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部署促音像行业深化改革| IT84 业界百事

  6月25日,新闻出版总署、全国“扫黄打非”工作小组办公室召开“全国音像出版复制发行工作座谈会”时说,下一阶段主要任务是以进一步清缴整治低俗音像制品专项行动为契机,深化改革,加快发展。全国“扫黄打非”工作小组副组长、新闻出版总署署长柳斌杰部署了下一阶段音像行业深化改革的三个方面的内容。
  ■政策
  音像业深化改革三大内容
  据新闻出版总署署长柳斌杰介绍,下一阶段音像行业深化改革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加快转企改制步伐。到2010年底前中央各部门各单位音像出版社、大学音像出版社及地方音像出版社全部完成转企改制。
  二是积极推进兼并重组,建立产业集团。鼓励音像出版单位之间以及音像出版、制作、复制、发行、演艺公司等之间重组音像产业集团公司。力争在3年内培育2至3家大型综合性音像集团公司和10至20家专业性音像公司。积极推动音像出版与其他出版领域进行资源整合。鼓励大型国有出版集团、报业集团、影视集团兼并重组现有音像出版社。鼓励和支持国有大型企业参与音像企业的股份制改造。对于不具备市场准入条件、改革中没有被联合重组和兼并重组的音像出版社,原则上不再保留,按要求逐步退出。
  三是支持非公有资本进入音像业相关领域。允许国有音像出版企业在保证国有控股的前提下吸纳非公有资本,鼓励非公文化机构与国有音像出版企业合作合资。
  ■解读
  不变革难以触及根本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音像业不断发展壮大,从1978年前的1家音像出版单位,发展成为包括制作、出版、复制、进出口、批发、零售、出租、放映等门类齐全的产业体系,现有音像出版单位380家,光盘复制单位126家。
  而近一段时间以来,音像行业发展迟缓,由于企业社会责任、主管主办单位管理责任、行业自律责任、政府部门行政责任落实不到位,致使低俗之风蔓延,市场秩序混乱。柳斌杰也表示,随着专项行动对合法音像出版、复制、发行单位参与制售低俗甚至淫秽xx垃圾问题的揭露,音像行业存在的深层次问题也凸现出来。
  柳斌杰说,原来按地区和部门配置音像出版权、分别建立出版复制发行单位的体制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要求,导致“小、散、滥”的行业局面。一些音像出版单位xx靠卖版号为生,逐步“空壳化”。近年来,音像行业传统经营管理模式难以顺应如网络、手机媒体等新技术、新业态发展趋势。另外,音像出版复制的盗版问题日益严重。
  “目前,新闻出版体制改革正进入全面推进的攻坚阶段,作为新闻出版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把音像行业改革纳入新闻出版改革的整体安排部署中加以推进。”柳斌杰说。
  ■分析
  体制冲突导致国退民进
  中国音像协会常务秘书长王炬,此前在《中国音像业的三大冲突和两大影响》一文中阐述,在国有音像出版社陷入经营低谷的1998年-2001年间,音像市场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个巨大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产业结构的变化上,产业结构的变化又主要表现为民营企业的异军突起:中国音像业制作环节(节目开发和制作)已由音像出版社为主转为以民营唱片公司(音像制作公司)为主;国内原创音乐的主要生产源自民营唱片公司,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国内当红xx签约音像出版社的局面,在90年代中后期已xx改变。据不xx统计,大约70%以上的签约xx,签在民营公司旗下,大约80%~90%的流行歌曲个人专辑出自民营唱片公司,尤其,国内当红的流行xx几乎{bfb}签在10余家最活跃的民营唱片公司。
  另一个明显的变化,就是民营制作发行公司的崛起。到目前为止,国内正版音像市场的有效供给,大多由民营公司提供。大约30余家民营制作发行公司以广州为基地,为全国音像市场提供80%以上的正版货源。他们主要在电视剧、电影、百科教育和卡拉OK四大类节目中占据了主要市场份额。
  “特许”行业挡住资本进入和运作
  王炬认为,能否融入和吸纳资本,是一个产业发展的关键所在。音像业本来是一个获利丰厚的产业,但由于音像出版业是国有资本为主的“特许”行业,因此挡住了资本的进入和运作。
  音像出版业的国有音像出版社,目前正处于一个尴尬的地位:靠自身能力的发展,事实已经证明是极有限度的。许多音像出版企业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已经有了一定的资本积累,但绝大多数出版单位在扩大发展阶段遇到了吸纳资本的瓶颈,因为是“国有独资”,社会资本几乎不能“名正言顺”地进入,更不要说国际资本和风险投资了。但是,社会资本,尤其是希望进入大有发展潜力的文化产业的投资商,在持币观望了一段时间后,并无可乘之机,于是将资本投向可以堂而皇之进入的另一扇门―――民营音像企业。
  从2005年10月起至2006年3月,短短的几个月时间内,就有太合麦田、华友世纪、A8音乐集团等通过出让股份或其它融资手段,获得将近7亿元人民币的资金。大量资金的进入,无疑为音像业(唱片业)注入了活力,提高了音像业的原创能力,也是人们看到了音像业的未来。而资金发生困难的国有音像出版社却因自身体制问题,无法获得急需的资金。他们从音像业的主力军旁落为“看客”。音像业的格局正在发生质的变化。
  ■观点
  自谋出路将极大的解放生产力
  王炬认为,我国目前正在进行的文化体制改革,将会对音像业产生巨大的影响,文化体制改革实际上是继经济体制改革之后的又一次解放生产力的大变革,影响之深远,无论作怎样的评价都不为过。
  音像业、尤其是音像出版业的现行体制主要是以国有独资的事业单位组成的。现有音像出版单位380家,从行政管理划分来看,基本上分属广播影视、文化和新闻出版三大文化管理机构,也有少量的出版社属于其它部委和国家机关,基本上都属于文化体制改革范畴之内的出版机构。按照文化体制改革的部署,这些出版机构要经过事业改企业、企业股份制改造和重组等步骤。
  在经历过文化体制改革之后,这些出版机构绝大多数要从原属的上级主管机构中脱离出来,独立自主经营。有条件的企业还要进一步进行股份制改造,这样,困扰音像业多年的融资的问题,就有望实现大的突破。资本的融入,人力资源的开放,将xx大部分出版单位的活力,它们的生产力将得到极大的解放。
  但是,文化体制改革又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它牵涉到体制、管理、人员安置等等方方面面,由于改革“成本”较高,其难度绝不亚于改革开放后进行的经济体制改革。
  唱片公司面临网络xx挑战
  高新技术的应用,尤其是网络音乐下载和手机音乐的盛行,已经对传统的音像营销体系产生了重大影响。而且,最重要的是,网络文化对下一代消费者的影响力显然大得多。
  我国现有CD、VCD、DVD播放机1.5亿台;每年新增加的个人电脑超过1600万台;PC拥有量达5299万台;这些设备每年都要消费大量的唱片和音像制品。与此同时,数字媒体正以不可思议的惊人速度抢占传统的唱片市场;网络化、数字化的潮流改变了中国文化、传媒和娱乐业的面貌,尤其在音乐领域表现得更为突出。并很快就反映到歌曲创作和传播方面。
  在数字音乐时代,唱片公司将不能像以往那样垄断音乐市场,歌曲将会运用各种渠道传播。网络歌曲的产生,是数字时代到来的一个标志。网络歌曲吸引了成千上万的人传播它、xx它并从中受益,许多没有受过专业培养和训练的年轻人大胆投身创作和演唱,网络歌曲在短期内传播迅速,范围极广,上网的又多是学生和年轻人(他们正好是原来的唱片消费主要群体),因此,免费的、在某种程度上表达了他们对社会的态度的网络歌曲理所当然地受到欢迎。年轻的、热情的、非职业的创作者和xx,向专业的创作者和xx以及唱片公司发起挑战!低成本的网络歌曲开始向唱片业的高成本的制作发起挑战。高新技术的应用将对音像业产生巨大影响。

Most Commented Posts

You can , or from your own site.

Leave a Reply

郑重声明:资讯 【三大部署促音像行业深化改革| IT84 业界百事】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