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2010年高考试文综地理真题(安徽卷)详解_地理新天地_新浪博客

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安徽卷)文科综合地理详解(word高清地图重绘
{dy}卷(选择题   共128分)
本题共32小题,每小题4分,共128分。在媒体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zfh}题目要求的。
  《安徽省应对气候变化方案》提出,安徽省应对气候变化面临巨大挑战,必须加快推进产业结构化升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图6表示1962年~2007年安徽省年平均气温变化。完成23~24题。 23. 1962年-2007年,安徽省平均气温变化的总体趋势是
  A.降幅超过升幅                            B.逐年上升
  C.升高约2.1℃                             D.波动上升

【解析】:考查读图判读分析能力.从图中可以看出,1962-2007年,安徽省年平均气温变化的总趋势是波动上升的,升高了1°C多.
【答案】:D
24.气候变化对安徽省地理环境的影响有
  A.各地的生长期缩短                        B.低温冻害损失减小
  C.极端天气事件增多                        D.xx湿地面积扩大

【解析】:考查气候变化对地理环境带来的影响。根据图中气温变化,可以看出,气温升高,各地的生长期将增长;但是却更易受低温冻害影响;而由于气温升高,蒸发增加,气候将变干,xx湿地面积将缩小。
【答案】C
  今日水资源严重短缺西安市隋唐时期用水充足,有“陆海”(指湖泊和沼泽很多)的美称。图7十一古长安(今西安市长安区)“八水”位置。完成25-26题。

25.“八水绕长安”德地质成因之一是渭河平原地壳
  A.水平诸断      B。褶皱凹陷    C. 断裂陷落     D。水平张裂

【解析】此题考查地质作用及地貌。渭河平原为断裂陷落的地堑。
【答案】C
26.古长安“陆海”今日不复存在的重要原因是
  A.秦岭北坡森林植被被破坏      B。渭河流域水体污染严重
  C.渭河下游汛期水位上升        D.秦岭难坡耕地面积增加

【解析】:此题考查环境问题的产生。由于人类活动的加强,人们为了要开垦荒地,增加耕地,大量破坏了植被,使得古长安“陆海”不复存在 .
【答案】A

  目前我国每年需要通过远洋货轮进口大量铁矿石。图8所示区域是我国重要的铁矿石进口地。完成27-28题。27.7月份将该地铁矿石运往上海,货轮在航行过程中总体上
  A.顺风顺水     B.顺风逆水          C. 逆风顺水           D.逆风逆水

【解析】:此题考查读图判读分析能力.根据图中经纬度可以看出,此区域为澳大利亚西北部.该地铁矿运往上海,轮船在航线过程中需要经过北印度洋,利用北印度洋的季风洋流,7月盛行偏南风,所以总体顺风顺水.
【答案】:A
28.图示区域铁矿开采引发的生态环境问题主题要是
  A.森林锐减     B. 土地沙漠化           C.土地盐渍化          D.物种灭绝

【解析】:此题考查区域生态问题.由于此区域地处南回归线附近,气候干旱,铁矿石开采会破坏植被,导致土地沙漠化.
【答案】B.
   11月22日,某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在观测房屋采光状况时,发现甲楼阴影恰好遮住乙楼三层中部(如图9所示),在甲楼顶层GPS测得纬度为31.8366 º、经度为117.2179 º、高度为96m。 29~30题。

29.隔25小时再次观测时,甲楼阴影可遮挡乙楼
  A.二层西部    B.四层东部         C.五层西部.        D七层东部

【解析】考查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根据材料和图可以看出该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位于北半球,隔25小时再次观测时,太阳直射点往南移动了,高度角减小,影子向楼上移动;且太阳向西边移动,所以甲楼阴影将向东移动。所以选B。

【答案】B
30.此后一个月内
  A.法国进图冷饮畅销期  B.广东省进入雨季  C.澳大利亚播种冬小麦  D.云南省昼短夜长

【解析】此后一个月,即12月22日,为冬至日。法国、广东省、云南省均位于北半球,澳大利亚为南半球。所以AB不对;澳大利亚播种小麦的时间为3—5月,C不符合。所以选D。

【答案】D

  石英是一种稳定物质,广泛存在于岩石、沙头中,深海沉积物中的石英短时期内不会自生自灭。图10北太平洋沉积物种中石英行量分布。完成31——32题。 
31 北太平洋沉积物中的石英主要源自
  A 北美西部荒漠地区              日本东侧海底火山
  亚洲内陆荒漠地区              北美西侧海底火山

【解析】:考查风力作用与地貌.根据题意可知,北太平洋沉积物应当为风力作用的结果,从图中可以看出为中纬度盛行西风的结果,所以选C

【答案】C
32  石英粉尘从源地到达北太平洋主要通过
  A 大气环流    B 大洋环流     水循环      岩石圈物质循环

【解析】此题考查自然环境的物质运动.石英粉尘的移动是风力作用的结果,是大气环流的结果.

【答案】:A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172分)
33.(28分)根据材料和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国家《纺织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指出,我国纺织服装工业产业布局不尽合理,80%的生产能力集中在沿海地区。鼓励中西部地区发挥资源优势,承接产业转移,发展纺织服装加工基地。
 材料二:《安徽省人口发展“十一五”规划和2020年远景目标》指出,2005年全省外出人员达1000万左右。把人口发展纳入城乡经济、社会规划统筹考虑,利用区域规划引导人口有序流动和合理分布。

                      安徽省部分人口迁移及承接部分服装加工基地示意图(1)分析图示服装加工基地转移和人口迁移的原因。(15分)

【解析】考查工业区的变化和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服装加工基地,需要大量廉价的劳动力和土地.安徽与广东等省相比,原材料劳动力水土地能源等供给充足,生产成本较低,具有这些优势;加之广东等省产业结构升级换代,生态环境压力增大,安徽对外交通日益完善,市场广阔,政策扶持力度大等因素的影响,所以服装加工基地向安徽转移.而广东等省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就业机会多,经济收入高,教育医疗等社会保障体系完善,是人们向往的地方.所以人口向广东等省迁移.
【答案】安徽与广东等省相比,原材料、劳动力、水、土地、能源等供给充足,生产成本低;广东等省产业结构升级、生态环境压力增大;安徽临近沿海发达地区,对外交通日益完善,市场广阔,政策扶持力度大。与安徽相比,广东等省经济发展水平高,就业机会多,收入水平高,教育、医疗等社会保障服务体系完善。

(2)据此说明产业转移对安徽省未来人口迁移和城市化的影响。(13分)

【解析】考查产业转移的意义.产业转移有利于地区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吸引大量人口的迁入,从而加快城市化进程,提供城市化水平.
【答案】:安徽的工业化进程加快,就业机会增加,收入水平提高。向发达地区迁移的人口减少,其他地区人口迁入增加。省内农村人口向城镇迁移加快,城镇规模扩大,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

34.(32分)根据材料和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地理环境是一个整体,一个区域地表形态的变化往往受另一个区域物质运动的影响。某区域不同时期海岸线位置示意图

(1)描述图示期间该区域陆地变化特点,并指出其泥沙主要来源区。(10分)

【解析】考查区域地理环境的变化及其原因。从图中可以看出由于黄河流经黄土高原,携带大量泥沙进入下游入海口,由于流速减慢,泥沙不断沉积形成陆地。所以该区域陆地面积在不断扩大,并且不断向东北方向扩展;由于泥沙不断在增加,所以延伸速度越来越快。
【答案】陆地面积扩大;向东北方向扩展;延伸速度越来越快。黄土高原。
(2)泥沙主要来源区哪些气象灾害会加速该区域陆地面积变化?为什么?(10分)

【解析】考查黄河的泥沙主要来自黄土高原,容易受到暴雨、洪涝等灾害的影响。由于黄土高原土质疏松,植被稀少,地形破碎,沟谷发育,坡度大,暴雨和洪水对地表的侵蚀强度大,形成的径流搬运能力强,携带大量泥沙,在该区域沉积。
【答案】:暴雨、洪涝  黄土高原土质疏松,植被稀少,地形破碎,沟谷发育,坡度大,暴雨和洪水对地表的侵蚀强度大,形成的径流搬运能力强,携带大量泥沙,在该区域沉积。

(3)简述该区域或泥沙主要来源区如何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12分)

【解析】:考查黄土高原国土整治。针对黄土高原的生态问题,要加强农业生态环境建设,实现农业综合开发,转变经营方式,优化产业生产结构等。
【答案】: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如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改善排灌条件、推广节水技术和优良品种等;加强农业生态环境建设,如退耕还林还草、保持水土、治理盐碱地和风沙地、建设农田防护林网,实现农业综合开发,转变经营方式,如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延长产业链等;优化产业生产结构,如农林牧渔相结合、宜林则林、宜牧则牧等;加强农业生产专业化、地区专门化,如建设各种商品农业基地等。

 

郑重声明:资讯 【[转载]2010年高考试文综地理真题(安徽卷)详解_地理新天地_新浪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