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州:汇聚酒谷能量_xiao_新浪博客


——走进中国白酒金三角(下)

□本报记者 苏冰 陶然 孔芒
5月28日,泸州老窖国宝窖池生产车间。
偌大的厂房里,数十口窖池有的整齐,有的散落。企业负责人道出原因:车间在若干老酒作坊基础上建成,最古老的已存在537年。
“中国白酒金三角的魅力在于,顺应‘向原产地集中、向xx集中、向名酒集中’的消费趋势,以跨区域整合推动产业发展,以区域品牌提升产品影响力。”6月1日,泸州市委书记朱以庄表示,泸州要力争建成 “中国白酒金三角”的核心腹地,打造“中国酒谷”品牌。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今年,泸州定下了白酒销售收入突破300亿元,酒业集中发展区率先进入“百亿园区”行列的目标。
集中,高效整合资源
这是一个神奇的城市——孕育了浓香鼻祖泸州老窖和酱香奇葩郎酒两种国家名酒,白酒产量达到全省总产量的48%。
“多”,不一定“强”。泸州对此体会颇深。
早在明代,泸州就以“酒窖比井还多”闻名。时至今日,全市拥有规模以上白酒企业92户,窖池1.9万口。传统的酒业经营“产储供销”一体模式,加重了大企业经营成本,压缩了中小白酒企业成长空间。
运用整合思维,泸州酒业集中发展区应运而生。
黄舣镇,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川南小镇,如今崛起为泸州酒业集中发展区。集中区北区车水马龙,罐装生产、包装材料、物流仓储、基酒储存四大主题园区已投入运营;在南区,全国{zd0}的白酒酿造基地建设如火如荼。
“从窖泥到瓶盖,生产白酒需要的一切,都能在这里找到。”园区工作人员介绍说。在这里,平常需要5个月才能建成的车间,45天就能建成;一条生产线每分钟灌装250瓶白酒,物流配送中心每年运送100万吨货物……
截至2009年底,园区入驻企业达74家,实现产值和服务性收入65亿元。2015年,它将以500亿元产值规模,问鼎全国{zd0}酒类产品集散地。
聚力,动静小动作大
建设拥有强大资源整合能力的白酒工业园区,泸州何以“一骑绝尘”?
“我们从2007年开始,坚持优势优先、重点突破,以必胜信念推进泸酒发展。”朱以庄告诉记者,3年多来,泸州把酒业作为跨越发展战略突破口的决心从未动摇。
由点及面,酒业发展层次分明:舞好泸州老窖和郎酒两大“龙头”,加快酒业集中发展区、“名酒名园名村”和“二郎名酒名镇”建设,着力实施酒类“小巨人”培育计划。
市一级,发展改革委组成专门班子,编制泸州酒产业“十二五”规划;工商局专门制定意见,保护中国白酒金三角区域品牌;财政拿出300万元资金,对7个区县发展白酒产业进行考评奖励,设立1亿元酒业担保基金,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
县一级,每个区县都明确白酒产业发展战略目标。“打造中国优质白酒产业大县”、“建设以郎酒为龙头的酱酒集群”……你追我赶的比拼氛围已经形成。
企业一级,泸州老窖全力投入泸州酒业集中发展区建设,创造了企业投资管理大型工业园区的新鲜经验,并取得显著效益;郎酒集团勇挑重担,“二郎名酒名镇”建设全面启动。
今年初,四川省建设 “中国白酒金三角”工程在泸州市启动,数个重大工程在启动仪式上集体开工。
展开,传播区域品牌
“郎酒要成为中国白酒产业的一面旗帜,必须有自己的亮点,这个亮点就是二郎名酒名镇。”
5月28日,在赤水河畔郎酒集团,“二郎名酒名镇”建设指挥部负责人衷一斌向记者道出企业发展与地方繁荣之间的内在逻辑。这项工程预计耗时8年、投资20亿元,将把二郎镇打造成“世界{yl},中国{dy}”的白酒名镇。
泸州市启动的“名酒名园名村”建设,设立了 “四川省泸州老窖集团现代农业开发区”,总面积近100平方公里。覆盖黄舣、弥陀、分水岭3个乡镇共27个行政村,集中连片建设10万亩高粱基地。通过xxxx带动,率先实现城乡一体化、工业农业园区化、村落居民近郊旅游化,带动当地农民快速增收致富。
从“二郎名酒名镇”,到“名酒名园名村”,泸州市打造白酒区域品牌、实现“三化联动”的着力点,最终通过“中国酒谷”这一品牌,与“中国白酒金三角”紧密衔接。
3月16日,“中国白酒金三角·首届泸州酒业博览会”在泸州酒业发展区成功举办,国内外7000余人参会,标志着泸州正升级为生产、营销、流通并重的白酒重镇。
“中国酒谷”品牌,伴随着泸州与全国、全世界日益紧密的联系,加速传播。

郑重声明:资讯 【泸州:汇聚酒谷能量_xiao_新浪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