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音响的思想之旅_创世纪_百度空间
声明转自 度高音响  作者:黎锦晖
以下言论均由作者原创,版权所有

一、高保真音响之迷

    迷——着迷、迷惑、迷失、迷津……
普通音响无迷可言,即使{dj0}的专业音响也如是。只有发烧音响——高保真音响有此“迷”字。何故?
先有为音响发烧着迷的人,后才有迷迷糊糊的发烧音响。
着迷——探究——不得解——迷惑——反复尝试——迷失……这就是音响发烧的迷津之路。
音响如果是和冰箱、洗衣机、电视机一样的东西,发烧友就不会存在。可是音响不止是一样电器,不止是一个信息终端,她是人类艺术中最精美的花朵——音乐的再现平台。她还要表达感情、彰现思想。如此的产品,不单是电子工业的商品,更是一件艺术品,拥有令人着迷的魅力和理由。
1.1 迷之主观:
主观听音之迷是发烧音响之{dy}迷。
一些器材的声音差异在一般人听来是“充耳不闻”,但在竖耳监听的发烧友听来差别悬殊。
更有不同的发烧友对同一件(套)器材褒贬不一,无有定准。
1.2 迷之客观:
有个恰当比方:无人可以xx理解和解释不同电源线对声音产生影响的理由或定律。
其它如各种几乎无差异的电子元件在声音上的显著差异,乃至于设备支撑物(如机脚)材质和几何形状引起的声音差异,
也是扑朔迷离,更不用说电路设计的差异。
看起来、测起来都差不多,听起来很多差别,是为发烧音响的客观之迷。
一切都在影响声音,发烧音响如同N多元未知数的方程式,其解是:好声,如下式:
      a+b+c-dxe/f+x-y-z+r*s*w+.....=好声
左边都是未知数,无人可轻易得解,无人可xx得解。
以上,大致叙述“迷”之所在,这些迷也许是些非常浅显的物理参数所至,也许又深不可测直到久远的未来。所有围绕发烧音响的话题都只能作为一家之言,良言甚多,乱语更众,鱼目混珠,泥沙俱下,无慧心、慧耳,难辨别真伪。
二、音响发烧友何许人?  
发现有很多专业从事于音响、音乐甚至录音的人他们都满足于一些普通的音响设备,对于音色、音场、质感等这些发烧友非常关注的声音参数几乎没有概念。如果他们听到一套“非常发烧”的优质音响,当然也是惊奇和激动,但却不明白这样的是如何搭配、调校得来。所以音响发烧友是真正懂得音响的一类人,他们挑剔、讲究,个个都有鉴赏家的气质;他们主观、执着,个个都有自己的独立见解。反过来,只有具备以上特点的人才可能称为发烧友,脾气随和的、不加深究的人多半做不了发烧友,所以女人中稀有音响发烧友。
音响发烧友是具有品味的一些人,不但会品音响,也会品茶、品酒、品烟……
音响发烧友个性多半强烈,即使外表儒雅,而内心充满自我意识……
音响发烧友多半好奇心强,充满尝试的冲动——或者在生活工作上不敢冲动就在音响上冲动……
他们是人群中的精华——注意,没说不是发烧友的就不是精华。
三、发烧音响何物?
是一些发烧友为另外一些发烧友设计制作的东西。此话怎讲?
设计发烧音响的都是发烧友,绝无疑问。
自己觉得自己烧得有经验,有学问,有道道了,就做些东西传播她的发烧之道,这就是设计发烧音响的设计师们。
销路好,得到认可多的,证明他的道道也是不错的。反之,证明没什么道道,只好关门,再练烧功。
发烧音响厂家没有发烧设计师,很快就会丧失光彩、停业、转业(做非发烧音响)、关门……
但一个发烧音响厂家的设计师烧温过高——烧到理性迷糊,他也会倒霉甚至使得他所在的公司损失或关门。
烧在激情,不灭因理性,是谓发烧之大道。
做人要度大,发烧要度高。
四、声音的真理
根据笔者十余年从事音响设计的经历,证明每一点“好声”的来源都有一个确定的科学背景,迷是在未知的阶段,而一旦发现到其物理背景,立刻豁然开朗。
好声音之所以难为,是因为一些被人忽视的细微部分的参数变化。
如果迷惑,只能承认还不懂,除此之外,别无其他。
很多声音的真理性东西掌握在器件设计和整机设计师手里,他们虽然清楚很多声音后面的奥秘,但不会说出来,原因当然是再简单不过了。

二、音响的主观评价之哲学:{jd1}音质与相对平衡

虚构的故事:我们现在主办了一个诸如“银河小姐”之类的选美,{zh1}有了进入决赛的前十名,个个天姿国色,令先生们叹为观止。然而之后的{gj},未必人人认同,也许和评委的口味或者其他方面相关更大。
前一个“叹为观止”可以名为{jd1}美色,{gj}的争议即可称为:相对口味。
音响的{jd1}音质和相对平衡大致如上比喻。
笔者很喜欢英国哲学家大卫·休谟( David Hume)说的一句“论到趣味无争辩”。这个美学观点用在音响评价上看起来十分合适。
但为了能够稍微清晰一些评价音响,人们还是做出了很多努力,比如规范术语。我们中国在一些专家的努力下,也做了“主观听音评价规范术语”---大概6条或者8条,诸如饱满、力度...这些词语。 台湾的勤奋的刘汉盛先生更有“音响二十四要”,那笔者就更记不住。笔者自己若干年前也想出个五度——力度、纯度、速度、准确度、平衡度。现在依然觉得罗嗦。
到今天,进化到只有两条:{jd1}音质和相对平衡。感觉已经够了。
哲学的东西,本不存在“创新”,翻来覆去,都是古圣先贤早想过的范畴、概念。能用好就算“知道”了。
一、{jd1}音质:主观评价为一件音响器材的基本素质,客观测量可以为一堆熟知的物理指标。它基本表征一件音响器材被公认的一面。 这些公认面,包括:1.1,音质档次   1.2,基本特性
二、相对平衡:主观评价为一件音响器材在不同音响系统中的表现,客观测量为一堆未解的物理指标,他基本表征一件音响器材被人争议的差异面:包括:   2.1,搭配个性 2.2,听者偏好
1.0 熟知的物理指标:诸如总谐波失真、频率响应、信噪比等等。大致有效的一些指标,可以简单用仪器测量。
2.0 未解的物理指标:诸如谐波分布、包络再现、动态调制等等,想测都很恼火,还有一些指标可能根本还没有定义。
以上可以解释对于物理指标的不确定性,但这里有个“度”。
如一器材的频响只有100-10K,信噪比只有70dB,谁还说它声音好到天上,那当然是有病,但如果说是收音机的良品那还可以考虑。
另外有一台音响,我们测试到的物理指标都是超{yl},却有人说声音如破锣,那他一定是血口喷人,但如说声音未必尽美,则可以考虑。
行事说话,岂能无“度”?受想行识,均要有“度”,人生命运,智慧深浅,均在微妙的“度”的掌握上,若能妙到颠毫,自然所向披靡。
1.1   {jd1}音质之音质档次:档次当然可以用高、中、低简单划分,比如 JBL4344 声音真好,XX牌VCD声音真烂啊。这些绝无疑义的评价可以将一件器材首先锁定其商品价值。至于JBL4344、WESTLAKE木头号角、MBL大葫芦到底谁{zh0},那不在{jd1}音质范畴了。
1.2 基本特性:这个是一件器材的独特个性,在任何合适环境都不能磨灭。如果有人在某个环境听天朗就像听JBL,没有人会信,无论如何化妆,张飞也变不像周喻。
声音档次和基本特性使得我们能相当有公认度的了解一件器材的基本素质,不致于胡乱选择,胡乱推荐,胡说八道。
2.1 相对平衡之搭配个性
音源+功放+音箱+几根线组成一套完整音响系统。如果妙到颠毫的平衡度得以达成,三件3K级别的超级搭配声音会超出胡乱搭配的三件3W级别系统。古人云:取长补短,相得益彰,用在音响搭配上可谓准则。
由于音响的xxx随着价格的上升逐渐丧失是铁的真理。因此真正的发烧友是求{zj0}的搭配而非虚荣于价格的炫耀。
3K与3W差十倍,好的3K的唱机和好的3W的唱机声音差几倍?---准确定义:差百分之几?实际结果,不会超过10%。
为10%付出10倍价格是否合适,那是无意义之讨论。
由于器材的个性是其固有,认清其个性,知之而为之,殊无过也。
但由于{jd1}音质最为重要,因此不论如何搭配,都不会出现以下结果:在价值相符的基础上,一个器材不会在A系统是明珠,在B系统变成煤渣。
以上,均假定器材对得起其身价。
2.2 相对平衡之听音偏好
两支麦克风,一个动圈,一个电容。同时录音,电容式的高频会好得多。
人耳和麦克风类似,有人高频特性好,多加一点高频他就嫌吵。另外一个高频只去到12K,再上去充耳不闻。这两个同时去选音响,其结果可想而知。
有人专爱听钢琴,吉他,另有人专爱听小提琴,女声,还有人就喜欢大部头交响……等等,对于音响的选择可想而知。
人耳物理特性与嗜好的差异如此种种,不同的设计师设计的音响之差异也可想而知。
度高的设计师喜欢哲学与清晰思维,欣赏具有情感表现力的音乐与演奏,耳朵频响超过18K,度高的声音取向可想而知。
    ……
您在评价一件或者一套音响,您在听(看)别人评价同一者,请表明您的取向,请了解他人的取向。
您在评价一个人或者一个民族,您听(看) 别人评价同一者,请表明您的取向,请了解他人的取向。
孙子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听音如察人,{jd1}人品与相对个性,{jd1}音质与相对平衡,如出一辙。
……
古人云:朝闻道,夕死可矣!音响、人生、天下、宇宙,一也。
是谓音响之哲学。


郑重声明:资讯 【探究音响的思想之旅_创世纪_百度空间】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