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此文刊登于《养生博览》总第9期)
摘要:虚静养生之所以对人的身体和心理产生良好的效用,关键就在于“气”的固守和训练。归跟结底,人与大自然之间联系的渠道是“气”,而养生就是“养气”。所谓的“气”,其实就是“虚”,也就是道家所提倡的“虚静”的境界。庄子虚静养生,是人追求本真自我,追求精神自由的方式,是“道”的具体体现。
关键词:虚静养生 逍遥游
气
庄子虚静养生观,是庄子哲学思想的具体体现,也是庄子人生观、价值观、宇宙观、生死观的间接表达。庄子虚静养生观,是从对“逍遥游”的具体描述开始的。而“逍遥游”,则是养生的{zg}境界。
庄子笔下的“逍遥游”是指人的精神漫游。逍遥游,是体道者的形象表达。而体道,是一种很好的养生活动。《庄子》中的体道者,多是以圣人、神人、真人、至人的形象出现的,如:“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绰约若处子;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其神凝,使物不疵疠而年谷熟。”(《庄子·逍遥游》)“至人神矣!大泽焚而不能热,河汉冱而不能寒,疾雷破山飘风振海而不能惊。若然者,乘云气,骑日月,而游乎四海之外,死生无变于己,而况利害之端乎!”(《庄子·齐物论》)“古之真人,其寝不梦,其觉无忧,其食不甘,其息深深。”“古之真人,不知说生,不知恶死。”(《庄子·大宗师》)“故圣人有所游,而知为孽,约为胶,德为接,工为商。圣人不谋,恶用知?不斫,恶用胶?无丧,恶用德?不货,恶用商?”(《庄子·德充符》)
此处的“游”,具体到真正的养生方式,即是指所谓的“心斋”,和“坐忘”。何谓“心斋”?“若一志,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气。听止于耳,心止于符。气也者,虚以待物者也。唯道集虚。虚者,心斋也。”(《庄子·人间世》何谓“坐忘”?“堕肢体,黜聪明,离形去知,同于大通,此谓坐忘。”(《庄子·大宗师》){zh1}达到的目标是“抱朴”和“守一”,是“朝彻”和“见独”。这里的“累”,是现实对人的精神束缚,是种种不称意和不如意,是精神的困顿和锁窒,是形形色色物质的诱惑和欲望的牵制;这里的“忘”,是“物我两忘”,是“离形去知”,是“忘礼乐”、“忘仁义”,是“心如止水”,“形如槁木”,是一种精神上的成功超越。反观自我,抛却外物的干扰和破坏,进入宁静恬淡的素朴境界,做到面如死灰,形如槁木,不为外物所累,不为外物所伤,只与天地之间的气息相通,于吐纳之间进入纯粹的宇宙核心,得到最为本真的自我,也就是所谓的天人合一的“大化”境界。怎样才能顺应自然规律,遵循阴阳之理,以求颐养天年,健康长寿呢?庄子说:“若正汝形,一汝视,天和将至;摄汝知,一汝度,神将来舍;德将为汝美,道将为汝居。”(《庄子·知北游》)意思是端正你的形体,集中你的视线,xx的和气就会自然来到;控制你的欲念,专一你的思考,精气便会为你潜藏。能藏守精气,就叫“德”,德会使你的形体优美,这样,你也就掌握了xxxx。此处的“道”,也就是养生之道。人只有保持平静和宁静的状态,才可以保持住自己的真气,也就是“精气神”。这种“静”在老子的眼里是:“守静笃”,在庄子的眼里就是“止”的境界:“人莫鉴于流水,而鉴于止水,唯止能止众止。”这里的“止”就是“静”。“圣人之心静乎!”“夫虚静恬淡寂寞无为者,天地之平而道德之至。”“虚则静,静则动,动则得矣!”(《庄子·天道》)
因此,简而言之,养生的xxx的方式是: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也就是无所欲求,恬淡无为;朴素生活,宁静守拙,达到物我两忘的“天人合一”的境界。
这种“天人合一”的境界体现在很多修身养性的生活方式和锻炼方式上,如人们日常生活中所从事的一些艺术活动,如音乐和绘画等;人们现实生活中所有可以使人休养身心,放松自我的活动,如郊游、养花、种菜、下棋、打xx、编织毛衣、刺绣、缝纫、做家务等,都可以归为虚静养生之列;其他一些典型的体育活动,如气功、瑜珈、太极拳、五禽戏等中国民间的体育项目或武术项目,也可以归为虚静养生之列。虚静养生的主要特点是:以气息与大自然进行交流,反观自我,放松身心,进入大化的境界,彻底忘却外部的存在,寻找自己本真的自我,达到精神自由的状态,从而更好的陶冶性情,休养身心,颐养天年。
体育虚静养生方面,气功和瑜珈术的修炼暂且不提,此处拿五禽戏为例。中国古代圣贤模仿五种动物发明了五种锻炼方法——五禽戏。他们通过模仿动物的动作来调整人体五脏六腑的功能,这些动物分别是:龙、虎、熊、鹰、猴。在《庄子·刻意》篇中首次提到人模仿动物的动作,与天地之间共吐纳,和气而为养精气之道:“吹呴呼吸,吐故纳新,熊经鸟伸,为寿而已矣。此道引之士。养形之人,彭祖寿考者之所好也。”成玄英《南华真经注疏》:“吹冷呼而吐故,呴暖吸而纳新,如熊攀树而自经,类鸟飞空而伸脚。斯皆导引神气以养形魂,延年之道,驻形之术。故彭祖八百岁,白石三千年,寿考之人,即此之类。”吴尚先《理瀹骈文》:“呼吸纳新,熊经鸟伸八字,即导引法也。”《三国志•华佗传》所云五禽戏能“除疾兼利蹄足,以当导引”。杨上善《黄帝内经太素•遗文》称:“导引,谓熊经鸟伸、五禽戏等,近愈痿辟万病,远取长生久视也。”王冰《补注黄帝内经素问》“导引,谓摇盘骨,动肢节。”
适当的运用思维、集中、观想,在五禽戏中有着重要的作用。集中和观想是使人的心和身统一,以至身心可以作为一个单位或整体来运转。将人的身体与某一特定的动物形象统一起来,又会使人生理和心理状态加强,最终达到强身健体、调节身心的目的。当人在练习“五禽戏”的时候,他的意念必须集中注意在所模拟的动物体态上,一旦意念散乱则必须立即停止练习,否则将有害无益。在锻炼中,呼吸是至关重要的开首动作,先与大自然用“气”来交换彼此的感应,然后再去模仿大自然当中某一类动物的动作,就会使自己很容易就进入大化的天人合一的境界,从而达到更好的锻炼和养生的目的。
艺术虚静养生手段有很多,其中包括音乐、绘画、雕塑和刺绣等。音乐和绘画给人带来的短暂的沉迷、陶醉和痴狂,是一种{jd1}的精神自由的状态,是一种超越有限时空的精神漫步,使人与超时空的“道”合一,进入“天人合一”的“半人半神”的虚静境界,回归到最本真的自我,找到自己存在的{zj0}状态。海德格尔所提倡的“存在的澄明”,所谓“神遇”与“天地神人合一”的诗意指的也是这个意思。如绘画和听音乐(演奏音乐)这样的虚静养生方式,都是人反观自我、寻找本真、自适随性、放松自我的存在方式。宗炳所提出的“澄怀味象”与此异曲同工,此处的“味”,其实就是“道”。“澄明”和“澄怀”,指的就是虚静的审美境界和宁静的心灵状态。
体育养生、艺术养生之外,还要重点提一提生活中其他的虚静养生之法。我把这六种最能找到自己,最能很清晰的聆听到自己内心最深处声音的方法叫“六样入境法”,它们分别是:养花种菜、郊游远足、编织刺绣、摘菜剥豆、乘车划船、抄书打字等。其实远远不止这六种,因为凡是能使自己忘记外物的存在,进入宁静的大化境界的日常活动,都可以被称为“入境”。“入境”,意指最能让自己抛开周遭一切乐与悲,进入的一种不知喜乐不知悲苦的“大化”境界。也就是进入虚静的精神状态。打字,不是指有思维的动作,比如创作,写心情,构思等,这里所说的打字,是指前边放一现成的资料,照着它一个字一个字的复录。此时,大脑几乎是没有任何动作的,打着打着,你就会进入一种境界。一个字一个字,把精神上的浮躁和铅华、把杂乱多余的情绪,一丝丝一毫毫的鳞剥而去,那双纤手{zh1}给你留下的将是一个晶莹剔透、没有多余负荷的内核,也许这个内核就是你脱掉凡俗臃肿的灵魂。乘车,不会象打字这样让你万念俱消,脱胎换骨,轻灵内心,澡雪精神,但也可以使你成功“入境”。这样的境界是和你自己的内心进行对话,倾听来自于它的最真切的声音,这样的声音又可以延伸到哪一个不可知的角落?而这些却都是你在庸庸碌碌的生活当中忽视和忘却掉的。坐在车上,眼观窗外,一草一木,一山一水,勾起你的总是遥远亲切的联想,你会因此想起很多你错过和无暇顾及的心事,你也会想起一个你最感亲切的人,你xx珍惜和关爱的人。每当此时,一切都变得专注而清晰。你会为了这又一种明朗而粲然心喜。编织,虽然和打字一样都是手头动作,但却在思维上和乘车相近。可以使你抛开一切缠绕和琐碎,到达一种纯粹而又单纯的境界。同样的工作还有刺绣,缝补等等,时间越久,你入境的可能性就越大。至于剥豆,即指剥去豆荚,把豆取出。这样的豆可以是毛豆,也可以是豌豆和蚕豆。剥豆,可以打开电视,一边看电视一边进行,的确是一种清幽淡雅的享受,更多的是一种闲情雅致,让人沉醉。而很多时候,闭官塞听,眼不见其他,耳不闻其余,只看着豆,听着豆被剥开的声音,那是一种境界,非常的美妙,也是“入境”的开始。一种可以面对自己的境界,世界上最美的声音。
虚静养生之所以对人的身体和心理产生良好的效用,关键就在于“气”的固守和训练。归跟结底,人与大自然之间联系的渠道是“气”,而养生就是“养气”。起一切决定作用的是“气”。“气之聚则生,气之散则死”,人的存在其实就是气的存在的结果。而气的修养,直接关系到人存在的状态。所谓的“气”,其实就是“虚”,也就是道家所提倡的“虚静”的境界。中医学始终是建立在人和自然和谐的前提下,如果离开了人和自然的和谐,就没法谈中医学的养生。中医学不是把人看成孤立的人,《黄帝内经》开篇就讲:“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庄子对于“气”的重视程度,在其著作《庄子》中俯拾即是。人只有固守自己的“精气神”,才可以守住自己的“原神”,也就是自己的本真和自己的精神,也才可以休养身心,安享天年。在固气的过程中,人会忘记外部的存在,反观自我,与自己的灵魂进行对话,放松身心,给健康带来正面的影响。
总之,所有的这些养生之道,都离不开庄子的“气”之哲学(虚静哲学)和养生理念。道,是这一切的根本。遵循自然之道,人就可以颐养天年,保持健康的体魄和健全的心理。
参考文献:
[1]张荣明.庄子xx 庄子百问[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1997年
[2]谢祥皓.庄子导读[M].成都:巴蜀书社,1988年
[3](清)胡文英.庄子独见[M].清乾隆十七年聚文堂刊本.
[4]冯达甫.老子译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
[5]王先谦.庄子集解[M].北京:团结出版社,1999年
[6]张绪通.大道[M].成都:巴蜀书社,1994年
Abstract:The truth that emptiness-health preserving can
keep the human body healthy or psychologicaly well-produced lies in
the clinging and training of the “qi”,the link between man and
nature, and health means "keeping qi smoothly going". So-called
"qi" is actually "virtual", which is advocated by the Taoist
"Emptiness".Zhuangzi’s theory of emptiness is human’s pursuit of a
real self, the way they pursue their spiritual freedom, which is
the "Tao" ‘s concrete manifestation.
Key words: Emptiness-health preserving
Happy Tour Q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