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建筑的等级制度简介及艺术欣赏


至高无上 ---- 太和殿

       建筑形式等级
殿式 即宫殿的样式,为帝王后妃起居之处。佛教建筑中的大雄宝殿,道教中的三清殿等也属此类。殿式建筑的特点是宏伟华丽,瓦饰、建筑色彩和绘画都有专门寓意。
    大式比殿式级别低,但又有别于民间建筑,它是各级官员和富商缙绅的宅第。该建筑不用琉璃瓦,、斗拱彩饰也有严格规定。
    小式为普通百姓住房或衙署庙宇次要建筑的规格。

    屋面的等级
    {dy}等级:重檐庑殿,至高无上。庑殿是一种屋顶的前后左右四面都有斜坡,并有一条正脊和四条垂脊的建筑,庑殿在宫殿庙宇中级别{zg},若加重檐则最为尊贵,用于皇宫、宙宇的主殿,如北京故宫太和殿、乾清宫等。

    第二等级:重檐歇山。歇山是庑殿和悬山相交而成的屋顶结构,它是由一条正脊、四条垂脊、四条戗脊组成,又名九脊殿。歇山若加上重檐,级别也十分高。   (如天安门)




第三等级:单檐庑殿顶。 (如故宫弘义阁,华英殿)

弘义阁位于前广场西侧,面东,与相对而立。始建于明十八年(1420年),明初称武楼,时称武成阁,清初改称弘义阁。清代为内务府银库,收存器、金银器皿等。皇帝皇后筵宴所用金银器皿由银库预备,用毕仍交该库收存。
弘义阁与体仁阁作为太和殿的陪衬建筑左右对称,建筑形式xx相同,
时体仁阁被火烧毁,就是仿照弘义阁重建的。设重楼9间,高25米。由于二阁是太和殿的两厢,在形制上既要有主有从,又不能相差太大,影响和谐,因此建成楼阁形式,两层之间设腰檐,出,屋顶为单檐顶,此种做法使其高度达到23.8m,相当于太和殿高度的7/10,又高于与其相邻的庑房,既不逾越建筑等级之制,也无两厢渺小之感,同时又改变了建筑空间的呆板。二阁与主体建筑配合协调,使整组建筑愈显气势恢宏。

    第四等级:单檐歇山顶。 (如故宫东西六宫)   

第五等级:悬山顶。它有两面坡,一条正脊,四条垂脊悬出山墙外。(如故宫保和殿两庑)   


    第六等级:硬山顶。屋顶两面坡,但不悬出山墙外。(如故宫保和殿两庑)

清景陵朝房

第七等级:四角攒尖顶。屋顶陡,无正脊,几条垂脊交于顶,其上为宝顶,如故宫中和殿即是。    再个,,这还有个园攒顶,,注意重檐园攒顶的建制相当高,,当然指的是天坛啦,,一般这种建筑民间基本没有,,可能有少量的亭子,但也以单檐居多,,

第八等级:盝顶。平顶四周加一圈外沿。另外,人民大会堂,人民英雄纪念碑也是这顶,,当然现在已无什么封建建制之说了,,  

第九等级:卷棚顶。两面坡相交处成弧形曲面,无明显正脊,庙宇祠堂享殿前多为卷棚式建筑。另外因其形似活泼,造型生动南方园林中廊庑轩谢亦多采用之,,




开间的等级
      开间,多以单数命名,其尺寸多以明间为{zd0}。从等级制看,开间愈多,等级愈高,而九、五仅是帝王专用,即皇宫大殿9开间,5进深(即所谓九五之尊)。现存北京故宫太和殿,在清时由9开间为11间,这更显示了“皇威”。清朝规定,公候府第大门3间,有金漆兽面锡环,前厅、中堂、后堂各7间。一二品官厅堂也是7间,三品至五品厅堂5间,六品至九品厅堂3间,门为黑色,有铁环。百姓的建筑正房则不得超过3间。

    彩画的等级
    和玺彩画等级{zg}【和玺彩画根据建筑的规模、等级与使用功能的需要,分为、金凤和玺、和苏画和玺等五种,如故宫的三大殿,乾清官、交泰殿等皆用之。其特点是用两个形象如书名号的线条括起,其间用龙和风的图案组成,间补以花卉图案,并大面积的沥粉贴金,较少用晕,又以蓝绿色相间形成对比并衬托金色图案,显得金碧辉煌。


    旋子彩画 这种彩画应用范围较广,一般的官衙、庙宇主殿和宫殿、坛庙的次要殿堂都用。其特点是主要画面用书名号的图形括起。括线内图案视建筑物的等级高低而定,高级的描龙画风、贴金,低等级的,只能画一道墨线,称“一统天下”。


    苏式彩画 多用于住宅园林。其布局灵活,绘画题材广泛,常绘历史人物故事,山水风景、花鸟虫鱼等。和玺彩绘f北京太岁殿



        古建筑的木构架


    柱承受建筑物上部重量的直立杆体,叫做“柱”,就位置而言,有檐柱、金柱、中柱、山柱、童柱之别
    檐柱檐下最外一列支撑屋檐的柱子。
    金柱在檐柱以内的柱子,除了处在中线上的柱子,都叫金柱。
    中柱 处在建筑物纵中线上并顶着屋脊(不在山墙里面)的柱子,叫中柱。
    山柱在山墙正中,并从山墙之内顶着屋脊的柱子。
    梁古建筑的主要木作构件,是房屋中承受重量的水平大木,一般与建筑立面相垂直。
    三架梁大木建筑中梁架的主要构件,长两步架,上承托三檩的梁。
    五架梁 与三架梁平行,位于三架梁之下的长四步架的梁。其上安瓜柱,上承五檩的梁。
    七架梁即承托七檩、梁架中最长的梁。
    双步梁古建筑中梁的一种,长两步架,两端下置柱,一端上侧承檩,一端无檩,中部安瓜柱,上承单步梁。如内乡县衙大堂前后即为双步梁。
    抱头梁 位于檐柱与金柱或老檐柱之间的短梁,一端置于檐柱之上,另一端插入金柱或老檐柱中。
    檩古建筑中小式建筑的大木构件。即与梁架正交的两端搭于梁柱上用以承托椽子的木构件。
    脊檩在屋脊下的檩叫脊檩。
    檐檩处于屋宇最外边的檩叫檐檩。
    金檩在檐檩与脊檩之间的檩,统称“金檩”,金檩有上中下之分。
    檩条根据建筑物承重大小,有用一根的,有用两根并用的、三根并用的。两根并用的,下面的一根叫檩枋,如脊枋。三根并用的,处于中间的多为方条,称为垫板,如脊垫板。下面的一根仍叫檩枋。
    椽子密集地排列于檩上,并与檩成正交的木条,叫椽子。其功能是承受屋顶的望板和瓦。
    脑椽最上一段即脊檩到上金檩这段椽子。
    花架椽在各金檩上的椽子,都叫花架椽,又叫平椽。

檐椽从下金檩到檐檩这段椽子叫檐椽。
    飞椽在大式建筑或较大建筑物中,为增加挑出的深度并使瓦沟水流远,在圆形断面的檐椽外端,还要加钉方形断面的椽子,这段方形断面的椽子叫飞椽。
望板铺钉在屋面椽子或檩条上的木板,叫望板,又叫屋面板。板的方向与椽身平行,叫顺望板;与檩条平行,叫横望板,有的不用望板,而用望砖。格扇门 一间全部以格扇为门,是宋代以后古建筑中较为
多见的一种门的形制。大致分为格心,绦环板和裙板三部分。其作用形制同格扇。

    古建筑上的门文化


    门,是安装在房屋的出入口 ,并能开关的障碍物。宫殿、衙署、--富豪之家的门上的装饰等级森严,不可逾越。古建筑上的门文化,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即铺首质地、门的色泽和门钉的多寡。
    铺首衔环古时较大建筑的门上都安门环,外人进院,必先叩环。宫殿、衙署和富豪之家的门环,底盘作兽形,似龙似虎,下衔以环,称为铺首,故人们常以铺首衔环指称叩门的装饰。铺首衔环按等级分为金质、铜质、锡质和铁质四个等级,如清代规定,皇宫的门环为鎏金,一二品官为铜质,三品至五品为锡质,六品至九品官为铁质。
    门钉 在建筑上应用象征手段表现思想内涵有一种数字象征方法。中国古代的阴阳五行学说中将天下万物分为阳性和阴性,男女之中,男为阳,女为阴,天地日月中,天为阳,地为阴,日为阳,月为阴。数字中,单数为阳,双数为阴。所以在宫殿中,皇帝为阳,皇后为阴,如果与数字相联系,则单数中{zg}数“九”当为帝王的象征。因此,在宫殿中才出现了“九龙壁”、“九龙御道”、屋脊上九个走兽的特有现象,这种象征手法应用到门上,则出现了横九排、竖九排共81枚门钉来象征皇帝专用,这并非构造上的需要,而是象征等级的装饰手段。
    门的颜色 人类认识红色最早,太阳是红的,能给人带来光明,带来温暖;火是红的,有了火,人类能够烧食,火能烧制陶器,烧砖瓦盖房,火还能避邪等等。按《明史》记载,亲王府的大门是丹漆、金钉、金铺首、铜门环,门钉为竖九横七共63枚,公主府的大门是竖九横五共45枚。百官府第中,公侯用金漆兽面锡门环,一二品官用绿油兽面锡门环,三至五品官府用黑门锡门环,六品至九品是黑门铁门环。由此大体可以看出,从帝王宫殿到九品官的府第门的装饰是:红门金钉铜环、绿门金钉锡环。一二品官以下各官门上都没门钉的装饰,依次是绿门锡环,黑门锡环和黑门铁环。从门的颜色分自上而下是红、绿、黑,从门环的材料上是铜、锡、铁,由低到高,等级分明。(据楼庆西著《中国建筑的门文化》)

“五脊六兽”——古建筑的外部装饰
“五脊六兽”是中国古代官式建筑如宫殿、衙署、庙宇等大型屋宇的外部装饰件的总称。所谓“五脊”,是指屋宇的一条正脊四条垂脊;“六兽”是装饰在正脊、垂脊末端的兽头形饰物。“五脊六兽”泛指屋脊上的一切装饰件。
    正吻 又叫鸱(念chi,)吻,螭吻,是安装于建筑屋顶正脊两端的装饰件,龙头形,龙口大开,咬住正脊,系釉陶或琉璃制品,正吻又叫大吻。地方建筑的正吻样式很多,相互之间风格差异也很大,正吻的形象也引出过不少传说趣谈,说它是龙生九子之一,平生好望,能喷浪降雨,将它镇于殿脊之上,防其逃遁,以防止火灾。还有一说,正吻原本头朝外,有{yt}忽然成精,回头正欲吞脊时,一道士立即用宝剑将其插住,仅露出剑把。正吻因之忿忿不平,复人背后钻出,故正吻背后有背兽,俗称“气不忿儿”。

    垂兽是安装于垂脊的兽头形饰物。
垂兽,又称角兽,是古建筑上上的兽件,是兽头形状,位于之后,内有铁钉,作用是防止垂脊上的瓦件下滑,加固屋脊相交位置的结合部。、、上都有垂兽。【可参照上面屋顶大图

    仙人、走兽和套兽在脊角屋檐处,安放着仙人和走兽,它们列队整齐,昂首蹲在屋宇的最险处,威武中透出几分亲昵。仙人排在xx,仙人之后的走兽顺序是龙、凤、狮子、天马、海马、狻猊(suanni)、押鱼、獬豸(xiezhi)、斗牛、行什。工匠在安装走兽饰件时有句口诀云:一龙二凤三狮子,四天马五海马,六狻七鱼,八獬九吼十猴。所用小兽多寡与建筑体量有关,有1、3、5、7皆为单数,按减后不减前的原则,自下而上按照顺序使用。而故宫太和殿级别{zg},达到10个,更显尊贵,这在全国是{dywe}的。

   仙人和走兽这些有灵性的小东西都含有各自的寓意,都是象征吉祥、安定,xx灾祸,并含有主持正义,剪除邪恶之意。关于仙人,有“仙人骑鸡”之说,有传为姜太公在此镇妖驱怪;有传为禹王恐屋脊聚龙过多,在此镇洪水之说。
    至于其它走兽也都有自己的象征意义:
    龙、凤象征吉祥;
    狮子为镇山{zw};
    天马、海马象征皇家威德通天入海;
    斗牛、押鱼可以兴云作雨,镇火防灾;
    狻猊则为能食虎豹的异兽,象征百兽率从;    
    獬豸善辨是非,象征皇家的所谓“正大光明”;
    行什似猴,为押尾兽,因排行第十,故名行什。
    总之,屋脊上安装鸱吻走兽等物件作用有四个:一是防漏雨,二是装饰、三是防火,四是避邪。



郑重声明:资讯 【中国古建筑的等级制度简介及艺术欣赏】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