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白酒
常州乡下,武南地区,中吴要辅,八邑名都。春秋时期,即有遗迹。
这样一个物华天宝,文史汪洋的地方,传统节日最能体现文明的传承。端午节也不例外。
虽是水乡,早些年也是河湖纵横,但武南地区的端午节,至少,我这般年纪的人,是没见过端午节赛龙舟的。那只是在书上读到过。
最能体现文明传统的,是食品,那是大音希声般的文明,已经渗入骨髓,所以容易被人遗忘。
武南端午节还是充分呈现了鱼米之乡的地方特色:上好的芦苇粽叶、优质的糯米、以及过去乡村里家家户户都有的如今城里人稀罕的土鸡蛋,都是端午食品{zh0}的材质。
甜白酒就是由优质糯米酿成的佳品,是武南地区过去端午节最重要也是最xx的食品之一。
就像粽子一样,很难想像,没有甜白酒,还叫过端午。他们与煮鸡蛋一起,算得上是秤不离砣砣不离秤的。
就像宗教仪轨一样不可或缺,哪怕最穷的时候,多少也要做一些,有了他们,才算过端午节。
过去家里都是母亲做甜白酒。
甜白酒的材料很重要,除了上好的糯米,还要酒药子要好。
有的时候,碰上药引不行,手艺{zh0},也难以酿出上好的甜白酒。
把糯米洗净,用柴火煮成糯米饭,稍凉,把酒药子混入糯米饭,拌好,盛起,装入陶罐或瓦罐中(也有不讲究的,直接用搪瓷脸盆了事,那就实在不咋样了)——与冬天做米酒用大水缸不同,甜白酒一般做的不多,所以用的罐不大,可能一是糯米产量小,二是天热,那个年代不易储存,做多了容易坏,自然,也有可能是因为生活条件的限制。
装入罐之后,通常要在罐里的糯米饭中央,挖个洞,倒些凉水,俗称“破水”。
破水名字难听,却是做米酒过程极其重要的工艺,它决定了酒质的好坏。
通常来说,水破的越少,酒产量越小,酒度数越高,容易醉人。水破的越多,酒越淡,好上口,不易醉。
破水之后,要把瓦罐封盖起来,外面用破被子或破棉衣包扎起来,等他发酵,直到米酒渗出,糯米泡软,酒香满屋。
与冬天米酒不一样的是,甜白酒主要不是喝酒,而是吃被酒泡软的糯米,其实就是酒糟,只不过,此时还不算真正的“糟”。
虽然工艺简单粗糙,甜白酒清冽润甜,大人小孩都能吃,连孕妇也能吃。
不过,吃多了,也会醉人的,而且一旦真醉了,却是不易醒的。
小时候看白蛇传,我一直以为让白素贞现原形的雄黄酒,就是甜白酒。后来才知道,雄黄酒原来另有出处。我们的甜白酒跟这伟大的功用是无关的。
心里长舒一口气。
其实其他地方也有甜米酒。比如湖北孝感,比如四川的醪糟,味道有类似之处。
不过,这些年走南闯北,尝多了,却并没有觉得外面的这些甜米酒有老家甜白酒的味道。
确实没有。
套用斯宾格勒的说法就是,土地有一种神秘力量,人们在那里住过,便会受其影响。住越久,它便将每一个人缠住越久。
于我而言,这句话具有真理性。
已投稿到: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