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康林:《中国档案史专题研究》批注式阅读 (4)_小方_新浪博客

文章来源:

 

第四章 中国古代档案管理制度研究

    题目批注:通观全章可知题目中“档案管理”是广义上的档案管理,即相当于一项工作,包含了档案的收集、整理、保管、鉴定、利用等环节的。“制度”一词指档案管理过程中的一些规则、模式、方式等。

1、读《商代档案管理制度研究》

   批注一。P220收集制度线索:

胡康林:《中国档案史专题研究》批注式阅读 <wbr>(4)

   批注三。P221批:整理制度即整理规则,作者从外部的载体(指将甲骨档案和其他载体档案区分开来)、内在的状态(指有无用途和已用或备用来整理甲骨档案)以及贯穿的时间(指按世代对刻辞甲骨档案进行分类整理);另此文所讲整理xx于分类规则,对其他方面的整理规则欠述。

   批注四。P222“商代档案的保管制度”笔者重新拟一思路:保管制度可分保管机构、保管人员和保管方法等论述,而作者文中所论及的保管制度分为“商代档案的存放方式”和“商代档案分歧保管制度”而论,笔者将其纳入保管方法主旨之下。

   批注五。P224“商代档案利用制度”旁批:档案利用制度可分档案利用主体、利用规则和利用方式而论,作者是从利用方式而论的。另笔者将作者“(三)验证卜辞”与“(四)查阅利用”两段合为“查考利用”,二者实为论及一事也。

2、读《西周档案管理制度研究》

   批注一。P228题目旁批:该节主论西周档案收集、分类的一般制度,兼论副本制度、呈报和检查制度及金匾制度的特色制度。重点凸显,主线明了。

   批注二。P228“周代档案收集制度”旁批:作者仅论及收集时间规则,而对其他方面,如收集方式、地点、人员、方法等未加以论述,虽以时间系收集制度,其中隐含了收集的其他规则,但笔者觉得仍需予以说明。

   批注三。P229眉批:作者引证之材料毫不见“档案”或“收集”字样,然而所引用知内容确系收集规则,由是给吾一启示——吾等为学需下身功夫,决不能浮于表面,要能于无形中见真章。

   批注四。P229“周代档案分类制度”旁批:笔者对作者标题重拟为“周代档案保管制度”下统“保管机构”(如宗庙、太史府、盟府等)、“保管人员”(如太史、小史、内史、外史、大司徒等)、“保管方法”(如分类、材料等)等层次。将作者分类之法提入保管方法的层次,而将保管场所和保管人员从文中单列出来。

   批注五。P237尾批:副本制度、呈报和检查制度及金匾制度属于周代一种特色制度,笔者认为论述这类制度,一是要考源,二是要论演化,三是要论价值。文中作者对考源作的较好,而对其演化及价值论述教略。

3、读《唐代档案管理制度研究》

   批注一。P238题目旁批:该节以形成和保管阶段析之,线索脉络甚晰。但笔者认为需辨析文书处理制度与档案管理制度,文中用了过半的篇幅论及文书处理过程中的制度,如斯笔者认为题目可拟为“唐代文书档案管理制度研究”。在传统档案管理中,文书和档案是需要区别对待的。

   批注二。P239“用纸制度”旁批:作者侧重论及用纸种类,笔者认为还可略述用纸的制度规定,如用纸来源、用纸规格等。另笔者拟“载体制度”,下统“用纸制度”、“笔墨制度”、“书写制度”等层次,而扩充作者所论。

   批注三。P244眉批:作者“形成管理阶段”所辖共10个层次,一是内容多,二是作者层次安排上无规律可循,藉此笔者重新思路——首先将形成阶段以时系而分为三个阶段(正式行文前的制度、行文过程中的制度、行文运转制度),其次将作者所列10种制度分别归入其中。如行文前的“载体制度”,行文中的“‘四禁’”制度、“避讳和平缺制度”、“誊写、用印和折迭制度”、“一文一事制度”等,行文运转制度的“执论制度”、“签押、判署制度”“贴黄制度”、“邮传制度”、“收文处理制度”等。

   批注四。P244“归档制度”线索批语:此段从“一文一事”、“标记、盖章和登记”、“归档时限”三方面的制度而论述。

   批注五。P245“勾检制度”旁批:此段论述线索最为明晰,首论中央勾检部“尚书省”,次论地方勾检人“文书官”。论述具体工作时,又分“勾检对象”、“勾检内容”、“勾检步棸”而论。

   批注六。P245“文书的保管与移交制度”旁批:此段所论重点有二,一为保管技术和时限,二为新旧官员交接时的文书移交制度。然细思之,觉所论事项欠缺。首先保管技术本身并非制度,可纳入保管方法而论,同时保管制度可论及保管人员、机构等方面;另文书移交制度作者所论xx于新旧官员接替时,而对机构之间的移交未论及。

4、读《宋代档案管理制度研究》

   批注一。题目旁批:此节以点带面,能窥其概貌,但非全貌,若著述成书,显然此节不能等同于宋代档案管理制度。另笔者将题目拟为“宋代文书档案管理制度”。

   批注二。P252总结性批:“公文制度”统摄五方面:一、公文书写的标准化(公文用纸、用字制度;公文格式的标准化);二、一文一事制度;三、誊抄制度,四、公文用印制度;五、公文邮递制度。笔者觉其中用印制度论述{zj0},对用印的各方面都做引证性的论述,对用印规定、改印规定、代印规定、印记监造、使用期限、滥用的惩罚等方面都做了论述,引之有据,论说充分,但同时当思《庆元条法事类·文书门》是否为真实可靠之史料。

   批注三。P252“公文邮递制度”旁批:笔者将改标题拟为“公文运转制度”,下摄“誊抄时限、传递时限、上报时限、承办时限、催告时限、邮递制度”等层次。

   批注四。P254“档案鉴定、销毁制度”旁批:笔者标题拟为“档案鉴定制度”,鉴定本已隐含保存和销毁之意。

   批注五。P256“档案保管制度”旁批:①此段论及的保管机构、保管人员、保管方法是否还有其他方面?②“档案借阅制度”改拟“档案利用制度”,而扩充其内容;③作者“关于档案违法行为的处罚”下论及毁失档案、质卖档案二层次,笔者改拟之为“档案法规制度”,下摄毁失档案、质卖档案、串改档案等。

5、读《清代奏折制度研究》

   批注一。P258题目旁批:此节以皇帝朝代系之,论述甚明。奏折演化之历程:雏形为明朝之章奏,清仿其制而分题本和奏本;题本用印而论公事,奏本无印而谈私事;题本与奏本同发展,沿至顺治而为奏折制度。

   批注二。P267“清代奏折的保密特点”旁批:此段以奏折之生命周期为纲而论,线索分明。作者论及了形成初期对缮写人的保密要求、传递过程对传递者及方式的保密要求、阅览期间的保密要求。从奏折的运行生命周期来看,作者所论还缺阅览后的保密要求。(康熙时期)

   批注三。P270“(三)完备保密制度”旁批:作者仅论及奏折转接过程之保密,而未能梳理整个运转过程的保密制度之完善。此段可合于“(六)严格奏折的传递制度”,二者同论运行过程中的保密、严格之要求。(雍正时期)

   批注四。P276总结性批:读雍正王朝的文书档案制度便可窥雍正为帝王之行事作风。(雍正时期)

   批注五。P277“1.奏折制度的进一步完善”旁批:此标题与后面的层次明显不符,当列入首段做总述,下摄“奏折内容的制度化”、“奏折格式的统一化”、“走着传递的制度化”三个层次。

  批注六。P278要点批注:嘉庆之功——制止凡所上奏折于皇帝御批前需抄送军机处的规则;光绪之功——改题本为奏折。另作者若能将嘉庆以后之历代皇帝对奏折制度的影响做简略论述甚好,即使没有改进亦可标明,如此才不至于有线索中断之感。

6、读《副本制度考》

   批注一。P280题目旁批:观此节作者所引用文献,觉研究副本制度之成果颇丰,若作者能对前人研究之成果略微梳理,而对比研究之,其可为一善事。

   批注二。P282“副本制度的发展”旁批:此段作者所论之朝代不完整,副本制度发轫于周代,其后历朝历代必有所演化,此文可略谈各朝发展之特点及变化。另作者引用文献颇多,于此可对前人研究副本制度分门别类做一梳理。

   批注三。P286“副本制度的历史作用”旁批:笔者重拟为“副本制度的价值和作用”,于副本运行期间主要发挥“提高效率、查考利用、补缺备失、凭证依据”等作用,于后代则主要发挥“史料价值、编史修志、促进档案事业的发展”等作用。而史料价值和编史修志则有重合之部分。

   批注四。P288“第六……”旁批:此段论述可谓犹抱琵琶半遮面,一个长句后方明作者所论为何,此段笔者拟一段旨句“史料价值”。

7、读《奏本制度考》

   批注一。P289线索批:奏本始于秦;汉承秦制而名目异,效用文采兼有;宋代奏状权限和人员范围扩大;明朝奏本繁琐,题本现而格式定;清题本地位显,奏本地位消。综观可知此线索缺了不少朝代,笔者认为做档案史重在理清线索,若目前没有研究成果亦可略作说明,不应无所提及。

   批注二。P292“奏本的规格体式”旁批:此段所论涉及字数、行格、用字等规格和体式,但文中仅论及万历、顺治、雍正时期之特点,其他朝代文中未论及。

   批注三。P293“清代奏本的处理程序”线索批:

   ①通本:由地方经通政司使传内阁的奏本称为通本。

   通政使司:审阅:制度、格式、时间规范与否→制作副本:三份(存案、有关部院、六科查考,后来又加一分送起居注馆。

   内阁:汉本房接收:收纳登记、翻译贴黄→满本房接办:缮写校对→满文本章满本房直接办理;满汉合璧格式后与通本交内阁汉票签处草签。

   ②部本:六部本章的及各院府寺监衙门本章附于六部之后,称为部本。

   汉票签处:校阅、草签、缮写、正签。完后转批本处。

   批本处:呈递、披红。完后转红本房。

   红本房:转发批本处处理的“红本”于六科,年终汇总红本回缴内阁。

   六科:分发各科,正抄和外抄,后发于各关系衙门办理。

   批注四。P295尾批:此篇奏本制度论述甚为明晰。需辨析一问题:奏本制度考与档案史的关系为何?考查奏本制度对档案管理有何作用与价值,是否更适合在文书制度中作探讨?

8、第四章总结性批语:

   此章论述中国古代档案管理制度,该书未论及的朝代于《编余录》可见。综观作者此章所论,各篇写法不一,各有特色,或以档案管理制度内容系之,或以朝代系之,或以特殊制度系之等等。对历代档案管理制度亦可做一表格式对比梳理,从表格中窥见其发展历程及变化特点。另外笔者思考几个问题:一、古代档案管理制度研究价值和意义究竟为何?书中对该内容论述不多。二、古代档案管理制度和文书制度区别何在?书中部分章节实则论及的是文书处理制度;三、对一些特殊的文书档案制度的具体论述,如副本考、奏折考等,是否属于档案管理制度的探讨范围?四、以史的角度,即档案史的角度论档案管理制度的任务和方式是什么?该不该从空间和时间对其线索予以梳理。

                                ——行者 整理于2010-06-10

已投稿到:
郑重声明:资讯 【胡康林:《中国档案史专题研究》批注式阅读 (4)_小方_新浪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