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便于大家分析对照,我们把现行的有关理论也一并列出,如下表:
观测到的事实 |
本文的说明 |
现行理论的解释 |
1 铁丝容易折弯
|
主要由价磁力构成其内部结构,结构元之间能换位移动。 |
由自由电子组合成金属键,由金属键产生延展性。 |
2 钢的脆硬 |
加入了4价的碳,使其内部形成了许多铁碳结构元,使得强度增加。 |
加入碳后,使得晶格畸变,导致其强度增加。 |
3 趁热打铁 |
高温下,价和电子脱离平面轨道,价磁力方向不稳,结构元更易换位移动。 |
分子的热运动理论。 |
4 熔化成铁水 |
价磁力方向更加紊乱,结构元之间丧失固定的联系。 |
分子的热运动 —相变理论。 |
5 铁能导电 |
其原子外层仅有两个电子,尚有电子空位,电子能在空位间换位移动。 |
其原子间有自由电子,靠自由电子移动而导电。 |
6 导热性能好 |
受热部分价和电子加速运转,使得价磁力增加,促使相邻结构元的价和电子速率增加而使热较快传播。 |
自由电子的运动使得热向外传递。 |
7 铁能够被磁化 |
铁的二结构元在构成物体结构时,其中一结构元在外磁场的作用下调整到与外磁场平行,其价磁力的宏观表现就是磁性。 |
磁畴理论。 |
8 有金属光泽 |
核外电子高速运转伴生电磁波,电磁波反射自然光。 |
? |
右边的一列“现行理论的解释”苍白无力,看似窄一些,可这位置只是列出了该理论的标题,这每个标题之后是复杂、冗长的论述。
讲钢铁硬度的晶格畸变之《位错理论》是一本15万字的教材;
讲铁磁化问题的电磁理论《电磁学》是一本30万字的巨著。字数虽然多,但不能清楚地说明当温度超过居里点时,磁铁的磁性是如何消失。更不能兼顾其它性能。
在常温下,铁原子的两个价电子都参入价和运转,形成的结构元整齐有序。两价和轨道相连在个相互垂直的稳定平面上,价和力和价磁力构成了内聚力,此时晶格呈体心立方结构。
当温度升至950℃ 以上时,核外电子速率增大,由于次外层电子运转是不均衡的,核心此时把一个价电子吸引到次外层,这样,此时铁原子仅一个电子参入价和运转,像铜一样两个原子之间只有一个结构元,其晶体结构也像铜一样呈面心立方体。这就形成了铁的同素异晶现象。
在中学化学课中,我们学习了定组成定理,两种或多种元素组合成化合物必定形成固定的比例,严格遵守化学分子式所规定的份额,如:水(H2O),必定是一个氧原子与两个氢的严格组合,其中的氢的含量既不会多也不能少,我们能根据分子式xx地计算出其中各种元素所占的比例。
然而,金属与金属之间却可以按任意比例互熔形成合金,如铜、锌融合成黄铜,锌在黄铜中的比例可多可少,其他合金也都是如此。合金也是几种元素的原子的结合体,为什么这些合金就不必遵守定组成定理?
化合物是由不同元素原子为形成稳定状态结合而成的(使价电子之和达到8或8的整数倍),所以与核外电子数密切相关。各原子之间是由价和运转结合成结构元,价电子不能多也不能少,所以化合物必须严格遵循定组成定理。
而金属物质是靠的是价磁力而结合,各种金属各自形成结构元,互熔后,只要有稳定的价磁力,不同元素的结构元就能结合,所以金、银、铜、锌等多种金属就能互熔,形成多种元素、各种比例的合金。
又因碳有4个价电子,淬火时价和运转时形成许多铁—碳结构元,导致钢中的结构元增多,铁碳结构元结合体增大(见下示意图),结合体之间相互滑移换位困难,使得钢的硬度随之增加。
钢的机械性能不仅与其含碳量有关,而且与其热处理工艺的关系极大,以下我们就用新视点讨论几个钢的热处理问题。
淬火 淬火是把钢加热到临界温度以上(800℃),保温后快速冷却,使得钢的硬度、强度得以提高。工程上的齿轮、弹簧一般都是经过淬火的,我们家用的刀、剪也都经过淬火。
为什么这样能提高强度?这不是因为有了什么“晶格畸变”。
而是因为加热使得铁的价和电子速率增加,与速率很高的碳的价和电子相近,容易形成铁—碳结构元。
人们会发现美妙多样的物质现象的核心竟是那样的规则、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