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上塘栖,终尝枇杷_沙漠骆驼_新浪博客
    塘栖与枇杷,一个是余杭的一个古镇,一个是一种水果的名字,看似二者并不相干,但实质二者是那样的紧密相连。

    自古以来,也不知是从那个朝xx始,塘栖枇杷便成为了一种特殊的名果闻名于世,以至于人们只要一提起塘栖便会联想起枇杷,只要一说起枇杷便会想到塘栖。一种水果又是一个小种水果与一个地名联系得如此紧密,在这么多的地名这么多的水果当中也是少见。

    塘栖是因开凿运河以后,人们沿塘而栖,才有了这个名字,才有了这个古镇,后逐步形成了大运河边上的一个繁华古镇。据说昔日镇中大街小巷廊檐相接,河上桥梁密布,市门相向锁长虹,画舸奔云趁晚风。箫歌声喧春梦杳,两廊灯火相映溪红”,也难怪乾隆皇帝下江南时曾经多次在此上岸云游。近代丰子恺先生在《缘缘堂散文--塘栖》一文中对塘栖进行了形象的描写,“塘栖是一个镇,其特色是家家门前建有凉棚,不怕天雨。有一句话,叫做‘塘栖镇上落雨,淋勿着’”。可见以前塘栖沿河的街上都搭有凉棚,现在新修复的水北街和市南街已经开始恢复往日的景象。

    在塘栖,最有名的要数塘栖枇杷。据记载,塘栖早在隋xx始种植,已有近1400年的历史,因品种优良,品质上乘,风味独特,自唐代起便被列为贡品。由此也形成了独特的枇杷经济、枇杷文化和枇杷生态。丰子恺先生对塘栖枇杷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塘栖枇杷是有名的。在船里吃枇杷是一件快适的事。吃枇杷要剥皮,要出核,把手弄脏,把桌子开脏。吃好之后必须收拾桌子,洗手,实在麻烦。船里吃枇杷就没有这种麻烦。靠在船窗口吃,皮和核都丢在河里,吃好之后在河里洗手”。枇杷“树繁碧玉叶,柯叠黄金丸”,还因隆冬冒寒放花,洁白如玉,被历代文人和画家所喜爱,称之为“枇杷晓翠”,有不少诗文和画作流传下来。苏东坡在杭州任刺史时有“客来茶罢空无有,卢桔(枇杷的别称)微黄尚带酸”的诗句留下。画家吴昌硕创作了不少以塘栖枇杷为题材的中国画,其中有一幅题诗:“五月天热换葛衣,家家卢桔黄且肥。鸟疑金弹不敢啄,忍饥束向林间飞。”

    枇杷虽说是一个小种水果,但要江南水乡分布也很广。我的家乡屠甸虽没有成片的枇杷,但农村里零星散落的枇杷树也经常见到。这些枇杷树并不是特意种植的,而是丢弃的枇杷核自然长成的,所以品质都很差。也有记得小时候自家门前曾经有一株枇杷树,虽然结出的枇杷到了成熟的时候还是很酸,但在那个没得东西吃的年代里能吃上一个酸酸的枇杷也是一种享受。这也引来了很多同龄的小孩子趁自家人不在的时候偷吃枇杷。为了保住这很少的几棵酸枇杷,竟想出了一种吓唬人的办法,在枇杷树上挂上一块硬纸板,写上“刚喷农药有毒,不可偷吃”。但还是有不怕死的小孩来偷吃,好在没有真的喷上农药。

    五月江南碧苍苍,蚕老枇杷黄。江南农村春季养蚕时里是最忙的季节,既要养蚕又要种地,等茧子采下时农活略轻,家里也有了几分的收成,也正好是枇杷成熟的时候,家里大人都要到街上去买点东西。等大人出街上回来,四角篮子里能买回几块软糕几棵枇杷,那种享受比神仙还幸福。

    对古镇的倦恋以及对塘栖枇杷的垂涎,曾经二次来到塘栖。今天第三次又来到了塘栖。{dy}次是在07年初夏,想看看古镇只见到了正在维修之中的广济桥,想尝尝枇杷,错过了季节一棵也没有找到。第二次是去年的夏天,看到了维修中的水北街、市南街廊棚和三条半弄,但又一次错过了枇杷。幸闻塘栖枇杷节开节了,于是趁星期天约上好友一行五人赶往塘栖。这一次正逢节日,塘栖街上热闹非凡,广济桥上挤满了游人,广济桥南的整条大街两边摆满了枇杷,也让我尝了个够。所有的枇杷都是附近农民从树采下以后直接来卖的,非常新鲜。卖枇杷的农民也非常的纯朴,不管你买不买他的都由你品尝。价格也很便宜,品质{zh0}的白沙枇杷每市斤12至15元,黄毛丫头每市斤5-6元,其它品种则更便宜。

    三上塘栖,终于尝到了真正的塘栖枇杷。塘栖枇杷真是名不虚传,那种味道啊,香喷喷的,沁入肺腑,鲜甜甜的,渗入心田,一棵入口,久久回味,既尝到了那从来没有尝到过的味道,又让人回想起了童年,想起了童年曾经的味道。

 

塘栖白沙枇杷

 

塘栖水北老街



已投稿到:
郑重声明:资讯 【三上塘栖,终尝枇杷_沙漠骆驼_新浪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