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在大上海,生活在小上海_春卷_新浪博客

也就是去年这个时节,我准备从市区租住的房子搬家到现在所住的家里,勉强算是搞定了一个上海男青年在婚前所必须完成的“侬有房子发?”的任务。所住的小区距离赫赫有名的康桥5公里,距离周浦2公里,所以勉强也可以算是“周康地区”的住户。还记得当时房产中介说,周浦现在弄的很热闹的,马上万达广场要开了,以后世博会还要通地铁,总之是花好稻好。后来房产市场的发展倒是真的验证了那个中介小伙子的话,反正先是南汇并入浦东新区了,接着万达广场周浦店也热热闹闹的营业了,虽然传说中的地铁11号延长段依然不曾见过,但房价好像的确又上去了不少。

然而,这里弄得如此热闹,但好像和我真的关系不大。每天公司家里两点一线,xx即使要出去也总是往市区走,却极少向2公里外的周浦运动过。虽然也曾去万达广场看过一场电影吃过两次火锅,但有着“{dy}镇”的周浦镇中心却只有在去年房产交易时去过一次。所以趁着今天端午休息,跑去那边最出名的“小上海步行街”看看。

其实,听这个名字就知道周浦过去在人们心目中以前距离市区有多么遥远了。一般来说,当地人总是喊自己是周浦人或者南汇人,要去市区的话总是说“我去上海一次”而不是去“我去市中心一次”,所以周浦镇上的这条步行街由于大家认为其热闹繁华程度堪与市中心相比,所以命名为“小上海”。

步行街规模不大,但门口牌坊气势不小。爬过一长溜助动车电动车自行车后,便能看见“小上海步行街”的金子招牌。可能是午后一两点太阳太毒辣的关系,步行街上好像并没有我想象中的熙熙攘攘的人群,不过仔细一看,两旁店家里倒的确有不少顾客。

步行街地面上是整整齐齐的大块花砖,据说晚上有不少练摊的出来形成热闹的夜市,只是现在这个时间点还有些太早。两旁店家给我的感觉颇有些某二三级城市最繁华商业街的味道,没有什么进口品牌商店,不过几个喜欢在央视上大作广告的国产服装品牌倒是都设了专卖店在步行街两旁。

再向前走走,发现原来步行街至少有1/3的店家是餐饮相关,只是看起来品牌都不太常见。好容易看到一个熟悉一点的火锅品牌,却发现人家乃是“陕西”户口,除了字形有些类似外,实际和云南的那个少数民族没有太大关联。

当然我们也可以看到一些路边的小吃,炸臭豆腐、煎饼、蛋饼、凉皮之类所谓“地方特色”,闻起来味道是挺香的,只是这卫生问题真让人有些担心——其实读书的时候咱不也是吃这些解馋的么,倒是年纪大了开始担心干不干净的问题了。。。好在绕过一个接口我就很欣喜的发现有“四海游龙”锅贴与KFC在这里都有门店。我个人其实蛮喜欢四海游龙的台湾长条锅贴的,这个东西虽然样子古怪了一点但是还是蛮合我口味的,尤其是它们家的酸辣汤味道非常不错,很有老爸下厨时的味道。

发现小上海步行街和周边小店里卖的商品多是一些低档服饰、小饰品什么的,也有一些手机店在门口靠劲歌劲舞表演招徕顾客。再走几步,还能看到盗版书摊、杂货铺子之类的摊棚,这些东西对我的吸引力几乎为零,不过还是有不少年轻MM顶着大太阳在摊点前和老板讨价还价,估计入夜后应该会有更多人来这里闲逛吧?

不过短短半小时,我已经从步行街这头走到那头,还顺带着钻了几条周边的小巷,穿越了一个虽然简陋但花花绿绿很能吸引小孩子的儿童乐园(居然还带旋转木马和小孩划船水池的!)。

整个步行街给我的感觉正如一进门时感受到的——虽然名字叫“小上海”,但实际大约也就是个二三级城市的商业街水准:整体消费水平不高,有些杂乱,但又不失人间烟火气。无聊的时候可以跑过去逛逛,但不必奢望能够在这里享受到在南京西路过着淮海东路上购物逛街的体验。其实,要不是今天下午日头太大,出门前又刚吃过午饭,我倒是可以再多逛一会顺便吃点小吃什么的。。。

沿着年家浜路走几步,我还看到了外表看上去还挺新的周浦影剧场。只可惜里面的电影院据说自从万达广场国际影城开业后就因为少人光顾而停业了,其实我倒是蛮喜欢这种经常能买到便宜电影票的老剧场的,只是那能容纳900多人同时看电影的大剧场面对现代化的小厅经营方式全无任何竞争力可言——如果不做现代化改造,这种老式的电影院几乎放一场电影就亏一场,不关门才怪。

在回停车场的路上,看到路边的旗杆上挂着周浦镇的广告条幅——“工作在大上海,生活在小上海”,终于明白自己也已经是一个彻彻底底住在乡下的人了。谈不上好与坏,只不过这种生活方式恐怕在未来若干年内还会随着房价的上涨与城市的扩大化进程而不断的在许多我这一辈80后人身上重演,就看你能不能接受和习惯了。

已投稿到:
郑重声明:资讯 【工作在大上海,生活在小上海_春卷_新浪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