子,故又称五月初五为“端阳节”。
五月端阳飘香来,从我记事时起,它便给我的童年带来了充满芳香的快乐,更令我在一次次纷扬而至的飘香中想念起我的外婆来。
端午节的前{yt},我便会站在村口的桥头,翘首盼望外婆的到来。夕阳西下,当金色的余晖把大地浸染得色彩斑斓时,田野里弯弯的小道上,便会出现外婆熟悉的身影。从小小的一个小点,在夕阳的陪伴下,渐渐变近变大。呵,是外婆,一套蓝布纱衣裤,浆洗得青中带白,散发出好闻的阳光和白米味道。一路的小跑过去,我便清晰的看见外婆灿烂的笑脸,然后,牵着外婆温暖的手蹦跳着迈进家门。
山村的夜晚在烛光中显得如此的静谧,吃过晚饭,外婆和母亲便在烛光下包起粽子来。我静静的看着外婆卷起叶子,放入糯米和豆沙,灵巧的包卷着,然后拿来细细的棕线,一头抓在手里,一头轻轻的咬在嘴里,一会的功夫,一个粽子就包好了。外婆包的粽子有棱有角,而且会包各式各样现状的粽子,煞是好看。
“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这儿端阳,那儿端阳,处处都端阳。”这是旧时流行甚广的一首描写端午节的民谣。包粽子时,外婆也会对着我轻吟几句,在粽子的飘香中,我似懂非懂的回味着这端阳民谣,在外婆一次次的轻吟中美美的进入梦乡。而母亲的些许文化,让我记住了屈原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让我在迷茫的童年,有了向前的力量和勇气,让我在睡梦中,用四月的花环,怀念古人。
一大早醒来,睁开眼便看见挂在木窗边上的艾草,跑到门口和后院,只见所有的门窗旁都挂上了艾草。那艾草散发出浓郁的香味,在院子里纷扬着、飘荡着。
原来,艾草是外婆和母亲昨晚挂的,她们用细绳把艾草捆成一束,然后包上红纸,悬挂在门窗的两边。早饭时,我会问外婆为何要挂艾草,外婆便告诉我,艾草可以招百福,还可以驱邪却鬼。
在我的印象中,端午节这天的早饭,是必吃田螺的。父亲在初四的晚上,便会打上火把,到田间去捡田螺,回家后,用剪刀去除田螺的尖尖尾部,把田螺漂到清水里却除泥巴。外婆告诉我说,端午节吃田螺,可以明目。
吃着粽子,闻着艾草和糯米沁人心肺的芳香,外婆陪伴着度过的端阳很快的过去了。那时,我总是希望端阳的日子再长再长些,因为,有外婆陪伴的日子是如此的温馨和快乐,令我童年的日子,在五月端阳的飘香中悠然度过。
在村口的桥头,不舍地拉着外婆的衣襟,五月的雨,飘过外婆高高的发髻,飘过我潮湿的双眼,慢慢变得朦胧---
而今,又到五月端阳飘香日,在没有外婆陪伴的日子,那端阳的芳香气息,恰似我童年缕缕纯洁的情愫,融入浓浓的端阳粽香,悠悠飘荡,一直飘荡到外婆的身边。
(2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