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xx”频频顶风作案记者揭露利益链条_一元问鼎教育_百度空间
央视《新闻1+1》2010年6月14日播出《高考:“xx”为何敢撞“枪口”?》,以下为节目实录。

  节目导视:这是一个关于高考舞弊的新警告,这是一个长达七个月的记者暗访,这是一个似乎能够打通各个环节,组织严密的xx犯罪集团。

  “他们的那种自信,那种态度感觉是非常猖狂的。”

  考上北大、清华,xx可以得七万,多年操作从未失手。北京,一个涉嫌跨省组织的xx团伙浮出睡眠。

  “这样一个整个的链条的话,他们这个操作是非常的娴熟,非常的专业。”

  考生、xx、监考老师、各级主管,考场内金属探测器、信号屏蔽仪、微型耳机探测器、身份证鉴别仪。考场外,准考证、身份证、学生档案、电子档案。面对高考的层层关卡,到底是谁给xx公司发放了进入考场的通行证?《新闻1+1》今日关注“疯狂的xx”。

  主持人(李小萌):欢迎来到《新闻1+1》。

  在热闹的世界杯氛围当中,在赛场上那种低频持续的嗡嗡声中,新的一周又开始了。我想,在电视机前观看世界杯的有相当一部分是今年刚刚参加完高考的考生们,他们确实可以以一种相当轻松的心情去看世界杯的赛事,不过我们今天的话题却让人并不能轻松。在一些地方,高考已经考的不仅仅是学生们的学识了,更是在考验着整个社会的诚信,甚至是道德的底线。

  (播放短片)

  解说:

  xx、违规,每年高考结束这样的报道总会出现在媒体上,今年也不例外。

  6月11日新闻同期:

  6月6日,贵州省铜仁地区松桃县破获了一起xx高考xx器材案件,犯罪嫌疑人企图利用高科科技设备,在高考期间传递xx和答案。

  解说:

  犯罪团伙的xx大本营就设在考场附近的酒店,考场内用针孔摄像头扫描发送xx内容,考场外接收设备接收,然后迅速请人做出答案,再把答案发给有接收器的考生。今年高考贵州省松桃县的这起舞弊并没有得逞。

  滕树华(办案民警):当时我们进门的时候,发现桌子上摆满了信号发射器,并且其中有一台是连接在电脑上的,还在桌子上发现了一个接收设备。

  解说:

  和屡屡以身试法、手段不断翻新的考场内xx不同,面对今天高考,《中国青年报》记者在北京做了一个长达七个月的暗访,给全社会发出了另外一个高考舞弊的警告。

  涉嫌组织“xx”xx的团伙成员:

  其它都是一个标准,其它定金都是八千,清华、北大定金是一万五,就是你上重点线,就能得两万五千块钱,600分就是三万五千块钱,但是你得到的钱是你的总钱,只得到80%。

  记者:那20%要作为你的佣金。

  涉嫌组织“xx”xx的团伙成员:对,算是佣金。

  解说:

  这段录音记录的是一个卧底xx与xx公司之间的对话,游戏规则是,一个xx的高考分数如果超过他所xx省份的重点录取线,可以得到2.5万元的报酬,如果超过了清华、北大的分数线,他{zg}可以拿到七万元。

  何春中(暗访“高考xxxx”内幕的记者):还是晚上见面的时候,他还是临时改变了这个见面的地点,实际上是到他们开了一辆车上面见面了,这个,这伙人的话,他们这个专业性、组织性和警惕性还是相当高的。

  解说:

  和以往xx冒险xx不同,此次记者暗访发现,对于那些有意向的xx,组织者首先要对他们进行摸底测试,整个摸底测试要进行三次,只有测试达标,xx才有资格xx。

  何春中:在那么多的高校周围,光天化日之下,搞了一种集中的xx的测试,而且跟这些学生的承诺,这个都是非常的令人震惊的。

  解说:

  事实上,组织者为xx的安排非常严密,去外地xx,必要时可以安排飞机,如果需要请假,还可以安排医院为xxxx开具急诊病历,而最重要的,也是和以往xx需要冒险xx不同的是,组织者可以为他们办理所有必需的考试证件,xx所要做的只是考试,这是一个非常令人吃惊的环节。

  何春中:另外就是从跟他们的这种调查当中,他们的那种自信、那种态度感觉是猖狂的,比如说我们没有百分之百的把握,不会去弄。

  解说:

  在北京,从重点高校中寻找大一、大二学生充当xx,经过多次测试,达到xx标准后,再由专人带队,到外省进行高考xx,这样一条完整的高考xx链,在这个记者所暗访的组织中已经形成了多年。

  何春中:这样一个整个链条的话,他们这个操作是非常的娴熟,非常的专业,非常的令人震惊。

  解说:

  一场高考要涉及教育、招生、公安、学校等多个部门,一场高考也要涉及很多年轻人的前途和命运,所以,高考也设计了很多监控的环节,体检、报名、准考证、身份证、学生档案、电子档案等等等等,面对这样的一个xx犯罪集团,我们的困惑是:这个团伙他们到底有多大的能量,能够突破这些严密的环节,最终完成xx。

  何春中:我们报道出来以后,我们再和其中的两名(高考xx者)组织者进行电话联系,但是他们所有的手机都已经关机,相关部门是否介入,目前我们还不清楚,但是我们作为媒体,期待着有关部门能够迅速介入。

  主持人:每年的这个时候,我们在关注高考的同时,都会再关注形形色色的舞弊的事件,而每年也都有查处,为什么却会屡禁不止,王教授?

  王锡锌:其实所有的舞弊或者xx,本质上都是对规则或者说制度的一种挑战或者蔑视。那么为什么总有人会去这么做呢?我想无非是两个方面的原因:{dy}个,舞弊可以得来一种不公平的、额外的利益,这种利益特别是放在高考上,可能对于考生,对于那些舞弊者来说,他所获得的利益可以让一个不劳而获者获利,所以正有这种驱动;第二个方面,其实每个xx者他都要考虑成本或者风险,当我们发现,当有些舞弊者发现,这种风险可控制,就像我们短片中所看到的这样,幕后可以有一个链条来控制这种舞弊带来的风险的时候,那么那一种获利的冲动就xx有可能变成现实。

  主持人:是的,说到高考舞弊的危害性,我们都是会觉得千头万绪,层次很多,您也帮我们做一个梳理。

  王锡锌:其实我们都知道舞弊带来的最直接的结果是不公平,就像我们现在正在关注的世界杯的游戏一样,一个游戏最重要、最核心的其实是游戏规则公正、公平。

  主持人:并且人人遵守。

  王锡锌:而且每个人都要遵守,我们今天看到,有的时候是运动员不去遵守,有的时候可能更坏的更严重的是游戏的组织者、裁判者,如果他们也涉入到这种舞弊的话,那我们所失去的可能是对这样一个整个游戏制度的信心。回到高考来看,我觉得它的危害可以说有三个层面的。如果说舞弊的话,{dy},舞弊行为会侵害那些常年累月,应该说刻苦去学习的,遵守游戏规则的参与者,这是{dy}个造成的不公平。第二,它带来的是对考试规则,甚至是高考制度的公平性的一种冲击和挑战。第三个层面上,可能还会涉及到社会的心理。要知道,在中国,很多人进行社会流动,比如像我们从底层能够获取某种希望和机会的,可能就是高考,至少是很重要的制度之一。这时候如果我们发现这里面不仅有一般的考生硬xx,而且有里应外合的舞弊的话,我们可能心理上的这种底线也可能受到挑战。

主持人:而这样的事情是发生在还没有走向社会的青年学生中间,这些被xx的、xx的,还有周围旁观知道这个事情真相的这些学生,他们内心是怎么样的,他们走向社会,带给社会的又会是怎么样?

  王锡锌:对,最直接的就像记者看到的,我们看到这样的消息,可以有各种各样的xx已经是很吃惊了,但我们看到里应外合xxx的xx,成为可能,甚至成为现实的时候,那就是震惊。如果说这些学生在他们走入社会的起点这个阶段,在高考这个重要的环节就面临、目睹这种,那他将来的整个心理可能都会成为问题。

  主持人:而这次《中国青年报》记者暴露的这件事情,跟我们所关注的或者想象的不太一样,因为这几年都是在说怎么用更加高科技的手段,防范高科技手段的xx,而xx似乎是相当初级,也比较原始的一种方法。

  王锡锌:对,看起来很原始,但是它其实击中的是一个更为敏感的,社会有可能更为关注的环节。因为我们看到过往几年报道的很多高考舞弊,包括今年短片里面介绍的那种高考舞弊,都是采用高技术。高技术其实我可以说,它还是一种偷偷摸摸的xx,因为毕竟是你有规则,我想找你。

  主持人:至少我本人去的。

  王锡锌:没错,那这种xxx的场外的xx,其实你看到的一定是某种监管或者说舞弊者发现,监管或者人这个环节是有空子可钻的,而且他可以真正把这种控制变成他舞弊的机会。在这里我们看到,前面如果说我们要修改那些规则或者技术的话,在这里涉及到的一个问题就是,xxx的xx来撞枪口,其实表明监管权力、各个环节可能已经受到了监视,它成为腐败或者舞弊的很重要的土壤。

  主持人:是的,xx听上去很简单的一种方式,但我们可以想像,如果能够得手的话,要多么地难,多么地匪夷所思。《新闻1+1》我们持续关注。

  (播放短片)

  解说:

  今年高考,在湖南湘潭的一个高考考点,一名代考的xx在考试之前,监考老师核对其身份证的过程中就露了馅儿,目前,当地警方已经介入调查。但是相对于记者何春中的暗访,湘潭这个xx,他的作案手段似乎并不高明。

  涉嫌组织xxxx的团伙成员:像套白套一样,出来的就是,出来两张准考证,一个在家里拿着,一人一张。除了考场上的证件以外,其它所有证件都没关系,另外跟那主考官都打好关系了。

  何春中:这个而且反复多次强调,这是在给领导的孩子,在给一些有钱人的孩子,中间还提到了千万富翁,说他们这个这些孩子有的从高一高二的时候,就开始弄这些东西。而且他们很明确的表示,就是做xx的,低端的我们根本就不接。

  解说:在记者的此番暗访中,xx学生问,主考官手上拿着的单子,上面的相片是谁?xx组织者回答,那个相片是你的,除了考场上需要的身份证、准考证和前面的那个头像之外,其他所有的电子档案都和你没关系。

  透过这篇暗访记录,所有人都在问,那些组织xx的犯罪集团提供给xx可以进入的考场证件到底是怎么办出来的?

  何春中:高考作为一个高考,它牵涉了很多的部门,教育部门、招办、公安部门,那么这个考试的学校,还有监考老师,那么很多种中间过程要填很多的表格,要办一些证件,包括电子档案什么的。那么能{zh1}层层能xx成功,这里面没有相当大的背景,我觉得很难做到。

  解说:

  从组织xx到培训测试,再到完成xx,记者何春中七个月暗访调查,给我们展示的是一个大大的问号,有评论就指出,根据一般的认知和常识,如果没有既能一掷千金、又能手眼通天的家长配合,如果没有教育、公安等部门“内部人的一路绿灯,要想进行这样规模、程度的高考xx,几乎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而从目前披露的情况看,这是一个仍然隐藏在地下,组织严密、危害极大的“利益链”和“腐败链”。

  滕树华:一些人进去戴上针孔摄像头进去,把xx的内容扫描发送出来,然后在考场外有一个接收设备,把内容接收了,然后再请人把xx的答案做出来,然后再转发给有接收器的学生。

  招代考机构负责人:肯定有一个图片库帮你去匹配好,尽量找到和你长得相像的人。

  记者:如果是场外的话,那xx怎么拿出来啊?

  招代考机构负责人:xx当然有办法拿出来,你只负责做题。

  解说:

  今年高考,在六年前曾一度曝出高考舞弊大案的河南濮阳,当地政府投资450万建立了567个标准化考场,在考场内,金属探测仪、信号屏蔽仪、微型耳机探测器、身份证鉴别仪一应俱全。而在考场外,还有电子环境拉网式大排查、无线电信号移动监测车,无线电便携测向设备等等等等。显然,对于越来越先进的xx手段,反制之道也只有快速升级,才能有效保证高考的顺利进行。这似乎是一个必须付出的社会成本。在高科技反xx手段的保护下,各地考场的监控越来越严密,要想xx或者xx并不容易。然而,面对今年这起有关xx犯罪集团的记者调查,却在给我们发出另外一种警告,这个xx集团手里拥有的可不是什么高科技的设备,而是能够打通各个环节的能力与手段。谁在付大价钱雇佣xx,谁在帮助这些xx获得进入考场的证件,一切还有待有关部门的调查。

  主持人:正像刚才短片里说的,一个xx牵出的不仅是一条利益链,而且是一条腐败链。有一个细节我想提醒您注意,就是这位组织xx的徐老师,他和xx的xx说,到了考场上,有任何人问你什么问题的话,你只要说,徐老师让我来的,就不会有人再问你问题了,也不敢有人再问你问题了。那么王教授,给人感觉就是,这个幕后是一只无形的大手在操作着这件事情。

  王锡锌:可能不仅仅是一只大手,可能有无数双手在辅助着它,因为毫无疑问我们知道,像这种直接的xx形式,在手段和形式上是非常低级的、原始的,但这种低级的、原始的在我们今天各级政府越来越强调高考的纪律、打击高考舞弊这种情况下,它还有市场,而且可以形成一个,以一个地方为中心,辐射到很多点的这种市场,如果没有一系列的人在这里面运作,几乎是不可能的,就像我们短片里面看到,就算你做了,只要在监考的考场,监考老师如果能够真正地去核对一下的话,都可以被发现,所以后面一定是在利益链条之外,一定是有一种监管的权力参与到其中,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说,如果原来那种技术性的xx,我们还可以把它叫做高考xx或者舞弊的话,这种情形其实本质上是高考中的某种腐败。因为本质它就是金钱、权力和考试规则之间的较量。

  主持人:节目开始之前您还提了一个问题,我觉得也值得在这里说一说,如果说一个班的学生一起参加高考的话,一个陌生的面孔顶着一个大家熟悉的名字来考试,怎么可能蒙混过关?

  王锡锌:其实真的从常识来说,因为至少我们参加高考的时候都知道,考场里面周围怎么着也有一些他的同学,突然有一个陌生的面孔,即便我们知道有许多中介xx的组织,在组织xx的时候他有一个数据库,他还去看,哪些人跟被xxxx生长得比较相象,即便是那种比较相象的,如果周围的人,包括监考老师以及监考同学,其实他也是可以发现的。我们就有一个很大的问号,我想一种可能的几个办法,也许是再一次动用某些考试的组织权力资源,比如说把某些xxx生安插到一个陌生的环境里面,这样让他有一个更好的所谓发挥的环境。

  主持人:还有一种可能就是说,也许在那里的学生们知道这样的事情,默许或者见怪不怪了,你觉得有可能吗?

  王锡锌:我觉得这种可能也会存在,因为你要想一想,一个考生能够冒名xx,替别人去考试,首先我们看到,他要能坐到考场上去xx,xx能够坐到位置上去,前面已经要经过了重重关卡,那这个重重关卡都能通过,一定是有一只强有力的大手在推动,所以我们在问这样一个问题,我们今年高考考试的规则那么严,而且力度上,我们对规则强调也是那么严格,那我们要问的一个问题就是,为什么卑鄙可以成为卑鄙者的同行者,首先就是前面各个关口都有人打通了,就像短片所说的,那徐老师就可以那么自信,只要提我名字就可以了,因为他这种自信我觉得就可能来自他背后的运作,可能已经把所有的一切到位了,在这种情况下,周围的考生可能他也知道,背后到底有多深的水,要不要去趟这混水,还是管管自己的事吧,这已经看出来了,如果说这种xx能进来的话,其实周围的人眼睛是亮的,可他们心里已经是比较灰暗的。

  主持人:是,另外曝光这件事情的中青报这位非常执著的同行两年前也是在曝光甘肃天水的xx事件,他今天跟我们的同事讲,他说这件事情虽然已经曝光出来了,但目前为止,他并不知道有相关的部门介入来调查。

  王锡锌:我们看到媒体在这个里面有一个很重要的监督作用,他们通过自己的行动,实际上是监督,也帮公众延伸他们的眼睛,监督我们这个社会特别关注的高考公平这个领域。其实记者提供的线索已经非常具体了。

  主持人:对,时间、地点、人物。

  王锡锌:没错,在这种情况下,我觉得毫无疑问首先要启动对这样一个事件的调查,因为一旦调查,到底有没有,这是一个我们需要明白。第二,如果有的话,这些xx的xx到底是到哪些地方去撞枪口了,这是第二,第三,他们去撞了枪口,结果怎么样?是平安无事,然后拿了钱皆大欢喜,还是我们到底有没有发现,我们有没有监督有效。所以现在当务之急,在这个线索出来之后,我想必要的调查启动程序,必须要出来,而且公众期待一个结果、一个说法。

  主持人:而现在的这种相对平静该怎么解释呢?

  王锡锌:我觉得这种相对平静有可能,我们上一个解读就是也许正在进行调查,我相信可能有关部门会重视。

  另外一种,如果说比较悲观的一种猜测,就是可能我们觉得这仅仅是一个市场,到底实际上有没有运作,如果没有运作的话,可能我们这个就假装它没有发生了。



郑重声明:资讯 【高考“xx”频频顶风作案记者揭露利益链条_一元问鼎教育_百度空间】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