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6-17 11:42:18 阅读7 评论0 字号:大中小
2010-06-17 11:26:30 阅读2 评论0 字号:大中小
温馨提示:相关政策以国务院学位办2010年有关文件为准。
为适应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的需要,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批准,我校从1998年开始招收工程硕士研究生。2010年我校将在机械工程等24个领域继续招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是与工程领域任职资格相联系的专业性学位,与工学硕士学位处于同一层次,但类型不同,各有侧重。工程硕士专业学位侧重于工程应用和工程管理,以“进校不离岗”的方式培养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 一、招生领域 机械工程、材料工程、动力工程、电气工程、电子与通信工程、集成电路工程、控制工程、计算机技术、软件工程、建筑与土木工程、化学工程、轻工技术与工程、交通运输工程、船舶与海洋工程、环境工程、食品工程、车辆工程、工业工程、生物工程、生物医学工程、项目管理、物流工程、仪器仪表工程、安全工程 二、报考条件 具备以下条件之一的在职工程技术或工程管理人员,或在学校从事工程技术与工程管理教学的教师可以报考: 1.2007年7月31日前获得学士学位。 2.2006年7月31日前获得国民教育序列大学本科xxx书。 报考电子与通信工程、控制工程、计算机技术等领域的考生可不受年限的限制,入学前未达到上述年限要求而被录取为工程硕士生的,需在修完研究生课程并从事工程实践两年以上,结合工程任务完成学位论文(设计),方可进行硕士学位论文(设计)答辩。 报考集成电路工程、软件工程领域的考生可不受年限的限制,被录取为工程硕士生的,在修完研究生课程并结合集成电路工程或软件工程任务完成学位论文(设计)后,方可进行硕士学位论文(设计)答辩。
三、报名方法 报名方法采取网上报名与现场确认相结合的方式。即报考者在规定的网报时间内,通过互联网登录指定网站,按要求填写、提交报名信息;然后在规定的现场确认时间内,到指定现场照相、确认报名信息等。 1.网上报名 网报时间:2010年7月上、中旬 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于6月底在学位中心网址公布各省级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主管部门所辖考区网上报名具体时间和网址。 注:报考我校的考生在网上报名时,请务必在“备注1”中注明专业基础课代码及名称,如“201机械设计基础”(专业基础课代码和名称请见附件一)。未履行网报手续的一律不接受现场报名。 2.现场报名 时间:2010年7月中、下旬 成功完成网上报名的考生还必须持本人有效身份证到指定的现场报名点进行缴费、照相及网上报名信息确认。具体报名注意事项将于6月下旬在研究生院专业学位办网页(http://www.scut.edu.cn/zyxw/)上公布。 3.报名注意事项 (1)报考者在网上填写报名信息前,须认真阅读报名条件,确定自己符合报考资格。 (2)考生务必牢记网报编号。 (3)图像采集前查验考生有效身份证件。 (4)报考费一经缴纳一律不办理退费手续。 (5)报考者应在规定期限内进行网上报名和现场报名,逾期不予办理。只进行网上报名未到指定现场报名点办理照相等相关手续的,本次报名无效。 (6)报名信息一经签字确认,不得更改,由此造成的一切后果由考生自负。 (7)现场报名手续必须由考生本人到场办理,不得委托他人代理。 (8)考生可在招生单位所在地报名考试,也可在考生工作单位所在地指定地点报名考试。 四、资格审查 我校现场报名时不进行资格审查,资格审查在第二阶段考试(2010年12月)前进行,报考学院初审,华南理工大学研究生院复查。 审查材料: 1.现场报名打印的资格审查表,由考生所在单位人事部门(或档案管理部门,下同)在电子照片上加盖公章,对资格审查表中内容进行审查确认、并填写推荐意见。 2.考生本人的有效身份证件、本科xxx书、学士学位证书(原件及复印件一份)。如考生持境外学历、学位报考,须经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认证,资格审查时须提交认证报告。 不符合报考条件或提供虚假信息的考生,取消第二阶段考试资格,责任由考生自负。 五、考试方式及科目 考试科目: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入xxx考试(Graduate Candidate Test,简称“GCT”)、专业基础、专业综合(面试)三门。考试方式采取两段制考试方式。 {dy}阶段:所有考生参加国家统一组织“GCT”考试(“GCT”成绩有效期暂定为一年)。该阶段主要测试考生的综合素质。考试时间待定(具体时间和地点详见准考证)。“GCT”xx由四部分构成:语言表达能力测试、数学基础能力测试、逻辑推理能力测试、外国语(语种为英语、俄语、德语、日语)运用能力测试(报考我校的考生只能选考英语)。“GCT”xx满分为400分,每部分各占100分,考试时间为3个小时,每部分为45分钟。“GCT”考试大纲是《硕士学位研究生入xxx考试指南》(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出版)。 第二阶段:资格审查合格且达到我校规定的“GCT”成绩合格分数线的考生,参加我校自行组织的专业基础课考试和专业综合考试。“专业基础课”考试时间为3个小时,满分为100分,考试内容根据所报考工程领域确定(专业基础课内容见附件一),专业基础课的考试时间定于12月,具体考试时间和地点见第二阶段考试准考证。专业综合考试采取面试形式,一般在专业基础课考试后进行,具体时间、地点请关注我校研究生院专业学位办网站12月初发布的消息。 专业综合考试是在职攻读工程硕士生入xxx的重要环节之一,着重考核考生专业知识综合运用能力和相关知识覆盖面的广泛程度,所积累的工程实践经验情况,分析和解决工程、生产和管理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的能力;考核考生从事工程技术或工程管理工作的潜在素质,如思路是否清晰,反应是否敏捷,运用原理是否正确,方法是否合理,论述表达是否清楚等;考核考生的岗位经历和业绩。 六、录取原则及招生规模 1.在职人员攻读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的录取工作由我校组织。 2.我校自主确定录取分数线,根据考生的“GCT”成绩、专业基础课成绩及专业综合考试结果择优录取。 3.录取具有国民教育系列大学本科毕业学历但未获得学士学位的人数,不得超过我校当年录取总人数的10%。 4.2010年我校录取规模自定,其中项目管理领域待定。 七、培养方式 1.采取进校不离岗的学习方式。完成整个工程硕士课程学习和论文工作的时间一般为 3 年。学员从入学到获得硕士学位的期限,最长不超过五年。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学员通过学校规定的课程考试,考试成绩合格即可取得该门课程的学分。授课形式以面授为主,时间一般安排在周六、周日。 2.学习期间不转户口、人事关系等。学习期间的工资、福利待遇、医疗费用等均由工程硕士生所在单位承担。 3.培养费用。 各工程领域培养费均不含教材、资料费。培养费必须在每学年开学时交齐。 八、学位授予 九、受理持有2009年“GCT”有效成绩考生报名参加我校工程硕士第二阶段考试办法及录取原则 我校接受2009年所有参加国家统一组织的工程硕士研究生入xxx考试 GCT 未被录取的考生。 1.申请标准 (1) 获得学士学位且符合2010年工程硕士报考条件的考生; (2)除项目管理领域以外的其它领域,GCT总分不低于180分,单科成绩不低于30分;项目管理领域,GCT总分不低于194分,单科成绩不低于30分。 (3)考生2009年未被报考学校录取或已被录取但办理退学手续(退学考生还需提供2009年被录取学校开具的退学证明)。 2.申请办法 凡同时符合上述条件且符合工程硕士报考条件的考生均可以来申请参加我校自主组织的专业基础科目和专业综合考试,不需要网上报名和现场报名。 请考生于9月份后登陆我校研究生院专业学位办网页 (),在相应的报名系统中填写个人信息,并打印《华南理工大学关于受理持有2009年“GCT”成绩考生申请参加工程硕士第二阶段考试报名表》,如实填写,于10月30日前(过期不予受理)连同本科xxx复印件、学位证复印件及身份证件复印件一并寄交华南理工大学研究生院专业学位办公室。 我校组织的第二阶段考试将在12月进行,专业基础课考试科目及参考书目详见招生简章附件一和附件二。资格审查及第二阶段考试详情请于12月初登陆研究生院专业学位办网站查询或向报考学院咨询。 3.录取原则 (1)根据考生的“GCT”成绩、第二阶段专业基础课考试、综合考试(面试)结果择优录取。 (2)该类考生不得在申请我校同时申请其他学校,否则我校最终不予录取。 (3)凡考生申请过程中提供虚xx明材料或隐瞒真实情况致{zh1}不能被正常录取者,责任由考生自负。
十、我校项目管理、物流工程领域的优势 我校项目管理领域工程硕士已获得与国际项目管理专业资质认证IPMP的合作资格,学员在完成课程学习后可在申请国际项目管理专业资质证书时免考笔试。2009年5月我校项目管理领域认证资格xxx为94%,这是全国高校工程硕士与IPMP合作以来{zg}的认证xxx,极大地反映与肯定了学校的教学管理及培养质量,也为今后的项目管理工程硕士发展以及IPMP认证工作开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我校物流工程领域工程硕士完成课程学习后可直接申请英国皇家物流与运输学会(ILT)颁发的三级物流运营经理的国际资格认证。ILT物流证书得到了许多其他国际专业组织和xx学府的广泛承认,如欧洲物流认证委员会等;同时英国物流与运输专业的xx大学如ASTON大学也已承认ILT证书作为其硕士学位学分。 十一、考前辅导信息 联系方式:020-38182268 38182269 地 址:广州市天河北路898号信源大厦1621室 网 址: 十二、咨询和联系方式 华南理工大学研究生院专业学位办公室(2号楼北座107室) 电话:020-87111481 传真:020-22236499 主页:
附件一:各工程领域专业基础课及咨询方式 附件二:专业基础课参考书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