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大阪:不一样的“谁污染,谁治理”_刘莹_新浪博客
战后,日本的经济飞速发展,在大阪掀起了工业化的浪潮。由于监管上的漏洞,工厂废水往往不经处理就直接排入淀川河中。淀川河的生化需氧量(BOD)指标从1950年xx始急速上升,至1960年代达到顶峰,“BOD指标越高,说明工厂废水污染越严重。”清水说。“在大阪,许多人因此患上了呼吸系统的疾病。”大阪府国际交流课长上山英明介绍,“不少民众在这一时期走上街头游行,要求政府治理环境污染。有的甚将政府和企业推上了被告席,官司一打就是四十年。”
1958年,倍感压力的政府成立了淀川水质污染防治联络协议会,历时半个多世纪的大阪水污染整治工程由此拉开序幕。秉承“谁污染谁治理”的理念,大阪环境整治工程{dy}炮直指“排污大户”企业和工厂,1967年,日本《环境污染防治基本法》出台,而大阪府在国家标准的基础上制定了更为严苛的地区排放标准,并强行规定企业和工厂必须拥有自己的污水处理系统,不得将未达标的工业废水直接排入河中。一旦违反规定,企业需要支付高昂的罚金,甚至有可能被勒令停产整顿。在上山英明看来,这一规定对控制工业废水非常有效,“不少工厂因违反规定被关停或倒闭。”
郑重声明:资讯 【日本大阪:不一样的“谁污染,谁治理”_刘莹_新浪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