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6-17 09:39:15 阅读5 评论0 字号:大中小
引用
的
日本的都市农业开发相对较晚,仅有30年多年的时间,但其发展速度很快,成效也非常显著。况且,日本属小农经营的国家,人均农地规模较小,这与我国的情况比较接近。因此,日本发展都市农业的做法和经验,值是我国大城市在规划建设都市农业时研究、参考。
一、 都市农业的发展背景和功能。
日本的都市农业,指包含在都市计划内农业区及都市近效的农业。都市农业发展始于30多年前在千叶县松户市常盘平地区,当时有部分农民起而反对将其农地变为建地,而反对的理由是为了保留农地,并继续从事农业经营。{zh1}政府将15.27公顷的农地保留下来继续经营农业,同时期的还有横滨市大寺町,熊本市临近的合专用主菊阳町,爱知县的常盘市等地,而后逐渐遍及全国各地。
农民反对将农地变为建地的这一做法,引起了日本政府对都市及近效农业的重视,并使得农业在都市得以保留和发展。在东京,农田和农家有20%以上分布在城市中,实现了城乡融合、城乡一体。
保留在都市中的农业并没有给农民带来丰厚的收益,于是有的农民利用部分农田建造墅出租;有的顺应都市车辆的快速增加把农地改建成了停车场;继续维持农业利用方向的农地,也必须改变以往单纯的产品生产型经营方式,寻求一种新的发展道路。另一方面,飞速发展的经济也带来了城市病,在这种情况下,都市人渴望充实的精神生活,希望有更多的休闲活动。开始时,公园式的绿地就可以满足这种需要,但是当人与自然的关系愈来愈不协调时,公园式绿地就远远不够了。于是观光农园、市民农园等“休闲型的都市农业”应运而生,迅速发展起来,深受都市居民的欢迎,农民也因此获得了较高的收益。
日本学者认为,农业的都市化地区扮演着重要角色,具有多种功能:(1)提供都市居民生鲜的农产品。以东京为例,有12000公顷农地,27000户农家,其中专业农家占15%,这些农家提供了约占东京批发市场50%左右的蔬菜。(2)绿地的机能。有关调查显示,邻绿地的住宅估价高,农地因有耕种活动估价更高。他们认为没有农业的都市,由于建筑密度过高,有令人窒息的感觉。(3)防灾及灾害发生时的疏散空间。
(4)市民农园、学童农园等为市民接触农业提供了{zj0}场所。
(5)农地为未来都市化发展预留空间。
(6)农业在都市中应属{zj0}职业之一,在多样化的职业中农业是最有趣和最有活力的产业。
(7)农地是弥补都市设施单一化的重要空间。
(8)农业具有都市“门面”的机能。在建设有“农”的都市理念中,农业以其重要角色及给都市带来温馨与魅力,而被称为都市的“后花园”。从现代化都市的建筑、文化、景观、公园绿地、行道树、休闲生活广场、田园等多方面的综合需要来看,没有农业的都市势必缺乏生机、缺乏活力,黯然失色,因此农业是都市的“门面”。
二、都市农业的形式与类型。
在日本,都市农业的形式很多,且常以不同的概念与名称出现,因时因地又有不同。如果按照所利用的资源类型划分,都市农业可分为以下几类。
1.农产品直接利用型:利用当地栽培的苹果、葡萄、李子、樱桃、草莓等规划为观光果园。
2.畜产利用型:以饲养的家禽及可爱动物如小羊、迷你猪、兔子等为主,并有饲养的牛供作挤奶表演等。
3.林产利用型:如森林公园、野营场等。
4.水产利用型:以水上活动为主,海钓、潜水、水族馆参观等。
5.农作过程利用型:让市民参与农业生产过程,如市民农园、插秧割稻旅行等。
6.文化资源利用型:以传统的乡土文化为主,如乡土文化保存馆、文化传习所、民间艺术展览厅等。
7.农村资源利用型:提供农村民宅给游客住宿,让游客体验农村生活,其中较xx的有“故乡之家”、“农家别墅”等。
如果按照都市农业的经营形态来划分,则主要有以下8种形式。
——市民农园。这是由没有农地所有权的市民承租的市区或近郊区农地而进行耕作的园地。承租者可种植花、草、蔬菜、果树或进行庭院式经营,以享受耕种与体验田园生活的乐趣;农地所有者将农地出租收取租金,平时尚可帮助忙于工作的市民照顾农田,收入要远多于自己种田,因而这是一项使委受双方皆受益的事。日本原以一、二十平方米的生产性菜园为主,自1991年前往德国考察后即开始推动二、三百平方米的体验性市民农园,并完成“市民农园整备促进法”的制订。该法规较德国的“市民农园法“更为宽松,同意在100平方米土地上建盖10平方米的木屋且供水电,并可度假住宿。惟可住宿的市民农园区,以乡村区已废耕的农地为限。日本市民农园的类型较多,依据农园承租使用对象的不同,又可分为家庭农园、学童农园、高龄农园、残疾人农园(如盲人农园)等。
——银发族农园。这是日本专为65岁以上的退休“银发族”开辟的。目的是让高龄化社会愈益增多的银发老人获得心灵的安宁,获得规律性与回归自然相结合的健康生活,体验耕种、收获、享用农产品以及把产品馈赠他人的快乐,扩大人际交往,追快往事,返老还童,达到xxxx的效果。在高龄化社会,银发族农园值得大力推动,高龄者所获得的快乐可以解决其健康、医疗与照顾等多方面的问题。
——农业公园。日本于20多年前,开始建设农业公园,将农业生产场所、农产品消费场所和休闲旅游场所结合于一体。农业公园一般依土地的地形与原有农产品种类而构成其风格特色,其中有以单一农产品构成的专业性农业公园,如葡萄公园,将葡萄园景观的观赏,葡萄的采摘、葡萄制品的品尝如葡萄酒、葡萄果汁、葡萄冰淇淋、葡萄大餐等,以及与萄有关的品评、写作、绘画、摄影、体验、竞赛与季节、床典活动融为一体。其他如水稻、果品、花卉、茶叶、桑等都可以构成专业性的农业公园。但目前日本以综合性的农业公园居多,一般在公园内规划有服务区、景观区、草原区、森林区、水果区、花卉区及活动区等,其中以果树为主体者又可称之为果树公园,以花卉为主体者称之为花卉公园,而在水果或花卉中也有以水梨或兰花为专业者,分别称之为梨公园和兰花公园等。一个农业公园的面积,因性而质与功能而异,既有迷你型如0.3公顷的水稻公园,又有几十公顷的果树公园,但大多在10-50公顷之间。在经营方式方面,既有政府经营而免费提供社会大众利用者,也有收取门票的公园。从提高经营效率、增加农民收入与减少政府财政负担方面考虑,以财团法人的经营方式{zshy}。
——民宿农庄。一个农家,也是一个很好的休闲度假场所,加之农场景观优雅瑰丽,更具吸引都市人口的魅力,因此许多农场都成为都市人口休闲度假的好去处,寒暑假还可以成为都市学童进行农村生活体验的场所。在日本,农户耕作面积比较小,但是比较突出秀丽的景色、农村文化和农副产品特色。在这些地区,农民将废戏或多余的农舍加以改造,提供给都市休闲度假者住宿,称之为“民宿”。“民宿”的住宿规模可容纳25-60人,以当地特色食物供应早晚餐,{yt}的收费在5500-6500元之间(赵过10000元以上的要缴税)。经营以家庭成员为主,有的少量雇人。业者参加旅馆公会,依旅馆法规范经营。每月接受定期指导,卫生、消防、保险等均有相应的措施。旅客投宿均通过民俗协会安排。
——观光农业。主要包括观光农园和观光农渔村,以及二者的结合。在都市或近郊地区,利用农业产业、各种农业设备及农村资源,作有计划、有组织的规划设计,并安排多种观光、采果活动,可吸引很多城市观光人口。
——农村留学。在日本,为培养青少年坚忍、朴实、健康、有正义感的人格,有许多市民把子女送到农村就读小学和中学,也有的在假期把孩子送到农村亲属家去寄宿,并参与农场作业、农村社区活动等,这就是所谓“农村留学”。就农家而言,由于接受托育孩童,可以获得住宿、伙食及照护费用的收入;在休息日或假日,家长到农村探视孩子,也增加了农户的住宿费及伙食费用的收入;更重要的是,农村的特产、农产品加工、手工艺品等也成为家长购买的对象,以带回都市分赠亲朋好友,而而提高了农家收入,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自然休养村。日本在风光明媚、景色怡人的农村或农业观光点,大力发展自然休养村,使游客不仅可观光、采果、体验农作,了解农民生活,享受乡土乐趣,而且可住宿、度假、游乐。由于游客的参与会对田间作物造成损伤,或干扰社区居民的生活,因此在自然休养村的整体设计、软硬件设施的布局、动态与静态活动的安排等方面,都特别注意与社区生活的配合,同时也强调对其加强管理。
——体验农业。发展体验农业是日本都市农业的一项重要政策。依倡导体验农业与农村生活的日本教育家所言:“清新空气是影响儿童体质的基本,在人们生长初期的几年,从纤细柔嫩的皮肤深入体内,增进身体健康,且会烙印长存。在大地上耕耘接受耕种文化洗礼,享受大地泥土气息之薰陶,累积成坚强的性格”。因此,日本特别注重孩童对农业的参与体验,使其接受农耕教育。在体验农业的规划设计上,依据不同族群特点提供不同的体验方式,其办理单位遍及乡镇公所、农协、民间企业,也有农协、公所与农民三者合作办理者。不少县政府将体验农业列为学校的教育内容,而中央的国土厅更倡导举办全国性的有关“农业、农村之教育恳谈会”,并推动教育农园、自然教室、森林旅游等农业体验形态的制度化。
三、日本发展都市农业的做法和经验。
日本都市农业的发展目标主要有三个:一是建设有“农”的都市;二是提升都市环境品质;三是增加农民收入并提高其社会地位。为推动都市农业的健康发展,日本各级政府将其列入施政计划,积极辅导支持,有关专家学者更是用心研究探讨。主要做法是:
1.有关人员定期召开学术研讨会,就都市农业发展的理论与实务问题广泛探讨,交换经验与心得。
2.出版书籍论著带动都市农业发展:就都市农业与都市计划,土地利用、农村环境,农业、农村与都市的新关系,农业与都市共生等方面问题撰写了大量论文,出版了不少专著,正确引导都市农业的发展方向。
3.主要的大中型在市,均将都市农业列入政府年度计划予以推动。
4.政府已制订“日本市民农园整备促进法”,并订有“生产绿地法”予以配合。
5.都市型城市的农协与农业推广普及部门,均将都市农业列入主要工作计划。
6.主要报纸,如朝日新闻“农的方向”专栏,经常将都市农业列为讨论话题,视其为有希望有农业。
在发展都市农业过程中,为了维护都市的秩序,推动都市农业建设与运作的规范化,日本订立了有关的法律法规,对都市农业实行严格的管理。在1969年实施《新都市计划法》时,日本将都市土地分为市街化区域和市待化调整区域,大量农地划入属于都市发展之列的市街化区域。1974年6月1日颁布实施的《生产绿地法》规定,能够有效防止公害或灾害、调和农林渔业、保全都市环境且适宜供公共设施基地使用的土地,具有500平方米以上的区域规模,经过勘察认为具备继续供农林渔业使用的市街化区域内的农地,可以列入生产绿地地区。在生产绿地地区内,允许设置农产品经营所必须的生产、集货、贮藏、处理设施,以及从事农林渔业者的游憩设施。1990年9月20日,政府颁布了《市民农园整备促进法》,规定承租市民与其承租的农园土地之间的距离,原则上在30分钟的车程以内,较大的都市可以在一个或一个半小时,东京都可达二个增小时车程的距离;农园里允许设置移动性露营帐篷、简易住宿、停车场、自来水与用电设备、农具陈列室及活动中心、儿童活动绿地广场;租借农地平时可委托出租农民照顾,并付给适当的代管费用,也可委托其收获,然后邮寄到家;市民农园的农地可以租借,一次租借期以5年为限。1991年,政府为了增加都市住宅土地的供给,修订了《生产绿地法》,要求都市农地的所有人就其农地利用方向做出选择;或者变为住宅地,或者继续耕种30年。于是全国有68.7%的农地所有人选择了前者,31%选择了后者,其余0.3%划入抑制发展的市街化调整区域。这使政府的目标收到良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