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经验之谈~!服装辅攻略大全5

七、刺绣的起源和发展

随着服装的发展,刺绣成了人们对装饰自身的需要。黄帝时代就有彩绘花纹的记载。也就是说古代原始人类早懂得用色彩来美化自己。开始时将颜色涂在身上,“称彰身”;再进一步刺在身上,称“文身”;后来就画在衣服上,再发展成绣在服装上。

中国刺绣起源于3000多年前,传说古代苏州有一位聪颖漂亮的姑娘,在结婚前正在赶制一件新嫁妆,在制作过程中不小心在衣襟上戳了一个洞。她急中生智用彩绒绣了一朵小花,不仅将破洞掩盖住,而且还显得格外漂亮,起到了锦上添花的效果。首次启发,聪明的苏州人从此就开始喜欢穿绣花衣服了。

商代有专门的纺织业和缝纫工业。丝织品受王室重视,商王室设有专管此事的文官。刺绣最起初的形式是锁绣,目前所见到的最早的刺绣要数荆州战国楚墓出土的“龙凤虎纹绣罗”了。这是一幅罗地上用锁绣法表现的作品,保存完好。在稍后的汉墓出土文物中,绣品更多了,如马王堆西汉文物中就有绣花绢绵袍、黄绣花袍、红菱纹罗绣花袍等;甘肃武威东汉墓出土一幅绢地刺绣,所用绣线极细,是前所未有的;汉代王充襄邑地方织锦,没有一个妇女手不巧的,眼睛看着,手里活就出来了,看来一点也未夸张。汉代的刺绣,大部分是锁绣(即辫绣),当然也有少数物品是平绣。当时人称之谓针(绣)绝(活)。所以历史上就传流下来,刺绣之成画图,是三国时赵夫人所创。可惜这幅刺绣未能保存下来,仅能供后人推测而已。刺绣在唐代的发展更为明显。除传统编绣外,发展平绣类齐针、缠针、套针、接针、钉线绣类、平金法、圈金、圈银、拉金锁、铺绒、堆绫、贴绢等技术。套针、切针、滚针为此时期所创。 \
宋朝时由政府部门设置文绣院。上自天子下至百官,都穿绣衣,刺绣达到了一个空前的高度。除文绣院外,还设绣画专科,专门从事依样绣制各类绘画艺术品,还把刺绣分为各科。从此刺绣又分为两道,一道为实用服饰艺术,一道为欣赏艺术。 在官府这样大力倡导下,刺绣工匠的艺 术素质也不断提高,刺绣的运针、绣法都有很大的创新。宋代的闺绣,画山水、楼台、花鸟,针线细密,不露边缝。有时把丝劈开,只用一根丝的十分之一二,用的针象头发丝一样细,所以人物眉目都很清楚,丝色光彩夺目,神形俱备,设色配色比画还要好。 \
元朝于大都设有文绣局。元王朝建立后,知识份子或茍安为官或隐居莊園,民间刺绣工艺分离,与绘画艺术结合。平绣类针法处理技巧细腻化与创新发展。彩线网绣技法已十分成熟,在绣品中自成一格。
明代于北京设有刺绣作坊。因染织技术精炼,发展多元化的色相彩度色丝。民间顾绣脫离生活实用成为独立的欣赏工艺。


清代织绣工艺仍分为官营和民营兩种形式,官营集中在南京、苏州和杭州,称为江南三织造, 以最精良的技术生产帝王官员用品,因而产生技术水平惊人的作品。 城市中出現经营刺绣工艺品的行庄,刺绣商品出口至日本、南洋及欧美等地。各家百花争妍的风格,于全国各地形成地方特色的刺绣系统。在刺绣行业中,苏绣、湘绣、蜀绣、粤绣是中国的四大名绣,享誉国内外。此外,还有京绣、瓯绣、顾绣、苗绣、卡绣、榕绣、汉绣、发绣、机绣、绒绣、剪绒绣、抽纱刺绣等等,都自成一派,使中国古老的刺绣业繁荣似锦,大放异彩。 21世纪的今天,电脑绣花已取代了手工绣。更xx更快速地创造出不同种类的绣花。为服装行业的发展铺上无法估预的康庄大道。
现代手工刺绣工艺属江、浙一带的水平较高,上次从电视节目中看到一牛B人能绣出各种油画效果,作品大多都是临摹世界名画.确实牛B!!!

八、牛仔裤的起源

牛仔裤也许时尚和年轻的代名词,令无数时尚爱美人士为之倾倒的装备。为什么要把牛仔裤着重的介绍呢?因为牛仔裤在当今的潮流中有着十分显赫的地位,大至总统富豪下至贫民百姓无不和其有染。
牛仔裤她出生于16、17世纪的欧洲,有一个非常动听的名字“Jeans” 她是一种由棉、麻和羊毛混纺的面料,最早的记载是起源于意大利,一批商船的水手所穿的裤子,所到之处形成影响,并在英国极为流行。直到18世纪,xx由棉织成的“JEAN”面料才真正面世,并因其经久耐洗的特性而大受欢迎。19世纪60年xx始“Jeans”这个响当当的名字才被利维公司正式采用 ,在这之前人们把它称之为“齐腰工装裤” ~(d {j}M >
说起牛仔裤,人们自然会想起1849年美国那次淘金潮,当时{dy}批踏上美国大陆的移民,他们拼命的工作改善一贫如洗的生活。剧烈的劳动使衣服极易磨损,人们迫切希望有一种耐穿的衣服,在这种背景下,坚实、耐用的牛仔裤应运而生。利维 斯特劳斯被公认为是牛仔裤的发明者。 1850年,他所创立的利维公司(Levi`s)生产的501牛仔裤就是世人所知的牛仔裤的鼻祖了。30年代中期 ,在美国中西部农业地带几乎人人都穿的牛仔裤{dy}次被带到密西西比河以东的繁华都市,从此牛仔裤开始步入流行服装的行列。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当局把牛仔裤指定为美军的制服,牛仔裤随着盟军深入欧洲腹地。战后士兵返回美国,大量积存牛仔裤在当地限量发售,由于这种裤子美观、实用、耐穿,又价格便宜欧洲本地的工作服制造商纷纷仿效美国的原装货色,从而使牛仔裤在欧洲各地普及、流行开来。美国好莱坞的影视娱乐业对带动牛仔裤的国际流行风潮起了不可低估的作用。50年代期间的xx电影中的主角大都穿着舒适、大方的牛仔裤,在那些xx明星引导潮流的影响下,牛仔裤在当时成为一种时尚的标志。

在人们的印象中,经典的牛仔裤应该是靛蓝色、纯棉斜纹布、臀部紧身、中低腰短裆设计、裤腿略小、拷钮 、缉明线、贴袋、钉标牌等装饰。 然而,最早的牛仔裤并不是就跟我们所想象中的那样。牛仔裤的鼻祖--利维公司,它所推出的501牛仔裤可以说是牛仔裤的经典之作。 下面我们就以它的发展过程来回溯一下牛仔裤从诞生到经典的变迁:

1855年--最早的牛仔裤只有一个后袋,并且没有约克(衣服某部位一片平整的布块)。

1872年--始创用金属铆钉加固牛仔裤受力部位。
1873年--牛仔裤由灰色改为靛蓝色。后袋饰以橙色的双拱式线迹。
1886年--把后腰标牌的图案由小矮人改为两匹马。
1890年--加上一个表袋与后约克。 cl4 E6\?z
1905年--加上第二个后袋,至此牛仔裤有五个口袋的形式固定了下来。
1922年--在裤腰增设腰带襻(在广东一带又名耳仔,有功能性和装饰性)。

1937年--后袋的铆钉被藏在里面。
1941年--取消了牛仔裤前开襟下部的铆钉。 二战期间去掉了后腰蝴蝶结及表袋铆钉,而后袋的双拱式线迹则由印制的相似图形来代替。一枚月桂树叶代替了拷钮上的标志“L.S.&Co.S.F.Cal.”。
1947年--拱式线迹重新出现。
1950年--为随应时尚潮流,裤管裁成更xx的式样。
1955年--开始生产装有拉链的501牛仔裤。

1959年--开发出经过预缩处理的牛仔裤。
1966年--后口袋角处以条棒形短线迹代替铆钉固定。 6 SSDc /
1971年--红色标牌由祥“LEVI`S”改为捷“Levi`s”。 0D X_ *f
  1973年,在美国的西海岸,{dy}条真正的蓝色牛仔裤被李维斯•斯特劳斯和贾克伯•戴维斯带到了世上。


1983年--由于织机技术的改进,使得门幅增宽,红裤边消失。 进入90年代,科技的高速发展使得制作牛仔裤的工艺大大提高,加上时间的积累令牛仔裤获得了今天的完善结构。

九、服装水洗工艺(本段摘自美术家网)


1、普洗(GARMENT WASH)普洗即普通洗涤,只不过将我们平日所熟悉的洗涤改为机械化而已,其水温在60°-90°C 左右,加一定的洗涤剂,经过15分钟的左右普通洗涤后,过清水加柔软剂即可,使织物更柔软、舒适,在视觉上更自然更干净。通常根据洗涤时间的长短和化学药品的用量多少,普洗又可以分为轻普洗、普洗、重普洗。通常轻普洗为5分钟左右,普洗为15分钟左右,重普洗为30分钟左右,(这个时间是不xx),这三种洗法没有明显的界限。

5、化学洗(CHEMICAL WASH)化学洗主要是通过使用强碱助剂(NaOH,NaSiO3等)来达到褪色的目的,洗后衣物有较为明显的陈旧感,再加入柔软剂,衣物会有柔软、丰满的效果。如果在化学洗中加入石头,则称为化石洗(CHEMICAL STONE WASH),可以增强褪色及磨损效果,从而使衣物有较强的残旧感,化石洗集化学洗及石洗效果集于一身,洗后可以达到一种仿旧和起毛的效果。
6、漂洗(BLEACH WASH)为使衣物有洁白或鲜艳的外观和柔软的手感,需对衣物进行漂洗,即在普通洗涤过清水后,加温到60°C,根据漂白颜色的深浅,加适量的漂白剂 (bleaching agent),7-10 分钟时间内使颜色对板一致。操作时,加漂剂的方向应与转缸的转向一致,以免漂白剂因不能尽快的与水稀释而直接落在衣物上,出现局部漂白。漂白前,缸内水位要稍高,以便漂水稀释。衣物漂白对板后,即以大(小)苏打( Na2CO3, NaHCO3)对水中的残余漂白水进行中和,使漂白xx停止。待过清水后,在50°C水温中加洗涤剂,荧光增白剂,双氧水等作{zh1}的洗涤,中和PH值,荧光增白等,{zh1}进行柔软处理即可。漂洗可分为氧漂和氯漂。氧漂是利用双氧水在一定PH值及温度下的氧化作用来破坏染料结构,从而达到褪色,增白的目的,一般漂布面会略微泛红。氯漂是利用次氯酸钠的氧化作用来破坏染料结构,从而达到褪色的目的。氯漂的褪色效果粗犷,多用于靛兰牛仔布的漂洗。漂白对板后,应以海波对水中及衣物残余氯进行中和,使漂白停止,漂白后再进行石磨,则称为石漂洗(BLEACH STONE WASH)。                             

2、石洗 / 石磨(STONE WASH)石洗即在洗水中加入一定大小的浮石,使浮石与衣服打磨,打磨缸内的水位以衣物xx浸透的低水位进行,以使得浮石能很好地与衣物接触。在石磨前可进行普洗或漂洗,也可在石磨后进行漂洗。根据客户的不同要求,可以采用黄石、白石、AAA石、人造石、胶球等进行洗涤,以达到不同的洗水效果,洗后布面呈现灰蒙、陈旧的感觉,衣物有轻微至重度破损。 cWAw- E 5
3、酵素洗(ENZYME WASH)酵素是一种纤维素酶,它可以在一定PH值和温度下,对纤维结构产生降解作用,使布面可以较温和地褪色,褪毛(产生“桃皮”效果),并得到持久的柔软效果。可以石头并用或代替石头,若与石头并用,通常称为酵素石洗(ENZYME STONE WASH)。 ' xH^ksb"
4、砂洗(SAND WASH)砂洗多用一些碱性,氧化性助剂,使衣物洗后有一定褪色效果及陈旧感,若配以石磨,洗后布料表面会产生一层柔和霜白的绒毛,再加入一些柔软剂,可使洗后织物松软、柔和,从而提高穿着的舒适性。 (1)砂洗用剂a) 膨化剂: 根据纤维的类别,织物的组织结构和紧密程度而选定膨化剂和浓度,温度、时间等膨化条件,纯棉衣物砂洗时可以采用碱性膨化剂如纯碱来加以膨化处理。b) 砂洗剂: 衣物经膨化后,纤维疏松,再籍助于特殊的砂洗进行摩擦,使疏松的表面纤维产生丰满柔和的茸毛,欲使绒面丰满,必须选用不同形态,不同硬度的砂粉,如可选用菱形砂(使松散的纤维产生绒毛),多角形砂(使绒挺立),圆形砂(使绒毛丰满)。c) 柔软剂: 用于砂洗的柔软剂。要求达到柔软带糯性,使织物能增重,悬垂性要明显改善。因此这类柔软剂碳链要长,且具有阳离子性,能在织物上吸附,达到增重的目的。(2)砂洗设备目前一般采用于工业洗水机进行膨化,砂洗和柔软处理,用离心泵脱水机脱水,干烘采用针织厂烘干鹅绒的转筒烘干机。(3)砂洗工艺棉布衣物可根据组织结构,经纬密度和纱支的粗细、捻度的强弱来决定膨化剂的类别、用量、温度和时间、以及砂洗粉、柔软剂的用量和处理温度、时间,一般来说,选择纱织物砂洗效果优于线织物,粗支纱优于高支纱,低捻度优于高捻度,浮点长的优于浮点短的产品。 l


7、破坏洗(DESTROY WASH)成衣经过浮石打磨及助剂处理后,在某些部位(骨位、领角等)产生一定程度的破损,洗后衣物会有较为明显的残旧效果。

8、雪花洗(SNOW WASH)把干燥的浮石用高锰酸钾溶液浸透,然后在专用转缸内直接与衣物打磨,通过浮石打磨在衣物上,使高锰酸钾把摩擦点氧化掉, 使布面呈不规则褪色,形成类似雪花的白点。 雪花洗的一般工艺过程如下:浮石浸泡高锰酸钾——浮石与衣物干磨——雪花效果对板——取出衣物在洗水缸内用清水洗掉衣物上的石尘——草酸中和——水洗——上柔软剂。
9、猫须(MOUSTACHE EFFECT)就是WHISKER,不过WHISKER的说法专业一些。猫须就是手砂(手擦,HAND BRUSH)的一种,它只不过磨成猫须的形状而已。

10、喷沙又叫打沙(SPRAY STONE WASH / SAND BLAST)。是用专用设备(形象点讲就是一种电动的大型牙刷,只不过是滚筒型的)在布料上打磨,通常有一个充气模型配合。   
11、喷马骝(MONKEY WASH)和喷沙本质的区别就是前者为化学作用,后者则为物理作用。喷马骝就是用喷枪把高锰酸钾溶液按设计要求喷到服装上,发生化学反应使布料退色。用高锰酸钾的浓度和喷射量来控制退色的程度。从效果上分的话,喷马骝退色均匀,表层里层都有退色,而且可以达到很强的退色效果。而喷沙只是在表层有退色,可以看到纤维的物理损伤。  
12、碧纹洗(Pigment wash / pigment dyed wash),也叫“单面涂层 / 涂料染色”,意思是说这种洗水方法是专为经过涂料染色的服装而设的,其作用是巩固原来的艳丽色泽及增加手感的软度。
13.其它洗水方式: 蓝黑洗BLUE BLACK黑色洗 BLACK黑染黑 BLACK OVER BLACK怀旧洗 DIRTY WASH中蓝洗 MID.BLUE深蓝洗 DK.BLUE浅蓝洗 LT.BLUE中漂洗 MID.BLEACH中磨洗 MID.STONE磨烂/介烂 GRINDING吊色 TINTING


十、服装缝制工艺

我国是一个极为注重服装美的国家,对服装的制造工艺极其讲究。工艺精湛是我国服装生产的传统优势。从服装工艺的发展来看,经过历代服装技工的努力,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一整套操作工艺技术要求,这就是常说的“四功”、“九势”十六字质量标准。

    “四功”即为:刀功、手功、车功、烫功。

    运用“四功”进行量体裁剪、缝制与熨烫工艺。其中熨烫工艺,是服装造型美的关键性工艺,通过熨烫,可使服装面料缩水去皱、热定型使服装外型平整、褶裥线条平直,利用纤维的可塑性,通过推、归、拔塑造服装的立体造型,弥补裁剪的不足,使服装外型平挺、整齐、美观,穿着舒适。 jR k q^}
“九势”的体现是:胁势、胖势、窝势、戤势、凹势、翘势、剩势、圆势和弯势。  
    这些形态均是通过服装操作工艺,将衣服的一些部位做成符合体型和造型的形态。体现在服装上表现为十六个字:平、服、顺、直、圆、登、挺、满、薄、松、匀、软、活、轻、窝、戤。

以西服造型工艺来说,将服装工艺设计之根本:胁势、胖势、窝势、凹势、戤势、翘势、剩势、圆势和弯势表现得如此xx,使观者赏心悦目,使着装者气质高雅、潇酒。


我国的工艺手法不但历史悠久,而且形式多样,嵌、镶、滚、包、镂、拼、贴、绘、绣等形式,表现着不同风格的服装。

  
改革开放发展到今天,纵观市场,涌现出来各类服装xx,这些服装之所以能抢占市场,除了款式新、面料优外,无不工艺精湛,质量上乘。先进的科技配合人类的智慧,将传统的工艺要求表现得淋漓尽致,内涵与外在xx统一。



郑重声明:资讯 【续经验之谈~!服装辅攻略大全5】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