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又名重午、端五、蒲节,时在农历五月初五。端有“初”的意思,故称初五为端五。夏历(农历)的正月建寅,按地支顺序,五月恰好是午月,加上古人常把五日称作午日,因而端五又称重午。端午节传遍全国各地,主要分布于广大汉族地区,壮、布依、侗、土家、仡佬等少数民族也过此节。 1、纪念屈原说 《史记》记载: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他提倡举贤授能,富国强兵,联齐抗秦,这一想法遭到贵族一些人的反对,受人加害被割职,赶出了都城,流放到沅、湘等流域。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在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江而死。 传 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很伤心,到江边去道念屈原。渔夫们划船到江上打捞他的屈体。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 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一位老医师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人们怕饭团让蛟龙吃掉, 人们想出用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棕子。 2、纪念伍子胥说 这个传说,在江浙一带流传很广,是纪念春秋时期的伍子胥。 伍子胥是楚国人,父兄均被楚王所杀,后来伍子胥弃暗投明,奔向吴国,助吴伐楚。当时楚平王已死,伍子胥掘墓鞭尸,以报杀父兄之仇。 吴王死后,他的儿子夫差继位,吴军士气高昂,百战百胜,越国大败,越王勾践请和。伍子胥建议,应彻底消灭越国,夫差不听,而吴国的大宰相,受越国贿赂,陷害伍子胥,夫差相信了xx,赐伍子胥以宝剑,伍子胥以此而死。 伍子胥在死前对邻舍人说:“我死后,将我眼睛挖出悬挂在吴京之东门上,以看越国xx入城灭吴”,说完便自刎而死,夫差闻言大怒,下令将伍子胥尸体装在皮革里于 |