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能成为苹果的日本先锋
  最近,笔者乘坐电车时颇为吃惊的是使用“iPhone”手机的人之多。而且,不仅仅是那些总是追逐新电子产品的男性,年轻女性中的用户也很令人瞩目。20多年前在笔者还是一名大学生时,苹果公司尽管被热心的“信徒”狂热地支持着,但基本上只是一家小型的、在圈内有名的电脑公司。笔者的研究室中就有苹果的“信徒”,所以研究室里Apple II、{dy}代Macintosh等产品随处可见。

  iPhone最初面世时让笔者{zx0}想到的是1999年日本先锋(Pioneer)公司推出的全屏采用液晶面板的手机。虽然这是一款电话号码可在触摸屏式液晶面板上进行输入的、在当时来说是划时代的产品,但最终却没能引起多大关注而退出了市场。之后,先锋从手机业务中撤出。

  由于有了这样的先例,所以对笔者同样是所有操作都在触摸屏上完成的iPhone又是怎样被消费者所接受的颇感兴趣,iPhone上市后的表现已是大家耳熟能详的。说实话,由于iPhone的使用感觉与此前的日本手机迥然不同,所以笔者曾认为iPhone不适合日本市场。但与笔者的预想相反,iPhone已经成功地打入了日本手机市场。让先锋和苹果得到两个截然不同的结果的原因究竟在哪里呢?

  也许年轻的读者难以想像,笔者是大学生的时候,没有鼠标的PC为主流。用键盘上的箭头键来上下左右移动光标在当时是理所当然的。因此,当笔者首次操作可用鼠标选择图标并点击运行软件的Macintosh时,心里在感慨:划时代的PC面世了(鼠标本身好像并不是苹果公司的发明)。

  之后过了很多年,发展到了现在的Mac OS X时,笔者对半透明图标的精美设计、以及关闭窗口时被吸入画面下方而消失的“Genie效果”(Genie是《阿拉丁神灯》里出现的灯神,由于这种效果看上去像是灯神被吸入灯内,因而如此命名)等留下了强烈印象。这些虽然与PC的性能及使用便利性没有关系,但使用起来却总能让人感到一种兴奋的心情。

  上述这些乐趣以及兴奋的感觉,也被iPhone一脉相承地继承了下来。每个图标的外观设计、以及通过2根手指扩大或者缩小画面的操作方法等,充满了令用户感到愉悦的元素。没事时也想摆弄一番,iPhone充溢着这样的魅力。遗憾的是,这种魅力在先锋的液晶手机上却是没有的。

  iPhone并没有采用特殊的电子元件。无论是液晶面板、还是半导体,都采用了极其普通的产品(当然,iPad及{zx1}款的iPhone 4中也有苹果公司自行制造的半导体)。但是,使用过的人都能感到与其他产品的明显差别。苹果公司的魔力就在于此。

  迄今为止,日本的工程师一直在能够体现在数字上的性能方面进行竞争,例如:将100马力的发动机输出功率增加到120马力、将10mm的产品厚度减少到8mm、将100g的重量减少到90g、甚至是将10万日元产品的成本降低到7万日元。的确,在这方面的技术实力上,日本电子厂商的竞争力并未衰退。

  但是,作为左右产品竞争力的重要因素,目前工业产品中这种可以以数字来表示的性能所占的比率显然越来越小。哪个用户还会在意手机中嵌入的半导体的性能呢?相比之下,使用起来是否有趣、是否令人兴奋这些因素左右产品竞争力的比率正稳步提高。在这方面,苹果公司无疑是现在全球最强的企业。

  不只是手机以及PC。电视机、汽车、以及其他家电产品也在发生这种变化。当今世界,画面清晰的电视机是理所应当的,不发生故障、乘坐舒适度及燃效俱佳的汽车也是理所应当的。怎样才能吸引用户选择自己的产品呢?其答案之一,可能是怎样给用户带来乐趣吧。

  最近,笔者读了凭借《长袜子皮皮》(Pippi Longstocking)以及《欢乐村的六个孩子》(Alla Vi Barn I Bullerbyn)等儿童文学作品而出名的瑞典女作家阿·林德格伦的专访。专访的书名叫《游戏,游戏,还是游戏》(日文版译名,原书名为《Las om Astrid Lindgren》),正像书名所说的那样,林德格伦度过了她充满游戏的幸福童年。她的所有作品都是从那段快乐的回忆中诞生的。

  所以,笔者虽然知道学习知识以及求职活动的艰难,但还是希望各位年轻人在学生时代能够尽情地游戏,在心中蓄积快乐和兴奋的感受。将来,这些感受必将在工作中开花结果。(记者:鹤原 吉郎)

■日文原文


■相关报道









郑重声明:资讯 【没能成为苹果的日本先锋】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