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琳工夫:福鼎先人遗失瑰宝的回归| 中国红茶网

  【引子】“白琳工夫”、“坦洋工夫”、“政和工夫”是福建的三大工夫茶,而其中 “白琳工夫”曾位列福建红茶三大工夫茶之冠。观其形,外形细长弯曲,色泽黄黑;闻其味,香气鲜纯有毫香;轻尝之,内质汤色浅亮,清新甜和。这便是素以形秀有峰、金黄豪显而闻名于世的“白琳工夫”。

  据史料记载,“白琳工夫”兴起于十九世纪五十年代前后,迄今约有150多年的历史。在1851年,董天工的《武夷志》中,就载有“工夫”茶名,说明当时已有“工夫”茶名,制法起源于福建,比安徽祁门红茶还早。当时,闽、广茶商在福鼎经营工夫红茶,以白琳为集散地,广收白琳、翠郊、石番溪、黄岗、湖林及浙江的平阳、泰顺等地的红条茶,远销重洋,“白琳工夫”因之而闻名。

  据《福鼎文史》中描述,“白琳工夫”产于福鼎市太姥山白琳、湖林一带。太姥山地势较高,群山叠峦,茶树常种于崖林之间。茶树根深叶茂,芽毫雪白晶莹。

  为了重温“白琳工夫”那悠久的历史,记者慕名来到了距离福鼎市区20公里的白琳翠郊,这里就是很多福鼎老茶人口中的“白琳工夫”兴盛地之一。

  可惜的是,在上世纪的七十年代末,白琳乃至整个福鼎就已无厂家生产“白琳工夫”,因此如今的白琳,“白琳工夫”作坊乃至企业也鲜少找得着了,而只能从翠郊古民居的文化中以及年老者口中依稀感知“白琳工夫”曾经的辉煌。

  【故事】老茶人的回忆 “英国女王曾写信称赞‘白琳工夫’呢”

  对于白琳翠郊古民居与“白琳工夫”的渊源,白琳翠郊的老人们多少都知晓一些。当记者询问一些闲坐在一处古民居门前的老人们是否知道“白琳工夫”的古老故事时,老人们都直呼:“那太多了啊!”于是大家推荐了一个叫“阿海”的老人,向记者述说了关于他们口中那代代流传的“白琳工夫”典故。

  “翠郊古民居是茶商世家吴氏私宅之一,它大致建于清乾隆年间,是清代经营‘白琳工夫’发家、富甲一方的吴氏送给二儿子成家住的府第。”阿海老人还自豪地说,“因为‘白琳工夫’,我们这里也有刘墉的墨迹。”

  据说刘墉随乾隆下江南微服私访时曾到白琳翠郊,在吴家的一个茶楼与主人吴氏偶遇,闲聊中发现彼此对茶道茶文化的见解不谋而合,此后持续了多年的书信来往,感情日渐深厚,便赠送了一副对联给吴家准。联曰:“学到会时忘粲可,诗留别后见羊何”。

  “白琳工夫”不仅名扬神州大地,在国外也曾有它的一片天地。阿海老人告诉记者,“大致是在解放前,当时‘白琳工夫’远销俄罗斯、英国,英国的女王还特意寄了封信到白琳呢,大赞‘白琳工夫’。”当记者询问是哪个时期,哪个女王时,老人也说不清了,不过他却十分肯定地告诉记者,“确有其事”。

 “白琳工夫”质量检测。

  【变迁】无心插柳 白茶改制红茶开辟新天地

  白琳之行虽让记者依稀了解到了“白琳工夫”的辉煌历史,但是由于白琳已经鲜少有人生产“白琳工夫”,对于“白琳工夫”的现状以及变迁也无法准确的获悉。于是记者来到了福鼎市区,找到了福鼎茶叶协会副秘书长张肖。得知记者是为“白琳工夫”而来时,张肖说,从她开始涉及茶叶工作起,就一直在搜集着关于“白琳工夫”的史料,她也提到了白琳翠郊“阿海”老人口中的那封英国女王寄往白琳的信件。“从我工作至今,一直有一些老茶人拜托我们在搜集史料时,一定要找到这封信,因为这是个证据,证明着老茶人们流传故事的所言非虚,更是证明着‘白琳工夫’曾经辉煌的某种程度。”

  在谈到“白琳工夫”的历史时,张肖告诉记者,在“白琳工夫”的悠久历史中,白茶改制红茶的这段变革对于“白琳工夫”应是一个至关重要的转折点。

  “白琳工夫”红茶,兴起于十九世纪五十年代前后,迄今约有150多年的历史。初用普通茶叶制造,1926年至1928年间,资本雄厚的南、广帮(南帮指的是闽南资本家金泰等,广帮指的是广东资本家厂泰等)在白琳开设茶馆,收购红茶,本地茶商则以包装精制获得蝇头小利。起初人们都认为白茶与普通茶树不同,叶厚、有绒毛,无法揉软发酵,纵能改制红茶,价格也远不如银针。

  “可是一次巧合的机遇却意外开辟了‘白琳工夫’的新时期。”张肖说。1930年,白茶停止收购。当时福州高丰茶行经理吴少卿选购一些安徽祁门红茶,正在开箱检验,福鼎合茂智茶行老板袁子卿在场,品其茶味醇香芬芳,色泽鲜红似桔,比福鼎“白琳工夫”(红茶标)尚胜一筹,袁子卿认为这和品种土壤气候有关,闽茶望尘莫及。事有凑巧,袁子卿回到福鼎时,有一翠郊茶贩名为吴德康,收购的白茶青卖不掉,未加细心管理,堆在一起发热变红,想冒充红茶出售,袁子卿见其色泽近似祁红,遂悉数收购并自行提取大白茶鲜嫩叶料试制。他先将白毫茶青放在日光下晒到六七成干,用手揉软,搓成一团团,置于茶篓内,盖以布袋,发酵三小时,抖散三小时,抖散晒干,按工夫茶操作过程,精制五十二箱,运到高丰茶行,外商一经鉴别,立时成交,得价比红茶标高一倍。白茶改制红茶的高利润刺激了上海华茶公司,于是1934年派人来白琳监制,定名为“桔红”,此为白茶改制红茶的开端,它的品质特征代表“白琳工夫”高级茶的独特风格,在国际市场大受欢迎。 “白琳工夫”红茶,以得天独厚的外形,幽雅馥郁的香气,浓醇隽永的滋味,占领了国内外市场,中外茶师谓之“秀丽皇后”,并以“白琳”和“祁红”相拼配,而在国际市场上称雄。上世纪五十年代,在全国工夫红茶评比中,“白琳工夫”以独秀外形,香高持久等特点,荣获季军。

  抗日战争暴发前,福鼎茶叶总产量曾达三万多担,但茶叶生产与国际市场的兴衰息息相关,百年来受国际政治、经济形势的影响,产销情况起落无常。解放前夕,总产下降为一万担,直到解放后在政府的重视下,才获得迅速发展。

  流失十年“福鼎白琳工夫”商标终归故土

  “其实‘白琳工夫’也有一段不得回家的尴尬局面,并且这样的状况持续了十年,导致‘白琳工夫’这个我们一直流传的xxx一直都回不了‘家’。”说到这段故事,张肖仍免不了一阵感叹,“1997年,‘白琳工夫’这个商标被四川省一食品企业抢注,当时据我们了解,四川也有个名为‘白琳’的县城,因此这个四川省企业便以这个城名作为他们食品的商标,可是这却让我们‘福鼎白琳工夫’茶农、茶企们再也没资格打出我们一直引以为傲的‘白琳工夫茶’”。

  为了挽回“白琳工夫”商标注册权,恢复“福鼎白琳工夫”品牌的历史原貌。于是我们加快原产地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对四川企业恶意抢注“白琳工夫”商标提出异议,要求国家商标局给予撤销。2007年4月至10月,国家商标局多次派人来到福鼎,对“白琳工夫”的历史渊源、生产工艺和独有特性等方面进行实地勘察、论证。同时,福鼎市工商局对“白琳工夫”证明商标的重新申报审查工作进行全面的行政指导,要求国家商标局重新裁定“福鼎白琳工夫”证明商标。

  2008年1月7日,经国家商标局裁定,福鼎市茶业协会取得“福鼎白琳工夫”证明商标注册证。至此,这块流失在外10年、福鼎先人留下的瑰宝终于回归故里。

现今福鼎“白琳工夫”包装盒样本。

  【对话】

  记者:据悉你曾经在福鼎茶厂工作过一段时间,对于“白琳工夫”的工艺应该十分了解,那么现今的整个工艺跟以往有哪些改进呢?

  张肖:“白琳工夫”全盛时期,年产量曾达1500多吨,过去制造以手工为主,质量很不稳定。新中国成立初期,在产区推广机械制茶的同时,白琳建立了国营茶叶初制厂,在福鼎建立了国营茶叶精制产,总结传统工艺,推广先进技术,为提高“白琳工夫”质量做出了很大贡献。目前,“白琳工夫”的生产,已形成了半机械化和机械化制茶,为保证品质,采取初精制连线生产,毛茶通过筛分、切细、风选、拣剔、补火、拼和等12道工序完成。其产品从鲜叶采摘,到成品装箱,各工艺掌握十分仔细谨慎,各档正茶的老嫩、粗细、长短均有一定规格,毫不含糊。

  记者:“福鼎白琳工夫”商标的重新回归,对于整个福鼎“白琳工夫”生产状况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呢?

  张肖:“福鼎白琳工夫”商标的回归对于福鼎茶企影响是比较大的,目前在全市我们已经审批了十多家大小企业进行该商标的采用,各自也在设计拟定相关的商标启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茶叶作为世界性饮料,“白琳工夫”依靠独特风格更是受到了国内外客户的青睐,因此商标的回归对以后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记者:对于“白琳工夫”这个百年“xxx”,茶叶协会是否有进一步的发展计划?

  张肖:现在的整个状况还是在试验、探讨阶段,目前并没有比较完整的计划,不过对于“白琳工夫”的发展,我们一直在努力着。而且这个产品的市场前景十分广阔,经省茶叶进口公司认定,可直接出口到东欧及东南亚国家,日本客商对此产品也十分感兴趣,拟定初期出口量达500吨,国内市场已经形成并将日益扩大。此产品开发经福建农业大学园艺系协作在技术改造和基本建设方面都得到了更新,在传统的工艺基础上加上了新的电脑控制微生物发酵,使产品更加xx。

  • 2009/09/07 --
郑重声明:资讯 【白琳工夫:福鼎先人遗失瑰宝的回归| 中国红茶网】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